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谈笑间 - 第10章 灵魂调查局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10章 灵魂调查局
  人走向自己内心的路远比走向外部世界的路要遥远漫长许多
  有些事,你不说的确一辈子没人知道,但是你自己知道。阳光明媚有人在的时候你不随地吐痰很简单,关键是夜黑风高没人在的时候你仍是为了口痰宁可百步。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内心需要有个交代,这个交代的意义在于无论你看上去多么光鲜,内心终需安宁,寻找不到,你就只能散财或寻求皈依。
  看了一封织女星系的外星人写给咱人类的信,谈到如何面对2012年的年底,如是说:“守住你心中的光,不管你静坐、冥想还是睡觉,就是不要慌不要乱,好好待在自家,大量喝水,安然度过。”末了一句:“无论世事如何,终需完全放松,不要害怕,心魔才是最可怕的,你自己的心魔会毁灭自己,亦会毁灭别人。”
  心理学有实验,用镜子测试动物是否知道啥叫“自我”。笼中有黑猩,镜放笼中,十日后,醉猩,于猩额头点一朱砂。猩醒后,照镜,即刻用手摸额头且用力揉搓,若无以前的自我做比较,它怎能自我判断?当你不知道自己原来是谁,只好任人摆布,不会抗争。一旦照过镜子,看清自己,才能更好地活出生命。
  你生命中的力量来源于两部分——自己生和他人给。如果你不会自我对话,不能学会独处,不曾真正喜欢自己,前半部分就玩完了,只能靠他人赏赐存活。为了得到外部认可,你会患上强烈的赞美渴望症,会死命表现,只要你认为有可能博得夸赞,你会情不自禁地炫耀一切,充大哥充大款,以使你脆弱的内心虚假繁荣。
  说话,大家只关心四样东西,唯侧重不同。分别是:1.我是否很有效果,很有力,很感染,很过瘾,很被喜欢,很牛逼?2.足够精确、富有逻辑和条理吗?3.他听懂了吗?达到我的目的了吗?我搞定他了吗?事办成了吗?4.我没让别人感觉不爽吧?有时,四种会交叉,但是必有一个最核心的。
  你本来不想买东西,看这儿居然围了一群人,好大的热闹,想来必有什么好东西卖,就赶紧过来凑凑。结果凑近一看,大家都散开了没买,“啊,你们都不要,那我也不要了”,然后你走开了,还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不知道生命中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对“迁就”渴望者,三种:1.以自我为中心;2.内心是长不大的孩子;3.希望对方先给自己,然后自己必将加倍回报对方。
  “遇事逃避”比“不能坚持”更恐怖,因为你掩耳盗铃,你祈祷问题自动解决,你先做那些你擅长的简单的事,你想把人生中本该你承担的责任转嫁给别人。
  面子,怕别人知道自己没钱;排场,怕别人不知自己有钱。两者都重表,轻里,都想在人前长脸,都习惯做给别人看,都要靠别人的阿谀奉承和虚情假意来满足自己。可悲的是,你没“表”时,别人连虚情假意都不愿给你了,翻脸就走,结果,你里外皆无一场空。

  “自欺欺人”的显著特征是:拿一些屁用没有的花哨形象意淫,自我粉饰,你看,快看,我多强大,我强大吧。
  有一个要命的潜意识可能正左右你,而你毫不自知,那就是:你会同情或支持那些在爱情竞争中流泪的“失败者”。因为你觉得胜利者已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不再需要外界支持了。其实,败只是表面的,而你给出同情,只是让你感觉自己善良而已。
  “做人忘本”,就是当环境变化时,突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说到底,还是自我认知的问题。当对自我实力评估不准确时,外界很多热络的声音会让自己迷失方向,就会得意洋洋,就会尾巴上翘,就会过河拆桥,就会忘恩负义,就会以为东施可以变西施。
  也许你一直强迫自己做不适合自己的事,仅仅只是为了向外界证明自己。需知做违背自己内心的事,如果在过程中总感觉痛苦,而不是“痛并快乐着”,那么,该放弃了。
  “一个经常被愤怒侵蚀的人,注定充满无力感。”此话,多年前我自己写在书上;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看到,才醒悟这些年我居然依旧在犯这样的错误。有时,我们以为自己已经看到了,已经看过了,已经知道了,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多数人倾诉痛苦时,譬如离婚、分手、小三、婆媳矛盾、被老板炒、工作冲突、合作散伙……只要与人际关系有关,总会本能地将自己存在的问题缩小或回避,将对方的问题放大,借此突出自己是更大的受伤者,获取更多同情或支持。其实是我们不敢洞见自己的虚弱,不敢面对和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
  让一个人内心强大的最迅捷最有力的方式,是刺到他内心最痛处。如果你真想帮助一个人,请让他首先正视自己的虚弱,而非逃避。
  “有些事,再努力也没用”,这个道理我在相当漫长的年轻岁月里死活都不愿相信和承认。因为我被“伪成功学”打过血,认为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用心,就可感动任何我想感动的人。后来发现,其实内心深处,我只不过是想感动自己,不过要承认这点,会让你很痛苦。哈哈哈哈。
  动不动就脱口抱怨者,必对自己与他人挑剔,对生活不满,向生命不停索取,哀叹为何别人不理解自己,感慨自己总是对他人那般地好,内心充满纠结与自我斗争,消极思维大过积极思维……直到他遇见另一个比他自己更会抱怨的,他才能停顿、对照、观省,方可自知。

  我写第一本书时,浑身愤怒。一来为了给打击我的人看,证明他们是错的、我是对的;二来让我女友的老爹看我还是配得上他女儿的,后来发现其实还是为了证明而证明。我写到第五本书时,意识到自己患了强迫症,强迫每天加速自燃写更多的东西,但突然发现我死了只会让不喜欢我的人更得意,我决定慢些死,好好活。
  很多人的不快乐,是因为长期习惯性压抑,可惜,年头太长,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压抑,并且认为不快乐是应该的,是自己的常态。很多人对他人的怀疑,是因为他付出的信任曾遭受盟友的践踏,他没有胆量再去投入信任,他对这个世界失望,他怀着仇恨,只相信自己。不了解成因的真相,你会一生懵懂。
  纠结是你什么都想要;彷徨是你不知道要什么;希望是你知道要什么并且你知道有可能得到;绝望是你知道要什么但你知道再怎么主观努力也要不到;心死是你什么都不想要。
  如果你觉得对你而言,拒绝是件难做的活,你可能以为你只是不知怎么表达,其实更深层里,你希望你在别人心目中永远是好人;你不希望伤害别人的感受;你希望用拖延让别人主动放弃;你对“好”的全部定义就是温婉、圆滑、含蓄。可惜,你无法放弃自我感受,是因你害怕丢失了自己,所以你在当拒不拒中挣扎。
  你害怕太小众,那会不被主流社会接受,要孤苦地爬行,太累;你害怕太大众,那可能会同流合污、人云亦云,没法与众不同。你是内心总期望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哪怕是一丁点儿,不一样的喜好、不一样的品位、不一样的理想、不一样的情趣……最终发现,除了才华的程度,世上很多人与你一样,你没那么特别。
  你做任何事的刚开始,都会有人说:“就凭你这德性?你不可能做成!”你若相信了他们,你死定了。因为他们自己做不到,他们不愿相信你能做到。但是,话说回来,你满怀信心地去做一件新的事情,你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你扛住压力,越挫越勇,这时你要小心,到底这真是你想要的,还是你只是为了争口气?
  很多时候我们总在看别人,不敢看自己,总在比较,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总想成为别人,却不知我们此生的任务就是做真实的自己。真实是对自己有洞见,真实是接纳,是不抗拒,是不逃避。真实是一切力量的源泉。你在这里,你才能去那里。看清自己、面对自己,才能为修炼圆融找到一条正确的路。
  你很喜欢一个节目、一场演出、一堂讲座、一本书籍,并从中受益,结果这时外界纷纭这个节目低级乏味,这个演员庸俗不堪,这个讲者品德不高,这个作者哗众取宠,你会怎么做?我不知道你会怎么做,只想问,如果你真心喜欢一个女孩,别人告诉你她家世不堪、情史坎坷,你还准备继续尊重自己的内心吗?

  发狠话易,做狠事难。我深知自己为人“色厉内荏,中气不足”。从前,我总期望能成为一个温柔说话但下手凶悍的高手,可惜修为很差,距离很远。后来,我恋爱了,我总发狠誓示爱,可惜总不成,就越发越狠,每次不成就告诉自己还不够狠。最后,我成了女人心中的狠角色,我的爱却充满了恨。
  人走向自己内心的路,远比走向外部世界的路要遥远漫长许多。康德一生从未走出故乡哥尼斯堡十里之外,隔着时空,就印证了这样一个判断。
  如果你不快乐,并感觉自己压抑,解决问题首先要洞见真正的自己,即确定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压抑的。工作不顺?父母管束?情感打击?自卑?源头找不到,一切解决方案都是屁!好比你去看头痛,医生先要帮你确诊是疲倦、伤风、肿瘤还是其他并发症引起的,否则无法对症下药。这就是洞见的意义!
  “洞见”是一种能力,是自己不仅可随时发现还能深度挖掘自己问题的能力。它是一面镜子,但无需总是拿手举着,因为你本人就是镜子,你不需借助他人的力量便可自觉自查,“洞见”可让你做到人镜合一。
  我并没有鼓励你,我只是告诉了你真正的你到底是谁,做了你的一面镜子,让你能看清你自己。
  很多人心里面一直会嘀咕:“我又不比你差,凭什么你能拥有?凭什么是你!”当我看到一个我想要的东西被别人拥有时,我也时常会有这样嫉妒的念头跳出。故此,我没有一天放松,不敢有丝毫懈怠,即便出去玩耍也保持高度思考和战斗状态的真正原因是:我可对人堂堂正正地说“似乎我比你想象的要努力”。
  坊间处处谈灵修、谈灵性,若你是修行之人,当知你所能拥有的最伟大的灵性根基源于两点:其一洞见自我,正所谓内观内省;其二帮助他人,且你并未期望付出会回到你身上(当然结果是会的)。
  为啥读心理咨询专业的人越来越多?为啥说自己喜欢心理学的人越来越多?为何灵修类书籍经久不衰?盖因看不明白自己的人越来越多;读不懂别人的人越来越多;心里痛苦的人越来越多;搞不定人际关系的人越来越多。其实说白了,就是洞见、洞察、修炼和影响。
  初期,你发现所有的危机都在外面;中期,你发现所有的危机就在你身边;晚期,你发现所有的危机只是你自己。你和外面的敌人厮杀,以维护你的成果和名誉;你和身边的人博弈,在情理利中煎熬;你和自己的内心做斗争,是因为最终你发现,所有你和别人的问题,其实都是你自己的问题。
或许您还会喜欢: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
跑步圣经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前言:一本别开生面的书本书的目的首先是要把你引入一个不同寻常的跑步运动的世界,其次是要改变你的生活。如果你还没有跑步,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使自己变得健康愉快起来,而达到你从来没有想象过你能达到的程度。不管你的身体如何虚弱、肥胖、衰老、难看,也不管你曾经多少次地尝试过其它运动项目而无济于事,本书都能使你变得象上面所说的那样愉快。 [点击阅读]
镜·归墟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沧流历九十二年冬,天下动荡。白塔崩,破军曜,海皇归,帝王之血重现人世。将星云集、神魔聚首;腾蛟起凤,光射九霄。或曰:开天辟地以来,未尝见此异况也。”那一夜过去后,千年倥偬,云荒的史书上尤自留有那样记载。——然而千载之后,已经没有人真正知道那是怎样惊心动魄、改变整个大陆命运的一夜。那一夜里,到底埋葬了多少永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天翻地覆从今始,一夜风雨满云荒。 [点击阅读]
随遇而安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我既没有到该写自传的岁数,更没有可以写自传的资本,只是因为今年正好无可避免地迈入不惑之年的门槛,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别点儿的事情才比较像样,这才有了这本书—这有点儿像我们的国家“逢五逢十”搞大庆的意思。之前出版过两本杂文集,都是我在新闻节目里写的时评,属于本职工作的副产品。 [点击阅读]
非君不嫁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缘普宁寺——来来去去的人群穿梭,香火袅袅升空,锣钹喧嚣,交织出一幕喜庆味儿。由于今儿个适逢庙会,舞龙舞狮好不热闹,再加上小贩林立,将平日便已是香火鼎盛的普宁寺挤得更是水泄不通。就在某个引不起旁人注目的小角落——“几位大爷、夫人请留步。”正欲跨出的步伐收了住,落在最后头的少妇迟疑地循声望去。 [点击阅读]
靠自己去成功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六月二十五号,吃完中饭,我照例躺在沙发上看报,一边用眼角余光注意大门,好迎接放学回家的女儿。但是突然心头一震,今天不用等女儿了,因为前天我已经把她送进离家三百多哩的集中营。那不是真的集中营,而是有六十年历史的“草山(Meadowmount)音乐夏令营”。每年暑假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在那儿接受魔鬼训练;世界顶尖大师伊萨帕曼(ItzhalPerlman)、马友友和林昭亮、简明彦都是那里出来的。 [点击阅读]
鲜血与荣耀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一阵清凉舒缓的风吹过壁炉堡森林里高大的橡树,祥和降临在这片安静的森林里,留下提里奥·弗丁孤独的思绪。他灰色的战马,米拉达,沿着小径一溜小跑跑来。尽管这几周来猎物一直不足,提里奥还是不愿放弃。比起城堡大厅的阴冷局促,乡间清新的空气是多么美好。对于这片从小就开始打猎的林地,纵横的阡陌就如自己的手背那样熟悉。每当官僚政治令他不堪重负时,这里就成了他的避难所。 [点击阅读]
不碎之灵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诸色众相,所存者灵。在他的脑海之中,这句平淡的话语竟然逐渐地演化成一道永久回荡着的箴言,守护起他新近所感知到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这句箴言已经使他经历了一次对世间真谛的顿悟,并成为钥匙,为他开启一扇通向宇宙知识之海的大门。并且,这顿悟也将他带来了这里。当努波顿缓缓地在赞加沼泽内那片由巨形蘑菇所构成的丛林中穿行时,这句话令他倍感舒适与安宁。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多年来,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接触过很多心理上已经扭曲、变态的人。我还知道有很多人发疯、自杀。唏嘘感慨之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挺正常的?我何德何能?答案是:我懂心理分析。 [点击阅读]
仇恨之轮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埃里克在吧台后面。正忙着把沾在恶魔头骨上的麦酒擦干净。这时候,一个陌生人走了进来。恶魔客星旅店平时很少有生人光顾。常常是忙活一整天也难得见到一张生面孔。由于来的都是些老主顾,埃里克差不多记得每个人的长相,只是叫不上名字:他从不在乎谁来光顾,他在乎的是客人有没有钱,是不是又饥又渴。那人找了个位置坐下来,看上去像是在等人,又像市在找什么东西,反正肯定不是在看漆黑的木头墙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