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日光流年 - 第三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
  公社卢主任回到三姓村是在他走了半月之后。这半月里,村人们每天都有人站到梁上去,了望到那吉普车来了时,就箭步回村禀报消息。第十天,那吉普车就老牛爬山一样开来了,然卢主任没有来。是卢主任派他的司机来取行李。于是村人就把那车拦到村头,说卢主任不来,谁也取不走他的行李呢。说卢主任对三姓村人恩重如山,村人非要面谢不可哩。司机在村头坐了半晌,说了许多车跑一趟得多少油,多少油得多少钱的话,最终还是空车回去了。又五天,卢主任亲自就来了。
  司马虎在梁上从上午守到下午的半晌儿,忽然就唤着来啦——来啦——从梁上跑回了村落。听到他的叫声,村街上的大人们就慌不迭儿领着孩娃往家里跑,一进门把门关起来。有孩娃要从家里往外跑,大人就把门闩上或锁了,孩娃要哭时,就拿手捂在娃的嘴上去。于是村落上一时三刻砰砰啪啪安静下来,就像没人一样儿。太阳浑浑糊糊,天空滚飞着许多柳絮的小球。春天是真真切切来了,一村的树木都绿成墨色。村头和街边的地上,野草中旺盛了许多小花,红的,黄的,白的,还有一种紫青,开的如车轮一样。卢主任的吉普车停在村中央,人从车上下来,蓝百岁就从胡同中迎了出来,把卢主任接到了指挥部的院。那院里特意扫了,还洒了一担水,在擦过的捶衣石四周摆了几把小凳。卢主任和他的司机就坐在那石头前,说村里好静呀,蓝百岁说人都下地了。问干啥儿活呢?答收拾外村人留下的活儿尾巴。又问梯田上准备种啥呢?说小麦赶不上了,让它歇半年,能赶上种豆子、玉蜀黍等的秋庄稼。这当儿司马桃花就来了。她穿着那件大红袄精心改做的春衫,头发梳得光光亮亮,两只手端了两碗荷包皮蛋。蛋碗里还都放了白沙糖。她笑吟吟地走过来,说主任,你来了?村里人家家户户都天天念你哩。就把那两个碗在主任和司机面前摆了。这当儿蓝百岁就知趣达理地离开了,说要去把村里的牛赶到草坡上。司马桃花就坐在了蓝百岁坐过的凳子上,看着卢主任和司机吃她煮的荷包皮蛋,问卢主任媳妇的病啥样,说真想再侍候嫂子几天哩。说卢主任对三姓村的恩,对我们杜家的恩,每天磕头怕也还不清。卢主任就说,磕头是迷信,以后不能再提磕头的事情了。司马桃花就对主任笑了笑,说我们三姓村人要报恩除了磕头,还能咋样儿?这时候蓝百岁就在外边唤,让司机把车子动一动,村里的老牛车得从那胡同走过去。司机吞了最后一个荷包皮蛋儿,就丢下碗从院里出来了。
  司机把车开到一个十字胡同口,就有人来对司机说,卢主任让他先回镇上去,说卢主任要在村里最后住一夜,明天好好看看修过的梯田地。
  司机怔着:“明儿我啥时来接卢主任?”
  村人说:“好像说是明儿的这个时候吧。”
  司机在车前站了一会,发动了车子,嗡嗡咚咚地把吉普车开到了梁道上,淹没在了春日的黄光里。就是这个时候,蓝四十跟在蓝百岁的身后出门了。那个让司机独自先走的人站在村街的树后,看见了蓝家父女走出大门时,蓝四十的母亲从家里扑出来,拉着女儿的胳膊要往院里拖,蓝百岁回头说了一句啥儿,她却蹦着跳着和蓝百岁吵。蓝四十挣着母亲的拖拽,站在父亲一边,也跟母亲说了几句啥儿,做母亲的双手一松,就眼看着人家父女,一前一后往村中的指挥部院里走过去。
  那树后的人就坐在了大树下,背倚着树,手抱着膝,脸对着了天。
  太阳已经开始落山。浑浊的黄昏到来之前反而亮堂起来,浅溥而又透明,仿佛一层红水均均匀匀浇在村落里,有人从家里走出来,开了大门,先在村街上站着,静看一会儿,朝那棵树下走过去。
  “你蹲在这儿干啥?”
  “不干啥。你去哪儿呢?”
  “随便走走。不出门我要憋死哩,”
  两个人就都倚树坐下了,都把双膝并在交叉的双手里,脸仰在半空,望着来往往飞着的鸟。
  说:“你准和四十那个了。”
  说:“说这话我日你祖宗哩。”
  说:“不那个你让她去侍奉卢主任?还同意娶她做媳妇?”
  突然就骂道:“我真的日你祖宗,你说点别的行不行。”
  便咚的静下来。
  从山梁上走过的行人的脚步声,霹雳一样从山上传下来。脸前飞过的杨花和柳絮,石头滚动般地响过去。又有谁开门走出来,红黄色的门轴叽咕声,在落日中缓缓慢慢地把日光朝着山下挤。跟下来,如同传染一样,各家的大门都叽咕叽咕响起来。各家的大门前,都先站了一个男人,左右看看,朝着邻居男人点了一下头,并不说话,也不朝一块走去。直到他们的女人从院里出来了,不点头,不说话,彼此瞟一眼,一家人就到一块了。孩娃们又开始在村街上跑起来,然跑得稍远一点,就被他们的爹娘提着胳膊掂到了自家的门口上,说再要吵闹,就把你反锁到屋里去。这一天的黄昏,三姓村被神秘闷罩着,就像蒙在一床被子里。人们说话小声细语,多是咬着耳朵的嘀咕,且谁也不提卢主任,不提蓝四十和司马蓝。说天气、说庄稼、说喉病、说孩娃为啥长到十几还尿床。这时候司马桃花就从家里出来了,手里端着一个木托盘,托盘上放着两盘菜,一盘是油炸胡桃仁,一盘是鸡蛋炒韭菜,菜边上还放了一瓶酒。她从街上走过去,就如一团红火烧过去。女人们问,就这两样菜?她说翻箱倒柜再也找不出别的了。女人就说我家还有一把青菜哩,她说快拿到我家洗一洗。那女人就又风又火地回家拿那几根青菜了。
  到了一家门口。
  女人问:“没别的菜?”
  司马桃花说:“翻箱倒柜也找不着别的菜。”
  女人说:“我家过年时还剩有一根干竹笋。”
  司马桃花说:“快拿到我家切一切。”

  又到下家门口。
  女人说:“该多炒俩菜。”
  司马桃花说:“翻箱倒柜没菜呀。”
  女人说:“我家有鸡蛋哩。”
  司马桃花说:“鸡蛋不要哩。”
  女人的男人就说:“把我家母鸡杀了吧?”
  司马桃花说:“快一点,炖个母鸡汤。”
  司马桃花从村街上过了一遍,各样菜就凑了七八个。笋鸡汤、炒青菜、炒豆腐、还有红白肉丝,又借了几个酒盅几双筷子,等她第三次从村人们面前过去后,日光退尽了,村街上已经洒下了白绸月色。她这次走进指挥部的院,顺手把大门关住了,人们就都不言不语地往一起拢了拢。有家烧了饭,给没烧饭人家的孩娃端一碗,这样,一个村的晚饭就都敷衍过去了。不谙世事的孩娃们不知村中正在发生着什么事,和大人们一道盯着村中指挥部的方向看。大人们说话时,他们又盯着大人们的脸。待了星月齐全,女人们不觉间集中到了指挥部旁侧的一片空地上,窃窃地议东说西,不时地瞟望那个泥墙院门,只要那门响出一个风动,她们都要惊吓似的半晌不敢言语。一个村落,出了那方院里有灯光,别家各户都暗黑一片。没有人呆在家里,都如盛夏纳凉样待在门口外,待在离指挥部不远的哪里。那些有家有口的男人则都坐在自家大门槛上抽烟,从村胡同口望过去,三丈五丈远近,便都明下一个光点,像从遥远的哪里看城街齐整的路灯。村里安静极了。有一种期待使人心里发紧,如地下河一样在每一个人心里流动着,看不见河水,可都能感到那水流的湍急。有人问,看见司马蓝没有?答说没有呀,他也在那屋子里陪着吗?又有人就哎哟了,说他不去上吊就行了,还能去陪着。这当儿,那泥墙院的大门就响了,蓝百岁就从那院里出来了。他在门口站了站,又转身把大门关严实。要走时听到哪儿有人声,又朝人声走过去,就听见那堆躲藏不及的女人有的叫村长有的叫他哥,连半月前把破鞋摔到他脸上的女人也主动地亲亲切切解释说,百岁弟,我们家里灯瓶没油了,随便来和大伙说说话。蓝百岁就说,都回家去吧,早些歇着。女人们不动,他就从她们面前过去了。男人们看蓝百岁走过来,小心地迎上去,递上刚装上烟锅的烟袋,蓝百岁不接,就又很快地给他卷了一只筒子烟,点了火以后递给他,谨谨慎慎问:
  “卢主任会重把人马调来吗?”
  说:“卢主任说县上不想在咱村搞梯田试点村。”
  问:“为啥?”
  说:“县里的地图上就没有三姓村,还不知咱们村属于哪个县。”
  说:“我日他们祖先呀,还不知咱村属于哪县哪公社。”
  便都一片哑然了。一个村落静默静息着。跟在男人身后的大孩娃,听到这样的话,迅速跑去说给了娘,女人们就都不言不语了。人都在村街上,却没有一人说话儿。男人吸烟的声音红吱吱地在各条胡同流。女人的叹息在哪一片空地如一层又一层的秋叶样飘零着。那方泥墙院落里,灯光一晃一晃,仿佛一池在日光下起伏的浊水,偶而从门缝挤出来的桌移凳动声,干烈烈像朝着村人的心里钻。风有些凉起来,不断传来孩娃受寒的咳,有人开始把睡熟在怀里孩娃往家里送,送回去却又出来站到门口上。
  时间像推不动的磨。
  终于听见从那方院里传来的青瓷色的叮当声,知道是收拾碗筷盘碟了。知道司马桃花该端着盘碟出来了,人们就都把目光从村里任何一个能看见院落的地方望过去。望得月明星稀,夜深色暗,司马桃花却没有走出来。有人去那门前房后暗伏着听了,回来说连一点声音也没有。就都焦急起来,说司马桃花还在哪儿干啥呢?自己早都不是年轻闺女了,该知趣就要知趣了,还搅在那里做甚哩。望望天空,月亮已经东移,地上的月色淡薄了许多。就有人熬持不住要走了,要回家睡觉了。然就在这要走未走时,那儿的开门声和脚步声尖尖利利传来了而且还传来了红亮亮的骂:
  “爬后墙上听啥?有功夫回家听你们家喉症快死的哭唤去!”
  是司马桃花出来了。她没有端剩菜盘子和碗筷,在村街上看了看那些都还等着没睡的一街村里的女人们,就迎着她们走过去。
  她们主动给她让开了一条路。
  “都还没睡?”
  “还没哩。”
  “天不早了,该睡啦。”
  说话声像清水细河样汩汩潺潺着,她就从人群中走过了。身后的女人的目光,莫明地集中到她的头发和布衫上。在快落的月光里,她的头发是一种青白色,她的红布衫是一种紫黑色。都想从她脸上看出一些啥,却没有看出来。她很平静很傲然地从她们面前过去了。过去了却在前面的男人们前站了下来,先是不说话,就那么默默地呆立着,好像她不知该从哪里说起,别人也不知该从哪里问起。沉默如一块黑布把村人们包皮起来。
  女人们又朝那儿围过去。
  就有一人朝司马桃花面前靠了靠,抬脚把炮筒烟拧灭在了鞋底。问说咋样儿?司马桃花不问是啥咋样儿。她在男人群里寻着谁,看见了蓝柳根、蓝杨根、杜柱等晚一辈的人,却不见有司马蓝。她说我侄儿司马蓝不在这儿?村人就都忽然发现这一夜没有见司马兄弟们露一次脸,就都惊奇说他会去哪呢,他家也是一夜没有亮灯哩。司马桃花说,今后我再也不提他和竹翠的事了,说他要敢和四十不成家,我活着就不认他是我侄儿。
  就都品出了司马桃花的话的滋味儿,都把目光往院里投去了。
  司马桃花说:“我出来时卢主任正让四十学着刷牙哩。”
  人就不语。默得无边无际。
  忽然,那方院里的灯光灭掉了。一个村落全都暗下来。三姓村的人,似乎等了一夜,就是为了等那一窗灯光灭下来似的。人都长长出了一口气,什么也不说,把目光从那儿收回来,借着月色,彼此望着,就有个男人叹了一口气,说都回家睡去吧,明儿天该准备床铺的给外村人床铺准备好,该准备烧柴的,没有柴禾就把不成材的树砍掉。说三姓村人每一姓得再准备五辆架子车,该谁卖皮子准备准备就去教火院。

  说话的是蓝百岁。
  村人们就都陆续回家了,村街除了脚步,再没有一人说话儿。开门声,关门声都提心吊胆的小,到了彼此分手时,也都没有任何言语。村人们感到累了,感到了春天的后半夜,也还有浓厚的寒意。然回家躺到床上,除了孩娃,却很少有人睡觉,夜是旷古的静,连月隐星落的淡黑声音村人都清清晰晰听见了。且在这没有光亮的后半夜,躺在床上的男人和女人,还都听见了从那方院里传来的不绝于耳的白白亮亮的老床铺似乎要摇散的叽卡声,那声音直到天亮日出,方才罢休下来。
  这一夜,蓝四十的娘服毒死了。
  天亮时,那些一夜未眠的村人,起来后才看见,司马蓝独自一人,泥堆一样,在梁道上的一个高处,完完整整坐了一夜未动。来日,他就受寒发烧,整整三天高热不退,埋葬蓝四十的母亲时,全村人都去了坟上,唯他倒在家里床上。
  二
  四百多亩的梯田和翻地换土是夏天将尽秋天将至完了的。外村人第二次来到三姓村,苦苦地和三姓村人干到农历六月间,走的时候把三姓村的闺女媳妇带走了十一个。那些外村单身的汉子们,日常间不动声色,到夜里把食堂的粮食偷到姑娘家里去,把工地新买的铁锨偷到姑娘家里去,后来村里的杏花、四草就跟着两个大她们二十余岁的男人无踪无影了。在村里狂疯庆典翻地换土完了时,她们的爹娘才忽然惊叫说,我家闺女哪儿去了,咋就一天一夜没有回家住了呢?
  就知道是跟着外乡男人逃走了。
  一查就少了十一个,最小的十四岁,最大的是三十几岁的寡妇,连蓝百岁的老二疯子蓝八十。也跟着一个大她三十五岁那光棍走掉了。家离镇上只有三里路,吃一顿饭就能到镇上赶个集。又半月,蓝八十半夜回了一趟家,把她刚嫁人的五妹蓝五十也给领走了。那一天,凡丢了女儿、媳妇的人家都在村头哭,说她走了也就走了,可人家明明知道她都活不过四十去,还不天天受欺遭骂哟,就有人出面解释说,领他们走的,最小的男人也大她们二十岁,人家是算好夫妻先死后死前后不差几年才肯娶了她们的。道理说清了,说清了一个村子依然是哭声滔天,满山遍野都是寻闺女和找媳妇。这当儿村长蓝百岁从家里出来了,他立在人前,说,有啥儿好哭哩,四百多亩土地换了一遍土,家家户户都能长寿了,丢几个闺女媳妇算啥儿。对着那些丢了媳妇的男人说:
  “你们刚过三十岁,还有几十年好活哩,还怕找不到媳妇呀。”
  对着那些丢了闺女的大人说:
  “你们夫妻离死还远呢,闺女走了不能再生吗?活着还怕生不出孩娃哟。”
  又说:
  “都下地干活去吧,该把秋天的早蜀黍种上啦。”
  四百多亩的新翻土地,在耙耧山脉的深处,一块一块连成一片,如同漫无边际又起伏不止的湖面。那血红的新土,终日散发着酷烈而又温馨的褐色土香。远远站着,总有一种热麦气息淡淡地从鼻下掠过。如果置身了那红土间,土腥味便浸人心脾得使你醉痴起来。早晨时候,站在村头,望那潮了一夜土地,土地如水洗了的布匹,还能听到从布匹上滴落的水声。到了午时,土地又呈出暗红暗黄,土香味如炒过一样,夹杂了烧核桃的紫色油气。至天将暮黑,太阳灿烂红艳,土地便血成黑色,腥香的土气愈发显得浓稠,如搅不开的粘液把人和村落、树木全都淹没了。半夜时候,不能入睡的三姓村人。就都盘腿坐在村头的新地里纳凉谈天,勾画岁月中未来的日月。那样很长一段日子,蓝、杜、司马三姓的男女,都沉浸在新土的气息中,闺女和媳妇随人走了的哀伤,很快被长寿的喜悦所占据,直到播种第一季的秋粮,人们都沉醉在新翻土地换来的兴奋里。有人持锄,有人点种,两个人结成一对,待夏盛之后,炎热还没有彻底过去,便开始分布在四百亩田地的每一道梁上,起早贪黑,说着笑着种秋粮,有的夫妻还在播种时候,忽然想到将和所有的外人一样活过四十、五十、到七老八十,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就在那土地的避处做床上的事情。这样半月的忙碌,四百多亩土地才算种了一遍,又赶上风调雨顺的际遇,在玉蜀黍苗破土露头后,连降三天雨水,以为遭了阴雨天气,却又忽然天晴,玉蜀黍苗绿下满世界的青亮碧光,慌忙忙赶着锄草间苗,封土施肥,终日间都是桃杏颜色的说说笑笑,料定了这新土第一季的丰收。然到了苗有膝高时候,却忽然看见了它的穷相,一棵棵显出黄色的瘦弱,仿佛是十几年前那场无休无止的饥荒又降到了耙耧山脉,碧绿的青色没有了,病黄像雨样淋在田地里,苗儿没了腰骨般弯着细身。于是又忙着施肥去,连各家灶下刚烧的柴灰和火烬都挑到了田地里,仍是不见玉蜀黍苗的盛旺,就终于明白,原来所有的肥料都给田土吞没了。终于明了,二尺地下的生土,原来是没有任何肥力的。
  这一年秋季,粮食十收有四,村里死了二人。
  下一个麦季,十收有五。村里死了三人。
  到了又一个下年,依然如此,新坟像春苗一样增长。
  第三年的春天,村人家家割草积肥,在前一个春秋季里,把麦秸、树叶,豆叶,杂草全都压在各家门口的粪坑,一夏一秋,村庄漫满了白色的肥臭,蝇子、蚊子终日弥天漫地,满街都是水流一样黑污色嗡嗡的声音。牛棚下的老牛,蝇子落满它的全身,睡不成时就往柱上猛撞。为了驱蚊赶蝇,一个夏天三姓村人把山上的苦艾都割燃尽了。有个姓杜的婴娃,爹娘忙着积肥,把肥料往土地里挑送,以改新地的土性,增大地力,让粮食有些收成,就把他放在树荫下耍着,边上点了艾棵。可待天黑回来,艾棵燃烧完了,孩娃满身都叮满蚊子,无论如何赶它不散,等一一把那蚊子拍死赶走,孩娃已满身青肿,活活被蚊子咬死去了。

  可这一年,生土成了熟土,田里的粮食已近了六年前的收成,家家都把缸、罐满了。从春天到秋天,又到了隆冬,村里人全吃新土粮食,以为完全可以抗了喉症,却又发现四人喉疼。冬天时候,农闲都猫在家里,坐吃站喝,那四个喉症死了一个。到了下月,又死了一个。冬将尽时,有天早晨忽然奇冷,倒春寒的大风刮了一天一夜。第二天风停树静,另两个喉症也都死了。最大的三十七岁。埋人时算了一下,一个二百人的村落,冬天死了四个,全年死了九个,统共才生六个。且在树叶发时,又有了三个喉疼症害将起来。村里人口比起往年有减无增。减了的是村里媳妇几年前逃了十余,增了的是坟地堆起的新生蘑菇一样的坟墓。因此村人们就开始疑怀,改地换土并不能使人真的活过四十,人们依然是短寿得骇人,就都在春暧花开将要来时心寒起来,想到了为换地累死的蓝姓的长寿,为换土司马桃花和蓝四十的作为,还有那十几个跟外头四十或五十岁的半生光棍私奔了的姑娘媳妇,还有一次又一次去卖的人皮。至尾也就明了,这些年换土的劳作,正如人在坟墓里拿头去撞那墓门一样,愈是用力,愈是死得快捷。埋完了那两个蓝姓、杜姓的喉症病人,一村人都坐在坟地边的梯田地里,望那褐色的土地,绵延无边地延伸到远处,新土的气味渐渐被草木灰和植物肥料的味儿冲淡下来,麦苗的青棵味清晰地在梯田地里荡漾。日光把那青的褐的气息,一律晒成暖红的颜色,村人们就这么闻着半青半褐又泛着亮光的耙耧山脉的味道,看着一月一月,一季一季如雨落草发样迅速增长的坟头,忽然地灵醒,除了村长蓝百岁,已经没有了三十六岁以上的人。三十五岁,已经算是近年的高寿,就都被死亡慌得不敢说话。就那么死默默地长久坐着,到日将落时,不得不往村里走了,就有人想起了村长蓝百岁和他的女儿们,整整一个冬天,似乎已经没有出过大门,没有在村里露过脸了,连一天死了两个三十四岁的村人,下葬时有女人帮着抬棺,蓝百岁作为村长,却也不曾出现一下。问司马蓝说,你丈人哩?走在落日中的司马蓝,手里提了捆棺的麻绳,肩上扛了抬棺的柳棍,他不回头,不摆头,也不看那问话的人,就冷冷的说:
  “他还有脸出来见人?”
  就都说该去他家问上一声,他不是在几年前说过换土后村人不能长寿他就在村里树上吊死吗?就都回村去了蓝家。看见蓝四十像她母亲一样,坐在灶前烧火做饭,而村长蓝百岁,却躺在床上,除了还有流淌泪水的力气,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动哩。实在说来,他已经瘦得没有点滴形状,像一把沤腐了的骨头的病人盖在被里。村人问了他的女儿,才知道他在冬天来时,早已开始了喉疼,半月后就滴水不能饮了。村人在那床前站到日光尽净,在他的脸上看见了一层暗黑的死色。都知道他将不久于世了,连一丝说话的气力也没了,就都又扛着抬杠,提着麻绳走出了蓝家。
  司马蓝走在最后。待村人都从那床边去时,他往床前站了。
  “我和四十说了,开春我俩成亲。”
  蓝百岁不看司马蓝,把头扭在床里,极费力地点了一下头。
  “你这样活着也是受罪,”司马蓝把自己提的那根捆棺材的麻绳放在他的枕头边上,“你死了让我当村长吧,我知道该咋样让村人活过四十岁哩。”
  蓝百岁看了一眼麻绳,又有泪浸流出来。
  司马蓝没有再和蓝百岁说一句话儿,跟在村人后边走了出来。
  这一年司马蓝十九周岁,成了一个顶天的人哩。
  来日早晨,村里漫下一场大雾,深厚深厚,粘稠如白色的面糊,你伸手一抓,手里就捏下一把雾水。山脉和新地在雾中隐退了,眼前的梁道、沟壑、林地,都在雾中丢失得没有踪迹。三姓村被雾结结实实封压在山腰,如一块大的破衣烂衫,湿溜溜地贴在初春的地上。司马蓝拉开屋门,感到身子趔了一下,雾就叮叮咚咚劈着他的身子,泄进了他家房里,翻到了司马鹿和司马虎睡的床上。大雾,司马蓝说,今儿准是个好天气呢。从院落里走出来,抬头朝天空窥望时,看见从对面雾中挤出一个人来,头发上有许多灰白白的水珠,急忙忙到他面前说:
  “司马蓝哥,我爹死了。”
  他咚的一下惊住:
  “你说啥?”
  “我爹昨夜里死啦。”
  雾在村街上仍如水一样平淡缓慢地流着,微细的哗哗啦啦白鳞鳞的有波有浪,从头顶新发的树叶上坠下,滴在司马蓝的头上轰然炸开。骤然之间,他对村长蓝百岁油然地生出了一些敬意,想他到底还是如他说的那样做了。村长的死,倒真的证明了这满山遍野的翻地换土,是不能救了村人的命哩。就是说,村人想活过四十,就得去做别的事情。就是说,年过十九的司马蓝,不去做别的延年的事情,他就算已经活了半生,死已经开始向他迎面扑来。盯着面前那张丰润白净却再也没有多少朝气的脸,和她水淋淋油黑的头发,他身上哐咚哐咚哆嗦几下,问有棺材没有?她说有。
  他说:“四十,你回家守着去吧。”
  她立住没动。
  他就车转身子,冲撞着大雾向村街西端走去,边走边唤:
  “村长死啦——女人缝衣,男人们挖墓,该干啥干啥啦——”
  “村长死啦——以后都听我的——女人们缝衣,男人们挖墓,都起床该干啥干啥——”
  “村长死啦——以后我就是三姓村的村长啦——女人们缝衣,男人们挖墓,该干啥干啥,各家各户都快起床啦——”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