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神食 - 第三部 神食的丰收 第三章 小凯多尔斯在伦敦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小凯多尔斯完全不了解时事发展的趋势,不知道法网正在向所有的弟兄们收紧,而且根本下知道世界上还有他的弟兄们。他选中了这个时刻,决定到外面看看世界,于是走出了他的石灰矿场。这是他的沉思终于导致的结果。在启星·艾勃莱,他的所有问题都得不到解答;新牧师还不及那个老的,而关于他那毫无意义的劳动的问题,最后大到了夸张的程度。“干嘛我得在这个矿场上一天大地干活?”他问自己,“干嘛不许我走出世界,不让我看看外边的好东西?我做了什么事,该受这份处罚?”一天,他站起身,伸直腰,大声说:“不干了!”
  “我不干了,”他说,然后便狠狠地咒骂起矿场来。
  一会儿,他找下到词句了,就把脑子里的想法变成了行动。他举起一辆装了半车石灰石的推车,哗啦一声,摔到另一辆车上,接着他抓住一整列空车,把它们从山坡上滚下去,随后使劲一脚,使十几码长的铁轨从轨基上翻了出去。他就这样开始了对矿山的破坏。
  “让我一辈子干这个!”他说。
  对于那位小小的地质学家说来,这五分钟,实在可惊可怕。这个可怜的小东西,全神贯注在自己的工作上,没有注意到小凯多尔斯在干什么,差点没叫两块大石头砸着。他急忙从西边角上惊逃出来,翻山越岭落荒而去,帆布背囊一跳一跳地,灯笼短裤一闪一闪地,在身后,留下了白垩纪棘皮动物的踪迹。而小凯多尔斯在由着性子破坏一通之后,也甩开大步,到世界上满足他的愿望去了。
  “在这老矿山干活,一直干到死,变烂,发臭!他们以为我这巨人身子里是条蛆呀?为了连上帝也下知道的愚蠢的目的挖石灰!我可下干!”或许是公路和铁路的走向引导了他,更可能是出于偶然,他面向伦敦,大步走去,越过高地,横过草原,在那炎热的下午,走向令人无限惊异的世界。写着好些名字的、被扯坏了的红白两色告示,在每个谷仓和墙壁上迎风拍打,但这对他毫无意义;他不知道这场选举风潮已经把卡特汉,那个“铁腕杰克”,抛上了享权的地位。沿路每个警站的布告牌上都有所谓卡特汉的“敕令”这种东西,宣称下论是谁,只要身高超过八英尺,没有特许,便不准走出他“所在地区”五英里以外,但这对他来说也无所谓。那些动作迟缓的警官,对自己的动作迟缓很感庆幸的警官,冲着他走远的脊背挥舞警告传单,但这对他来说还是无所谓,他要去看看世界上有什么东西可看的,这可怜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木头脑袋,可下觉得应该让那些偶然碰上的大胆得向他喊“嗨!”的家伙挡住自己的路。他走过罗彻斯特和格林威治,走向房屋愈来愈密集的地方。现在他走得很慢,一面左顾右盼,一面挥舞着手里的大斧子。
  伦敦人以前听说过他,知道他傻,可是和气;知道汪德淑夫人的管事和牧师把他管教得好极了;知道他以傻乎乎的方式尊敬这些管理人,并且对他们的关怀感激得很,诸如此类。因此,当他们下午从报上的公告栏中得知他也“罢工”了,不由得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个蓄谋已久的互相配合的行动。
  “他门想试探我们的力量呢,”一个下班后坐火车回家的人说。
  “幸好我们有卡待汉。”
  “这就是对他的公告的回答。”
  俱乐部的人们知道得多些。他们围在电报纸带旁边,或是一群群地在吸烟室里议论。
  “他没有武器。如果他是照计划行动,本该去塞文欧克斯的。”
  “卡特汉会处置他。”
  店铺的商人讲给顾客听。饭店侍者趁上菜的空隙抓点时间看看晚报。出租马车的车夫看完赌博新闻之后就看这方面的消息。
  主要的一份官办晚报的公告十分醒目,说是要“抓住荨麻”。别的晚报为引人注意,还在依靠“巨人雷德伍德继续与公主会面”一类消息。
  《回声》报抛出独出心裁的一行:“传闻巨人在英格兰北部叛乱。森德兰的巨人启程向苏格兰进发。”
  《威斯特敏斯特报》则发出它一贯的警告的调子。“巨人们当心。”
  《成斯特敏斯特报》说,极力想从这之中搞出点什么能使自由党团结起来的东西一一当时,它已被七位自私之极的领导人闹得四分五裂了。晚一点的报纸变得千篇一律了。
  “巨人在新肯特大路上”,他们宣称。
  “我想知道的是,”茶馆里一位面色苍白的青年人说,“为什么我们得不到小科萨尔们的消息。让你总觉得他们比所有别的巨人都重要。”“他们说,又有这么个巨人不服管了,”侍女擦着一只玻璃杯说道,“我早就说过,有他们在周围,可是危险。刚一开头我就这么说。得解决一下了。甭管怎么着,我反正不希望他上这儿来。”
  “我倒想看看他,”柜台旁的那位青年人大大咧咧地悦,接着又加上一句,“我见过那个公王。”
  “你想他们会伤害他吗?”侍女问。
  “可能不得不这样,”柜台旁的年青人回答,喝完了自己的一杯。在上千万这类说法之中,小凯多尔斯来到了伦敦。
  我一想到小凯多尔斯,脑中就浮现出他在新肯特大路上的样子。落日的余辉温暖地照在他东张西望的困惑的脸上。路上车水马龙,交通工具五光十色,公共汽车,电车,拖车,马车,手推车,自行车,摩托车,多得出奇的各类行人,浪荡汉,女人,保姆,买东西的妇女,儿童,大胆的小伙子——他们都聚集在他小心翼翼地挪动的脚跟后面。比比皆是的广告牌都因为扯坏了的选举宣传品而显得乱七八糟。喃喃不清的嘟囔声在他周围起伏浮动。顾客和店里的人挤在店铺门口,窗里的人脸闪来闪去,街上的小孩子又跑又叫,警察板着脸故作镇定,工人在脚手架上停止了工作,形形色色的小人们都沸腾了。他们在朝他喊叫,鼓励,侮辱,都听不大清楚,用的是当年那种低级但常用的字眼。他低头俯视人们,自己从没料到世上会有这么一大群生物。

  他这时刚进伦敦城,不得不愈走愈慢,因为周围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
  每走一步,人群就更密。最后来到两条街相交的路口拐角处,他停下来,人群一拥而上,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
  他站在那里,两脚微微分开,背对着一座有他两个那么高的豪华酒店的墙角,头顶上正好是大字招牌。他低头看着这些侏儒,心里纳闷,肯定在拿这个场面和他生活中的其他事物相对照,和高原上的山谷,和夜晚的恋人,和教堂的歌声,和他每日敲打的石灰石,还和本能,和死亡,和天空相对照,将这些放到一起,极力想看出其中的联系和意义。他紧锁住眉头,举起他大极了的手搔着粗硬的头发,大声呻吟起来。
  “我看不出,”他说。
  他的口音颇为生疏,一阵巨大的喃喃声传过空场——在这阵喧哗声中,像谷子地里升出朵朵红罂粟花一样,电车当当地响着,顽固地按照自己的路线犁过人群。
  “他说什么?”
  “说他没看见。”
  “说海①在哪儿?”
  “说座位在哪儿?”
  “他要个座位。”
  “这笨蛋不能坐在一个房子或是什么别的上吗?”
  “你们这是为什么,你们这群小人们?你们全都在干什么,你们为的是什么?”
  “你们在这儿做些什么,你们这群小人们,我给你们挖石灰的时候,在那个石灰矿上,那时你们在于什么?”
  【①英语中“看见”、“海”和“座位”大致同音。】
  他那奇怪的声音,那个在启星·艾勃莱时对学校纪律起过那么坏的作用的声音,使人们静了下来,但他说完之后,又引起一阵混乱。
  听得见有些聪明人在尖叫:“讲话啦,讲话啦!”“他说什么来着?”
  这个问题成了公众心中的一个负担。于是,一种看法传开了,认为他喝醉了酒。
  “嗨嗨,嗨!”公共汽车司机嚷道,一面危险地驱车穿过。
  一个喝醉了的美国水手眼泪汪汪地问:“他到底想要什么?”
  一个满脸横肉的废品商人坐在一辆小马拉的小车上,仗着嗓子的优越,压倒了周围的喧嚣,“回家去,你这个该死的巨人!”他嚷道,“回家去!你这该死的危险的大家伙!瞧不见你吓着马儿了吗?滚回去!就没个有脑子的人给你讲过法津吗?”
  在这一片吵闹之上,小凯多尔斯看着,莫名其妙,等着,什么也不说。
  从一条侧街上,走来一小队庄重的警察,一直走进入流中。“靠边,”小小的声音说,“请动一动。”
  小凯多尔斯觉察到有个深蓝色的、小小的人儿在敲他的胫骨。他低头看去,看见两只白手在打着手势。“什么?”他说,俯下身。
  “不能站在这儿,”巡官喊道。
  “不成!你不能站在这儿,”他又喊一遍。
  “那我该去哪儿?”
  “回你村里去。回你呆的地方去。不管怎么说,现在——你得挪挪。你妨碍交通。”
  “什么交通?”
  “这条路的交通”。
  “通到哪儿?从哪儿通来的?通来通去是什么意思?他们都围着我。他们要什么?他们在于什么?我想要弄明白。我挖石灰,孤孤单单,我腻了。我挖石灰的时候,他们为我干了什么?我最好是现在,在这儿,就弄个明白。”
  “对不起,我们不是来这里解决这类事情的。我必须叫你走。”
  “你不知道?”
  “我必须叫你走——如果你高兴的话。我强烈劝告你动身回家去。我们还没有得到特别指令——可是你违反了法律。离开这儿。走开。”他左边的人行道让出来了,小凯多尔斯慢慢地走着。可是他的舌头却管不住了。
  “我不明白,”他嘟哝着,”我不明白”。他总是向旁边和后面变换着的人群求助。“我过去不知道有像这里这种样子的地方。你们大家全都干什么?为什么要干?全都为的什么,我来到的是个什么地方?”他这就已经落下了一个话把儿。一些年轻、机灵、精神十足的人们互相这样耍着贫嘴,“喂,哈利·奥柯克。这全部为的什么?呃?这全都‘神食’起来,为的什么?”
  对这话,蹦出来好些互相竞赛着的机灵回答,绝大多数都不大有礼貌。最流行、用得最多的一个似乎是“关起它,”或者,用一种超然的轻蔑声调说——“滚!”
  还有一些别的回答,几乎也同样流行。
  他在寻求什么?他要某种这个侏儒世界下曾给过他的东西,他寻求着这个恃儒世界所极力防止他达到的目的,这些甚至连看都不让他看清楚,他也从来没有看清楚过。它是这个孤单沉默的大怪物在为他那整个巨型的社会,为他的种族所呼唤追求的,是某种与他息息相关的东西,是某种他可以爱,可以为之效力的东西,是某种他可以理解的东西,是某种他能够服从的东西。而,你们知道,这一切都是无声的。只在他心里狂怒地翻腾着,甚至就是他遇到了另一个巨人,也找下出言词来加以表达。他那一生中所知道的世界,不过是沉闷的乡村,所知道的言语,无非是村合的琐诙,它们一碰上最不巨大的实实在在的需要,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他不懂得金钱,这个大傻爪,不知道贸易,不明白这些小人儿的社会结构所赖以建立的那种复杂得弄不清楚的虚伪。他需要,他需要——不论需要什么,他永远没有找到他需要的东西。

  整整一天,还有那个夏夜,他都在闲逛,觉得饿,但还不觉得累,注视着不同的街道上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还有所有这些无穷小的动物们的种种不可解释的活动。这一切合在一起,在他看来不过是一团混乱。
  传说他在肯辛顿从车里捏起了一位贵妇人,一位身穿最时髦的夜礼服的贵妇人,只为着拿近点看看,捏着肩胛骨和拖裙,然后把她放回去一一多少有点粗鲁大意地一一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个说法我可不能证实。在彼卡迪利,他看着人们怎样在公共汽车里打架抢座位,看了有个把钟头。有人看见他下午在肯辛顿椭圆广场俯视了一会,可是等他看出挤在那儿的几千人一心只在曲棍球的奥秘上,对他却毫不注意,便呻吟着走开了。
  他回到彼卡迪利圆形广场时是夜间十一点到十二点之间,看见了一个有点不同的人群。他们都显得很专心致志的样子:也不知为了什么,满脑子老在想着他们所可能做的事情以及他们所可能不做的别的事情。他们望着他,嘲笑他,走着自己的路。出租马车的车夫们,沿着拥挤的人行道,一个挨一个,眼睛像老鹰一样地搜寻着。人们从饭店出来进去,样子严肃,热切,庄重,或是温存和气而显得兴奋,或是敏锐而警觉——还有那些最机灵的满脸虚伪的侍者。这位巨人站在角落里,看着这一切。“这都是为的什么?他们全都那么当真。我怎么就弄不明白呢?”
  似乎没有一个人能够像他那样看见那种街角上涂脂抹粉、酒醉醺醺的女人们的可怜样子,那种在阴沟边上鬼鬼祟祟来往着的衣衫褴褛的悲惨景象,以及这一切没完没了的无益的事!没完没了的无益的事!好像他们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感觉到一点点巨人的需要,能够看到一点点未来的影子,而这已经横在他们的路上了。
  路对面的高处,神密的字母闪现又消失,如果他能看懂、也许能帮他度量一下人类的兴趣所在,告诉他这些小小人们所设想的生活面貌和基本需要。先是一下子闪亮了:
  塔;
  接着是波。
  塔波;
  接着是牌,
  培波牌;
  到最后,天空横着一个完整的鼓舞人心的信息,告诉那些感觉到生活的
  辛劳是个负担的人:
  塔波牌强身补酒。
  拍!它消失在黑夜中了,紧接着的是与此同样缓慢地展开的第二种普通的日用品的名字:
  美容肥皂
  注意,这可不只是种洗涤用的化学品,而是如他们所说的,是一种“理想物”。然后,这小小生活的三足鼎立便完成了:
  杨克记黄药片
  在这以后就没有别的了,再出来的又是塔波,耀眼的紫红色字母,拍,拍,横过高空。
  塔——波——
  后半夜,似乎小凯多尔斯来到了幽暗寂静的瑞金公园,跨过围栏、躺在挨着冬天人们滑冰的地方的草坡上,睡了将近一个小时。
  早晨六点钟时,他在汉普斯特德·希斯附近的壕沟里发现了一上浑身泥水正在睡觉的女人,跟她谈起来,挺认真地问她这是为的什么。
  凯多尔斯在伦敦的游逛,第二天早上便到了严重关头。他饿极了。在一个地方,人们正将面包装上车,他闻着热腾腾的气味犹豫了一下,接着便迅速跪下来开始抢劫。他把一车面包吃光,面包房王跑去找警察,他又把手伸进铺子,把柜台货架一扫而光。胳膊夹着,嘴里吃着,他走开去找另一个铺子,以便继续这一顿饭。这时,碰巧赶上个工作不好找,食品又很贵的季节,左近居住的人们对于他搞到了大家都想要的食物,甚至就算他是巨人,也都很表同情。他们为他抢劫店铺喝彩,对他冲着警察傻笑的样子感到乐不可支。
  “我饿极了,”他嘴里塞得满满他说。
  “好呀!”人群喊道。“好呀!”
  当他开始洗劫第三家面包店时,半打警察拿警棍敲打他的胫骨,止住了他。
  “瞧着,我的好巨人,跟我走,”打头的警官说,”你这么离开家可是不允许的。你跟我回去”。他们尽了最大努力来逮捕他。据说,有辆手推车,那时在街上来来去去,装着一盘盘铁链和船上用的缆绳,作为这次伟大的逮捕的手铐。当时还没打算杀死他。“他没有参加阴谋”,卡特汉说过。“我不愿意我的手沾上无辜的鲜血”。

  起初,凯多尔斯没有弄懂这种关注的重要性。等他明白之后,他告诉警察别犯傻,便迈开大步:把他们甩到了后面。
  面包店在哈罗路,他走过伦敦运河,来到约翰树林,坐在一个私人花园里剔牙,很快他就受到另外一队警察的猛烈进攻。
  “别管我,”他咆哮着,懒洋洋地走过花园——踩坏了几块草地,踢倒了一两道篱笆。
  那些精力充沛的小小警察们,有的穿过花园,有的沿着房前的路,在后面跟着他。这里有一两支枪,可是他们没有用。当他出来走到艾吉威尔路时,人群中有一种新的叫声和一种新的活动。一个骑警策马从他的一只脚上过,尽量费尽心想,还是翻倒了。
  “别管我。”凯多尔斯对喘着气的人群说。“我又没有对你们干什么。”这时他没有武器,因为他把那柄砍石灰石用的斧头忘在瑞金公园了。但时现在,可怜的家伙,他似乎感到需要一些武器了。他转身走向大西铁路的货场,拔了一根高高的弧光灯柱,这在他手里成了根吓人的铁棍,他把它扛到了肩上。当他发现警察还在跟他捣乱时,便走回艾吉威尔路,朝着克里克尔树林闷闷不乐地向北走去。
  他走到了沃桑姆,接着转身朝西,然后又朝伦敦而来,路过墓地,翻过高门山,约摸中午时分,便重又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城市。他转到一旁,坐在一个花园里,背对着房子,俯瞰伦敦城。他喘着气,垂着头,现在人们不像昨天那样围着他,而是藏在附近的花园里,从安全的地方偷愉张望。他们知道,事情已经比原先想的要严重了。
  “他们干嘛就不能不管我呢?”小凯多尔斯咕哝嗳着。“我得吃饭。他们干吗就不能不管我呢?”
  他沉着脸,咬着手指头,低头望着伦敦城。随着他这次漫游而来的所有这一切疲倦,烦恼,困惑和无能为力的怒气,都已到了严重关头。
  “他们一点意思也没有。他们不会放过我,他们要给我捣乱。”他一次又一次地自言自语,”一点意思也没有。唉!这些个小人们!”
  他更使劲地咬着手指头,愈来愈阴沉。“给他们挖石灰,”他轻声地说,
  “全世界都是他们的!我插下进去——哪里也进不去。”
  这时,他看见了一个如今已经熟悉的警察形状的人骑在花园墙头,不由得一股怒气直往上冲。
  “别管我,”巨人低声说。”别管我。”
  “我得完成任务,”小警察脸色煞白,可是决心很大。
  “你别管我,我得要活着,和你一样。我得想想。我得吃饭。你别管我。”
  “根据法律,”小警察没有再往前,“法律可从来不是我们订的。”
  “也不是我订的,”小凯多尔斯说。“你们这些小人们在我出生以前就把什么全订好了。你们和你们的法律!我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不像奴隶一样干活,就没有我的饭吃,没有一点休息,没有地方睡觉,什么也没有,可你还说“我跟这些都没有关系,”
  那个警察说:“你跟我没什么可争的。我得做的,只不过是执行法律。”
  他把第二条腿跨过墙,好像要下来。别的警察在他后面出现了。
  “我不跟你吵——听着,”小凯多尔斯攥紧他的大铁棍,脸色发白,瘦长的大手指示意地指着那个警察。“我跟你没什么吵的。可是——你们别管我。”
  这警察极力显出一副平静的司空见惯的样子,来对待眼前明明白白的巨大悲剧。“把公告给我,”他对某个看不到的随从说,一张小白纸递到了他的手上。
  “别管我,”凯多尔斯阴郁、紧张、防备着。
  “这上面说的是,”警察在宣读以前说,“回家,回你那石灰矿去。不然,你就要倒霉了。”
  凯多尔斯发出了一声不连贯的咆哮。
  公告宣读完毕,警察做了个手势。只见四个人手拿长枪,沿墙装作很随便的样子站好位置。他们身穿刑警队制服。一见到枪,凯多尔斯勃然大怒。他记得瑞克斯顿农夫的枪叮得他好痛。
  “你们想拿那东西打我?”他指着问,警察觉得他准害怕了。
  “要是你不赶快回石灰矿——”
  接着,转眼间,警官翻回墙那面,在他头上六十英尺的高处、那根大电灯柱呼地砸下来,要了他的命。
  砰,砰,砰,大枪响了,哗啦,墙倒下来,墙土,地上的土横飞,有什么东西也跟着砸飞了,把血滴到一个射击者的手上。
  拿枪的人躲来躲去,勇敢地转身再开枪。
  小凯多尔斯这时已经身中两弹,仍然转身看看是谁把他的脊背打得那么重。砰!砰!他看见房屋、温室、花园、还有窗口躲着的人们,这一切都可怕地、神秘地在晃动。他似乎又踉跄了三步,举起他的大棒,又掉下来,用手抓住胸口。疼痛在折磨着他。
  这是什么东西,在手上,又温暖又潮湿?
  一个男人从卧室窗口看见了他的脸,看见他吓得要哭似地扭歪着脸,看着手上的鲜血,接着他双膝一弯,哗啦一声倒在地上。
  这着手进行卡特汉坚决行动的第一个棘手问题,这个他原来算计中最后的一个问题,该开始解决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八百万种死法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我看到她进来。想看不到也难。她一头金发近乎银色,要是长在小孩头上,就叫亚麻色。头发编成粗辫子盘在顶上,用发针别住。她前额高而平滑,颧骨突出,嘴巴略大。加上西部风格的靴子,她得有六尺高了。主要是双腿长。她穿着紫色名牌牛仔裤,香槟色皮毛短上衣。雨时断时续下了一整天,但她没带伞,头上也没有任何遮挡。水珠在她的发辫上闪烁着,像钻石。她在门口站了会儿,四下张望。这是周三下午,三点半左右。 [点击阅读]
再次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昆虫的天地卡弥尼树的枝丫,悬曳着露水打湿的坚韧的蛛丝。花园曲径的两旁,星散着小小的棕色蚁垤。上午,下午,我穿行其间,忽然发现素馨花枝绽开了花苞,达迦尔树缀满了洁白的花朵。地球上,人的家庭看起来很小,其实不然。昆虫的巢穴何尝不是如此哩。它们不易看清,却处于一切创造的中心。世世代代,它们有许多的忧虑,许多的难处,许多的需求——构成了漫长的历史。 [点击阅读]
包法利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荐语:未满十八岁请在家长指导下阅读本书。版本较好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周克希先生的译本。价廉物美,仅10元一本,现在最便宜最没有人看的恐怕就是这些名著了。【小说】--引言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意夫妻生活平淡无奇而和别人通|奸,最终因此身败名裂,服毒自杀的故事。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
变形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一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 [点击阅读]
古都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啊,今年又开花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在城里狭窄的院落里,这棵枫树可算是大树了。树干比千重子的腰围还粗。当然,它那粗老的树皮,长满青苔的树干,怎能比得上千重子娇嫩的身躯……枫树的树干在千重子腰间一般高的地方,稍向右倾;在比千重子的头部还高的地方,向右倾斜得更厉害了。枝桠从倾斜的地方伸展开去,占据了整个庭院。它那长长的枝梢,也许是负荷太重,有点下垂了。 [点击阅读]
同时代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妹妹:我从记事的年代就常常地想,我这辈子总得抽时间把这事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写,虽然我相信一定能够按当初确定的写法毫不偏离地写下去,然而回头看看写出来的东西,又踌蹰不前了。所以此刻打算给你写这个信。妹妹,你那下身穿工作裤上身穿红衬衫,衬衫下摆打成结,露出肚子,宽宽的额头也袒露无遗,而且笑容满面的照片,还有那前额头发全用发夹子夹住的彩色幻灯照片,我全看到了。 [点击阅读]
名利场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 [点击阅读]
唐璜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