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他们来到巴格达 - 第十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维多利亚呼吸着炽热、令人窒息的黄色灰尘,对巴格达没有什么好印象。从机场到蒂欧旅馆的路上,她的双耳一直被那持续不断的嘈杂的声音折磨着,汽车喇叭象是发了疯似地嘟嘟叫着,人们吵着嚷着,哨子吱吱地吹着,摩托车毫无意义地鸣着喇叭,震耳欲聋。除了街上的持续不断的噪声之外,还有一种如同涓涓细流那样的毫不间断的声音——汉密尔顿-柯里普太太一直在没完没了地说着话。
  维多利亚神情恍惚地来到了蒂欧旅馆。
  从熙攘嘈杂的拉希德大街有条小路通向底格里斯河边,蒂欧旅馆就座落在这里。走上几级台阶便来到了旅馆的大门,在这里,她们受到一个满面笑容的胖胖的年轻人的接待。这种欢迎接待,即使是退一步来说,起码也可以看出,他对她们是衷心欢迎的。维多利亚猜测,此人就是马柯斯——或者更准确一些说,是蒂欧先生,即蒂欧旅馆的老板。
  他一边表示欢迎,一边不断地对手下人喊叫着,要他们好好搬运行李。
  “柯里普大太,你又来到巴格达了,可是你的胳臂为什么包着那么个东西?(你们这些傻瓜,别提那根带子!蠢货!那件外衣别拖到地上!)可是,亲爱的,你今天来,赶了这么个鬼天气,我真没想到飞机会降落下来。飞机兜了好几个圈子。马柯斯,我自己对自己说,你是不会乘飞机旅行的。这么着急干什么?这有什么关系?噢,你还带来一位年轻小姐,在巴格达见到一位新来的年轻小姐,我总是很高兴的。为什么哈里逊先生没来接你?昨天我还在想他会来的。可是,亲爱的,你现在需要喝点什么?”
  由于马柯斯以主人身份坚持计维多利亚喝了两杯威士忌,因此,酒劲使她感到有些头晕。她现在站在一间屋顶很高、粉刷得雪白的房间里。屋内有个黄铜大床,一个非常高级的最新法国式的梳妆台,一个老式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样式的衣柜,还有两把色彩鲜艳的豪华的椅子。她那点简单的行李就放在脚下。一个脸色很黄。留着灰白色连鬓胡子的老人对她微微笑了笑,一边朝她点了点头,一边把毛巾放到洗澡间里,然后问她是否要洗热水澡。
  “要等多长时间?”
  “二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就能烧好。我这就去烧。”
  他面带慈父般的微笑离去了,纶多利亚坐在床上,用手摸了一下头发,因为有很多灰尘,头发很涩。脸上也有些疙里疙瘩的,有些疼痛。对着镜子照了一照,灰尘已经把她的黑头发变成红棕色了。她拉开窗帘的一角,朝着阳台外望去,仙面就是底格里斯河。但是,底格里斯河没有什么好看的,只有一片浓浓的黄色烟雾。维多利亚象是陷于绝望之中的牺牲品一样,自言自语他说,“令人厌恶的地方。”
  她振作了一下精神,走过楼梯平台,敲了敲柯里普太太的房门。她首先得忙碌上很长一段时间,把柯里普太大服侍完,才能自己收拾整理,休息一下。
  洗过澡以后,吃了午饭,又睡了一个大觉,维多利亚走出卧室,来到阳台上,放眼观看底格里斯河,这时觉得还算满意。尘暴消失了,微弱清晰的光线取代了黄色的烟雾。河的对面,可以看到棕榈树的轮廓以及排列得很不整齐的房屋。
  从下面的花园里传来说话的声音。她走到阳台边上,往下看去。
  汉密尔顿-柯里普太太是个好心肠的人,说起话来不知疲倦,她已经和一个英国妇女结识了——这是一位饱经风霜的中年妇女,在任何外国城市里都能见到。
  “——我真不知道,如果没有她,我会怎么样了,”柯里普太太正在说着,“你可以想象得到,她是最讨人喜欢的姑娘了。家庭背景也很好,是兰格主教的侄女。”
  “哪个主教?”
  “噢,我想是兰格主教。”
  “胡扯,根本没有这么个人,”另一个说。
  维多利亚皱了皱眉。她看得出这不是个伦敦人,这种人的特点是,即使是提到编造的主教的名字,也是不容易被欺骗的。
  “噢,那么也许是我把名字记错了,”柯里普太太犹豫地说。
  “可是,”她又说,“她肯定是个可爱能干的姑娘。”
  另一个人用一种不置可否的口吻说了一声“哈!”
  维多利亚决定跟那位妇女尽量保持远距离。她意识到,编造一些故事来满足这种类型的妇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维多利亚走向自己的房间,坐在床上,一心一意地考虑起自己目前的处境来。

  她现在住在蒂欧旅馆,而且相当清楚,旅馆的费用是很昂贵的。她的财产仅有四英镑十七便士。她刚刚吃过一顿可口的午餐,还没付钱,而且,汉密尔顿-柯里普太太也没有义务替她付钱。柯里普太太只是提出负担她来巴格达的旅费。协议已经履行了,而且维多利亚已经来到了巴格达。柯里普太大受到了主教侄女(曾经当过医院护士和能干的秘书)的周到的照料。这一切都过去了,双方都很满意。柯里普太太今晚要乘火车去基尔库克——事情就是这样了。维多利亚满怀希望、自我安慰地琢磨着,柯里普大太在分手时可能会坚持要给她一些现金做为临别赠礼的,可是再一转念,又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才勉强打消了这个念头,柯里普太太不可能清楚,维多利亚在经济上确实处于捉襟见肘的地步。
  那么,维多利亚该怎么办呢?答案立即就有了,去找爱德华,当然应该这么办。
  这时,她十分烦恼地想起来,自己不知道爱德华姓什么。她只知道爱德华——巴格达。维多利亚恩起来,这跟萨拉森的婢女十分相象,她到达英国时,只知道她情人的名字是。“格尔勃特”,还知道“英国”。这是一个罗曼蒂克的故事——可是主人公历尽了千辛万苦。维多利亚认为,在十字军东征时代的英国,人们都没有姓,这是真实情况。另外,英国比巴格达大得多。然而,那时英国的人口是很稀少的。
  维多利亚驱走了这些有趣的联想,收回心来,面对严酷的现实。她必须立即找到爱德华,爱德华必须设法给她找个工作,而且还要立即找到。
  她不知道爱德华姓什么,可是,他是做为赖斯波恩博士的秘书来巴格达的。而且,赖斯波恩博士可能是个重要人物。
  维多利亚在鼻子上搽了点粉,整理了一下头发,立即下楼来打听情况。
  满面笑容的马柯斯穿过他办公室外面的大厅,殷勤地向她打起招呼来。
  “啊,琼斯小姐,愿意跟我去喝点酒吧,亲爱的?我非常喜欢英国小姐。所有在巴格达的英国小姐都是我的朋友。凡是住过我的旅馆的,都十分愉快,来,咱们到酒吧间去吧。”
  对这样的盛情款待,纵多利亚丝毫也不反对,便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她坐在一条凳子上,喝着杜松子洒,开始打听起情况来。
  “你知道有个赖斯波恩博士吗?他刚刚到巴格达来。”她问道。
  “巴格达所有的人我都认得,”马柯斯-蒂欧高兴地说,“而且谁都认得我马柯斯。我说的都是实话。啊!我有很多朋友。”
  “我相信你是有很多朋友,”维多利亚说,“你认识赖斯波恩博士吗?”
  “上星期,指挥整个中东部队的空军元帅路过巴格达的时候,住在我这儿。他对我说,马柯斯,你这个家伙,从一九四六年就再没见着你,你一点儿都没瘦下去。啊,他是个好人,我很喜欢他。”
  “赖斯波恩博士怎么样?他是个好人吗?”
  “你知道,我喜欢能够自得其乐的人,不喜欢酸溜溜的面孔,我喜欢年轻、愉快、可爱的人,喜欢象你一样的人。那个空军元帅对我说,‘马柯斯,你太喜欢女人了。’可是我对他说,‘不,我的问题是,我太喜欢马柯斯了……’”马柯斯高声地笑了起来,接着突然喊道,“杰瑟斯——杰瑟斯!”①
  维多利亚感到十分吃惊,可是看来,杰瑟斯是酒吧间侍者的教名。维多利亚再次感到,东方真是个怪地方——
  ①杰瑟斯是丛督创始人耶稣的音译——译者注
  “再喝一怀杜松子酒加桔子汁,还有威士忌,”马柯斯带着命令式的口气说。
  “我不想再……”
  “是的,是的,你会喝的——这些酒劲儿小得很。”
  “你说说赖斯波恩博士的情况吧,”维多利亚再次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那个汉密尔顿-柯里普太太——多怪的名字——你跟她一块儿来的,她是美国人吧,我也喜欢美国人,可是我最喜欢喜欢英国人。美国人看起来总是多忧多虑的,可是有时候,对,他们喜爱运动。萨莫斯先生──你认识他吗?他一来到巴格达,就没完没了地喝酒,连睡三天醒不过来,喝得太多了,没什么好处。”
  “请你帮帮我的忙,”维多利亚说。
  马柯斯有些吃惊。
  “当然我要帮助你,我一向是愿意帮助朋友的。你告诉我你想要什么——马上就会办到。特殊风味的牛排——用大米、葡萄干和佐料一块儿做的美味火鸡——或者是小鸡,都可以。”

  “我不要小鸡,”维多利亚说。“起码是现在不要,”她很谨慎地补充说。“我想找个叫赖斯波恩的博士,赖斯波恩博士。他刚刚来巴格达,还带来——个秘书。”
  “我不知道,”马柯斯说,“他没住在蒂欧旅馆。”
  这句话的含义是十分清楚的,凡是没有住在带欧旅馆的人,对于马柯斯来说,都是世上不存在的人物。
  “可是还有其他旅馆呢,”维多利亚继续说,“或许他自己有房子吧?”
  “噢,是的,还有其他旅馆。巴比伦宫旅馆,桑纳柴瑞勃旅馆,佐贝德旅馆,都是很好的旅馆。但是都赶不上蒂欧旅馆。”
  “这一点我相信,”维多利亚用肯定的口气对他说。“可是,他是否住在其中哪个旅馆里,你根本不知道,是吗?他办了个什么协会一一与文化和书籍之类有些关系。”
  “提到文化,马柯斯严肃起来了。
  “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东西,”他说,“一定要搞文化方面的活动。搞艺术,摘音乐,太好了,实在太好了。我本人喜欢小提琴奏鸣曲,如果不太长的话。”
  维多利亚完全同意马柯斯的看法,特别是同意他最后那段话。不过她意识到,她的目的还没有达到。她觉得和马柯斯的谈话很有意思。马柯斯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热爱生活,富有孩子般的热情。这番谈话不禁使她想起爱丽丝在仙境时,全力以赴去寻找通往山上的小路的那段描述。没有什么话题能使他们继续谈下去了——马柯斯!
  马柯斯再次敬酒,她谢绝了,不高兴地站了起来。她感到有点头晕,刚喝的鸡尾洒劲儿很大,她从酒吧间出来,走到外面的阳台上,靠着栏杆站着,眺皇着对面的底格里斯河,这时突然听到有人在后面对她说话。
  “对不起,你最好回去穿上件外衣,你从英国来到这儿,好象是有点过夏天的样子,可是日落的时候是很冷的。”
  说话的人就是不久以前和柯里普太太聊天的那位英国妇女。她的声音嘶哑,象习惯于驯狗或唤狗。她穿着一件皮袄,腿上裹着一条毯子,正喝着威士忌和苏打水。
  “噢,谢谢,”维多利亚一边说着,一边想匆忙离去,可是没能走成。
  “我来作个自我介绍吧,我是卡狄欧-特伦奇太太。”(其含义十分清楚,她是卡狄欧-特伦奇家庭当中的一员。),“我想你是和一个什么太太一起来的吧。她叫什么名字来着?是汉密尔顿-柯里普。”
  “是的,”继多利亚说,“我是和她一起来的。”
  “她告诉我你是兰格主教的侄女。”
  维多利亚精神振作了起来。
  “她真的告诉你了吗?”她以十分轻松又蛮有风趣的正常口吻问道。
  “她是不是弄错了?”
  维多利亚微微笑了一笑。
  “美国人是注定会把咱们的,一些名字搞错的,听起来是有点象兰格。我叔叔,”维多利亚立即编造说,“是兰古奥主教”
  “兰古奥?”
  “是的——在太平洋群岛。当然啦,他是个殖民地的主教。”
  “啊,是个殖民地的主教,卡狄欧-特伦奇太太说。她的嗓门至少降了三个半音。
  不出维多利亚所料,卡狄欧-特沦奇太太对殖民地的主教是一无所知的。
  “现在我明白了,”特沦奇太大补充说。
  维多利亚这么灵机一动就把问题解释清楚了,为此,她感到十分得意。
  “可是,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呢?”卡狄欧-特沦奇太太以毫不掩饰的诚恳态度问道。其实,这种诚恳态度当中隐藏着感情上的那种自然的好奇心。
  “来找一个年轻人,在伦敦的一个广场上,我曾和他谈过几分钟的话。”维多利亚很难做出这样的回答。这时,她想起了在报纸上读到的那段报道,以及她对柯里普太太说过的话,于是便说道:
  “我打算来找我叔叔波恩斯福特-琼斯博士。”
  “噢,这会儿可知道你是谁啦。”卡狄欧-特伦奇太太弄清楚了维多利亚的“身份”,显然十分高兴。“他是个很讨人喜欢的人,尽管有点心不在焉——不过我觉得,这也是很难免的事情,去年在伦敦听过他的报告──讲得太好了──虽然我一点也不懂他讲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对了,两个星期以前,他从巴格达路过的。我记得他曾经提到过,有几个姑娘再过些日子要来。”
  维多利亚确立了自己的身份之后,便匆匆忙忙地提了个问题,打断了对方的话。

  “你知道赖斯波恩博士来到这儿了没有?”她问道。
  “刚来不久,”卡狄欧-特伦奇太太说,‘我听说,人们已经要他下星期四在研究所做报告,是讲‘国际关系和兄弟关系’——大概是关于这方面的。如果你要问我的看法,我认为都是胡说八道。越是想把人们拉在一块儿,人们就越是互相猜疑。他搞什么诗呀,音乐呀,还把华兹华斯的作品译成阿拉伯文、中文和兴都斯坦文。还有什么‘河边的报春花’等等……对于从来没有见过报春花的人来说,有什么用呢?’”
  “你知道他住在哪儿吗?”
  “我想他是住在巴比伦宫旅馆。但是,他的办事处离博物馆不远,名字叫做橄榄枝协会——这个名字可真够怪的。工作人员都是些穿着肥裤子、戴着眼镜的年轻妇女,脖子从来不洗。”
  “我跟他的秘书有点认识,”维多利亚说。
  “噢,是那个叫爱德华的,姓什么我不太清楚。是个好小伙子。不过,跟那么一大群女孩子混在一块儿,可真有点可惜。听说大战当中干得不错。但是,我但能找到个工作总算是不错了。小伙长得挺漂亮的,我伙计那些多情的年轻姑娘们会被他弄得神魂颠倒的。”
  一种极度嫉妒的心情油然而生,维多利亚觉得心如刀绞一般。
  “那个橄榄枝协会,”她说,“你刚才说在什么地方?”
  “向北走,在前面路口拐弯,走到第二座桥那儿,就在出了拉希德大街以后一个拐弯的地方——有点僻静,离那个铜器市场不远。”
  “那么,波恩斯福特-琼斯太太好吗?”卡狄欧-特伦奇太太接着问道。“她很快会来吗?听说,她身体不大好。”
  可是,维多利亚得到了她所需要了解的情况,就不愿再继续编造谎言而进一步冒险。她看了看手表,突然叫了一声:
  “哎哟——我答应六点半去叫柯里普太太起床,然后帮她做些旅行的准备。我得赶快走了。”
  虽然维多利亚把七点钟换成六点半,但是,这个借口倒是真的。她急急忙忙、高高兴兴地上了楼。明天她就会在橄榄枝协会和爱德华见面了。那些不洗脖子的年轻姑娘们,去她们的吧!她们根本不会有什么吸引力……不过,与干干净净的中年英国妇女相比,男人们是不太计较黑脖子的。特别是在那些黑脖子的主人用钦佩和爱慕的大眼睛盯着她们所追求的男性时,更是如此。一想到这点,维多利亚感到十分不安。
  夜晚过得很快。维多利亚和汉密尔顿-柯里普太太一起在餐厅里早早地吃了晚饭。坐在夕阳下,柯里普太太哇喇哇喇地无话不谈。她一直叮嘱维多利亚日后到她那里去逗留些日子——而维多利亚则把她的地址仔细地记了下来,因为毕竟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她陪着柯里普太太到了巴格达北站,把她很好地安置在车厢内。柯里普太太还把她介绍给一位去基尔库克的熟人。次日早晨,那人会帮助柯里普太太梳洗。
  火车头发出了震耳又沉闷的汽笛声,就象一个心情抑郁的人在喊叫一般。柯里普太太把一个厚信封塞到维多利亚手里,并且说道,“琼斯小姐,就算是我们这次愉快的旅行的一点留念吧。我非常非常感激你,希望你能收下。”
  维多利亚很高兴地说,“那可太感谢你了,柯里普太太。”这时,火车第四次鸣笛,也是最后一次鸣了一声笛,声音十分刺耳,如同在门外警告家中即将有人去世的女鬼那种叫声一般,然后,缓缓地开出了车站。
  维多利亚从车站叫了一辆出租汽车回旅馆去,因为,如果不乘出租汽车,如何回去她是根本不知道的,而且看来也不能向什么人询问回去的路线。
  她一回到蒂欧旅馆,立即跑回房间,急忙打开那个信封,里面装着两双高统尼龙袜子。
  如果在任何别的时候得到这样的礼物,维多利亚一定会欣喜若狂的——一般来说,高统尼龙袜子她是买不起的。然而,目前她所期待的是硬通货。柯里普太太过于谨慎了,没有想到该给她一张五个第纳尔的钞票。维多利亚本来以为她不是十分谨慎的。
  然而,明天就会见到爱德华了。维多利亚脱了衣服,上了床,五分钟以后就进入了梦乡,梦见她在一个机场上等着接爱德华,可是,他被一个戴眼镜的姑娘拦住了,那个姑娘紧紧地搂着他的脖子,这时,飞机慢慢地开动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名利场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 [点击阅读]
唐璜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点击阅读]
啤酒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赫邱里-波罗用欣赏的眼光有趣地打量着刚被引进办公室的这位小姐。她写给他的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求见他一面,没提任何别的事。信很简短,语气也很认真,唯有坚毅有力的字迹,可以看出这位卡拉-李马倩是个年轻活泼的女性。现在,他终于见到她本人了──高挑,苗条,二十出头。她是那种任何人都会忍不住多看一眼的女人,身上穿的衣服很昂贵,裁剪也很合宜。她的眉生得相当方正,鼻梁挺直而有个性,下巴坚毅果决。 [点击阅读]
四签名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从壁炉台的角上拿下一瓶药水,再从一只整洁的山羊皮皮匣里取出皮下注射器来。他用白而有劲的长手指装好了精细的针头,卷起了他左臂的衬衫袖口。他沉思地对自己的肌肉发达、留有很多针孔痕迹的胳臂注视了一会儿,终于把针尖刺入肉中,推动小小的针心,然后躺在绒面的安乐椅里,满足地喘了一大口气。他这样的动作每天三次,几个月来我已经看惯了,但是心中总是不以为然。 [点击阅读]
复仇狂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1东京中野区哲学堂附近。七月二十八日,晚上九点一过,街上已没有行人了。仁科草介知道,自己身后有两个人越走越近,他们用醉醺醺的、含混不清的奇怪腔调喋喋不休地交谈着。“我醉了?总不犯法吧。呃……是吗?”其中一人声音含糊地说着,不知是对同伴,还是对仁科。仁科不由得苦笑了,看来这是个喝醉了酒脾气就不大好的家伙。两人步伐杂乱地从仁科身边擦过,霎时,仁科感到左肋下一阵剧痛,两支手同时被人按住。 [点击阅读]
夜城4·魔女回归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夜城里什么东西都有,从神圣的遗产到污秽的法器一应俱全。不过除非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不然我绝不推荐任何人参加夜城里举行的拍卖会。虽然大部分的人根本不敢在拍卖会中跟我抢标,不过我已经很久没有出席任何拍卖会了,因为每次我都会在标到真正想要的东西之前先标下一堆垃圾。有一次我意外标到了一张召唤妖精用的“普卡”,结果就出现了一只只有我才看得到的花花公子玩伴女郎,足足跟了我好几个月。 [点击阅读]
夜城8·非自然询问报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夜城,黑夜永无止尽。这里是隐身于伦敦的黑暗魔法之心,美梦以各种型态现世,诱惑与救赎永远都在特卖。你可以在夜城中找到任何事物,只要对方没有抢先找上门来。火热的霓虹,深邃的黑暗,信用卡难以支付的罪恶,狂放的夜店,疯狂的音乐。换上你的舞鞋,舞动到血流如注为止。夜晚持续不断,欢乐永不止歇。随时都会有人手中握着印有你的名字的子弹。我名叫约翰·泰勒,是一名迷失灵魂、在诅咒之地寻求救赎的私家侦探。 [点击阅读]
夜城外传·影子瀑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世界上存在着一座梦想前去等待死亡的城镇。一个恶梦得以结束,希望终得安歇的所在。所有故事找到结局,所有冒险迎向终点,所有迷失的灵魂都能迈入最后归宿的地方。从古至今,世界上一直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地方,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黑暗角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魔法的消逝,大部分的奇景都已不复见,而这类隐藏的角落也随之凋零。 [点击阅读]
大象的证词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奥利弗夫人照着镜子。她自信地瞄了一眼壁炉架上的时钟,她知道它已经慢了二十分钟。然后她继续摆弄着自己的头发。奥利弗夫人坦率地承认,令她烦恼的是经常要改变发型。她差不多已把每种样式都试过了。她先梳了一个庄重的,把头发从四面向上卷得又松又高;接着又梳了一种迎风式的,把发绺往后梳,修饰得看上去很有学者风度,至少她希望如此。她已经试了绷紧的整齐的卷发,也试过一种很有艺术味道的凌乱的发型。 [点击阅读]
失去的胜利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前言1945年我曾经讯问过许多德国将领,他们一致的意见都是认为曼施坦因元帅已经被证明为他们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他们都希望他能出任陆军总司令。非常明显,他对于作战的可能性具有一种超人的敏感,对于作战的指导也同样精通,此外比起任何其他非装甲兵种出身的指挥官,他对于机械化部队的潜力,又都有较大的了解。总括言之,他具有军事天才。在战争的最初阶段中,他以一个参谋军官的身份,在幕后发挥出来一种伟大的影响。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