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世界之战 - 第一部 火星人入侵 第十四章在伦敦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当火星人降落在沃金时,我弟弟还在伦敦。他是医学院的学生,正在准备即将开始的考
  试,他直到星期六早上才听说火星人的事。星期六的早报除了刊登了一篇很长的专稿,描写
  火星和火星上的生命以外,还有一条短讯和一篇含糊其辞的电报,因为其简短,反倒给人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报道说,火星人对接近的人群感到恐慌,用快枪杀死了几个接近的人。电报最后下结论
  说:“他们看起来很可怕,但火星人并没有离开他们落下来时形成的沙坑,实际上,他们似
  乎没有力气爬出来。这可能是地球上强大的引力场造成的。”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进行了一
  番让人颇为欣慰的解释。
  当然所有聚集在大学生物系的学生对这样的消息都非常感兴趣,我弟弟当天正是去了那
  里。可是街上却没有一点儿不平常的兴奋迹象。下午的报纸标题很大,但文章只有片言只
  语。报道只提到了部队在草地上的行动,还有沃金和威伯利奇的松林的大火一直烧到8点
  钟。在《圣杰姆士》报的号外上,宣布了电讯已经中断。据推测这是由于倒下的松树把电线
  砸断引起的。那一晚人们对发生的战斗一无所知,就在那晚,我驾马车到了莱瑟海德后又返
  回了霍散尔。
  我弟弟并不为我们担心,因为他从报上得知圆筒的降落地点离我的房子还有两英里远。
  他决定当晚到我那儿去,想在那些东西给杀掉前看看他们。4点钟,他给我发了一封电报
  (我后来根本就没收到)。到了晚上,他又到音乐厅去听音乐。
  星期六夜里,伦敦也起了暴风雨,我弟弟乘出租马车到了滑铁卢。他等在午夜发车灯站
  台上的时候,听说出了事故,火车到不了沃金。他没法了解到事故的性质;实际上,当时就
  连铁路当局自己也不知道。车站上没有什么混乱的迹象,铁路官员们推测比福利特和沃金的
  叉道上出了事,所以让通常通过沃金的夜车改道,从佛吉尼亚沃特或者吉尔伏特经过。他们
  想尽办法安排南安普顿和朴次毛斯的旅游团,给他们找一条新的路线行驶。我弟弟和火车站
  长的相貌有些相似,一个晚报记者把他当成了站长,拦住他想作采访。除了几个铁路官员,
  没有人把事故和火星人联系起来。
  我后来从报上读到,说星期天早上“伦敦被来自沃金的消息震惊了。”事实上,这完全
  是夸大其辞。许多伦敦人是直到星期一早上的混乱开始时才听说火星人的。那些先前听到火
  星人消息的人一开始也没有弄清报纸上的消息是怎么回事。大部分伦敦人星期天是不看报纸
  的。
  其次,伦敦人脑子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安全感,加上伦敦的报纸经常刊登一些耸人听闻
  的消息,所以他们对读到的并没有感到不安:“昨晚大约7点,火星人走出了圆筒,彻底摧
  毁了沃金车站和周围的房子,屠杀了整整一个骠骑兵团。尚没有详细的报道。机关枪对它们
  的装甲完全没用;大炮给它们摧毁了。逃跑的骠骑兵冲进了契切。火星人好象正在朝契切或
  温莎推进。西秀兰陷入一片惊慌,人们在通往伦敦的方向建筑工事,试图抵挡火星人的进
  攻。”这就是星期日《太阳报》的描述。在《评判员》报上,一篇幽默的小品文把火星人描
  写成冲到村子里的猛兽。
  伦敦没有人知道装甲的火星人的实质,一个普遍的观点是他们非常迟钝:“爬行的”、
  “吃力地爬动着”类似的词语出现在几乎所有早期的报道中。没有一封电报是由看到火星人
  进攻的目击者发出的。星期天的报纸在新听到的消息后发号外,有的甚至没有新消息也发号
  外。但是上午的报纸没告诉人们更多的消息,直到下午官方才向新闻界公布了自己掌握的情
  况。消息只提到所有沃尔顿、威伯利奇和该地区的人都在涌向伦敦。
  我弟弟还不知道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事,第二天早上去了方德林医院附近的教堂。在那里
  他听说了火星人入侵的事,人们为和平祈祷。他出来时买了一份《评判员》报。他开始对听

  到的消息感到担忧,于是去了滑铁卢车站,想看看通讯是否恢复了。公共马车、马车、骑车
  的人和无数的行人衣冠楚楚的来往着,对卖报人喊着的惊人消息无动于衷。人们只是感到新
  奇,只有那些亲戚在危险地区的人才感到不安。在车站上,他第一次听说温莎和契切的线路
  已经中断了。行李工告诉他早上从比福利和契切车站收到了几个非同寻常的电报,可是现在
  却突然中断了。我弟弟没从他们那里听到详细的情况。
  消息只是说:“在威伯利奇发生了战斗。”
  火车运行现在非常混乱。许多人站在月台上,等着迎接从西南线路过来的乘客。一个银
  灰头发的绅士走上前来,骂着西南运输公司。“应该整它一下才对。”他说。
  从里士满,比特尼和金斯顿来了一两辆车,车上的乘客原来是去划船的,发现河上的闸
  门给关上了,才觉得有些紧张。一个穿蓝白色运动装的人和我弟弟聊天。
  “许多人坐着小车、马车和其它能找到的交通工具,带着满箱的贵重物品涌向了金斯
  顿,”他说。“他们全是从莫莱赛、威伯利奇和沃尔顿过去的,他们说在契切听见了炮声和
  枪声,骑马的士兵让他们赶紧离开,因为火星人来了。我们在罕普顿宫殿车站附近听见枪
  声,我们还当是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火星人不是爬不出沙坑吗?”
  我弟弟不知怎么回答。
  过后他发现连地铁的乘客也感觉到了一点恐慌,因为星期天出游的人纷纷从西南的别墅
  区——巴恩斯,温布尔登,里士满公园和寇和提前回来了;但是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每
  个在铁路工作的人都很不高兴。
  大约五点钟的时候,在东南车站和西南车站的交通恢复了,立即引起了聚集在火车站上
  人群的一阵激动,但是通讯又很快地中断了。车箱里装满了大炮和士兵。这些大炮是从胡尔
  维奇和切特罕运去防卫金斯顿的。人们和士兵开着玩笑:“你们会给吃掉的!”“我们是驯
  兽人!”等等。过了一会儿,一队警察开进车站,开始驱散月台上的人群,我弟弟又回到了
  街上。
  教堂晚祷的钟声响了。一群救世军的姑娘唱着歌,沿着滑铁卢路走着。在桥上一群游手
  好闲的人望着水面上一片奇怪的泡沫往下游漂去。太阳正在落下去,钟楼和议会大厦在宁静
  的天空下耸立着,红色的天空上布满一条条紫红的云。有人说在水里看见了浮尸,一个自称
  是后备军人的告诉我弟弟,他在西面看见了日光信号机的闪光。
  在惠灵顿大街上,我弟弟遇到了两个卖报人,他们刚刚从舰队街出来,手里攥着登着惊
  人标题的,油墨未干的报纸。“可怕的灾难!”他们在惠灵顿大街上叫着。“威伯利奇发生
  激战!火星人给打退了!伦敦在危险中!”
  我弟弟不得不付三便士买了一份报纸。
  直到那时,他才了解到这些怪物的力量和可怕。他知道他们不是一群笨拙的生物,而是
  操纵着机器身体的理性生物;它们移动迅速,威力最大的火炮也挡不住他们的进攻。他们被
  描述成“巨大的蜘蛛形机器,走起来象火车一样快,还能射出极强热量的光。”伪装的大炮
  ——主要是野战炮,已经被部署在霍散尔的草地上,尤其是在沃金和伦敦之间。有人看见五
  部机器朝泰晤士河方向走去,有一个被侥幸摧毁了。其它炮弹没有击中目标,炮兵立即就给
  热光消灭了。报道里还提到士兵伤亡惨重,但是报道的口吻还比较乐观。
  火星人给击退了,它们并非战无不胜。他们又回到了沃金周围三个圆筒那里。带着日光
  信号机的信号兵们从四面向他们推进。大炮迅速从温莎,朴次毛斯,阿尔段孙和胡尔维奇地
  区,甚至从北方运来;其中还有从胡尔维奇调来的95吨远程大炮。为了保卫伦敦,一共有
  160门大炮部署在阵地上。伦敦从来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军事集结呢。
  人们正在加紧制造运送炸药,希望能在圆筒降落时立即摧毁它们。报道说,毫无疑问,

  情况非常奇怪而严重,但人们不必惊慌。火星人的确相当奇怪而可怕,但到地球上的顶多二
  十多个,是打不过我们几百万人的。作者有理由假设,从圆筒的大小来判断,每个圆筒里不
  会超过五个火星人——一共才十五个。至少有一个给打死了,公众会及时得到危险来临的通
  知,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西南部受到威胁的居民。最后,这篇评论又强调了一下伦
  敦是安全的,当局有能力对付当前的困难。
  这篇文章用很大的字体印在报上,油墨都没干透,所以还没有时间加上评论。我弟弟
  说,他对取消平常的版面刊登这篇文章的作法感到很好奇。
  整条惠灵顿大街上人们都在争抢着号外,在河滨马路上,一群卖报人吵吵嚷嚷的。连公
  共马车里的人也纷纷下车,想买到一份报纸。显然这个消息让人们非常激动。我弟弟说,河
  滨路上的一家地图商店的帘子也给拿下来了,一个人身着节日服装,戴着柠檬黄手套的人在
  窗里急急忙忙地贴上一张秀兰的地图。
  我弟弟沿着河滨马路走到特拉法尔加广场,手里拿着一张报纸,他看见了几个从秀兰来
  的难民。一个男人推着象是卖菜的小车,妻子和两个男孩坐在车里,车里堆满家俱。他从威
  斯敏斯特桥走来;身后紧紧跟着一辆马车,车上坐着五六个看起来很体面的人,还有一些盒
  子和包裹。这些人的脸都很瘦削,他们的形象和公共马车穿着盛装的乘客形成了鲜明对比。
  衣着华丽的乘客好奇地从马车里探出头来看着他们。他们在广场停住,好象不知道往哪儿
  去,最后转向东面顺着河滨路走去。后面一点的地方过来一个穿着工装的男人,骑着一辆老
  式的三轮车,车的前轮很小。他身上很脏,脸色苍白。
  我弟弟转向维多利亚街,又碰见一群难民。他脑子里模糊地觉得,可能会遇见我。那看
  见不少的警察在维护交通。一些难民在和公共马车里的人交换着消息。有一个人声称看见了
  火星人。“我告诉你们,他们是高跷上的锅子,象人一样地走。”大部分人对自己的特殊经
  历感到非常激动。
  维多利亚街的菜馆给新来的人挤满了。街角的人们读着报纸,激动地交谈着,或者看着
  星期天到来的人。随着黑夜的降临,人越来越多,直到最后,后来我弟弟说,就象赛马日爱
  泼赛姆赛马场的情景一样。我弟弟和几个难民聊了聊,也没得到很满意的消息。
  除了一个人之外,没有人告诉他沃金的消息,那个人说沃金前一天晚上已经给整个摧毁
  了。“我从比福利特来,”他说;“一个人一大早骑自行车经过那里,挨家挨户让我们离
  开。然后士兵就来了。我们到外面去看,在南面看到一些烟雾,其他什么都没有,也没见一
  个人过来。然后就听见了契切的枪声。许多人从威伯利奇过来了。所以我就锁上门跟着来
  了。”
  当时街上的人们都对当局表示不满,觉得政府没能及时对付火星人,给大家造成了麻烦。
  大约八点钟,在伦敦的南部已经能清楚地听见炮声了。我弟弟因为在繁忙的大街上,所
  以没有听见,当他经过静静的街道朝河边走去时,就清楚地分辨出炮声了。
  两点钟左右,他从威斯敏斯特朝他摄政公园的公寓走去。他这时非常为我担心,知道这
  次的事情非常严重。他的脑子里和我一样充满了斗志。他想着等待发射的大炮,四处奔逃的
  人群;尽力想象着几百尺高的“高翘上的锅子”。
  从牛津街上驶过一两车难民,在梅列博路上也有一些。但是新闻传播如此之慢,在摄政
  街和波兰宫殿还挤满了星期天散步的行人,人们成群结队地交谈着,在摄政公园边上的煤气
  灯下,许多情侣们象平时一样静静地走着。晚上很温暖,也很安静,少许有些压抑;炮声断
  断续续地响着,午夜过后,南面似乎出现了一些闪光。
  他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报纸,害怕我已经遇到了什么不测。他感到很不安,吃过晚饭后又

  毫无目的地出门了。回来以后,他根本就没心思复习功课了。他午夜过后才上床睡觉,星期
  一凌晨,他在睡梦中给一阵小锤敲门声,街上人们的脚步声,远处的鼓声和钟声惊醒。红色
  的反光在天花板上舞动着。他先在床上躺了一会儿,拼命想着,是世界末日到了还是整个世
  界都疯了。然后他跳下床朝窗子跑去。
  他住在小阁楼上,当他砰地一声打开窗,探出头来,听见街上传来的喊声,人们衣冠不
  整地从窗里伸出头,相互打听着消息。“他们来了!”一个警察敲着门叫到,“火星人来
  了!”然后又朝另一扇门跑去。
  鼓声和军号声从阿尔巴尼的军营里传过来,周围的每一个教堂都在起劲地敲着钟。对面
  的房子响起了嘈杂的开门声,窗子里亮起了昏暗的灯光。
  从街上驰来一辆关着门的马车,嗄地一声转过了街角,从窗下吵吵闹闹地驶过去,声音
  慢慢地在远处消失了。紧接着就来了两辆出租马车,它们是一长串驶往恰克农场车站的先
  锋,那里发往西南方向的列车正在上客,列车已经不能不能通往欧斯登了。
  我弟弟向窗外呆呆地盯了好一会儿,看着警察一户户地敲门,不知道喊些什么。然后他
  身后的门开了,住在楼梯对面的房客冲了进来,只穿着衬衫、裤子和拖鞋,吊带托在腰上,
  头发给枕头压得乱遭遭的。
  “这是怎么回事?”他问。“着火了吗?乱成什么样子了!”
  他们从窗口伸出头,竭力想听清楚警察在喊什么。人们从边上的街道涌出来,成群地站
  在街角上。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弟弟的邻居问。
  我弟弟含糊地回答了一句,然后就开始穿衣服,一边不断地跑到窗前看看外面的混乱场
  景。这时几个卖特早发行报纸的人冲进了街道,叫着:“伦敦在窒息的危险中!金斯顿和里
  士满的防线失守!泰晤士山谷发生大屠杀!”
  在他们周围,街道两边的房子里,公园后面的屋子里,梅列莱蓬上无数街道上的房子
  里,或者威斯特朋公园区和圣朋克斯教区,往西北到吉培恩,圣约翰森林和海姆泼斯登,往
  东到旭亚迪区,海勃莱和霍克斯顿,总之,从海林到东海姆的整个伦敦大区里——人们都在
  擦着眼睛,打开窗子伸出头去,问着莫名其妙的问题,匆匆地穿上衣服。大恐慌的第一阵气
  息开始穿过大街小巷。这是大灾难的开始。星期一凌晨,在迫近的危险面前,伦敦终于从星
  期天晚上的睡梦中惊醒了。
  我弟弟从窗口没法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于是下楼来到街上,此时屋顶上已经升起了粉红
  色的朝霞。逃跑的人和马车越来越多。“黑烟!”他听见有人叫着,又有人叫“黑烟!”恐
  慌立即传遍了人群。我弟弟在门口犹豫着,看见一个卖报人跑来,立即要了一份报纸。卖报
  人和人群一起跑着,每份一个先令——暴利和恐慌荒唐得混合在一起。
  从报上我弟弟读到了陆军总司令阵亡的消息。
  “火星人用火箭发射了大量的黑色毒烟。他们熏倒了我们的炮兵部队,摧毁了里士满,
  温布尔登,正在向伦敦缓慢推进,沿途摧毁了一切。已经无法阻止他们。除了逃跑,我们对
  黑烟已经束手无策。”
  报道只有这些,不过这足够了。600万居民惊惶失措,四散奔逃;大家汇成人流,朝北
  方逃去。
  “黑烟!”人们叫着:“起火了!”
  附近教堂的钟声响成一片,一辆马车冲进了街边的河里,引起人们一阵惊叫和咒骂。房
  子里前前后后地亮起了黯淡的黄色灯光,几辆马车撞翻了没熄灭的路灯。天上的霞光越来越
  亮,它显得冷冷的,静静的。
  我弟弟听见房间里前前后后响起了脚步声和人们上下楼梯的声音。他的女房东走出屋
  子,穿着睡衣,包着一条围巾;他丈夫在后头嘟哝着。
  我弟弟这才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急忙回到屋里,拿上所有的现金装进口袋,冲到了街
  上。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
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作品简介StefanZweig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曾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获得博士学位。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茨威格便“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点击阅读]
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眼前是突兀林立的岩石群。多摩河上游的这片布满岩石的区域,地势险峻,令垂钓者望而却步。几年前,曾发现一女子被人推下悬崖赤裸裸地嵌陷在岩石缝中。岩石区怪石嶙峋、地势凶险,当初,调查现场的警官也是费尽周折才踏进这片岩石区域的。一个少女划破清澈的溪流浮出水面。十四五岁的样子,赤身倮体,一丝不挂。望着眼前的情景,垂钓者的两颊不由得痉挛起来。直到方才为止,在不断敲打、吞噬着岩石的激流中还不曾出现过任何物体。 [点击阅读]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我被传讯了。周四上午十点整。我总是经常被传讯:周二上午十点整,周六上午十点整,周三或者周一。几年就像一周似的,我感到惊讶的是,夏末一过,冬天又即将来临了。在去有轨电车的路上,结着白色浆果的灌木丛又从篱笆上垂挂下来了。像下面被缝上的珠光纽扣,也许一直长到地里,或者就像小馒头。对转动鸟嘴的白色鸟头来说,这些浆果太小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到白色鸟头。想得人直犯晕。 [点击阅读]
从地球到月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新俱乐部。我们知道,当时在这些以造船、经商和机械制造为业的人们中间,军事才能是怎样蓬勃地发展起来的。许多普普通通的商人,也没有受到西点军校的训练,就跨出他们的柜台,摇身一变,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过了不久,他们在“作战技术”上就和旧大陆的那些同行不相上下,同时也和他们一样,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生命,打了几次胜仗。 [点击阅读]
他们来到巴格达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一克罗斯毕上尉从银行里走出来,好象刚刚兑换完支票,发现自己存折上的钱比估计的还要多一些,因此满面春风,喜气溢于形色。克罗斯毕上尉看上去很自鸣得意,他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五短身材,粗壮结实,脸色红润,蓄着很短的带军人风度的小胡子,走起路来有点摇晃,衣着稍许有点惹人注目。他爱听有趣的故事,人们都很喜欢他。他愉快乐观,普普通通,待人和善,尚未结婚,没有什么超凡拔群之处。在东方,象克罗斯毕这样的人很多。 [点击阅读]
他杀的疑惑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最早发现山桥启太郎死去的,是山桥的夫人佐代子。那天,山桥从早晨起就失去了踪影。其实,说“从早晨起”还不正确。山桥离开自己家的时候,是前一天晚上9点以后。他从公司下班回家,吃了晚饭以后,说有一些东西要写,便去了附近当作工作室的公寓里。山桥在学生时代起就喜欢写诗歌和小说,还亲自主恃着一份《同人》杂志,屡次在文艺类杂志的有奖征稿中人眩对他来说,写作几乎已经超越了纯兴趣的阶段。 [点击阅读]
以眨眼干杯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她有个大目的1以深蓝色的蓝宝石为中心,围绕镶嵌着一圈小小的钻石。把这些宝石连接到一起的,是灿灿发光的黄金。卖点在于其非凡的品质。项链、挂坠、耳环、再加上一对手镯,共计七千四百三十万日元。旁边是一条用红宝石、钻石和水晶组合而成的项链,二千八百万日元。耳环,一千万日元--双层玻璃的背后,仿佛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一颗小小的石头,其价格甚至要超过一个大活人。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它们是那样地耀眼夺目。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
伊豆的舞女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道路变得曲曲折折的,眼看着就要到天城山的山顶了,正在这么想的时候,阵雨已经把从密的杉树林笼罩成白花花的一片,以惊人的速度从山脚下向我追来.那年我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学生帽,身穿藏青色碎白花纹的上衣,围着裙子,肩上挂着书包.我独自旅行到伊豆来,已经是第四天了.在修善寺温泉住了一夜,在汤岛温泉住了两夜,然后穿着高齿的木屐登上了天城山.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