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人类群星闪耀时 - 第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四章
  毁灭
  他曾经风光无限,转瞬间却成了刀下亡魂。世事变幻莫测,难以预测,只有历史才是最公正无私的。
  凭借顽强的毅力,巴尔沃亚执着地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进,他离梦想越来越近。出人意料的是,这成功却再次使巴尔沃亚遭受了灭顶之灾。
  阿维拉一直在密切关注巴尔沃亚的一举一动,当然,这不会是关切。也许是叛徒的出卖,巴尔沃亚建立自己王国的计划被阿维拉知晓了。出于嫉妒,也是为了阻止巴尔沃亚再次成功,阿维拉开始紧锣密鼓地打击巴尔沃亚。他给巴尔沃亚写了一封表面上情感真挚的信,假意邀请巴尔沃亚在远征前回一趟达连附近的阿克拉市,共同商谈大计。
  阿维拉的邀请对渴望得到兵力支援的巴尔沃亚来说不失为一次好机会,他需要扩充兵力,整顿人马,因此他欣然应邀赴约。
  巴尔沃亚回来了,靠近城门时遇到了一支迈着正步走来的迎接队伍。在这支队伍里,他看见了多年的战友弗朗西斯科?皮扎诺——他们曾经出生入死,还一起发现了“南海”。巴尔沃亚忍不住内心的激动,冲上前去拥抱这个值得信赖的人,却被他死死地钳制住了。那一刻,他明白自己上当了,但一切都晚了!
  皮扎诺之所以背叛朋友,不过是想取巴尔沃亚这个先行者而代之,独自一人拥有黄金国,让自己名留千古。
  不久,佩德罗?阿里亚斯?德?阿维拉总督就行使了自己的权力,一场不公正的审判发生了:1519年,巴尔沃亚与他忠心的伙伴们因叛国罪被送上了断头台。巴尔沃亚的眼睛,那双人类第一次同时看见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洋的眼睛,永远地、不甘心地合上了。
  苏丹野心
  1453年,千年帝国的轰然倒塌,缔造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庞大帝国,一个新时代到来了。
  1451年2月5日,精明的皇太子、21岁的穆罕默德接到父亲,即苏丹穆拉德二世去世的消息后,没有与麾下的大臣和谋士商量,便果断地只身策马狂奔120里来到博斯普鲁斯海峡。他渡海直奔加利波里后,才向亲信宣布父亲去世的消息。
  尽管穆罕默德是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但要确保自己成功登上皇帝宝座,就必须消除一切篡位隐患。他在王国的首都亚得里亚堡驻扎了一支精锐之师后,便开始消灭任何会威胁自己的嫡亲竞争对手,甚至命人将自己未成年的弟弟在浴池里淹死,再将凶手处死。这是他的第一个政治行动,他的魄力和凶残表露无遗。
  所有的残暴都能从性格和心理中找到痕迹。看看穆罕默德这个人吧:他有一双美丽而忧郁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鹰钩鼻,从外表上看既像一个勤劳的工人,又像一个勇敢的士兵,但更像是一个强悍的外交家。他热情却又奸诈,学识渊博、精通拉丁文、喜欢艺术、对恺撒大帝等罗马伟人的传记有强烈的兴趣,却又阴险毒辣,杀人如麻。
  作为恺撒大帝的忠实粉丝,一登上苏丹宝座,穆罕默德就立誓要超越他的父辈,拜占庭这个世界古城就是他成就霸业的第一个目标。拜占庭是欧洲几千年来文化的中心,更被尊奉为圣地,象征着整个欧洲的荣誉,是任何希望建功立业的帝王都觊觎的目标,更何况年轻气盛、野心勃勃的穆罕默德呢?他不仅要占领拜占庭,还要将君士坦丁和查士丁尼皇冠上的最后一颗珍宝也据为己有。因此他继承土耳其苏丹之位后,很快就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能力和高明的外交手段,这让拜占庭人惶惶不安。
  战争的阴影逐渐扩大,拜占庭的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立刻向周围的意大利、罗马、威尼斯、热那亚等国家请求支援。当时,罗马公教和希腊正教一直都是水火不容,并且希腊正教的牧首拒不承认罗马教皇基督教最高牧师的地位。但面对土耳其的强大攻势,两教先后在斐拉拉和佛罗伦萨举行宗教会议,决定两教合一,并全力帮助拜占庭抗敌。不过,由于战火并未蔓延到拜占庭,这个决议实际上起不到任何作用,于是希腊正教的一些教会相继否认这一条约。

  但很快,穆罕默德的强势展现出来,拜占庭和罗马不得不重新重视这个协议。1451年12月,罗马教皇特意派使节到拜占庭共同研究两教和解的相关事宜,并昭告世界:进攻拜占庭,就是对整个基督教的蔑视。
  同月的一天,金碧辉煌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在这里,罗马公教和希腊正教举行了盛大的和解庆典,君士坦丁十一在拜占庭贵族的簇拥下出席了这场盛大的庆典。
  数不尽的蜡烛将宽敞的教堂大厅照得灯火通明,人们紧紧地挨着彼此,共同祈祷,等待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的到来。罗马教廷的使节伊斯多鲁斯和希腊正教的牧首格里高利并排站在圣坛前,一起做弥撒,友好和睦。在东正教教堂里,同时也在拜占庭这个基督教圣地上,教皇的名字第一次出现了,教堂上空还响起了同时用拉丁语和希腊语演唱的赞美诗。这一切似乎表明,东西两派互不相容的宗教信仰终于融合在一起,历经长时间分裂的基督精神终于重新汇集在一起了。
  就在人们虔诚地祷告,唱赞美诗的时候,教堂外面的一间修士室里正在激烈地争吵,这简直就是对两教和解的一种讽刺。希腊正教的修道士盖纳蒂奥斯强烈谴责罗马公教违背了基督教的教义,这使刚刚建立起来的和平又毁于一旦。两派的隔阂不断加深,双方互不相让,都不肯轻易屈服,这直接导致了他们支援拜占庭战船和士兵的承诺成了一句空话,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这次纷争的具体原因和过程不再赘述,总之恺撒大帝的粉丝一直没闲着:强势的准侵略者在战争的准备工作尚未就绪前,总是竭尽全力维持所谓的和平,制造一种和平的假象来麻痹对手。穆罕默德在登基盛典上接见拜占庭的使者时,不仅尽力向他们示好,还虚情假意地以真主、穆罕默德教祖、天使、《古兰经》的名义起誓,保证遵守和君士坦丁十一的约定。但在暗地里,这个阴险狡诈的人却不动声色地与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签订了双边中立协议,消除了自己在攻打拜占庭时的威胁,并着手一切准备。
  首先要切断拜占庭的粮路。当时,博斯普鲁斯海峡只有亚细亚一岸是土耳其的领土,因此拜占庭可以从其他水路进入黑海运粮,而位于欧洲一岸的鲁米坐?希塞尔附近最狭窄的地段就是拜占庭运粮的必经之路。于是,穆罕默德决定在这里修建一个要塞。虽然按照当时的协议,任何国家都不得在欧洲一岸修建工事,但在穆罕默德的强权下,没有人敢提出异议。
  仅仅一夜之间,数以万计的工人被派到欧洲一岸。为了得到足够的石块,他们拆除了周围所有石制的房屋,包括流传已久的圣米迦勒教堂。除此之外,为了供应工人的伙食,他们还将周围的庄稼洗劫一空。
  为了早日切断拜占庭的水路,这个工程由穆罕默德亲自监督完成。软弱的拜占庭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看着土耳其违背誓约,断绝自己的粮路。很快,穆罕默德就成了海上霸主,这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此后,穆罕默德索性撕开了虚伪的面具,那些要通过公海要塞的船只,都免不了要遭受他所谓的和平宣言中的炮轰,战争由此开始。
  1452年,穆罕默德昭告天下,他要攻打拜占庭,并四处征集士兵。截止到1453年4月5日,他已经纠集了一支数万名人的军队。在队伍最前面的,就是骑着马戎装飒爽的穆罕默德。
  在帅旗升起前,出现了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穆罕默德命人在地面上铺了只有在祈祷时才用的地毯,朝麦加虔诚地叩了三个头。然后,他身后的万余名士兵也纷纷效仿他,朝同一个方向跪下叩头,异口同声地向真主祷告,请求真主保佑他们取胜。

  随后,穆罕默德站起来,一个谦卑祈祷的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贪婪的侵略者。他一声令下,整个队伍顿时熙熙攘攘,土耳其攻打拜占庭的战争正式开始了。
  前所未有的重炮
  一个先进的时代急于引领世界,而那个旧的时代却不甘心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势必会做垂死的挣扎,一场先进与落后之间的战争在所难免。
  在土耳其强大的兵力面前,拜占庭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他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古老的城墙。
  拜占庭位于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要塞博斯普鲁斯海峡。它呈三角形,北邻金角湾,沿岸是高高的城墙和塔楼;南濒马尔马拉海,沿岸也是城墙和塔楼;西面的陆地上也有两道城墙,城外则是深邃的护城河。拜占庭依山傍海,易守难攻。
  值得一提的是,拜占庭的城墙有更古老的历史。现在的城墙先是由狄奥多西二世于公元五世纪修建;后来,君士坦丁大帝命人沿着城墙修筑了一道墙;到查士丁尼皇帝时期,城墙被继续扩建和加固。在历代皇帝的努力下,这座城墙终于成了拜占庭的一道屏障,它由平行的两层和三层建筑构成,上有凹形的眼口和垛口,前有护城河,后有用方石垒砌的坚固的塔楼,气势恢弘。无论是蛮夷部落的密集攻势,还是土耳其的人海战术,都丝毫无损这座坚固的城池。即使是在穆罕默德时期,任何先进的武器也只能对它望洋兴叹:撞槌冲击,它纹丝不动;新式火炮轰炸,它仍然岿然不动,任何一颗小石头都是那么坚固。今天,我们仍然能从这座满是常青藤的城墙遗址上一睹它往日的丰姿。在坚固无比的狄奥多西城墙的保护下,拜占庭在很长时间里都很安全,这也是穆罕默德最初失败的重要原因。
  1453年4月,土耳其军队在护城河搭建浮桥,企图用云梯攻入城墙,最终被城内的拜占庭人击败,伤亡惨重。离开陆地阵地后,土耳其战船被早已在此布下铁锁的拜占庭人阻挡了前进的道路,根本就靠不了岸。
  穆罕默德被困住了。在开战的几个月,甚至可以追溯到他计划攻占拜占庭的几年里,穆罕默德为了摧毁这座坚固的防线夜不能寐,即便做梦也在琢磨这个问题。他的桌子上堆满了工事的图纸和进攻的样图,包括每一个小丘,每一块洼地,每一条河流,处处都考虑得细致入微。但所有的调查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土耳其现有的臼炮都不是狄奥多西城墙的对手。
  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只有用比臼炮炮筒更长、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火炮,加上比石头更硬、更重、攻击力和摧毁力更大的弹头才能摧毁它。换句话说,只有发明一种全新的重炮,才有可能撼动拜占庭的城墙。对此,穆罕默德表示,只要能制造这种武器,付出任何代价都在所不惜。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么高的酬劳,自然吸引了众人的瞩目,催生了惊人的创造力。
  一名男子自告奋勇向穆罕默德承诺,他能制造出新的攻击大炮。这名男子名叫乌尔巴斯,来自匈牙利。虽然他是一名基督教徒,并且他才效力君士坦丁十一不久,但穆罕默德优厚的条件深深吸引了他。对金钱、权力的强烈占有欲以及对理想的狂热追求,使他奋不顾身地投奔到穆罕默德麾下,用自己的技艺和创造力为他效力,并创造自己人生的另一个辉煌。他在穆罕默德面前发誓,只要有足够的经费,就能创造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超级火炮。
  对穆罕默德来说,制造新型火炮才最重要,他自然不会在乎这个条件。他承诺,他会尽一切所能为乌尔巴斯提供金钱和人力,并用上千辆车子把矿砂全都运到亚得里亚堡。铸炮工人夜以继日,三个月后,一个新的黏土模坯终于问世了。当火红的铁水被浇在模坯上冷却后,一个新的重炮——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炮筒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确保安全,在进行第一次发射实验前,苏丹在全城颁布了公告,要孕妇特别注意安全。
  如乌尔巴斯承诺的那样,这个重炮的威力非常惊人。随着一声连巨雷都逊色几分的炮声响起,如闪电般闪亮的炮口射出一颗巨大的石弹。顷刻间,一堵城墙被击得灰飞烟灭。穆罕默德的血液沸腾了,立刻下令用这种新的重炮来武装炮兵部队。
  从外表上来看,这种大炮像是一门巨大的“掷石器”,但实际上,它是现代大炮的雏形,算得上是近代大炮比较成熟的形状了,被后来的心有余悸的希腊历史学家称为大炮。
  虽然大炮制造出来了,但穆罕默德又遇到了更棘手的问题——如何使这门巨龙般的重炮顺利地穿过整个色雷斯,并运到拜占庭的城墙前。
  穆罕默德先是派遣了一队队骑兵在前面开路,清除了所有可能破坏大炮的人,他们或是被驱赶,或是被投入狱中。之后,他命令几千名土方工人来维修道路。为了尽快将坑坑洼洼的道路铺平,以便运输大炮,他们不分昼夜地挖土施工。
  金属炮筒则被放在一辆装有防御装置的巨车上,50对并列行走的公牛拖着它前进。车的底部是轮轴,50名车匠和木匠随侍左右,在车前进的过程中,不停地更换车底下的滚木,并在滚木上涂润滑油,加固支架,搭建桥梁等。此外,还有200名壮丁在车旁边护驾,扶着这个摇摆不定的炮筒。
  利用原始的滚轴方法,一支庞大的炮筒运输队缓缓前进,极其艰难地越过了山岭和草原。接着,二三十个一模一样的炮筒也用同样的方法抵到了目的地。一路上,庞大的队伍吸引了无数好奇的人,他们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如战神般的铁铸的巨大怪物,不停地在胸前划着十字。
  两个多月后,二三十门黑漆漆的新型大炮对准了拜占庭,随时可以对它发起进攻,这进攻将是惊天动地的。正是从这时开始,重炮队正式被载入战争史册,而拜占庭的千年城墙和奥斯曼帝国的新型重炮对抗的帷幕也被拉开了。
  重炮的威力极其惊人,城墙一旦被弹头击中,立刻粉身碎骨,被击中的一隅稀里哗啦地倒下去,形成一个缺口。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天要出现六七次。在重炮持续不断的轰击下,曾经固若金汤的拜占庭的城墙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最后终于被撕裂,低下了它高贵的头。
  拜占庭被围得水泄不通,城内的人民只能趁天黑悄悄地用木栅栏和亚麻布团把城墙的缺口补上,但这些东西根本无法与坚硬的石块相比,曾经坚不可摧的城墙再也不能保护他们。城墙的背后是只有8000人的军队,而等待他们的是奥斯曼帝国浩浩荡荡的15万大军,他们惶惶不可终日。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拜占庭人无力反抗,除了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大军在自己的土地上恣意妄为,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人们不断祈祷,妇女们带着孩子来到教堂,整日跪在施匹利迪翁的圣体前,希望得到他的保佑。而将士们则不分昼夜在瞭望台勘察,密切关注海面的情况,期望看到罗马和威尼斯的救援部队的踪影。尽管海上已经满是土耳其的战船,但救援人员的到来会让他们稍微安心一些。
  一般来说,对拜占庭的这种困境,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基督教国家都应该鼎力相助,兑现他们对拜占庭冠冕堂皇的承诺:向拜占庭挑战,就是挑战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权威!遗憾的是,援助实在太有限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小老鼠斯图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向北,再向北,直到永远——译者序“我希望从现在起一直向北走,直到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在路上也可能遇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修理工说。“是的,我知道,”斯图亚特回答。——《小老鼠斯图亚特》不管朝什么方向走行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该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结束。斯图亚特是这样想的,怀特是这样想的。我也是。不过,行路可能是枯燥的,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行路也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点击阅读]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小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卢贡——马卡尔家族》应当是由20部小说组成。1896年此套系列小说的总体计划业已确定,我极其严格地遵守了这一计划。到了该写《小酒店》的时候,我亦如写作其他几部小说一样①完成了创作;按既定的方案,我丝毫也未停顿。这件事也赋予我力量,因为我正向确定的目标迈进。①《小酒店》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前六部小说在此之前均已如期发表。 [点击阅读]
小银和我
作者:佚名
章节:142 人气:0
摘要:——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严文井许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有一头小毛驴,名叫小银。它像个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调皮。它喜欢美,甚至还会唱几支简短的咏叹调。它有自己的语言,足以充分表达它的喜悦、欢乐、沮丧或者失望。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气。世界上从此缺少了它的声音,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一样。这件事说起来真有些叫人忧伤,因此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为它写了一百多首诗。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 [点击阅读]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