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唐璜 - 《唐璜》电子书·第六、七、八章序言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以下两章(即第七章和第八章)有关伊斯迈攻守战的细节是从一本法文书《新俄罗斯史》中摘录的.假托于唐璜的一些事件的确发生过,尤其是他拯救幼儿的一段,那是已故的黎世留公爵的事迹,他当时为俄军中一个年轻的志愿人员,以后成为敖德萨城的创建者和施恩人;在那里,他的名字和事迹将永远被人所景仰.这些章里有几节会涉及已故的伦敦德里侯爵,但那是在他死前的时候写成的.我本可舍弃这几节,假如那个人的寡头统治已与人俱亡.可是鉴于当前的事态,我认为无论从他死的情况或者生平的情况看来,都没有任何理由不让所有他曾以毕生之力奴役的人们来自由发表一下意见.据说他在私生活中是一个可亲的人,不管是不是如此,但这和公众有何关系呢.至于哀悼他的死亡,那有的是时间,可以等爱尔兰不再悲叹他的诞生再说吧.我与千百万人一样,认为身为国务大臣的他,是在暴虐治国者之中心最暴横而又智力最差的.确实,这是在诺尔曼人之后,英国第一次被一个不会讲英语的大臣(至少是大臣)所凌辱,而国会居然同意人用玛拉普洛普太太的语言来对其发号施令.关于他死的情况,不值得一提.我只想说,假若一个像瓦丁吞或华生那样可怜的激进派抹了脖子的话,他就会被埋在十字路口,用通常的木桩或木槌装点一下就算了.然而,这个大臣是高贵的疯子......一个多情的自杀者,他仅是割了"颈动脉",(天赐人们的学问!)于是不得了!又是排场,又是威斯敏斯特教堂,还有报纸上呼号的哀辞,验尸官在死者血腥的尸体上所作的一篇颂德演说(这是安东尼的演说,对这样的凯撒倒是旗鼓相当),还有那密谋对付一切诚实和正直行为的一伙卑鄙家伙所做的令人作呕的违心之论.就他的死而言,依照法律他应被认为不是罪犯,就是疯子,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是恭维的对象.就他的生平而言,那是全世界都清楚的,并且半个世界还将有许多年继续受其影响,除非他的死能对欧洲尚存的大臣们成为"道德的教训".他的死至少对各民族是种安慰,因为看到了迫害他们的人是不快乐的,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对自己的行动有点正确的评价,恰同人类后来对他们的评判一致.让我们别再提这个人吧;让爱尔兰将她的格拉坦的尸灰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圣地挪出去吧.那热爱人类的志士怎能安息在政界的维特之边!!!至于本诗已发表的几章所引起的另一些非难,我仅想引用伏尔泰的两句话作答:"廉耻逃出了心房,而跑到嘴边上来避难"......"道德越败坏,就越是谈吐有方;人们想在言语上弥补其在德性上的缺陷."这确是恰当地描绘了当代英国社会的腐朽却伪善的一群人,并且是他们所得的唯一答复.那陈腐而滥用的头衔"渎神者",以及"激进派"."自由思想者"."雅可宾派"."改革派"等等称呼,是雇佣文人们每天对肯听信的人们当作通币敲得叮当响的......一切被冠上这种头衔的人应该高兴,假如他们想到它起初是戴给谁的.苏格拉底和耶稣.基督就是被指为"渎神者"而公开处死了,过去还有其他人也这样,将来还会有许多人亦然,凡是胆敢起来反对那些极端渎侮上帝之名与人类理性的昭彰罪行的,谁又能免呢.然而迫害并不是反抗,甚至也不是胜利;那被称为"可鄙的异教徒"在牢狱里可能比他高傲的指控者更为快乐些.我和他的信念并无共同之处,......那也许对,也许错,......但他是为它而受苦,为良心而受苦这件事本身将为自然神教招募更多的信徒,远胜异端的教长为基督教.自杀的大臣做暴政.或年薪过丰的杀人犯为邪恶的同盟(它竟自称为"神圣"以凌辱世界!)所能招募的.我无意遭践死者或者不光彩的人;但我认为,那些自愿依附于此辈人的阶级而为之效劳的人们假若能放低一下他们违心之论的高调,也许并不是坏事;而这种高调正是这个自私的掠夺者时代.这个尔虞我诈和口是心非的时代的大弊端......就先说到这里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序幕那是萨瓦纳的一个凉爽春夜,我的母亲走在石子路上,木屐像马蹄似的敲得鹅卵石哒哒响。她穿过一片盛开的杜鹃,再穿过铁兰掩映下的小橡树丛,来到一片绿色空地,边上有一个咖啡馆。我父亲在铁桌旁的一张凳子上坐着,桌上摊了两个棋盘,父亲出了一个车,仰头瞥见了我母亲,手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兵,棋子倒在桌面,滑下来,滚到一旁的走道上去了。母亲弯下身子,捡起棋子交还给他。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新宿鲛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01鲛岛脱下牛仔裤与POLO衫,正要迭好,忽然听见一阵惨叫。鲛岛停顿了一会儿,随后关上储物柜,上了锁。钥匙吊在手环上,而手环则用尼龙搭扣绑在手腕上。他用浴巾裹住下身,走出更衣室。这时又听见了一声惨叫。更衣室外是一条走廊。走到尽头,就是桑拿房了。桑拿房前,还有休息室与小睡室。惨叫,就是从小睡室里传来的。小睡室大概二十畳①大,里头只有一个灯泡亮着,特别昏暗。 [点击阅读]
新探案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我担心福尔摩斯先生也会变得象那些时髦的男高音歌手一样,在人老艺衰之后,还要频频地向宽厚的观众举行告别演出。是该收场了,不管是真人还是虚构的,福尔摩斯不可不退场。有人认为最好是能够有那么一个专门为虚构的人物而设的奇异的阴间——一个奇妙的、不可能存在的地方,在那里,菲尔丁的花花公子仍然可以向理查逊的美貌女郎求爱,司各特的英雄们仍然可以耀武扬威,狄更斯的欢乐的伦敦佬仍然在插科打诨, [点击阅读]
无声告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1977年5月3日早晨6点30分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莉迪亚已经死了,他们只清楚一个无伤大雅的事实:莉迪亚来不及吃早餐了。这个时候,与平常一样,母亲在莉迪亚的粥碗旁边放了一支削好的铅笔,还有莉迪亚的物理作业,作业中六个有问题的地方已经用对勾标了出来。 [点击阅读]
无妄之灾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薄暮时分,他来到渡口。他大可早就来到这里。事实上是,他尽可能拖延。先是跟他的一些朋友在“红码头”午宴;轻率、散漫的对谈,有关彼此都认识的一些朋友的闲话——这一切只意味着他内心里对他不得不去做的事退缩不前。他的朋友邀他留下来喝午茶,而他接受了。然而最后他知道他不能再拖延下去了的时刻终于还是来到了。他雇来的车子在等着。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塔土尼星球。蔚蓝无云的天空中,恒星闪烁,炫目的白色光芒照耀着这颗行星上广袤的荒原。因此生成的热气从平坦的“沙质地表蒸腾上升,在巨大的断崖和高耸苍凉的山巅之间形成了一片晶莹的氤氲。这是这颗行星上惟一典型的地貌特征。大块大块风化的巨岩如哨兵般屹立,在潮湿的雾霭中俯视着一切。当飞车赛手呼啸而过,引擎发出狂野的嘶吼,炽热的光和空气似乎都在颤动,群山也为之颤栗不止。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