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本海默(16)20世纪50年代初,昆德拉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然而,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追求所在,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昆德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于1967年在捷克出版,并获得巨大成功,后重印三版,印数惊人,且每次都在几天内售罄。昆德拉也因此确定了其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不但失去了工作,人生自由也难保,更不用谈文学创作了。1975年,昆德拉携妻子离开捷克,来到法国,很快,他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在法国走红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瞩目的。昆德拉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86)以及《被贩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昆德拉善长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昆德拉热”。布罗茨基约瑟夫·布罗茨基是一位俄裔美籍诗人,他将英、俄两种诗歌传统加之对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被称为俄国“白银时代”诗歌的传人,同时也被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布罗茨基1940年5月24日出生在列宁格勒一个犹太人家庭。布罗茨基的幼年时期,正逢列宁格勒保卫战战争。战后第二年,布罗茨基入学。因为他的犹太人身份,布罗茨基在学校里感到了周围环境对自己强大的压迫感。15岁时,他决意退学。在长期的孤独与沉闷中,他选择了用诗歌来抒写自己的情感。布罗茨基从1955年开始写诗。他的诗作都是在工作的业余时间坚持完成的,而他先后从事有十几种不同的低等工作。布罗茨基的作品多数发表在《句法》上,这是由一些青年作家和艺术家创办的刊物。布罗茨基的诗通过诗朗诵和手抄本形式流传于社会,他那卓越的诗才很快使他崭霞头角,被称作“街头诗人”,并受到阿赫玛托娃和其他一些文化界人士的赏识。著名长诗《悼约翰·邓》发表于1963年,是他早期创作的代表作。1964年,布罗茨基被法庭以“社会寄生虫”罪判处5年徒刑,送往边远的劳改营服苦役。18个月后,布罗茨基在一些苏联著名作家和艺术家的干预和努力下终于获释,回到列宁格勒。而布罗茨基的作品也自此在国外陆续出版。从1965年起,布罗茨基的诗选陆续在美国、法国、西德和英国出版,主要诗集有《韵文与诗》(1965)、《山丘和其他》(1966)、《诗集》(1966)、《悼约翰·邓及其他》(1967)、《荒野中的停留》(1970)等。1972年,布罗茨基被苏联驱逐出境。很快他就接到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来函,邀请他担任驻校诗人。布罗茨基从此开始了他在美国的教书、写作生涯。1977年,布罗茨基加入美国国籍。随后又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和全国艺术与文学学会会员,巴伐利亚科学院通讯院士。
|
目录 上页 下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