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失落的秘符 - Chapter 17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佐藤井上部长是令人生畏的人物——这个身高仅四英尺十英寸的女人却易怒好斗。她骨骼纤细,却生就一副粗糙面相,加之患有名叫白斑症的皮肤病,面部很像是一块青苔斑驳的花岗岩。一身皱巴巴的便服套在瘦削的身上,颇似一只松松垮垮的口袋,敞开的领口袒露着脖子上的疤痕。她的同事们都知道,佐藤部长对自己体貌的惟一保养就是拔去那些过于明显的唇髭。
  十几年来,佐藤井上一直掌管着中央情报局的安全部。她的智商远远高过正常值,加之令人诧异的准确直觉,赋予了她强烈的自信,谁要是不能履行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她就会让谁好看。甚至致命的喉癌也没能把她从岗位上拉下来。
  那嘲战斗”只是耗费了她一个月的工作时间,让她失去了半条声带,减了三分之一的体重,她回到部里时就像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佐藤井上是打不倒的。
  罗伯特·兰登怀疑自己不是第一个在电话里把佐藤误认做男性的人,可是这位部长仍然用愤怒的黑眼睛瞪视着他。
  “我再次向你道歉,夫人。”兰登说。“我一直想说清楚——那人今天晚上以彼得·所罗门的名义把我骗到特区。”他从口袋里抽出那张传真。“这是他早上发给我的传真。我记下了他告知的飞机尾号,所以,你不妨打电话给联邦航空局,查一下这架——”

  佐藤伸出纤纤小手抓过那张纸,没打开看就塞进口袋了。“教授,我在主持这项调查,在把我要知道的告诉我之前,我建议你不要再说话了,除非我让你说。”
  佐藤这才转向警卫队长。
  “安德森队长,”她贴近安德森的脸,细小的黑眼睛瞪视着他,“你能告诉我这里到底出了什么状况吗?东门的一个警卫告诉我,你们在地板上发现了一只人手,是这样吗?”
  安德森走过去,让她看地板中央的东西。“是的,夫人,就在几分钟之前。”
  她不置可否地看着那只手,好像那不过是件摆错地方的衣服。“我打来电话,你也没打算向我报告,是吗?”
  “我……我还以为你都知道了。”
  “别跟我撒谎。”
  在她严厉的目光下,安德森有些畏畏缩缩,但他的声音仍然很自信。“夫人,情况都在掌控之中。”
  “我对此非常怀疑。”佐藤同样以自信的口吻说。
  “法医正往这儿赶来。不管是什么人干的,总会留下指纹。”
  佐藤显露出怀疑的神色。“我认为,既然某个人聪明到能够带着这只人手经过你的安检口,就足以聪明到不留任何指纹。”
  “是有这个可能,但我有责任调查这事儿。”
  “事实上,我现在就解除你的职责。我来接管。”

  安德森的口气硬了起来。“这不是安全部的管辖范围。”
  “说得没错,可这是一起关乎国家安全的事务。”
  彼得的手?兰登疑惑不解,惊讶地看着他们唇枪舌剑。国家安全?兰登反应过来:他的当务之急是要找到彼得,可这不是佐藤的要务。安全部部长所关心的似乎完全是另一码事。
  安德森也很不解。“国家安全?恕我冒昧,夫人——”
  “我明确告诉你,”她打断他的话,“我的职位在你之上,我建议你照我说的去做,不要再提什么问题。”
  安德森点点头硬憋下一口气。“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做一下指纹套膜,以确认是不是彼得·所罗门的,不对吗?”
  “我能确认。”兰登说着,心里涌上一阵痛苦的确定感。“我认出了他的戒指……还有他的手。”他停了一下。
  “不过这些刺青是新的。最近才被人文上去的。”
  “你说什么?”佐藤来后,这还是第一次面露惊愕。“这只手让人文了刺青?”
  兰登点点头。“拇指上文的是王冠,食指上是一颗星。”
  佐藤掏出一副眼镜戴上,围着那只手绕着圈,活像一条鲨鱼。
  “此外,”兰登说,“那三个手指上也文有刺青。尽管你看不见,但我可以肯定。”
  佐藤被这话激起了好奇心,走向安德森。“队长,你能替我们检查一下那三个手指吗?”

  安德森在那只手边上蹲下来,留意着尽量不去碰它。他的脸颊贴近地板,从66
  下面看那蜷曲的手指。“他说得没错,夫人,所有的手指上都有刺青,尽管我还没法看清那是什——”
  “太阳、灯笼、钥匙。”兰登干脆地说。
  佐藤转向兰登正视着他,那双小眼睛在掂量他。“你怎么知道得这么确切?”
  兰登也正视着她。“以这种形式刺青的人类手形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图符,被称作‘神秘之手’。”
  安德森突然站起身来。“这东西有名称?”
  兰登点点头。“这是古代世界最隐秘的图符之一。”
  佐藤频频点头。“那么请允许我问一下,这样的手放置在国会大厦里是什么意思?”
  兰登真希望自己能从这噩梦中醒过来。“就传统意义而言,夫人,这是用于邀请。”
  “邀请……什么?”她问。
  兰登低头看着他朋友被斩断的手。“几个世纪以来,‘神秘之手’被赋予一种召唤之意。简要地说,这是要邀请某人接获秘密知识——只能由少数精英知晓并严守的秘密。”
  佐藤把两条细瘦的胳膊交迭着抱在胸前,乌黑的眼睛凝视着他。“好,教授,就一个懵懵懂懂来到这儿的人而言……到目前为止,你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
环游黑海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范-密泰恩和他的仆人布吕诺在散步、观望和聊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哈内广场一向因人群的来往和喧哗而热闹啡凡,但在8月16日那一天的晚上6点钟,却静悄悄地毫无生气,几乎是一片荒凉。从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港口高处看下去,仍能发现它迷人的景色,但里面却没有什么人。勉强有一些外国人匆匆而过,走上狭窄、肮脏、泥泞、有黄狗挡道的通向佩拉郊区的小街。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