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人类群星闪耀时 - 第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三章
  血腥屠杀换来的珍珠和黄金
  有时候,权力和金钱也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你如何运用。
  这天,巴尔沃亚举行了庆祝式的屠杀和抢劫活动。晚上,他从土著口中得知能从附近一座山顶上看见他们朝思暮想的大洋。第二天,他要所有不能行军的人留在原地,他则带着剩余的67人继续向前走。在胜利的曙光的照耀下,这67个人信心满满地登上了拦在他们前面的最后一座高山。到上午10点左右,他们已经接近顶峰了,只要爬上山顶,新世界就能一览无余。
  但这时,巴尔沃亚却命令队伍停下,他要最先登上山顶,成为看见这个未知大洋的第一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极大的荣誉。
  这是又一个不为人知的大洋,巴尔沃亚作为到这个大洋的第一个西班牙人、第一个欧洲人、第一个基督教徒,从此将彪炳史册。巴尔沃亚的血液开始沸腾,他左手举旗,右手握剑,慢慢地攀登。胜利就在眼前,只有几步的距离了,他从容不迫地走着,一步一步,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
  终于,巴尔沃亚登上了山顶,眼前是一片深邃的蓝色,太平洋安静地躺着。
  这就是人们苦苦寻觅,却无缘一见庐山真面目的新大洋!它将美洲、印度和中国紧紧地环抱着,而在欧洲人眼里,它连接着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就是长久以来包括哥伦布在内的所有航海人穷其一生要寻找的大洋。此刻,巴尔沃亚是第一个亲眼目睹它的人,这是无上的骄傲和荣耀。想到这里,巴尔沃亚深深地陶醉了。
  巴尔沃亚如痴如醉地享受着这壮观的海景和崇高的荣誉,许久才叫他的同伴们上来一起享受这个喜悦。
  这群历经千辛万苦的人疯狂了,他们狂呼着冲向山顶。到山顶后,气喘吁吁的他们望着波光粼粼的蓝色海洋,所有的痛苦和磨难在一瞬间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四周静悄悄的,除了人们阵阵的惊叹。
  接着,他们在神父的带领下唱起了感恩诗,到处充斥着一种神圣的氛围。喧闹声不见了,欢呼声停止了,这些在昨天还是凶残的土匪的士兵,现在全都汇入了圣歌的洪流中。只有在这一刻,人们才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虔诚和忠诚,而这一幕是印第安人见所未见的,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巴尔沃亚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他对仁慈的上帝赐予他们的荣誉表示感激,并祈求上帝保佑他们能顺利占领大洋周围的土地。他向伙伴们做出保证,只要他们继续忠诚地追随他,就会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说完,他激动地挥舞着手里的西班牙国旗,昭示着他们将为西班牙征服大洋周围的土地。然后,他授权文书安德烈斯?德?巴尔德拉瓦诺草拟了一份文件,记录这意义重大的时刻。
  文书巴尔德拉瓦诺早已万事俱备,笔墨伺候。密封在木匣里的羊皮纸,与墨水盒和羽毛笔一道,见证了它们的主人穿越恐怖的丛林,躲过土著们浸透蛇毒的箭头和翻山越岭的艰辛。在巴尔德拉瓦诺的要求下,其他66个幸运儿联合在文件的羊皮纸上签字声明:看见“南海”的第一人是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他是后来者寻找大洋的指明灯。完成这繁杂的程序后,他们一行67人才下山了。
  从此以后,人类历史就有了这样的记录:1513年9月25日,巴尔沃亚一行67人找到了人类最后一个未知的海洋“南海”。
  探险者们总算是亲眼目睹了这片未知的大洋,他们以实际行动证实了它的存在。但他们并不满足,他们要感受这样的蓝色和深邃,要到大洋的岸边,让深蓝的海水轻轻抚摸自己的肌肤,体验一下被海浪冲击的美妙感受,品尝一下海水咸咸的味道。当然,也要获得更多的战利品。

  于是,他们恋恋不舍地从山顶下来,这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队伍被分成很多组,分几路去寻找通往海边的道路。阿隆索?马丁与队友率先来到海边。为了能和巴尔沃亚一样永垂青史,阿隆索?马丁也让文书拟定了一份文件,用白纸黑字确定了他是在这片未知的大洋中沾湿手脚的第一人。虽然有点无聊,但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自豪的事情了。做完这一切后,他告诉巴尔沃亚大洋的位置,以及他已经和大洋的水有了亲密接触的事实。
  巴尔沃亚一直都在打如意小算盘,他为自己策划了一个神圣庄严的“视察”场面。
  9月29日的巴尔沃亚全副武装,在庄严肃穆地仪式中完成了自己的“视察”,这让他非常满足。他趾高气扬地坐在海边的一棵树下,高傲地等着上涨的潮水轻抚他的脚背。然后他才站起来,背着被太阳照得闪闪发亮的盾牌,一手执剑,一手举着印有圣母图像的卡斯蒂利亚旗帜,徐徐地走进海里。直到海水淹没了两髋,他才整个沉入这片汪洋大海中。
  现在,巴尔沃亚这个曾经的叛乱者和逃犯,已经成了国王最忠诚的臣仆和胜利者。他边挥舞旗帜边激动地高呼:“尊贵、伟大的卡斯蒂利亚、莱昂、亚拉冈的国王——斐迪南和胡安娜万岁!我将为尊贵的国王、卡斯蒂利亚王室付出我的一切,这里所有的海域、陆地、海岸、港口和岛屿,都将是我忠诚的最好证明。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将是两位国王的。我发誓,如果有人想要夺取这里哪怕一丁点权力,不管他是尊贵的亲王还是普通人,也不管他是基督教徒还是异教徒,我都将誓死捍卫两位国王的权力。”
  接着,其他西班牙人也都表明了决心。他们的豪言壮语响彻云霄,甚至淹没了大海的浪涛声。之后,他们每个人都亲口尝了海水的味道。这一幕“激动人心”的占领仪式被文书安德烈斯?德?巴尔德拉瓦诺变成了白纸黑字。当然,他也不忘在史书上为自己歌功颂德——他们一行23人是第一批亲自踏进“南海”的基督教徒。
  历史使命终于完成了,他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劫掠财物了。
  这群贪婪的侵略者从土著手中得到了一些黄金,还偶然在大洋附近的岛上发现了大量的珍珠,这更让他们惊喜。西班牙国王和英国国王的王冠上镶嵌的那颗举世瞩目的珍珠“佩莱格里纳”,就是印第安人给他们的贡品,塞万提斯和洛佩?德?维加都曾专门作诗赞颂它。
  但欲望就像一口填不满的井,当西班牙人的口袋里满是珍珠时,他们又萌发了对黄金的思念之情,于是四处探寻黄金的下落。
  在一位土著酋长的指点下,他们知道了南边地平线附近连绵不断的山峰后面是一块富饶的土地,有数不尽的宝藏,并且那里的国王举行宴会时用的杯盘全都是黄金做的。酋长嘴里的“宝地”的发音类似“皮鲁”,在巴尔沃亚听来,这虽然陌生却美妙动听。他凝望着远方,苍茫的大地和跌宕起伏的山峦并没有在他眼里留下任何影子,只有那优美动听的“皮鲁”二字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上,他的心又一次剧烈地跳动起来。
  巴尔沃亚意识到,这将是他人生中的第二次意外而神奇的预示。第一次是柯马格莱关于“南海”的预示,他第一个找到了“南海”,成就了自己的不朽美名。而这一次则是发现和夺得黄金国印加帝国的最好机会,或许又该他——巴尔沃亚来完成这个使命吧!也许,这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

  从此,“皮鲁”(即秘鲁)这个充满诱惑的名字就在巴尔沃亚心里埋下了种子。他夜以继日地贪婪地望着南边那片神奇的热土,只恨自己没有翅膀。但他很快就清醒过来了:仅凭二十几个疲惫不堪的人去征服一个王国,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无奈之下,巴尔沃亚只能和同伴们一起回到达连,养精蓄锐,再做打算。
  但是,回去的路同样艰辛。他们必须要再次穿过忍受挑战忍耐极限的热带丛林,还要与土著作斗争。现在的他们虽然有胜利的喜悦,却丧失了当初的执著和坚定的信念,已经精疲力竭了。他们不再有昂扬的斗志,只是一群被病患折磨得几近崩溃的病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连队伍的精神领袖巴尔沃亚也倒下了,被几个印第安人用吊床抬回了达连。四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结束了,这支队伍总算是凯旋而归了,他们终于没有辜负上帝对他们的期望。那天,是1514年1月19日。
  并且,巴尔沃亚也达到了自己探险的目的,他带回了数不尽的财宝,他的成就连包括哥伦布在内的其他任何殖民者都难以望其项背。巴尔沃亚用五分之一的战利品向王室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其余的则用于兑现自己的承诺,使每一个追随他的人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富翁。就连自己的狼狗莱昂西科,巴尔沃亚也分给它与人同样的酬劳,即500金比索。令人意外的是,这个荒谬的决定竟然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巴尔沃亚用实际行动捍卫了自己作为总督的威严,他就像神一样享受着人们的崇敬,再也没有人敢挑战他的权威。
  接着,巴尔沃亚又向西班牙王室邀功——他为卡斯蒂利亚王室成就了继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最无与伦比的事业。
  再次寻求庇护
  在第一次巨大成功的刺激下,巴尔沃亚建功立业的野心日益膨胀,于是踏上了第二次寻求庇护的征程,却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但很快,巴尔沃亚的好日子就到头了。6月里阳光明媚的一天,达连的居民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发现了一张白帆。要知道,在达连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这称得上是一件稀奇的事。接着,又出现了一张白帆,再一张……居民纷纷聚集在海边观看,到最后他们终于看清了,这是一支舰队。
  这支舰队是西班牙王室接到巴尔沃亚的信后派来的,不是关于他凯旋的信,而是他关于“南海”和黄金国的报告,以及希望得到1000兵力增援的请求。西班牙王室一接到这封信,就立刻派出了一支舰队的强大阵容来支援巴尔沃亚。但同时,王室认为巴尔沃亚这个名声败坏的叛乱者并不值得完全信赖,于是委任佩德罗?阿里亚斯?德?阿维拉为这次远征的总指挥。
  年已60的佩德罗?阿里亚斯?德?阿维拉出身贵族,深受人们尊敬,王室才派他到达连,全权代表国王管理这块新开辟的殖民地,尤其要严厉惩治那些叛逆者。除此之外,他还授命指挥寻找新大洋和攻占黄金国这一艰巨而伟大的行动,这是他功成名就的最好机会。
  令人失望的是,佩德罗?阿里亚斯?德?阿维拉一上岸就听说巴尔沃亚已经找到了新大洋,为西班牙王室做出了自哥伦布以来最卓越的贡献。

  阿维拉有点犯难,既不能把巴尔沃亚仅仅当成囚犯,也不能将他处以极刑,好像只有“真情实意”地祝贺他。尽管如此,阿维拉的心里还是埋下了一个醋坛子——这个原本属于他佩德罗?阿里亚斯?德?阿维拉的巨大荣誉,却意外地被巴尔沃亚捷足先登了,这是多么大的失望啊。
  但由于自己在达连的势力不足以与巴尔沃亚抗衡,阿维拉决定小心行事,以免打草惊蛇。为了麻痹巴尔沃亚,他强忍心中的怒火,表面上极尽所能恭维巴尔沃亚,甚至不惜血本将自己在西班牙的女儿嫁给他,千方百计获得巴尔沃亚的信任。与此同时,西班牙王室也接到了关于巴尔沃亚丰功伟业的呈词,于是巴尔沃亚不仅如愿以偿被任命为达连总督,与阿维拉平起平坐,还与他一起享有对达连事务的决断权。
  对达连这样一个弹丸小岛来说,两个总督确实没什么必要。阿维拉对与自己享有同样权力的巴尔沃亚越来越不满,他内心的仇恨和嫉妒的种子终于破土而出。巴尔沃亚敏感地意识到,自己被掌管达连军事权和司法权的阿维拉置于死地简直易如反掌,如果要保命,除了再次去探险外别无选择。但愿,巴尔沃亚这次能成功。
  为了摆脱这种险境,建立一支只听命于自己的舰队,并将“南海”收入自己囊中,巴尔沃亚以为两位国王探察“南海”沿岸和占领周围各地为借口,请求阿维拉提供一支远航队。“皮鲁”——这个陌生的字眼,在巴尔沃亚耳边不停地回响,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发音。
  阿维拉爽快地答应了巴尔沃亚的要求,阿维拉希望巴尔沃亚在远航中丧命,这样他不用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拔掉眼中钉,也不用背负什么恶名,这简直是一箭双雕;万一巴尔沃亚凯旋而归,他也可以从长计议,再寻机处死这个可恶的人。
  就这样,巴尔沃亚再次无奈地踏上了寻求庇护的道路,并希望找到新的生机。
  与上次的探险相比,巴尔沃亚这次的队伍可谓阵容庞大,他不仅有自己的人马,还随身带了千余名土著,为的是让他们拉用于组建舰队木材、船帆、铁锚和能供四艘双桅帆船使用的绞盘等装备,并为他们攻占“南海”沿岸地区助一臂之力。
  遗憾的是,这次巴尔沃亚的希望落空了。
  他们穿过湿热而茂密的热带雨林时,木材都被蠹虫蛀蚀了。等他们到达目的地,所有的木材都已经腐烂了。无奈之下,巴尔沃亚只好下令在巴拿马海湾伐木,重新准备木板。很快,第一批双桅帆船就完工了,巴尔沃亚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天不遂人愿,帆船停泊的河流由于连日暴雨洪水暴发,所有造好的船都被冲到海里,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泡影。巴尔沃亚只得重新开始筹备。
  终于,他们又建成了两艘双桅帆船。只要再继续努力,多造两三艘这样的船,再加上几个勇敢的军官和一支精锐之师,巴尔沃亚就能再次乘风破浪,去征服那个令他魂牵梦萦的皮鲁了。
  从得知皮鲁的那一刻起,“皮鲁”二字就在巴尔沃亚的心里深深植下了根。如果再给巴尔沃亚几个月的时间,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他,那么历史就将改写:巴尔沃亚打败印加人并占领秘鲁,那就没皮扎诺什么事了。
  但是,神的恩赐并不是无止境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直得到他的眷顾。
或许您还会喜欢: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0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白发鬼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诡怪的开场白此刻,在我面前,这所监狱里的心地善良的囚犯教诲师,正笑容可掬地等待着我开始讲述我的冗长的故事;在我旁边,教诲师委托的熟练的速记员已削好铅笔,正期待我开口。我要从现在起,按照善良的教诲师的劝告,一天讲一点,连日讲述我的不可思议的经历。教诲师说他想让人把我的口述速记下来,以后编成一部书出版。我也希望能那样。因为我的经历怪诞离奇,简直是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