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 Part2 原理 第六章 用理性来武装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被训练用语言文字装,一个人只会人格分裂
  1968年5月,法国大学生在巴黎街头举起了造反的义旗。他们嘴巴里念着一个人的名字。
  这个人就是美国哲学家马尔库塞同志。当时,他和另外两位M同志——马克思同志和毛泽东同志——一起被并称为“3M”(每个人名字的第一个英文字母都是M),是革命群众心中的精神偶像。
  他最著名的理论,就是揭示社会有一套对人进行洗脑的机制,一个人一不小心,就会被洗成“单向度的人”。所谓“单向度的人”,通俗地讲,就是“脑残粉”“一根筋”。
  法国大学生们对老马的理论进行了总结,喊出了这样的口号:“托老师和考试的福,六岁就开始与人竞争”“社会是一株食人花”。
  看到法国大学生这样,我不禁唏嘘慨叹0社会是一株食人花,这不是很夸张,但六岁就开始与人竞争算什么?在今天的中国,竞争已经从精子开始了。但是,还是要佩服一下法国大学生,他们确实厉害,能够把哲学家的思想变得如此浅显易懂,而且以人民群众也喜闻乐见的口号喊出来。
  这不奇怪。法国学生在高中毕业会考时就考哲学了,一直到现在都是一个传统,出的往往是“人们是否可以摆脱偏见”“语言是否会背离思维”“文化是否让人扭曲”等问题。
  很有意思的是,法国2012年高考哲学题目在微博上引起了热议。像“所有的信仰都是与理性相悖的吗”“我们是否有追求真理的义务”“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仅仅从问题上看,中国人的思维,就比人家差了一大截。
  出 这些问题,你回答“YES”或者“NO”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理解了你正在思考的是什么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你要“澄清”它,而且为你的判断给 出理由。这是在检测一个人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让他在理性上得到成长。与之相比,我们总摆脱不了抒情和空发议论的高考作文实在太小儿科了——这只是在训 练一个人如何用文字来装而已!
  我想说,越是在成长过程中被训练用语言文字来装,缺乏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但擅长抒情和空发议论的人,更容易被洗脑,更虚伪,更容易人格分裂。
  2、没有理性的人,一旦有利益诱惑,他的人格结构就会散架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一个被训练用语言文字来装的人会有这样的后果?
  我恭恭敬敬地回答:他缺乏一个由理性组成的、独立而强大的自我来支撑他的人格结构。一旦有利益诱惑,他脆弱的人格结构就会散架,轻易就把自己卖出去。
  还有很多虽然也被洗脑,但并不虚伪或人格分裂的人,他们由于有道德感,不会轻易卖掉自我,但后果一定是心理弱小,正如今天很多人一样。
  与此相反,如果他具备强大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那么,他就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来支撑人格结构,谁也别想将他的自我夺走,或者在心理上击倒他!
  3、如果我们习惯了命令小孩,我们将不得不让自己变成一个暴君
  所以,这里不得不又扯到了教育问题。而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长大后有心理问题,都拜小时候的心理创伤所赐,尤其是家庭教育。
  让我们走回去看一下小时候自己。也让我们——无论是否已为人父母——看一下,如何不让一个孩子在心理上受伤?

  如果你有了孩子,那么,我真的有一个建议:让你的孩子多看点哲学的启蒙书吧,无论他是否看得懂,都没关系,长大以后,那些书,书里面的理性精神,就成了他参与这个世界的知识背景、人格背景了!
  而如果你能够和他讨论,让他学会用理性思考的方法澄清某些问题,那就太好了。
  比 如说,你希望他不要随便去买零食,要听父母的话,你采用的不是命令、规劝、恐吓的方式,如“你去买零食我就打你”“小孩子吃零食不好哦,不要去买哦”“零 食可能有毒,吃了要生病”等,而是用“澄清”的方式,“不是父母不让你吃零食哦,而是街边卖的那些零食,很多都不卫生,吃了会生病,而一个小孩子,当然要 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同时呢,作为孩子,也有义务不让父母担心。因为你还小,欠缺一定的识别能力,所以呢,父母就不能放手让你吃零食,因为要对你负 责。”
  看到没有?如果你对小孩采用命令的方式,无论他如何反应,在心理上都会遭到抵触,因为这阻遏了他成长中自我的 独立倾向,把他变成了你控制下的附庸,这时他在心理上一定要反抗的。要成功地消除他的反抗,你只有把自己变成一个暴君,一个施虐狂,让他一听到你的声音, 一见到你就害怕。后果是什么,不用我再说了吧?
  4、你的话不能让孩子明白,那就相当于你没说过这句话
  如果你采用规劝的方式,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你没有给出任何理由,他对为什么不能去吃零食还是搞不清楚,自然,他在心理上相当于你从未说过这句话!
  5、我们是让自己的孩子有所敬畏,或者有所防御,而不是让他从小就害怕
  恐吓呢?这是最坏的一种教育方法,因为这是在把恐惧残忍地植入小孩子的内心世界,培养他对世界上很多东西的恐惧感,让他以后胆怯、懦弱,不敢闯、不敢拼,在心理上任人宰割。
  不知流传了多少年,毒害了多少小孩子的“狼外婆”故事必须得到清算,而恐吓比这样的故事还要坏。切记:我们是让自己的孩子有所敬畏,或者有所防御,而不是让他从小就害怕!
  6、当我们能理性地约束自己的时候,就无须玩压抑了
  和这些教育的烂招数相反,以权威的身份,和孩子理性地讨论,不仅可以让孩子心理健康,而且让他在头脑上、心理上,具有把握这个世界的自信。
  因为,你如果澄清了“不能吃零食”的问题,那么,他就会明白,他确实没有理由随便去街边买零食吃——这不是听你的话的结果,而是“本来就不能这样去做”。
  同时,看到了这一点,他也知道自己想吃零食的欲望应该得到理性的控制,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他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不能放纵自己——在以后的类似事情上,他采用的,是理性地约束自己,而不是压抑自己的策略。
  还记得我原来说过什么吗?“理性对人构成了一种真正的说服!”
  再强调一下:你要在头脑上说服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理性来说服他,而你要在心理上说服一个人,最好就是让他自我说服!
  还有,当你向孩子澄清“为什么不能吃零食”的问题时,你就把理性思维引入到了他的头脑,作为一种心理力量,理性又进入了他的心理世界——而孩子的自我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在他的自我和陌生、复杂、似乎有着诸多奥秘的世界打交道时,恰恰需要理性来给这个自我增加力量!

  7、让一个人自己问自己:我还是不是个人?
  类似的教育方法,还可以用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中,比如孝顺、尊重父母之类。
  我们都知道,孝顺往往是通过情感和道德教导来搞定的。它们的原理并不复杂:情感是唤起孩子的内疚心,使它以感恩的方式表现出来,否则就感觉自己在道德上不是人。
  “学术超男”易中天先生就说过这样一句激情澎湃的话——“骂茅于轼的都不是人!”
  对超男先生这句话澄清一下就是:我在观点上干不过你是吧?行,我用道德大棒打你!
  我们不会用道德大棒打自己,但如果我们在情感上,体验到父母对我们好,而我们居然不孝顺,在心理上就会活不下去,会有“我还有没有良心”的焦虑。
  而道德教导则是从小就把“要孝顺父母”这样的道德命令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他要听这个道德权威的话,不听就会有道德压力,好像自己的内心和别人都在审视自己:你是人还是个畜生,嗯?
  情感和道德命令有效吗?当然!
  但它们的有效性,依赖于孩子和父母的正确关系,依赖于孩子是否能体验到父母的苦和对自己的好。它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父母不能无原则地溺爱!
  8、溺爱孩子,小心他将来会埋怨为什么他爸不是李刚而是你
  在广州曾经发过一个母亲失手误杀“恶女”的悲剧,让人唏嘘慨叹。祸根就在于父母对女儿的溺爱。
  从小,女儿要什么父母都满足,“关怀周到,无微不至”。上初中时,母亲就为女儿办了银行卡。到案发前,年仅16岁的女儿便拥有了四张银行卡。
  发展到后来,女儿在家谁都不怕,蛮不讲理,如果不给钱,她就对父母大打出手,狠扇耳光。
  悲剧发生后,女儿的父亲说:“我们夫妻俩采取温和、讲理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女儿,想了许多办法,可是并不奏效。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我们无从掌控。”
  我能够理解处于痛苦之中的这位父亲为什么这样说。要一个人从某种心理情境当中醒来是很难的,尤其是他正在承受有自己一份责任的悲剧后果的时候——想一想,就算可以进行自我反思,那还有什么用,还能挽回这一切吗?所以,不如把责任全推出去,减少心理的折磨。
  但其他人,却应该吸取教训。
  即使你对孩子非常好,什么苦都可以为他吃,而且还教育他要孝顺,但如果你溺爱他,在他心理上会发生什么呢?——“你们对我好是理所当然的,而如果不能满足我的要求,你们就对不起我,我会恨你们,我要报复!”
  就 是说,溺爱会挫败所有的孝顺教育和对父母的尊重,因为这个人内心深处的道德原则被驱逐了!不再有一种从内心深处传来的声音告诉孩子“父母对你好,养了你, 你也应该孝顺他们,尊重他们,养他们老”,而是他在父母的溺爱行为中告诉自己“父母对我好,本来就是他们应该的,欠我的”。
  这样,无论他有没有看见和体验到父母的苦,他都会培养出对父母的恨,让他变得冷酷无情,很难排除。有时候孩子看到父母的操劳,会有内疚感,伸手要钱和不孝顺时会有道德压力,但他的恨的力量,马上就会压倒道德的力量!
  溺爱一个孩子,居然会让他恨父母,有点不可理解是吧?
  其实非常好懂!它是“你们对我好是理所当然的,是应该的,是欠我的”这种想法的一个逻辑结果,就是说,按照这种想法,一往前走,就走到了恨。

  因为,只要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被认为是义务,也就意味着孩子不认为自己对父母有什么孝顺、尊重的义务——而在心理上,他必须把这种想法、把“父母欠我的”、把索取更多合理化,以更能理直气壮地说服自己,而办法,就是给它们增加恨的力量。
  其实溺爱不仅仅导致恨。如果你混得不是太好的话,在恨之外,你还要遭到孩子的鄙视,因为,在和别人的心理竞争中,你在社会价值排序上如果不高,在他那儿根本拿不出手,只能让他丢面子,你的存在,让他的存在成为一种耻辱。他会埋怨为什么他爸不是李刚而是你?
  9、90后最害怕的,就是“现实”对他反戈一击
  理性,是我们在心理成长时,真正可以让我们心理健全的药方,也是心理强大的武器。
  它也可以帮父母界定好和孩子的关系。
  让我们先看一下这个现象:为什么现在的90后,比之80后(更不用说是70后)更早熟、更精明、更现实,但也更脆弱?
  答案在一个人的头脑、心理与世界的关系中。
  90后成长的时代,社会变化非常快,他的“自我”在成长时,头脑快速地接受了社会上玩的那些东西,进入心理结构,变成他的“自我”的一部分,他的心理结构,和现实结合得很紧密,因此很现实、很世故。
  但是,他心理结构上的东西,更多的是头脑上的东西,里面没有一个稍微独立点的、坚固的自我在支撑。所以,只要一受到什么打击,即“现实”。
  不再支持他而是构成了对他的威胁,他弱小的“自我”就受不了了。
  90后把自己完全投入到了“现实”之中。他最害怕的,就是“现实”对他反戈一击!
  而80后以上的人,其“自我”在成长时,社会相对来说发展得没那么快,也没那么现实,他头脑上受到社会上玩的那一套的影响,在进入心理结构,变成他的“自我”一部分时,还给一个稍微独立的“自我”成长留有一定的空间。
  所以,他不像90后那样现实,因为他那个稍微独立的“自我”并不现实。他也没那么脆弱,因为他那个稍微独立的“自我”本身就不是“现实”驻扎在内心里的代理人,而是有一点力量的。
  当然,80后也可以变得比90后更“现实”,原理你应该已经清楚了:把他那个稍微独立的“自我”卖掉或扼杀掉,豁出去了,投入“现实”里!
  好,我们来看如何通过理性的澄清,帮孩子界定好和父母的正确关系。
  我们可以在孩子伸手要钱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父母养你,拿钱买衣服给你穿,拿钱让你读书是不是应该的啊?”
  无 论孩子如何回答(如果你的孩子第一反应是诧异,你太有必要这样教育了!),我们可以继续:“其实呢,不存在应该不应该的问题,在你成长,能够独立生活之 前,父母要给你提供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目的是让你能够得到很好的成长。但不是你想要什么都要满足你,因为有些是你自己的事情,是你长大后自己去创造的。 而相应呢,父母给你的这些东西,表现出了父母对你的爱,你就不要认为是父母欠你的。你长大了,父母老了,就轮到你照顾父母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0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大设计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第1章存在之谜我们个人存在的时间都极为短暂,其间只能探索整个宇宙的小部分。但人类是好奇的族类。我们惊讶,我们寻求答案。生活在这一广阔的时而亲切时而残酷的世界中,人们仰望浩渺的星空,不断地提出一长串问题:我们怎么能理解我们处于其中的世界呢?宇宙如何运行?什么是实在的本性?所有这一切从何而来?宇宙需要一个造物主吗?我们中的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不为这些问题烦恼,但是我们几乎每个人有时会为这些问题困扰。 [点击阅读]
天崩地裂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第一节时间之龙诺兹多姆在时间的漩涡里痛苦挣扎,他看到了隐藏在燃耗军团和死亡之翼耐萨里奥背后、在那黑黝黝湖水下面的更为强大的邪恶力量,暗夜精灵、兽人和人类的命运就只能靠他们自己来争取。伊利丹在归顺萨格拉斯的过程中失去了他的双眼,但这双已经失去视觉的眼窝却具有了可以探知魔法的强大力量,而他接受的第一个人物就是寻找意欲破坏传送门并且夺取“恶魔之魂”的玛法里奥、克拉苏斯和他们的同伴们。 [点击阅读]
奇特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作者想着怎样吸引读者,读者寻思值不值得看下去谈这个人的事,很想做到实事求是,又想写得生动些。这两个要求很难捏到一块儿。只有在不一定要实事求是的时候,事实才会叫人感兴趣。本来嘛,可以想办法发明一种新颖的手法,用它把事实地制成引人入胜的情节。又有秘密,又有斗争,又有险风恶浪。同时又翔实可靠。比方说,满容易把这个人写成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孤胆战士,单枪匹马对付强大的对手。独个儿对着大伙儿干。 [点击阅读]
奔奔族理财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理财观念误区一:我没财可理许多朋友在谈到理财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我没有钱可以理。”这句话的“出镜率”甚高。我几乎遇到过的80%以上的年轻朋友都会这么说,尤其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年轻朋友更是如此。你真的无财可理吗?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从中你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小王,22岁,本科毕业,工作刚半年,未婚,月收入2600元左右;小刘,25岁,专科毕业,工作3年,未婚,月收入1500左右。 [点击阅读]
女人的资本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我就是成功者你可以成功:女人的心理资本心中有希望,在女人的一生中随时会碰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还会遭遇致命的打击。在这种时候,心态的积极与消极会对事业的成败产生重大的影响。�ブE�士和崔女士同样在市场上经营服装生意,她们初入市场的时候,正赶上服装生意最不景气的季节,进来的服装卖不出去,可每天还要交房租和市场管理费,眼看着天天赔钱。 [点击阅读]
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陆琪内地首席励志作家说职场是“老板公敌”说情感是“男人公敌”说成功是“所有成功者的公敌”在任何时候,都只为小人物说话简介:著有畅销职场书《潜伏在办公室》系列、《上班奴》职场、情感、人文等跨界专栏名家博客点击过千万,作品网络转载过亿国内顶级编剧之一,浙江省作家协会类型文学委员会互联网首期创业者, [点击阅读]
孤芳不自赏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第一卷第一章七月中,归乐国境内。烈日横空,照得道路两旁的树木都低下了头。三五个路人忍不住炎热,缩到树下乘凉。黄沙大道旁卖茶水的老头也因此多了两桩生意。“来碗茶。”大力地扇着风,路人从怀里小心地掏出钱袋,捡出一个小钱放在桌上。“来啦,好茶一碗,清肝降火。 [点击阅读]
学习巴菲特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你付出的是价格,你得到的是价值。——巴菲特今天我们来讲一位著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金庸在小说中说:在江湖上,平生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我在这里要说:在股市上,平生不识巴菲特,就称高手也枉然。即使是世界首富比尔R26;盖茨,对巴菲特也非常敬佩。比尔R26;盖茨说:巴菲特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影响有多大呢?2006年比尔R26;盖茨被巴菲特吓得浑身发抖。 [点击阅读]
宁为卿狂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轻柔绵浅的吟喃在风中低回,温柔得教人心都融了。“爱妻啊,咱们恋儿才刚满月呢,妳唸那么深奥的词儿给她当安眠曲,她听得懂吗?”“才不,我生的女儿可聪明得很,她一定懂得的!”女子娇娇柔柔的嗓音不服气地反驳。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