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三个火枪手 - 《三个火枪手》读后感——欢乐英雄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看到《二十年后》一开始交待达达尼昂别后经历,有一段是他如何在小酒馆里留下来,并且成了代理老板的,忍不住大笑。尽管勇猛、灵活、聪明,达达尼昂始终都不是真正的贵族,那种市民气的朴实和精明深入骨髓。
  同样的事情换在阿多斯身上——不对,根本不可能发生。阿多斯不会爱上小店老板娘。波尔朵斯在意的是律师夫人的钱袋而不是她的人,至于阿拉 宓斯,或许只会冷淡地耸耸肩,说一句模棱两可的俏皮话。这是四个性*格迥异、成长历程也完全不同的人。不管少了谁,都不会有如此鲜活、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野心与侠义,现实与浪漫,这几个词都可以用在达达尼昂身上。他年轻的、充满生机的头脑,以及极强的行动力和决断力使得他成为了故事的主 角。从一开始的乡下小子到最终的法国元帅,整个故事充满惊心动魄的-阴-谋和难以置信的好运。这是法国式的浪漫主义,然而如果没有四人之间的友情,故事或许就 不那么引人入胜。
  在四个朋友中,真正的灵魂人物是阿多斯,他英勇沉着,优雅高贵,遵循古老的贵族道德准则,几乎代表着最完美最纯粹的骑士风度。可以猜想大 仲马是喜爱并尊敬这个人物的,正如达达尼昂对他的喜爱和尊敬一样。在书中有关他的描写几乎都是正面,少有提到其他三人时那种调侃笔调。达达尼昂可以心安理 得地欺骗波尔多斯,可以口是心非地对抗阿拉宓斯,但他却永远不可能欺骗阿多斯,也决不会对他刀兵相向。《二十年后》中王家广场一节,四个朋友因为政治观点 不同分为两个阵营,剑拔弩张之际是阿多斯首先折断了自己的剑,用这样的行动弥合了彼此之间的敌意。对达达尼昂来说,阿多斯不仅是好友,甚至还充当了导师与 父亲的角色*。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阿多斯之于达达尼昂,便像是陈近南之于韦小宝。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平民力量日渐抬头的大革命前期,阿多斯的形象代表了对那个逝去年代的缅怀和追想。当然,这也注定了他必将逆时代而行的 悲剧。这也是大仲马自身内心的矛盾。从政治上来说,他是支持共和政体的,却对逝去年月的浪漫英雄主义抱持着孩子一般真诚热烈的赞美。三部曲最后一部《布拉 热隆子爵》,将阿多斯的养子拉乌尔当作故事的主角。拉乌尔之死,或许正是以阿多斯为代表的贵族时代覆亡的象征。

  至于阿拉宓斯,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表面上的贵族”。四人当中他心机最深,也最为表里不一,尽管那些小花样往往逃不过达达尼昂精明的眼 睛。他外貌斯文秀气,像女人一样注重仪表,大谈诗和玄学,一副冷漠矫情的厌世模样,暗地里却是情圣、复仇者、-阴-谋家。这种个性*从他当上火枪手的原因中可以 略知一二:因为一个火枪手羞辱了他,他便潜心钻研三年剑术,最终杀死了仇人。换句话说,这四个人里最不能得罪的,正是这个表面温和无害的诗人阿拉宓斯。
  如果仅仅如此,阿拉宓斯这个人也就没什么光彩可言了,他吸引人的地方仍然是对待朋友时显露出来的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自己。无法想象自私的阿 拉宓斯能够为了掩护朋友出生入死,冒着枪林弹雨冲出关卡,但他确实这样做了。达达尼昂评价阿拉宓斯是“做得多,说得少”,某个方面来说,阿拉宓斯的确不善 于表达自己感情,无论爱情还是友情,所以才要用诗歌和经文把自己真实想法隐藏起来。有关他最有趣的段落是达达尼昂去找失散的三个朋友时,以为情人不再爱自 己的阿拉宓斯心灰意懒,大谈人世无趣,一心要遁入空门,而当他看到达达尼昂带来的公爵夫人的情书之后——
  ——阿拉宓斯腾地一下蹦了起来,抓起信便看,或者不如说抓了信用一双眼睛吞噬着,他的面容发出光彩来了。

  “那个侍女似乎文笔很优美。”带信的人随口说道。
  “谢谢,达达尼昂!”阿拉宓斯差不多发狂了,大声喊着:“她是被人强迫回到都尔去的;她没有背叛我,她对我的爱是坚贞不渝的。来吧,朋友,来吧,我要拥抱你;幸满把我的喉咙都堵住了!”
  在这之后这两个朋友绕着那本倍受尊敬的《圣克利梭斯多姆集》快乐地跳起舞来,地板上已摊满了论文的底稿,他们无所畏惧在上面践踏着。正在此时,巴汕端着波菜和炒鸡子儿走进了屋。
  “走开,倒霉的人,”阿拉宓斯边向他脸上扔小帽边嚷道:“把这些怕人的蔬菜和讨厌的炒鸡子统统给我带走!去叫一份油煎野兔肉、一只肥阉鸡、一份大蒜煨羊腿和四瓶步尔郭尼的陈年葡萄酒!”
  这是小说中阿拉宓斯少有的真情流露,抛开了温和假面、-阴-谋家的心计,踩着圣经论文跳舞的阿拉宓斯快乐得像个天真的孩子。
  第三位波尔朵斯则完全相反,单就出身而言,波尔朵斯与达达尼昂相似,都是地主小贵族阶层。但大力士性*格中虚荣、贪财的那一面和达达尼昂年 轻浪漫,爱好幻想的心不尽相同,而论起对世事的天真程度,波尔多斯在四人中最单纯。他的梦想也最简单:大地主,大庄园,可以在邻人面前吹吹牛,显摆自己的 大老爷身份。他和阿拉宓斯之间,或许是四人中性*格差异最大的,也经常爆发出小小冲突。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波尔多斯的性*格在三部曲中有微妙变化。三个火枪手中突出了他土财主似的虚荣心,肩带事件以及欺骗律师夫人的时候, 这个人的表现让人忍俊不禁,相当性*格化。大仲马那种幽默的写作方式在他和他的仆人穆斯格东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表现渠道,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是《三个火枪 手》里轻松自在,令人会心一笑的存在。但到了后两部,他就变得越来越像个符号,单纯到了没头脑的程度,找不到当初那点小算盘式的聪明劲。或许也是要写出四 个性*格迥异的主角实在太难,作者便偷懒,将这个人物简化了。三部曲最后,最令我唏嘘的不是达达尼昂的结局,甚至不是阿多斯的,而是波尔朵斯。或许是觉得这 样的人就应当快快乐乐做他的土财主,在阳光下心满意足地巡视他的领地,而后在绕膝的儿孙面前吹嘘自己年轻时的功业吧。连这样的愿望也要打碎,作者够残忍。

  三部曲都是在大学图书馆里看的,后来买回了前两部,唯有最后一部《布拉热隆子爵》始终没有找到。某种程度上我将这看作天意:即使买了回 来,大概也只会在书架上放着。直到现在,我也会怀着一种固执的想法:只要不翻到最后那一章,我喜爱的人们,我的那些朋友们就会永远活着,在他们的世界里一 起行侠仗义,一起喝酒吹牛,做他们的欢乐英雄。故事的结局,阿拉宓斯为波尔多斯流下了眼泪,作为四个朋友里唯一的幸存者,阿拉宓斯是幸运的,也是孤独的。
  而有关作者大仲马的结局,流传最广的版本如下:68岁那年,放荡不羁的大仲马爱上了一个年轻的美国女演员,不幸的是,这个女子在一次演戏 时从飞驰的马上掉下来摔死了。埋葬了心上人之后,喝得醉醺醺的大仲马在晴空下打着一把蓝色*雨伞,来到与自己一向不和睦的儿子小仲马家里,一坐下就大声说: “我的孩子,我是到你这儿来等死的。”半月以后,大仲马去世了。2002年,大仲马的遗骨终于被转移到了先贤祠。在那之前,他一直因为通俗小说作者这个身 份为法兰西文学院所贬斥,认为他的小说只适合平民消遣,不登大雅之堂。一生之中,大仲马写了上百部作品,有不少甚至是枪手所为。无论如何,他的那些故事还 是在我的记忆里留下痕迹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谋杀启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1除星期天外,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乔尼?巴特总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奇平克里格霍恩村子里绕上一圈,牙缝里还一个劲地大声吹着口哨,把每家从位于高街的文具店老板托特曼先生处订的晨报扔给各户——不论是豪宅还是陋居,要不就从房门的投信口把报纸塞进去。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0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