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邵燕祥散文集 - 为高旅杂文集作序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高旅先生从青少年时代民族危亡之秋,就关心国运民生,志存高远。投入抗日战争,作为战地记者,不畏牺牲地日夜奔走,不知疲倦地秉笔疾书,此后数十年一以贯之。晚年作为自由撰稿人,直到去世前四十八小时,仍在伏案写作。他的一生,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生;他以近于古典的情怀,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自由和国家的民主,时而泣血椎心,慷慨呼号,时而忧思如缕,寄托遥深:他各个时期的所有著作就是证明。先生著作各体均备,从新闻通讯,时评言论,到诗词、小说、散文、杂感,得心应手,倚马可待。职务写作或笔耕糊口,固不能不为稻粱谋,然而,先生确是"文章虽贱骨非轻",有所为,有所不为。他是一个有始有终、全始全终的爱国者。一笔在手,他懂得它的分量。无论什么体裁,出诸先生笔下,无不充沛着浩然正气,史识文胆,此所以先生的人品文品为世所重,更使我心折,由衷尊敬于千里之外也。高旅先生尤其笃于友情,在我未曾谋面以前,读他为聂绀弩诗集所写的序言,就为他们间历时半个世纪的金石般的交谊所感动,那是真正的知音,默契,濡沫相煦,肝胆相照。我是由顾文华先生介绍与高旅先生通讯的,我见证了这一对少年之交互相念旧,互相存问,至死不渝,惊异地发现了"朋友之义"的古道犹存。去年听到高旅先生噩耗,怅望南天,黯然久之。先生一生的遭际,与我们民族挣脱镣铐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一样,是曲折而坎坷的。他的著作,正是这个多难的民族多难的时代之目击者和亲历者的证言。即使光从这个意义上看,也不该任其泯没。我知道高旅著作极丰,一方面有不少散失,一方面有更多未曾结集,怕也还有未曾面世的;仅藏于私家箱箧,不化为社会公有,不但高旅的心血可惜,于文化积累亦是损失和遗憾。幸经高旅夫人熊笑年女士搜罗整理,并得有关部门资助,先有这本杂文集可付出版,希望今后其遗作有陆续付梓的机会。鲁迅曾说保存亡友的书稿,就像手里捏着一团火,如果这能成为社会上普遍的心态,那末文化幸甚了。高旅是邵慎之先生的笔名,先生与我五百年前是一家。而先生以旅为名,命意或在以人生为旅途耶?到这旅途接近终点的时候,先生为文又有一个笔名,曰"劳悦轩",是辛劳而又欣悦呢,还是谐音"捞月",或是兼有两义,当时远隔京港不曾探询,今天也无由起先生于地下,问个究竟了。传说李白捞月而去,先生或于尘劳之间,望月兴感,喜其孤高,抑悦其澄明?即以名轩,则袖底清风,胸中明月,也是先生平生襟怀的写照了。1998年11月17日,北京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你在高原
作者:佚名
章节:427 人气:2
摘要:《你在高原》包皮罗万象、精彩纷呈,是一部足踏大地之书,一部行走之书,一部“时代的伟大记录”。各种人物和传奇、各种隐秘的艺术与生命的密码悉数囊括其中。它的辽阔旷远与缜密精致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它的强大的思想的力量和令人尊敬的“疯狂的激情”,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