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十字军骑士 - 第四十六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玛茨科过着幸福的日子。他常常告诉他的邻居们,说他所得到的比他所希望的多。即使年龄已经催白了他的须发,对他可并没有什么影响。他很健康、结实和强壮,心里充溢着从来没有过的快乐。他本来的严峻的脸容已逐渐变成慈祥,眼睛总是和善地向人们笑着。他深信自己的烦恼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任何祸害和不幸都不能来骚扰这种幸福生活,生活正像一条发亮的溪流似地在静穆地流着。战斗到老年,然后从事稼穑,为他的“孙儿女们”扩充产业,是他一向的最高愿望。现在这个愿望已经以最惊人的方式实现了。
  一切都称心如意。树林稀疏得多了。野草蔓生的土地已经加以开辟,而且进行了耕耘,播种了各种碧绿的谷物。四十匹雌马带着它们的小马在草场上吃草,玛茨科每天总要去巡视一次。牛群和羊群在山边和溪谷的牧场上吃草。
  波格丹涅茨完全变了样。荒凉的庄屋成为一个体面的村落,过路人老远看到新城堡的瞭望塔和雪白的城墙,都眼花缭乱了;晨光把城堡照得光彩夺目,晚霞又把它染成一片紫色。
  因此老玛茨科一想到牲畜和产业的兴旺状况,就满心喜悦,听见人们说他是个有福气的人,他也并不谦让。
  双胞胎出生一年以后,又有一个孩子出世了,雅金卡为了纪念她的父亲,给他取名为齐赫。孩子的出世使玛茨科十分欢乐;他想,如果这样下去,即使这份产业到头来会分成一小块一小块,他也丝毫不因此感到不安。
  “我们本来有什么呢?”有一次他向兹皮希科说。“什么也没有!都是天主给的。苏里斯拉维茨的老巴科希,”他说,“只有一个村子,但他有二十二个儿子,可他们都不曾挨饿。我们的王国和立陶宛还缺地么?落在那些狗十字军骑士手中的村落和城堡难道还少么?嗨!天主保佑!愿他们都将有舒适的住宅,因为那里有完全用红砖造的城堡,我们最仁慈的国王封他们都做总督。”这是个很正当的想法,因为骑士团当时的权力、财富和实力正达到最高峰,它那些训练有素的士兵人数也超过了西方各王国。但是玛茨科只想到要把十字军骑士团的城堡来作他的“孙儿女们”的未来住宅。其实在亚该老的王国内,有这种想法的很不少,这不仅因为骑士团占领了本来属于波兰的土地,而且强烈的感情在人民胸腔内激动着,好像就要从四面八方发泄出来似的。

  从兹皮希科结婚算起,大约到了第四年,城堡完工了。城堡的鸠工竣事,不得得力于兹戈萃里崔和莫奇陀里当地农民的帮助,也得力于不少邻人,特别是勃尔左卓伐的老维尔克的帮助。老维尔克自从儿子死后,孤苦伶仃,同玛茨科非常友好;后来他也非常喜欢兹皮希科和雅金卡了。玛茨科用兹皮希科和他自己在战争中所虏获的、以及他在尤仑德死后从斯比荷夫带来的战利品装饰了房间;除此以外,他还有从修道院长那里继承来的和雅金卡从她娘家带来的财富。老人从西拉兹弄来了窗玻璃,把房间部装饰得非常华丽。大约到了第五年,马房、谷仓、厨房。浴室和地下室(他用石头和胶泥把地下室造得特别牢固)这些附属建筑物都完工了,兹皮希科一家人便搬进了城堡。但是玛茨科却不顾兹皮希科和雅金卡的百般恳求,坚决不肯从老家搬进城堡。他拒绝的理由是这样:
  “我要死在我出生的地方。从前格尔齐玛里茨和拿仑支打内战的时候,波格丹涅茨给火烧得精光,只留下这间旧农舍,其余的建筑和房屋连篱笆都给烧光了。人们认为它之所以没有被火烧掉,是因为屋顶上盖着苔藓;但是我想,即使如此,也是天主的恩惠,正是天主的意旨使我们回到这里重新兴旺起来的。打仗的时候,我常常很伤心,唯恐我们连个回去的地方都没有。我说的话并不完全对。如果指的是没有地方耕种,没有东西好吃,倒是对的,但是总还有一个可以栖身的地方。你们可就大不相同了,你们都很年轻,可我却不能丢弃老屋子,因为老屋子没有丢弃我们,我也不应该丢弃它。”
  于是他仍旧住在那里;可是他很受到小城堡去,去看看它的宏伟和庄丽,拿它同以前的住处比较比较,同时也可以看看兹皮希科、雅金卡和“孙儿女们”。他所看到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他亲手建造的,因而他满怀得意和惊奇。有时候他的老朋友维尔克来访问他,同他在火炉边聊聊天,玛茨科有时候也到勃尔左卓伐去找他聊聊天。有一次他们谈起“新局面”,玛茨科说:

  “您知道,有时候我不禁十分奇怪。大家都知道,兹皮希科到过克拉科夫国王的城堡(是的,他几乎在那里送了命),到过玛佐夫舍,到过玛尔堡,也到过雅奴希公爵那里。雅金卡也是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的。可他们却没有自己的城堡……但是现在,他们却好像一向都住惯了城堡似的。我告诉您,他们不停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对仆人们发号施令,到了疲劳的时候,就坐下来歇歇。他们可真像是一对总督夫妇啦!他们也有同村长、管家和仆役们一起吃饭的房间。上首总是他们两人坐的,坐在下首的那些人都在那里等到他们的爵爷和夫人用过了餐才离座,这就是宫廷的礼节。可是我每次都得提醒自己,他们毕竟不是大爵爷,而是我的侄子和侄媳,他们握我的手,让我坐首席,管我叫做他们的恩人。”
  “愿天主耶稣为此而赐给他们兴旺!”老维尔克说。
  接着他忧郁地摇摇头,喝了一口蜂蜜酒,用火钳拨一拨炉火,说道:
  “可我的孩子已经死了!”
  “这是天主的意旨。”
  “是啊!五个大儿子早死了。但那一个是他们兄弟们之中最勇敢的,一个真正的‘维尔克’(狼)。如果他活着的话,他也会有他自己的城堡了。”
  “我倒宁愿契当给打死了。”
  “契当算得什么!他抗得起一块石磨,但是我的孩子把他打败了不知多少次!我那个孩子受过骑士的训练,而契当却给他妻子打耳光,虽然他是一个强壮的人,可他是个傻瓜。”
  “嗨!真是不中用!”玛茨科又说。
  他也偶尔把兹皮希科的骑士本领和智慧捧上了天,说他在玛尔堡同最著名的骑士比过武。“他同公爵们交谈十分从容,就像捏碎坚果一样从容。”玛茨科也赞扬兹皮希科的经营管理的能力,要是没有这种能力,哪里经得起城堡里这么大的开支,产业不是一下子就会搞光么?

  为了不要给老维尔克临走时造成这样一种印象——以为兹皮希科会为这种事担心,玛茨科最后压低了声音说:
  “靠天主的恩惠,财富有的是呢;比人家知道的还要多。但是我这话您可别对人说。”
  可是外间早在猜测了;他们甚至过高地估计了波格丹涅茨的骑士从斯比荷夫运来的财富。他们说:波格丹涅茨的财主从玛佐夫舍运来了大桶大桶的钱。玛茨科曾经把二十来个“格里温”借给那些康涅茨波尔的贵族领主。于是大家就完全相信他有着无穷的财富了。因此波格丹涅茨的骑士声望日益增长,日益受人尊敬,他们的城堡里从来没有断过客人。玛茨科虽然有点吝啬,对这种情形也并没有什么不乐意,因为他知道这也会为家门增光。
  命名礼举行得特别阔绰;每年的圣母升天节,兹皮希科都要邀请邻人,举行盛大宴会,乡绅家的夫人小姐们都要趁此机会来见识见识这位骑士的阔绰场面,听听人家谈论,同年轻的骑士们跳跳舞,在沥青火把的照耀下一直玩到天亮。在这种时候,老玛茨科饱享眼福,欣赏着兹皮希科和雅金卡的堂皇气派。
  兹皮希科长得又魁梧又结实。不过他虽然身体强壮,气概非凡,那张脸却依旧十分年轻。他只消用一条紫色的带子扎住他那一头浓密的头发,穿上描金镂银的节日盛装,那就不仅是玛茨科,而且许多贵族都在心里说:“天主慈悲!他真像城堡里的公爵哩!”那些熟悉西方礼节的骑士常常跪在雅金卡面前,恳求她允许把她的名字作为他们心上的情人。这是因为她具有容光焕发的健康、青春。力量和美貌。连做过西拉兹的“伏叶伏大”的康涅茨波尔的老领主看到她的容貌也不禁大为惊讶。他拿她同早晨的曙光相比;而且甚至同太阳相比,“太阳是世界光明的赐予者,照得连老头儿身上也充满了热力。”
或许您还会喜欢:
嘉利妹妹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当嘉洛林.米贝登上下午开往芝加哥的火车时,她的全部行装包皮括一个小箱子,一个廉价的仿鳄鱼皮挎包皮,一小纸盒午餐和一个黄皮弹簧钱包皮,里面装着她的车票,一张写有她姐姐在凡.布仑街地址的小纸条,还有四块现钱.那是!”889年8月.她才!”8岁,聪明,胆怯,由于无知和年轻,充满着种种幻想.尽管她在离家时依依不舍,家乡可没有什么好处让她难以割舍. [点击阅读]
四大魔头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我曾经遇见过以渡过海峡为乐的人,他们心平气和地坐在甲板的凳子上,船到港口时,他们静静地等船泊好,然后,不慌不忙地收好东西上岸。我这个人就做不到这样。从上船那一刹那开始,我就觉得时间太短,没有办法定下心来做事。我把我的手提箱移来移去。如果我下去饮食部用餐,我总是囫囵吞枣,生怕我在下面时,轮船忽地就到达了。我这种心理也许是战争时假期短暂的后遗症。 [点击阅读]
回忆录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银色马一天早晨,我们一起用早餐,福尔摩斯说道:“华生,恐怕我只好去一次了。”“去一次?!上哪儿?”“到达特穆尔,去金斯皮兰。”我听了并不惊奇。老实说,我本来感到奇怪的是,目前在英国各地到处都在谈论着一件离奇古怪的案件,可是福尔摩斯却没有过问。他整日里紧皱双眉,低头沉思,在屋内走来走去,装上一斗又一斗的烈性烟叶,吸个没完,对我提出的问题和议论,完全置之不理。 [点击阅读]
园丁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1仆人请对您的仆人开恩吧,我的女王!女王集会已经开过,我的仆人们都走了。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仆人您同别人谈过以后,就是我的时间了。我来问有什么剩余的工作,好让您的最末一个仆人去做。女王在这么晚的时间你还想做什么呢?仆人让我做您花园里的园丁吧。女王这是什么傻想头呢?仆人我要搁下别的工作。我把我的剑矛扔在尘土里。不要差遣我去遥远的宫廷;不要命令我做新的征讨。只求您让我做花园里的园丁。 [点击阅读]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我小时候,村里人使用的语言,词语就住在它们表述的事物表面。所有名称与事物贴切契合,事物和自己的名字如出一辙,二者像缔结了永久的契约。对多数人而言,词语和事物之间没有缝隙,无法穿越它望向虚无,正如我们无法滑出皮肤,落进空洞。日常生活的机巧都是依赖于直觉、无须语言的熟练劳动,大脑既不与它们同行,也没有另辟蹊径。脑袋的存在只是为了携带眼睛和耳朵,供人们在劳作中使用。 [点击阅读]
国际学舍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一)赫邱里·波罗皱起眉头。“李蒙小姐,"他说。“什么事,波罗先生?”“这封信有三个错误。”他的话声带着难以置信的意味。因为李蒙小姐,这个可怕、能干的女人从没犯过错误。她从不生病,从不疲倦,从不烦躁,从不草率,也就是说,就一切实际意义来说,她根本不是个女人。她是一部机器——十全十美的秘书。然而,今天上午李蒙小姐所打的一封十足简单的信竟然出了三个错误,更过分的是,她甚至没注意到那些错误。 [点击阅读]
在人间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写于1914年。讲述的是阿廖沙11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 [点击阅读]
在路上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1第一次遇到狄恩是在我与妻子分手后不久。那时我刚刚生了一场大病,对此我不想再提及了。不过它的确与那次令人烦恼、充满灾难性的离婚有关,当时我似乎觉得一切情感都已经死了。自从狄恩·莫里亚蒂闯入我的世界,你便可以称我的生活是“在路上”。在这之前,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梦想着要去西部,但只是在虚无缥缈地计划着,从没有付诸行动。狄恩这家伙是个最理想的旅伴,他就是在路上出生的。 [点击阅读]
在黑暗中蠕动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具体的年代已经忘记。就连是从哪里来,到何处去的旅程也已想不起来。那时我刚过二十,每天在颓废中生活,当时怀疑人生的态度与刚体会到的游戏感受莫名地交织在一起。也许正因为如此,那时的记忆也就更加模糊不清了。那是艘两三百吨,包着铁皮的小木船。我横躺在二等船舱中。这是位于船尾,依照船体呈环状的铺有榻榻米的房间。 [点击阅读]
地狱之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