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人生是一场修行 - 第5章 朋友是一种和我们并肩平行的“直线”(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5章 朋友是一种和我们并肩平行的“直线”(1)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朋友就是修行路上与你一路同行的人,可以相互扶持、互相依靠,所以,拥有真诚的朋友是人生一大幸事。朋友,和我们就好比是两条平行直线,虽然相互独立,也有距离,可它们却会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永不相离,这就是距离的美,也能直达永远,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够找到对方说说心里话,诉说生活的苦与痛,分享彼此的快乐。
  世上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单独生存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在生活中互相依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单独生存,而朋友,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与人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没有人能独自生存。而在我们的生命中,朋友是总能在我们周围陪伴我们成长的人。他们是我们最珍贵的一部分,虽然不一定一生相随,但在人生的道路上,正是有了朋友的陪伴,才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
  下面这个故事正说明了人生道路上拥有朋友的重要性:
  从前,甲、乙两个饥饿的人,在途中遇到了一位长者。
  这位长者很想帮助他们,于是给予他们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让他们任选其一。于是,甲要了一篓鱼,乙要了一根鱼竿,之后他们就分道扬镳了。
  分开后,甲在原地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实在是饿坏了,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就狼吞虎咽,把鱼吃完了,连汤也让他喝了个精光。由于没有了食物,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而乙则继续忍饥挨饿,提着鱼竿一步步艰难地走向大海,可当他终于看到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非常不幸的,他浑身最后的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非常不甘地望着大海撒手人寰。
  后来,丙、丁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分别得到了长者送予的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像前两个人那样各奔东西,而是商定一起去找寻大海。每当他们饥饿万分时,他俩都煮上一条鱼充饥。就这样,经过遥远的跋涉,他们终于到达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合作捕鱼为生的日子。过了几年,他们都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故事中的甲和乙,由于甲只注重眼前而忽视了未来,乙则刚好相反,二人各干各的,结果两人都无法生存;而丙和丁则相互扶持,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他们不同的做法与结局告诉我们:世上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单独生存。在残酷的社会竞争面前,单凭个人之力是很难得到成功的,我们只有通过合作,与朋友或伙伴携手共进,去迎接生活的挑战,才能走出生存绝境。
  而怎么找到能与自己携手共进、通力合作的朋友,则要看各自的本领了。世界上没有朋友的人,大概是很少的。即使是曹雪芹笔下孤芳自赏、难以合群的林黛玉,在大观园中,也有自己的知己贾宝玉,她的丫环紫鹃也可以说是她的好朋友。
  在这个合作的时代中,几乎所有的成功,都是在某种合作的形式下取得的,因此能否在与人交往中交到能合作的朋友是至关重要的。合作不仅是成功的最佳捷径,也是成功的唯一出路。
  甚至连自然界的动物都本能地知道同伴的意义与重要性,例如大雁,我们经常会注意到大雁以v字形飞行,研究发现,成群的大雁以v字形飞行,比一只雁单独飞行能多飞百分之十二的距离。
  连大雁都是如此,就更别说依靠群体生活的人类了。人人都要友谊,没有人能独自在人生的海洋中航行。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能给别人以帮助。朋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几乎无法想象,如果没有朋友,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比如,在你情绪低落的时候,是否会希望有个朋友让你振作起来?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否也想有个人帮你走出困境?在你快乐的时候,你是否想有个人和你一起分享?医生可以用药治愈我们身体上的疾病,但却并不能使我们心情愉快。而朋友让你快乐,也能倾听你的烦恼,并给你提出建议。

  一个真正的朋友能和你同甘共苦。
  所以说,朋友是我们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也是我们可以相互依靠、互相扶持的伙伴,没有人可以离开群体独自生存。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只有在平时善待朋友及周围的人,才可以“得人心”,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才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相反,如果平时就不得人心,那么即使你向人伸出手想要寻求帮助,别人也未必就会出手帮忙。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自然希望自己的员工同心同德,不辞辛苦地为企业做事情,你也会去学习企业文化、管理理念那一套东西,希望借以笼络人心。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句话不但适应于管理方面,在我们交友、待人接物方面也有启示,只有在平时善待朋友及周围的人,才可以“得人心”,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才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相反,如果平时就不得人心,那么即使你向人伸出手想要寻求帮助,别人也未必就会出手帮忙。
  有一些人,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就开始玩弄权术,视员工为指尖的棋子,以为可以随心教化、随意使用,只管假惺惺作态,因此,一旦事情到了危急关头,就会露出他们自私自利的本来面目。
  三国时期,刘备之所以不取荆州,一方面是对时势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他的仁义之心。他就是要让百姓们知道,他刘备不会放弃他们,就算是死,也要和他们死在一起。所谓患难见真情,他是值得信赖的。有人说刘备虚伪,如果刘备果真是此等沽名钓誉的小人,怎么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呢?
  刘备有一句经典的语录:“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在乱世之中,桃园结义之时,曹操、孙权都已经有雄厚的基业,而他资历浅薄,所以他以人为本,以德服人,这也正是刘备的魅力所在。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欲得人心,必用真心。
  无论“怀柔”也好,“德化”也罢,要自己真的有此心才行,否则还是“法制”为上,选择那种冷峻的管理风格吧。
  在秦末的楚汉战争中,有两个人是永远无法忽视的存在,即项羽和刘邦。项羽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是楚国的贵族,是推翻秦王朝的第一等功臣:
  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刘邦则是个贫民、流氓,是一个酒色之徒,打过的胜仗很少,攻克过的城池也不多。
  秦亡之时,项羽握兵四十万,而刘邦仅十万,双方实力悬殊,几乎没有可比性。但是,楚汉相争的结局,却是刘邦得了天下而项羽自刎乌江。为什么实力强大的一方反而会落败?这正应了那一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
  1.从民心得失看
  刘邦得民心,项羽失民心。刘邦引军入咸阳,与民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写了安民措施:“诸所达毋得掠卤(通‘虏’)”,还军霸上,于是“秦人喜”,深得民心。
  而项羽入咸阳则恰恰相反,他屠咸阳,杀子婴,焚宫室,血洗关中,收其宝货妇女而东。令老百姓闻风丧胆,这样的“霸王”,老百姓能爱戴吗?
  2.从将心得失看
  项羽用人刚愎自专,不知笼络人才;而刘邦则虚怀若谷,知人善任。项羽最强胜之时,天下将才都来投奔他,但他却不能识人也不能重用人才。用了范增,可关键时不听其建议,鸿门宴放走了刘邦,留下了巨大后患。韩信开始时也在项羽旗下,因得不到重用,只做了个小兵,最后反而便宜了刘邦,成了敌人手下的一员大将。

  而刘邦不仅知人善用,而且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他的麾下,笼络了一大批将才,如萧何、张良、陈平、韩信等,个个能谋善断,成为刘邦问鼎天下的最大功臣。
  当然,除了人心的得失外,楚败汉兴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但人心得失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得人心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是多么的重要啊。
  3.从军心得失看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从初起到秦亡之时,项羽正是顺应人心,奋起反秦,才得到广大官兵拥护的,因而他能从八千江东子弟兵,发展到拥有40万兵力的大部队。然而,分了军心,满意者少,不满者众。如刘邦未分到关中,最不满,差点与项羽闹翻。分封后,部队各自为阵,将领以各自的利益为主。人心难以再统一。这也将项羽所拥有的绝对优势,内耗殆尽。
  而观刘邦,他善于把一切优势的人才都聚集到自己的麾下。在天下大乱之时,善于争取同盟者。刘邦平定天下后言: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善于笼络人心,这就是他能把各级优秀将领为其所用的最好例证。也正是由于他手下各级将领的团结一心,三军团结一心,才令楚败汉兴成为历史的必然。
  总的来说,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善于争取“人心”,谁能得到“人心”谁就能拥有“天下”。
  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朋友没有绝对的情投意合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再相契、再情投意合的朋友,他也不可能与你事事都保持意见一致,正如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朋友也有他自己的世界观和看法,但我们可以寻找其中的共同点。真正的相交,应该在相互尊重对方独立性的基础上,保持各自的个性。不要有意无意地去“同化”对方,或是勉强自己去接受对方的“同化”。
  朋友贵在知心,但也不必要求的太过苛刻,非得每个朋友都与你相交莫逆、默契、心心相印不可,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须知,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人与人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朋友之间更没有永远的与绝对的相互保持一致的义务。别说朋友,即使是夫妻父子之间,要保持永远的与绝对的一致,也是难以做到的。而且各人的处境不同,不可能事事一致。其实你在要求保持一致的时候,已经包含了不尽一致的意思,绝对的一致,是用不着费力保持的。比如有一些自己不喜欢可以不予理睬的人,但是自己的朋友恰恰在此人的手下供职或是有求于人,就不能与你采取同样的置若罔闻的态度。你的朋友也许还要虚与委蛇,你的朋友不敢得罪你心目中极不好的这人,你怎么办?因而与你的朋友断交吗?这是不可能的,世上有许多事,心中有数是可以的,锱铢必较却是不可取的。那种一句话不投机就割席绝交的故事在现在看来是非常令人难以接受的。
  如果你要求你的朋友对一个人、一件事、一个观点的看法与做法都与你保持一致,这也是很不现实的。也许你的某个朋友与你关于某件事的观点不一致,但是还有别的大量的人大量的事大量的观点呢,也许在广阔得多的领域你们有着合作至少是交流的可能,完全没有必要采取一种极端的态度。
  这样只会把自己的圈子搞得愈来愈小。再说,那种要求别人是朋友就得永远忠于自己,只能从一而终的做法,也太过霸道了。

  而且,如果你的朋友都是忠于你的人,那这算是朋友还是簇拥呢?你的朋友都是永远同意你、赞成你、歌颂你、紧跟你的人,你在他们中间听到的只有赞同,那你什么时候能听到逆耳的忠言,能听到不愉快的真实,能得知自己的失误与外界对自己的不良反映,能得到全面的与客观的信息反馈呢?那不是等于自己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了吗?
  如果我们保持着这种观点去交朋友,这么苛刻地要求朋友,那还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吗?
  如果我们的朋友需要掩藏自己的个性,戴着面具虚伪地活着,整天阿谀奉承或者唯唯诺诺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自己极不愿意的事情,那么除了身心疲惫,我们还能给自己的朋友带来什么呢?
  还有,谁又能保证自己的一切选择都是最正确而且是千年不变的呢?如果你对某人某事某理论某学派的态度与处置并非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你的观点本身就留下了可争议之处,如果你原本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逝去、形势的变化而需要调整,你也像众人一样有需要与时俱进之处,那么那些与你在此人此事此观点上不甚一致的朋友,不正好可以成为你最合适的帮手吗?
  友情的价值恰恰就在于互不伤害各自的独创性。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如果双方掩饰自己而保持一团和气,这样的友情也是无法长久的。真正的朋友是“和而不同”的,双方都能保持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越发相互信赖,相互尊敬,建立真正的友情。
  而友情的基础应该是两个好朋友在平时都不歪曲自己,能够照自己确信的方式生活,走自己向往的道路,并且在前进的道路上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才是真正的友情。
  所以说,朋友之间即使关系再亲密,也不要指望他能与你永远保持一致,绝对的情投意合是没有的。
  我们改变不了他人,可以选择改变自己也许,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上,我们确实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我们既无力改变这个世界,也无法改变他人,但是,值得庆幸的一点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我们自己,来使我们未来的生活更加合乎人的天性,变得更加美好。
  很多时候,我们在与朋友相交的时候,总是希望朋友能接受我们的观点,认同我们的理念,但效果总是令人沮丧,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都不相同,即使是关系再亲密的朋友也会有所分歧。这种时候,我们也许不可避免地陷入痛苦之中,其实,反过来想,我们改变不了他人,但可以选择改变自己。
  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一个人可以借着改变自己的心态来改变一生。”无论对谁而言,自己都可独成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的主人。我们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世界作出选择和决定,然后这些选择和决定会影响到所有其他世界的存在。所以,当我们自己感到沮丧、不满、无望时,实际上是对自己的选择、决定作出的反应,解决的方法也只有自己去改变这一切,因为我们世界的主人,只有我们自己。
  下面是一个典型案例:
  有一天,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在纽约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乘地铁去另一个地方。当时,正值下班高峰期,人流如同以往一样沿着台阶蜂拥而下直奔站台。
  突然,罗伯特·西奥迪尼看到在台阶中间躺着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他闭着眼睛,并且一动不动。可是他身边的人们却都像没看到这个男子一样,匆匆从他身边走过,个别急着乘坐地铁回家的人甚至是从他身上跨过。这让罗伯特·西奥迪尼感到非常震惊。于是,他停了下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然而,就在他停下来的时候,他身边一些人也陆续跟着停了下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鬼医傻后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2
摘要:第001章夜半惊魂晚霞似血,笼罩了整个天际。苍穹一片暖色,晚云轻拂而过,好似层层翻滚的浪海,无穷无尽的变幻。翻卷如云的宫墙,层层迭迭的瓦檐,精致的亭台楼阁,山石排列有序,奇花异草数不胜数,轻风吹过,到处是馥郁诱人的香气。雕梁画栋的殿阁中,微微敞开的窗户,暮色的青白光芒笼罩着宽大空荡的宫殿,显得苍凉而凄惨。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九型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号性格:完美型自白:我觉得凡事都应该有规有矩,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标准;我理性正直、做事有原则、有条理、有效率、事事力求完美,但别人说我过于挑剔、吹毛求疵。性格特点:(1)对错黑白分明,没有灰色地带,原则必须遵守和坚持,不可以协商,经常认为自己掌握真理;(2)高标准、高要求、认真、原则多,自己出错则会自责、内疚、愤怒;(3)自律,也严于律人,对人也对己,别人出错会进行指正, [点击阅读]
云中歌2
作者:佚名
章节:125 人气:2
摘要:云歌被宦官拖放到一旁。拖动的人动作粗鲁,触动了伤口,她痛极反清醒了几分。隐约听到一个人吩咐准备马匹用具,设法不露痕迹地把她押送到地牢,拿什么口供。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大火,她眼前的整个世界都是红灿灿的。在纷乱模糊的人影中,她看到一抹影子,疏离地站在一片火红的世界中。四周滚烫纷扰,他却冷淡安静。 [点击阅读]
人类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前言汉斯及威廉:当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那位引导我爱上书籍和图画的舅舅,答应带我做一次永难忘怀的探险——他要我跟他一起上到鹿特丹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去。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教堂司事拿着一把足以与圣彼得的钥匙相媲美的大钥匙,给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的神秘大门。“等你们下楼出来时”他说,“拉拉铃就行啦。 [点击阅读]
伊索寓言
作者:佚名
章节:454 人气:2
摘要:农夫替牛解下犁套,牵着它去喝水。这时,有只穷凶极恶的饿狼正出来觅食,看见那犁,开始仅仅只舔舔那牛的犁套,觉得有牛肉味,便不知不觉地将脖子慢慢地伸了进去,结果再无法拔出来,只好拉着犁在田里耕起田来。那农夫回来后,看见了它,便说:“啊,可恶的东西!但愿你从今弃恶从善,回来种田吧。”这故事是说,尽管有些恶人做了一点善事,但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 [点击阅读]
塔木德智慧全书
作者:佚名
章节:451 人气:2
摘要: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1)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多少的标志,就其自身而言,是不分贵贱的。在犹太人的赚钱观念中,他们从来就不把蹬三轮、扛麻袋看成是低贱的事,也不认为做老板、经理就高人一等,钱不管在谁身上都一样是钱,它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中就不是钱了。 [点击阅读]
存在与虚无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存在与虚无》这是一部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概论:一、导言:对存在的探索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萨特明确了他对存在思考的起点,提出了存在的两种不能互相还原的存在形式:对意识来说超越的存在和意识本身。萨特的存在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现象。 [点击阅读]
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3 人气:2
摘要: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奥?特》,《不过是个提琴手》,《两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运儿》。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歌剧《乌鸦》,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歌剧《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儿》,《摩尔人的女儿》,《幸福之花》,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梨树上的鸟儿》,《小基尔斯滕》, [点击阅读]
小狗钱钱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变得富有一些,只是我们中的一些人的这一愿望更为强烈;而有些人却假装自己只想在生活的某些领域里变得富有。事实上,大多数人的最终愿望都是让自己更加幸福、更加成功,也想拥有更多的钱。这种愿望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富裕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假如我们有充足的钱,我们就能生活得更有尊严,也能更好地为自己和他人服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