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天黑前的夏天 - 在家(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她坐在那儿,闻着玫瑰、薰衣草和麝香草的芳香,看着丈夫和客人走出房屋。 访客名叫艾伦?波斯特,其人和医药行业扯不上半点儿关系,是个公务员,搞国际关系的,在一个与联合国沾点边的机构里做事。他和迈克尔?布朗医生邂逅于洛杉矶的机场大厅,当时他俩的航班因大雾延迟。他们一起下棋,喝酒,互相邀请到家中做客。前一周,他们在古奇大街不期而遇,一块儿吃了午饭。迈克尔邀请艾伦周日到家共进午餐。 要是没停电,布朗一家就会准备传统的周日午餐。倒不是为了家人,传统的那一套早已被他们弃之如敝履了。做传统大餐是为了款待客人:他们一家子常开玩笑说,他们家请外国朋友吃饭,拿手好戏就是上传统菜肴,就像农民离开旅游行业就没戏唱了一样。不过,今天是艾琳掌勺,蒂姆打下手,这会儿他俩不知跑到哪儿去野了。艾琳煮了个土耳其黄瓜汤,是凉菜;用火烤了些羊肉串;做了一份杏肉刨冰—冰箱的电是用煤气发的。他们喝了不少桑格利亚汽酒,配方是二儿子去年在西班牙时向人讨教的。 迈克尔和艾伦?波斯特落座之后,继续谈论先前的话题。吃午饭的时候,他俩就聊得热火朝天,吃完饭到楼上的书房,也未中断。她往漂亮的塑料杯里倒好咖啡,自从隔壁邻居家的狗追逐另一只狗,窜进她家将家里一整盘最好的瓷器撞碎之后,在花园里她就只用现在这套杯子了。她给两位男士递过咖啡和巧克力薄饼,然后堆着笑容,像个哨兵,专注地看着他们,因为这样,她可以不动声色地想自己的心事。其实,她在想丈夫。 每次看到丈夫这样,跟同事,特别是外国同行谈天说地的时候,她就觉得他已经离她远去了。她有这种感觉,并不是因为她丈夫说话做事八面玲珑,根本不是这个原因;而是因为他跟艾伦?波斯特在一起的时候,四周仿佛笼罩着一团密密匝匝的气息,他开始膨胀,好像意欲展翅腾飞而去……去年和他一起在美国的时候,她就感觉到他的膨胀,他的扩张。她总觉得,这个男子与她结婚这么多年,身上一直深藏着一种潜能,只是这种潜能永远无法在家庭生活中找到成长空间:她的这一感受,夫妻俩自然谈论过。她也曾隐隐希望:他会说有时她也给他同样的感受,他却没有。这时,她想起今年有四个月的时光,他的妻子将不在身边,只有女儿偶伴左右:那种恰如其分的笑容,那种嘲讽的、皮笑肉不笑的笑容,又浮现在她脸上。她知道自己这么笑了;正如他们所说,她是“蓄意”笑成那样,或表达那种意味的。如果场合恰当—比如回答年轻女子(不是她的同龄人,不是玛丽?费切丽)的问题—她可能会斜靠着椅子,垂下嘲讽的双眼,说上两句:年轻的时候,遇到这种事儿,都爱小题大做—瞧,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在真正的婚姻中,一点儿都不重要!伴随扬扬得意姿态的就是她这种嘲讽的笑容,这她清楚;还有一份释然,因为成功摆脱了陷阱、险境……坐在夏意浓浓的树下,手拿咖啡壶,对两个男子暗示,咖啡还多着呢,笑容满面。她听见自己的心里话:我说的是多么可怕的谎言啊!可恶!干吗要这么做?明明这里有个什么东西,我都不愿意让自己正眼瞧一下。和玛丽在一起的时候,有几次我都快逮住它了,但和别人在一块儿,就没辙了。现在,她看着它,想抓住它,不要再装模作样、胡编乱造了—不要再从衣架上取下一模一样的旧衣裳了……她听着男人们聊天,现在是一本正经地旁听:话题好像和她有关,好像已经聊了好几分钟,只是之前她没有听罢了。 艾伦?波斯特的伦敦会议遇到了麻烦,或应该说,是会议组委会遇到了麻烦:一个名曰“国际食品”的组织要召开一个会议,探讨人类吃的东西,或者不吃的东西。由于接二连三的意外事件—流感,有人臀部摔裂,还有一名里斯本成员猝死—等到与会代表已经围着桌子坐好,准备商讨具体事项的时候,才发觉没有翻译。如今这年头,要找个流利的法语、德语或西班牙语翻译,不费吹灰之力,可要想找个英语和葡萄牙语都说得溜的翻译,而且受过足够的训练,能够应付这份高强度的工作,就别提多费劲了。葡萄牙语翻译不可或缺,因为该会议中有一个小组讨论的议题是咖啡,而全球咖啡主要生产国巴西又是说葡萄牙语的。大会只好延期,等到聘齐了葡萄牙语翻译再召开。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物色到了两位翻译,但仍空缺两名。艾伦?波斯特和迈克尔一起瞧向凯特,等她开口说,她乐意成为第三个翻译。三年前,凯特帮一个打字水平极臭的朋友,敲打了一整部关于咖啡种植和销售的科普读物。因为这本书,她对这个物品相当熟悉。再者,她的语言能力一向很强。她的法语和意大利语都很不错,葡萄牙语就更不在话下,原因之一就是她是葡萄牙人。她天资聪颖,很早就读完了高中,本打算三年后再上大学—结果没去上,而是转念嫁与迈克尔为?了。她和爷爷在莫桑比克首都洛伦索-马贵斯①住了一年,她爷爷是个学者。在那里,她只说葡萄牙语。她父亲约翰?费里拉,是个英国化了的葡萄牙人,在牛津教葡萄牙文学。能生为他的女儿,她感激万分,因为她心知肚明,这样的家庭背景,就是一大笔财富。是她爷爷领她迈进了葡萄牙语门槛,她才能陶醉于葡萄牙文学和诗歌当中,沉浸于“这种语言的精神深处”。 在这个印度洋之滨的城市里生活了一整年,专门给她玩乐的一年,她有什么收获?爷爷是个旧式家长,对家中女子非常严格。凯特从未想过,要和自己深爱的老人作对;再说,犯得着吗?—她在这里不过就住短短一年而已。在那一年里,她从未和别的男子单独相处过,从而避免了任何不快经历,不管是书籍里还是生活中的;也领略到了不无快乐的异国情调(很短暂),其中所有元素都那么陌生,她只得逐个体会。她备受关爱却不被信任,是家中宝贝却不被看重。耳边充斥着崇拜者的奉承话语,令她晕乎乎的—但她知道,她,一个女孩,在爷爷的生命里只占据着极小的分量(这个分量是经过仔细斟酌的),和他妻子一样,还有他女儿。她那时就这副模样:娇滴滴的一个小姑娘,像朵山茶花,雪白的肌肤,浓密的深红色头发,一袭白色绣花亚麻裙子,粉颈香肩半裸,坐在游廊的摇椅里。纤足着地,慢慢地前后摇晃着椅子。她知道自己的玉足非常性感,惹得身边的小伙子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浮想联翩。她手执绣花绢扇,用老保姆教她的方法,手腕轻转,扇着风儿。小伙子们,以她为中心围成半圈,坐在草地的椅子上,向她大献殷勤。这些小伙子都是征得爷爷的同意,才能在这里陪她聊天。那是一九四八年的事儿了。在洛伦索-马贵斯,她名声在外,风光无限:一来她毕竟是英国人,再怎么乖巧,都会超出爷爷许可的范围;二来是因为她那头红色短发和褐色双眸,这种模样的姑娘在那个举目皆是黑发深眸的国家,难得一见。另外,在这块殖民地上,爷爷对她过分严格,很可能出于逆反心理,她常常故意举止轻佻,言语放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我的名字叫红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尽管我已经死了很久,心脏也早已停止了跳动,但除了那个卑鄙的凶手之外没人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而他,那个混蛋,则听了听我是否还有呼吸,摸了摸我的脉搏以确信他是否已把我干掉,之后又朝我的肚子踹了一脚,把我扛到井边,搬起我的身子扔了下去。往下落时,我先前被他用石头砸烂了的脑袋摔裂开来;我的脸、我的额头和脸颊全都挤烂没了;我全身的骨头都散架了,满嘴都是鲜血。 [点击阅读]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序幕那是萨瓦纳的一个凉爽春夜,我的母亲走在石子路上,木屐像马蹄似的敲得鹅卵石哒哒响。她穿过一片盛开的杜鹃,再穿过铁兰掩映下的小橡树丛,来到一片绿色空地,边上有一个咖啡馆。我父亲在铁桌旁的一张凳子上坐着,桌上摊了两个棋盘,父亲出了一个车,仰头瞥见了我母亲,手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兵,棋子倒在桌面,滑下来,滚到一旁的走道上去了。母亲弯下身子,捡起棋子交还给他。 [点击阅读]
战争与和平
作者:佚名
章节:361 人气:0
摘要:“啊,公爵,热那亚和卢加现在是波拿巴家族的领地,不过,我得事先对您说,如果您不对我说我们这里处于战争状态,如果您还敢袒护这个基督的敌人(我确乎相信,他是一个基督的敌人)的种种卑劣行径和他一手造成的灾祸,那么我就不再管您了。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您就不再是,如您所说的,我的忠实的奴隶。啊,您好,您好。我看我正在吓唬您了,请坐,讲给我听。 [点击阅读]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