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 独腿旅行的人(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他吻了一下伊莲娜。
  施特凡拎箱子的时候,伊莲娜看了他一眼。
  伊莲娜看着施特凡的眼睛,后者把头转开。
  伊莲娜从另一个国家就见识过这种逃避的眼神。是害羞。
  当人们在到达大厅大声说话的时候,他们的喉咙里还藏着另一个人。伊莲娜对这喉咙里的另一个人很熟悉。
  由于外地人总是把熟悉的人藏在喉咙里,所以他们就不是完全的陌生人。他们比陌生人还要陌生。
  伊莲娜想要重复施特凡的最后一句话,可她已经想不起来了。嘴唇的蠕动打扰了听觉。
  模仿比发明要难。四窗帘晃动。
  窗帘晃动,尽管窗户关了,并且没人从门那儿走进来。
  那是一袭白色的飘窗窗帘,就像那种热闹房间里挂着的廉价窗帘。
  这里是一间办公室,在城市尽头,树冠之上。这里,是临时难民营的办公室。
  您肯定已经发觉了,官员说,您现在在联邦情报局。这不算什么秘密了。
  全世界的办公室都一样,伊莲娜说。像您这样的人,身份并不写在脸上。您还什么都没问呢。
  他的椅子咯吱作响。
  您在入境以前是否跟当地的情报部门打过交道?
  不是我跟他们,而是他们跟我。这是两码事。伊莲娜说。
  官员穿一件深色西服,伊莲娜在另一个国家就见过的,介于褐色和灰色之间。只有影子才有这种颜色。而那种蓝白色,也只有属于影子的衬衫才有。
  请您暂时把甄别工作交给我们。我总归是靠这个吃饭的。

  就连头部的姿态,侧着的半张脸,有一点朝下,伊莲娜都认得。下巴总是紧扣在肩膀上,说话的时候碰不着肩膀。
  官员把一个胳膊肘杵在桌子上。桌上放着各种脸形,衣服的类别有:邋遢的,运动款的,时髦的,高贵的,类似制服的。
  伊莲娜说出了五个名字,描述了五个人。
  官员在筛选。剩下的只不过是一堆模棱两可的遭遇。在他眼里,这就是伊莲娜的生活:在监视下生活三十年。这个人用目光搜索着,他知道什么啊?他知道车停向路沿儿的声音,认得城市里桥梁的回响,公园里树叶的边缘吗?他知道狗饿得没什么力气,左摇右晃,到处乱串,在垃圾桶旁扎堆儿,顶着日头汪汪叫吗?它们跟他的西装是同一个颜色。它们也是影子。指甲?耳垂儿?官员问。
  跟这些没关,伊莲娜说。
  您再想想。
  官员摇摇头。他的脸帮了伊莲娜的忙。她看着他的脸,说她都看见了什么。
  请注意一下折迭纸上的规定。
  他把下巴托在手上。
  扁平的额头,胖乎乎的手,衣服跟您的一样,伊莲娜说。
  他相应地画叉。
  您是否想过颠覆政府?没有。
  汽车呼啸着驶向远方,驶出了城。
  我属于没法归类的那种人,伊莲娜想。领导人误入歧途。这是另一个国家的常用语。她是说,不经大脑,一条路走到黑。
  外边变天了。透过窗帘之间的缝隙,看得见云在动。

  官员把伊莲娜送到了门口:
  如果您的确有任务在身,随时恭候。我没有恶意。
  他的手碰到门把手时,窗帘动了。
  门动的时候,窗帘没有动。
  一天已经过了一半。整整一个下午了。
  空气很凉。伊莲娜那双小眼睛看着城市的霓虹灯字,望向忽明忽暗的十字街口隧道,望向不知方向的短街。
  伊莲娜痴笑着,把胳膊紧紧压在胸前,在人行道的最外边缩紧身子走着。
  她脑袋里正想着别的事情。假如早知道事情是这样,她完全不会像刚才那么做。
  临时难民营里已经没有位子了。伊莲娜住在弗洛腾街上的政治难民营。弗洛腾街是一条死胡同。
  街的这一边是铁路路基,另一边是难民营。弗洛腾街有大港口劳作的艰苦和铁棍一样的强度,还是那种在水影里力度加倍的铁棍。路基上横陈的铁轨已经生锈。盘根错节的树将枝条延伸到地上,围绕着树干。上面光秃秃,下面长满了叶子。根本没有树,也没有树丛。难民营是一个砖房,有三层楼。因为是红色的砖,所以看上去过高了。楼的一半归警察局,另一半是难民营。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烧水壶,一个铁柜子。窗边有吊车和混凝土预制构件,颤颤悠悠的。伊莲娜喝牛奶的时候,工地的声音就把房间吞没了。弗洛腾街上的人走路没有动静。弗洛腾街上的脸是跟老照片一样的颜色。尽管他们脸色很暗,但颧骨的凹陷处看上去却惨白,又或者恰好是他们脸色太暗使然。弗洛腾街上的衣服都是捐来的。脖子和肩膀之间的布都裂开了口子。伊莲娜认得超市箱子里的便宜鞋。她看见男人和女人拥挤着冲向箱子。小孩儿也夹在里面,想把他们的妈妈和爸爸拽走。孩子们在哭。伊莲娜看见男人和女人怎样找到一只适合自己的鞋,他们怎样一只手把它高举在头上,另一只手还在散乱的鞋堆里继续扒拉着。这种从一只鞋到另一只鞋之间的距离一直都在。距离从背后生长出来,包皮裹住肩膀。即便在他们的眼睛里,也存在着这样一种距离。即便在以后,当弗洛腾街上不再有难民走来走去,当他们去邮局,当他们从城市的荒凉一角打电话的声音过大,当他们在卡片上写下生的记号寄给另一个国家。城铁从难民营后面驶过。天空垂直竖在那儿,压向睫毛。由于施工,向上走的过道被木板墙围了起来,墙上涂鸦成片,墙面坑坑洼洼。站台上有风,下面是墙。

  光线刺眼,雾气冰冷。
  伊莲娜朝下面的难民营看了一眼,朝上看了一眼路基和静静的铁轨,又朝下看了一眼围墙。
  这分明是个为犯罪而设计的舞台布景。
  一个穿制服的男人拿着通讯设备沿着铁路走。他用目光丈量着寂静,对着设备讲话。讲话的时候,那个设备离嘴非常近。他的步调很有规律,感觉不到雾气的干扰。
  穿制服的男人是这出戏里的第一个人物。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序幕那是萨瓦纳的一个凉爽春夜,我的母亲走在石子路上,木屐像马蹄似的敲得鹅卵石哒哒响。她穿过一片盛开的杜鹃,再穿过铁兰掩映下的小橡树丛,来到一片绿色空地,边上有一个咖啡馆。我父亲在铁桌旁的一张凳子上坐着,桌上摊了两个棋盘,父亲出了一个车,仰头瞥见了我母亲,手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兵,棋子倒在桌面,滑下来,滚到一旁的走道上去了。母亲弯下身子,捡起棋子交还给他。 [点击阅读]
复活
作者:佚名
章节:136 人气:2
摘要:《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二十一节至第二十二节:“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么?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三节:“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约翰福音》第八章第七节:“……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点击阅读]
龙纹身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这事每年都会发生,几乎成了惯例,而今天是他八十二岁生日。当花照例送达时,他拆开包皮装纸,拿起话筒打电话给退休后便搬到达拉纳省锡利扬湖的侦查警司莫瑞尔。他们不只同年,还是同日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说是一种讽刺。这位老警官正端着咖啡,坐等电话。“东西到了。”“今年是什么花?”“不知道是哪一种,我得去问人。是白色的。”“没有信吧,我猜。”“只有花。框也和去年一样,自己做的。”“邮戳呢?”“斯德哥尔摩。 [点击阅读]
儿子与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2
摘要: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杰出的英国小说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劳伦斯于1885年9月11日诞生在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矿区一个矿工家庭。做矿工的父亲因贫困而粗暴、酗酒,与当过教师的母亲感情日渐冷淡。母亲对儿子的畸型的爱,使劳伦斯长期依赖母亲而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性爱能力。直到1910年11月,母亲病逝后,劳伦斯才挣扎着走出畸形母爱的怪圈。 [点击阅读]
双城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点击阅读]
哲理散文(外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威廉·赫兹里特随着年岁的增多,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时间的宝贵。确实,世上任何别的东西,都没有时间重要。对待时间,我们也变得吝啬起来。我们企图阻挡时间老人的最后的蹒跚脚步,让他在墓穴的边缘多停留片刻。不息的生命长河怎么竟会干涸?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点击阅读]
安妮日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192 人气:2
摘要:Frank and Mirjam Pressler Translated by Susan MassottyBOOK FLAPAnne Frank's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is among the most enduring documen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点击阅读]
大侦探十二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3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的住所基本上是现代化装饰,闪亮着克罗米光泽。几把安乐椅尽管铺着舒服的垫子,外形轮廓却是方方正正的,很不协调。赫尔克里·波洛坐在其中一把椅子上——干净利落地坐在椅子正中间。对面一张椅子上坐着万灵学院院士伯顿博士,他正在有滋有味地呷着波洛敬的一杯“穆顿·罗德希尔德”牌葡萄酒。伯顿博士可没有什么干净可言。他胖胖的身材,邋里邋遢。乱蓬蓬的白发下面那张红润而慈祥的脸微笑着。 [点击阅读]
日本的黑雾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松本清张是日本当代着名的小说家,一九〇九年生于福冈县小仓市。高小毕业后,曾在电机厂、石版印刷厂做过工,生活艰苦。自一九三八年起,先后在朝日新闻社九州岛分社、西部总社、东京总社任职,同时练习写作。一九五〇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西乡钞票》,借明治初期西乡隆盛领导的西乡军滥发军票造成的混乱状况来影射战后初期日本通货膨胀、钞票贬值的时局。一九五二年,以《〈小仓日记〉传》获芥川奖,从此登上文坛。 [点击阅读]
十字军骑士
作者:佚名
章节:103 人气:2
摘要:——《十字军骑士》亨利克·显克维奇是我国读者熟悉的波兰著名作家。他的历史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和短篇小说集早已介绍到我国来了。《十字军骑士》是作者另一部重要的历史长篇小说,这次介绍给我国读者,将使我国读者对这位作家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亨利克·显克维奇一八四六年五月四日生于波兰一个地主家庭。他的早期作品大多描写波兰农民的生活,对于农民的艰苦劳动、悲惨生活有所反映。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