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丧钟为谁而鸣 - 《丧钟为谁而鸣》作者简介:海明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
  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洗练含蓄的新散文风格,这种风格对欧、美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成名作《太阳照样生起》,代表作《永别了,武器》,影响最大的作品《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好运动,爱研究自然;母亲宗教观念强,很有艺术修养。父母虽时有争执但彼此很关心,他有过快乐的童年、奔放的青春;在一战中参加志愿救护队,担任红十字会汽车司机,为救战友受重伤;后来任《星报》驻欧记者,因发表《太阳照样生起》声明远播,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太阳照样生起》是一部出色*的反战小说,标志着海明威在艺术上的成熟;晚年的力作,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一部极具寓言色*彩的小说;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
  海明威也是一位颇受中国读者喜爱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都有中译本出版。
  简要生平:
  1899年7月21日生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村,父亲是一位医生,一家六个孩子,他是第二个。
  童年生活美好,母亲让他练习拉大提琴,父亲教他钓鱼和射击。
  中学是1917年,同学们认为孤独与多才多艺是他最突出之点。这时的海明威热情、好竞争;学习成绩好,体育运动全面发展,参加辩论团,学校乐队里拉大提琴,编辑学校报纸《吊架》,还给文学杂志《书板》投稿,写短篇小说,写诗。他有时中途搭别人的车,出去旅行。
  1917年10月,他进入堪萨斯市的《星报》当见习记者,这家报纸是美国当时最好的报纸之一。在此期间,海明威学会把写新闻的规则化成文学的原则。

  1918年5月,他志愿在意大利当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意大利前线受重伤。造成严重失眠,黑夜里整夜睡不着觉。
  以后长期担任《星报》驻欧记者。
  1921年九月,海明威与哈德莱结婚,在家里的乡间别墅度蜜月,接着去多伦多,当了几个月的特写记者。
  1922年末他参加洛桑和平会议的时候。哈德莱带几乎把他所有的手稿都装在这只箱里(少部分邮寄),结果在巴黎的里昂车站失窃。
  1923年,他几篇作品被刊物采用;夏天,罗伯特?麦卡门发表海明威第一部作品《三篇故事和十首诗》(三篇故事是《在密执安》、《我的老头子》和《不合时宜》)。
  1926年十月斯克利布纳公司出版了《太阳照样升起》,不到三十岁的海明威成了有定评的文学家。
  1927年海明威完成并发表了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
  1928年,他写《永别了,武器》初稿的时候,保琳生下他们第一个孩子(她一共生了两个儿子);
  1929年发表了《永别了,武器》
  1934至1936年间,他给《老爷》杂志写了二十三篇生动但没有多大价值的文章,描写狩猎和捕鱼,这给大萧条期间城市中的受害者提供了一个精神避难所。
  1936年,他发表了他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乞力马扎罗的雪》,主人公是一个作家,因写不出“他该写”的作品而奚落自己。
  1937初海明威去到西班牙。他借债为忠于共和zheng府的部队买救护军,在美国第二届全国作家会议上发言攻击法西斯主义,协助拍摄亲共和zheng府的影片《西班牙大地》(1938),发表了他唯一的一出长戏《第五纵队》,描写这场冲突。
  1939年他在哈瓦那郊区“瞭望农场”购买了一份地产,就在地产山顶的房子里,创作关于法西斯主义、民主和个人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出版几天后,保琳?帕发弗以“遗弃”为理由同他离婚。一个星期之内,海明威娶第三个妻子玛瑟?盖尔荷恩,并共同生活了五年,婚后头两年,他们去中国当战地记者,海明威预见如果日本进攻美国在太平洋或东南亚的基地,那么战争不可避免。
  1942年到1944年他被《柯里厄》杂志作为没有军籍记者派往巴顿将军的第三军.这段时间内,海明威驾驭“皮拉尔号”——由zheng府出钱配上通讯与爆破设施——巡逻海上,成了一艘伪装的反潜艇的兵舰,海明威因这些功绩得到表彰。
  1944年海明威在英国同皇家空军协作,几次坐飞机参加战斗,没有受伤,但在伦敦一次灯火管制时汽车失事,他头部与膝部受伤。几家报纸登出他的讣告,但不久,在联军登陆那一天,在诺曼底的福克斯·格林海滩上海明威观看了几分钟战斗才回到船上。
  他同第一军第四步兵师一起行动,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和凸地战役。
  德军反攻期间,他在休特曼森林地带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用短武器参加激烈的战斗。
  一群记者控告海明威违反日内瓦会议关于战地记者不得参与战斗的规定。海明威出庭,经过短短的审问免于判罪,后来还得了铜质星章。
  战争结束时,海明威四十六岁,他给自己画的饱经战患而又不屈不挠的老兵形象已经不是铅笔勾勒的素描,而是油彩-阴-沉的全身像了。
  1926 年发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是他第一部成功的作品。该书因描写一群美、英青年战后流落巴黎的痛苦经历,表现他们迷惘、悲观绝望的思想情绪而被视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作者本人也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1929年海明威发表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这是一部出色*的反战小说,标志着海明威在艺术上的成熟。
  作品纯粹用动作和形象表现情绪,以电文式的对话展开情节,简洁真切的内心独白,以及经过锤炼的日常用语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海明威以记者身分前往西班牙。这一时期的经历和感受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创作动力,他的思想和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发表了三幕话剧《第五纵队》和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又译《战地钟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以记者身分活跃在欧、亚战场。
  1941年海明威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
  珍珠港事件后,他甚至曾驾驶着自己的摩托艇在海上巡逻以监视敌人潜艇的活动。他还曾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
  1950年海明威发表了长篇小说《过河入林》。
  1952年他发表了晚年的力作,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这是一部极具寓言色*彩的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含意却十分深刻。小说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实质上是整个人类的化身;他与鲨鱼的搏斗,是人与命运搏斗的象征。这个“硬汉”形象成为了海明威式的英雄的代表,象征着人类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小说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
  1953年,他与玛丽去非洲作狩猎旅行。他已是满身伤痕,这一次又遇到飞机连续出事,险些丧命。
  1954年,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古巴革命后海明威回到美国,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
  1960年,海明威患了严重高血压,铁质代谢紊乱,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危及主要器官。抑郁症很严重。
  1960年11赛摩?贝茨基与莱斯里?菲德勒拜访过他,请他到蒙大拿大学去做演讲,他像个“没有主意的小学生”。
  1961年春天,他进行了二十五次电疗来减轻抑忧症。
  1961年6月2日早晨,他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的枪口放在嘴角,两个板机一齐扣动,用猎枪自杀。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