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砂之器 - 第十二部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95侦察会议
  今西:尽管这对老夫妻对秀夫百般疼爱,但也许他已经流浪惯了,或思念父亲,总要追随其后……
  196两旁一排排房子的村路(黎明前)
  幽静的马路,还没有一个行人。
  秀夫手持小包皮袱走着。
  最悄悄地从派出所溜出来的。
  秀夫不时地抹一把眼睛。
  不,是泪水不断涌出。
  秀夫边哭边远离派出所而去。
  197三木巡警
  身上穿着睡衣,就慌里慌张地挂电话。
  身后是惊慌失措的妻子。
  ***
  三木蹬着自行车,一溜烟地驰骋在撒满朝阳的村路上。
  ***
  在向扫路的杂货店的老太婆打听什么。
  ***
  沿河的道路。
  让卡车停卜,匆忙地问了几句。
  ***
  三木在撒满阳光的角嵩道路上蹬着自行车,蹬着,拚命地蹬着。
  ***
  透过竹丛和灌木林的缝隙,可以看见骑着自行车的三木的姿影。
  秀夫从山冈的茂密树丛中,看着蹬车过来的三木。
  迫近跟前的三木。
  咬紧牙根的秀夫。
  可是,按捺不住,情不自禁地站立起来,想要飞奔出去。
  但是,三木没有发觉,还在拼命地蹬着。
  三木;秀夫!秀——夫——!
  喊着秀夫的名字,从秀夫的跟前走过去了。
  真想放声痛哭一场!压抑着象要进发的感情、目送三木的秀夫。
  198RCB音乐厅大厅
  在指挥的和贺。
  不知怎的,紧紧咬着嘴唇。
  199侦察会议
  今西坐下来。
  处长:(提问)于是那个失踪的本浦秀夫,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总之来到了大贩,被和贺英藏收留下来,当了伙计,是这样的吧?
  今西:是的,昭和十九年年底,就当了和贺自行车铺的小伙计,到了昭和二十三年,伪造户籍,才变成和贺英良。以后的经历,全部材料都写得很清楚了。他经过发愤苦学,京都府立一中毕业上东京后,艺术大学的鸟丸教授看中了他的天才,才造成了今天。
  处长:(点烟)和贺英良的确一帆风顺,青云直上啊……就在这个时候,想不到三木谦一会出现在眼前……他杀人的动机,是生怕败露自己的身世以及自己伪造户籍的事吧。
  今西:啊,这点只好等和贺自供罗,但这种推测是站得住脚的。看来三木这个人,不会轻易泄露和贺的底细的。可他谈起米非得涉及过去那些重要的问题不可。
  拿出笔记本,打开。
  今西:根据伊势二见浦扇屋旅馆女佣人的旁证,三木谦一乘二十点三十五分的夜行列车离开伊势。这班车到达东京的时间是早上六点十分……他没有旁的事。据推测通过查电话簿或者别的办法,马上同和贺联系上了,他们两人很快就见了面。
  众人的视线集中投到今西身上。

  今西:看来,在蒲田托列斯酒吧的会见,是第二次了。
  定睛注视着今西的众人。
  今西:那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第二次见面呢?……这是三木对和贺的强烈希望,不,是强烈主张他去见见他那风烛残年的父亲本浦千代吉的缘故。
  处长:什么?本浦千代吉还活着吗?!
  众人同处长一样,屏息静气地盯住今西。
  演奏进入高潮阶段的《宿命》的乐曲声。
  科长:(轻轻地)关于这方面的情况,今西前天刚外调回来,还没整理出书面材料。今西,你口头说说吧。
  今西站起来,但没有发言,沉默地注视着自己跟前。
  雄浑有力、逐渐推向最高潮的《宿命》的乐曲声。
  200濑户内海
  浮现着的海岛。
  字幕:
  国立疗养院光风园。
  201同上光风园的一个房间
  本浦千代吉,人虽衰老,但还活着。不过身体很衰弱,视力也很差了。他频频眨巴着眼睛,惊奇地望着来访者。
  对面的今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今西:(少顷,和蔼地)您是本浦千代吉大爷吧?
  千代吉:(好容易才应声)……是。
  今西:突然来打扰您,不为别的,只想打听这个人,不知您认识不?
  今西从兜段取出和贺的照片,放在桌面上。
  千代吉显出惊奇的脸色,慢慢支赶身板,把眼睛几乎贴在照片上看着,直勾勾地看着。
  屏住呼吸的今西。
  千代吉全神都凝聚在眼睛上。
  千代吉的眼睛注视着照片。
  和贺的脸……变成一个人的脸,变成秀夫、秀夫的脸。
  这个秀夫的脸,又变成和贺、和贺的脸。
  唯有这个人的脸部所具有的特征,就活象胶片的正片和副片迭合在一块似的。不,岂止这样,连左眼角下的伤疤也如此明显地吻合。——是秀夫的脸、和贺的脸。
  千代吉:呜——呜——呜——!
  他不知从哪儿来的这么一股力气,放声呻吟开了。
  这既不是欢乐,也不是悲伤,而是凄厉的呻吟声。
  202RCB音乐厅大厅
  雄壮、激越、宛如怒涛般的乐声。
  和贺着了迷似的在继续指挥。
  203侦察会议
  全场寂然无声。
  处长:那么,本浦千代吉完全认出和贺就是秀夫罗。
  204光风园的一个房间
  衰老的千代吉,整个身躯简直象钢铁般的僵硬,全剧精神和整个肉体都在支撑着他似的。
  今西:您不认识这个人吗?
  千代吉点头。
  今西:没碰过面,也不曾见过?
  千代吉非常肯定地点了点头。
  今西:那,象这张照片的人……比如说您最了解的六七岁的孩子中,有没有看上去象这个青年的呢?
  千代吉:呜——呜——呜——!
  将手撑在桌上,但已经支撑不住了,整个身子趴在照片上。

  千代吉哭了。
  痛哭,抖动全身,心潮起伏。
  放声痛哭,嘶声叫喊。
  千代吉:不、不、不认识!不认识、这、这、个人呀!
  205RCB音乐厅大厅
  和贺在指挥。
  从额上淌下的汗珠。不,岂止是汗珠,渗到眼角上的泪水顺脸颊流了下来。耳边响起唠叨、恳求、诉苦乃至执拗的三木的声音:
  “为什么?究竟为什么?……现在去见你父亲,就不能完成你这番即将完成的最伟大的事业了?……这,这事我不明白。他是你唯一的一个亲人……而且你们父子还曾有过这么一段辛酸的经历啊!那为什么……我就是把绳子套在……套在你的脖子上,也要把你拖去!”
  206侦察会议
  今西:在主治大夫和护士长都在场的情况下,检查了千代吉的私人物品,约有五十封来信,全部拿来了,这全都是三木谦一寄来的,别人的来信和明信片一概没有。也就是说,对千代吉说来,在这个人世间,三木谦一是唯一同他通信的人。
  今西取出一迭信和明信片。
  今西:根据这些信件判断,三水和千代吉通信约有二十四年了……从他辞去警察职务直到回到江见为止,还持续不断地通信。来信几乎全是关于千代吉的独生子秀夫的……秀夫在哪儿……临终也要见他一眼,哪怕是只见一眼……千代吉的信,只有这样一个内;而三木每次回信都反复地说:你的儿子是个很有前途的聪明孩子,一定在某些方面已经很有出息了。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来看你的,一定……
  207RCB音乐厅大厅
  和贺在弹奏钢琴。
  全神贯注地弹奏着。
  钢琴协奏曲进入了最高潮。
  ***
  挤得水泄不通的一二楼的观众席。
  全场观众深受感动,着了迷似的专注地倾听着。
  208RCB音乐厅正门外
  警察厅的警车驶来。
  吉村、今西下车,走了进去。
  字幕:
  带着逮捕证,去逮捕和贺英良。
  209同上大厅的人口
  两人通过廊道,走近大厅的入口。
  吉村开门。
  音乐声暴风雨般向两人袭来。
  两人原地站立不动。
  过了一会儿,今西看着左边的楼梯。
  吉村瞧见他那副样干,关上了门,两人朝左边走去。
  210同上大厅
  从通向底层的楼梯走下去的今西和吉林。
  在底层休息厅走廊上走着的今西和吉村。
  今西那股子闷闷不乐的情绪已经过去了。
  吉村;今西……从三木那儿听到他父亲还在人世的时候,和贺其实是恨不得马上插翼飞去见面的吧。
  今西:那当然罗!不,他现在正同他父亲会面呢!
  吉村:啊?
  吉村不禁愣愣地望着今西。
  今西:对他来说,只能在音乐……在音乐里同他父亲相逢啊!

  尽头又是楼梯,两人走了上去。
  不论走到哪儿,都可以听到各处扩音器传来的音乐声。
  在上楼梯的两人,又跨上接连的另一道楼梯,一打开门就是照明室。
  两人进入室内,穿过去推开门,走出外边。
  象再次向两人涌过来似的,从楼下传来了音乐声。
  眼下可以看见大型交响乐队的活动和正在弹奏钢琴的和贺的身影。
  两人沿着通到舞台侧翼的螺旋梯走下去。
  今西走到中途,停下脚步。
  眼前就是倾以全力弹奏钢琴的和贺英良。
  ***
  用尽全身力气在继续弹奏钢琴的和贺。
  满脸布上了汗珠,不,不仅是汗珠,泪水也一齐沿面颊流了下来。
  ***
  在螺旋梯的中途一直站住不动的今西。
  咬紧牙关,绷紧着脸。
  和贺的钢琴接近尾声——不,很快就要结束了。
  ***
  和贺——弹奏完了钢琴。
  交响乐拖着悠长的尾声,结束了这首《宿命》的乐曲。
  观众席上腾起雷鸣般的掌声。
  在前面观众席上的青年男女,兴奋地纷纷站起,跑近舞台。
  和贺从钢琴前立起。
  但他既不面对观众席,也不转向交响乐队,仍旧茫然地站立着。对他来说,已经听不见任何声响了。
  仿佛是在真空里,呆若木鸡地站立着。
  ***
  观众的掌声,越来越热烈;涌向舞台的男男女女,越来越多;交响乐队各自敲着乐器,问这位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和贺祝福。
  ***
  和贺仿佛独自置身于真空之中。
  一种什么声音,从远处隐约传到他的耳际——那是他自己的声音。
  “人,生下来或是活下去,都得受它的支配……”
  突然间,和贺才恍然听见会场内的一切现实的声音,好不容易又恢复了现实的自己。
  和贺——仰起脸来。然后面向观众席鞠了一躬。
  腾起更加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
  停在螺旋梯上的两人,又接着往下走。
  静悄悄地一步步走下舞台侧翼的今西的背影。
  象是在一片要求重演的掌声中,又开始演奏起《宿命》这首乐曲。
  字幕:
  由于医学的进步,麻疯病有了特效药,现在不断有
  人完全病愈,重新回到社会上来。
  只有根深蒂固地轻视科学对科学、抱有偏见的人,才拒绝接受治疗;现在哪儿也找不到象在战前发病的本浦千代吉那样的病人了。
  但是————
  211父与子的旅途
  给人印象最深的静止画面。
  字幕:
  在人生的旅途上,纵然形式千变万化,然而惟独父与子的“宿命”却是永恒的!
  在雄浑有力的余韵声中,那首宿命的乐曲结束了。
  (渐隐)
  剧终
或许您还会喜欢:
马普尔小姐探案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马普尔小姐的故事——我亲爱的,我想我没告诉过你们——你,雷蒙德,还有你,琼——有关几年前发生的一桩奇特的小案子。不管怎样,我不想让人们觉得我很自负——当然了,我也知道和你们年轻人比起来我根本算不上聪明——雷蒙德会写那些关于令人讨厌的男男女女们的非常现代的书——琼会画那些出众的图画,上面全是一些四四方方的人,身上有的地方非常奇怪地凸了出来——你们都很聪明,我亲爱的, [点击阅读]
4号解剖室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外面一片漆黑,我恍恍忽忽地不知自己昏迷了多长时间。慢慢地我听到一阵微弱而富有节奏的声音,这是只有轮子才能发出的嘎吱嘎吱声。丧失意识的人在黑暗中是听不到这么细微的声响的。因此我判断自己已经恢复了知觉,而且我从头到脚都能感受到外界的存在。我还闻到了一种气味——不是橡胶就是塑料薄膜。 [点击阅读]
人性的记录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公众的记忆力是短暂的。曾几何时。埃奇韦尔男爵四世-乔治-艾尔弗雷德-圣文森特-马什被害一案引起巨大轰动和好奇,而今一切已成旧事,皆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的轰动一时的消息。人们谈起这案子时从未公开说及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我得说,这全都是由于他本人的意愿。他自己不想出现在案子里。也正如他本人所希望的,功劳就算到别人头上。更何况。按照波洛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案子是他的一个失败。 [点击阅读]
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作品简介StefanZweig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曾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获得博士学位。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茨威格便“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点击阅读]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我被传讯了。周四上午十点整。我总是经常被传讯:周二上午十点整,周六上午十点整,周三或者周一。几年就像一周似的,我感到惊讶的是,夏末一过,冬天又即将来临了。在去有轨电车的路上,结着白色浆果的灌木丛又从篱笆上垂挂下来了。像下面被缝上的珠光纽扣,也许一直长到地里,或者就像小馒头。对转动鸟嘴的白色鸟头来说,这些浆果太小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到白色鸟头。想得人直犯晕。 [点击阅读]
他杀的疑惑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最早发现山桥启太郎死去的,是山桥的夫人佐代子。那天,山桥从早晨起就失去了踪影。其实,说“从早晨起”还不正确。山桥离开自己家的时候,是前一天晚上9点以后。他从公司下班回家,吃了晚饭以后,说有一些东西要写,便去了附近当作工作室的公寓里。山桥在学生时代起就喜欢写诗歌和小说,还亲自主恃着一份《同人》杂志,屡次在文艺类杂志的有奖征稿中人眩对他来说,写作几乎已经超越了纯兴趣的阶段。 [点击阅读]
伊豆的舞女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道路变得曲曲折折的,眼看着就要到天城山的山顶了,正在这么想的时候,阵雨已经把从密的杉树林笼罩成白花花的一片,以惊人的速度从山脚下向我追来.那年我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学生帽,身穿藏青色碎白花纹的上衣,围着裙子,肩上挂着书包.我独自旅行到伊豆来,已经是第四天了.在修善寺温泉住了一夜,在汤岛温泉住了两夜,然后穿着高齿的木屐登上了天城山. [点击阅读]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自从那次涉谷四叶大厦现场演唱会结束之后,已经过了三个月。在这几个月中,事件的余波依旧冲击着莉莉周。 [点击阅读]
其他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印]戈斯这一时期②,诗人一开始便尝试一种新的样式——散文诗。虽然泰戈尔的大部分翻译作品都采用了散文诗这种形式,然而这些作品的孟加拉文原著,显然都是些出色的韵文。那么,诗人到底为什么动手写起了散文诗呢?人们自然会以为,采用散文诗写作与“散文”③《吉檀迦利》的成功(指英译本)有关,诗人自己也赞同这种观点(《再次集》导言)。 [点击阅读]
再次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昆虫的天地卡弥尼树的枝丫,悬曳着露水打湿的坚韧的蛛丝。花园曲径的两旁,星散着小小的棕色蚁垤。上午,下午,我穿行其间,忽然发现素馨花枝绽开了花苞,达迦尔树缀满了洁白的花朵。地球上,人的家庭看起来很小,其实不然。昆虫的巢穴何尝不是如此哩。它们不易看清,却处于一切创造的中心。世世代代,它们有许多的忧虑,许多的难处,许多的需求——构成了漫长的历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