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 每个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家乡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很多时候,你不能潇洒撤退,故乡意味着不归。
  去年春运,东莞车站的站长书记双双被免职。因为报纸登了一张图片,车站工作人员奋力帮乘客以各种姿势翻进车窗,列车即开,十分危险。上峰阅后勃然大怒,就地撤销站长和书记的职务,因为这破坏了“和谐春运”景象。据工作人员透露,由于列车在该站只停四分钟,四分钟内要让一千五百人正常进入车厢根本不可能,车站人员情急之中为了帮人们回家,才使劲把乘客往车窗里面推。
  我曾建议过一款类似古罗马抛石机的装置,把乘客们以每秒三十个的速率抛进车厢。还设计过一种巨大集装箱,把人类像装鸡蛋那样先行码好,待列车抵达便一股脑地推上车。不仅节约时间,投放率也很高。可是上峰没采用,可能是因为春运是季节性的,政府采购季节性需求的玩意,赚头不大,性价比太低。
  去年的事情很快被人淡忘,今年是尿不湿和索票裸男,我觉得明年可能出现壁虎男,凌空挂在厢顶上,不占空间,空气新鲜。所以说打起仗来中国一定赢,人人都是超级忍者,大型兵群运送能力举世无双,春运的28.5亿人次,就是一百个诺曼底登陆。巴顿有什么了不起,好不容易把一个坦克旅搞上滩涂,抬头就见密密麻麻的中国人以爬、挂、粘、钻、吸等姿势盘踞在茫茫大地一切附属物上,巴顿瞬间吓成巴豆。

  总有人说:春节回家是中国人的陋习。我希望他参看《人人都是外地人》,他就该明白中国人在自己国家却寄居的凄凉,生在袓国,时时活出一种非法移民的感觉。他还该明白,真正的陋习是集权模式下打造的城市,让农民失地后再失去生存机会,被像角马一样迁徙外出觅食。这些超大城市其实是超大车间,人们永远没有家的感觉,难道不该恩准他们春节回一趟家。
  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年轻人年尾时终于可以回家,爸妈做好菜等他。可半路上他接了老板的电话,车停在一座桥上进退不得……这是我见过的一个有想法的广告,那桥很隐喻,就是新时代的奈何桥,前面是家乡,后面是职场,对这一代年轻人,职场是回不去的家乡,家乡是够不到的职场。
  不要怪他们不回家,回家的路如此漫长。即使回了家,夹起饺子就想起那天同事阴险的笑,是不是给老板打了小报告;端起酒杯就想起老板在年会上暗示有人不忠诚,说不定发现了自己想跳槽;刚给领导发了短信,忽想起那段精心编排的谀词忘了标明是“纯原创”......你得承认,春节不是春晚,没那般祥和温馨,只有整整一年的心酸,不堪与人言。

  还有一个故事。有个叫毕晓璞的北大法学院女生春节回家,却在天津火车站却被警戒线拦住。她问为什么。警察说让领导先走。她好奇是哪路领导便拿起手机拍照。警察大怒,缴了手机还让她跟着走一趟。这女生赶紧解释没恶意还拿出学生证。警察叔叔说,学生证有什么用,今天就别想走了。上来就抓这女生。女生质问他凭什么抓人。警察叔叔说,公共场所你不听指挥,我就可以抓人。出于影视经验那女生大叫警察打人了......群众纷纷围观。另一个便衣见势不妙才让女生离开。最后还说了一句,法学院的,什么素质。
  我也觉得,该名女生什么素质,竟然还跟领导抢路,竟然还想回家。只有领导才有资格回家,只有领导才可以有家。
  看到这个故事,你说哪里才是你的家。
  最后一个关于春运的故事是:前天我终于回到成都,差点跟司机打起来。我好容易在机场排队上了车,正满头大汗搬行李之际,那司机听说我到红牌楼,嫌太近就让我下车。我不下车,跟他讲理。他就指指点点还骂了我一句“你娃批事情多”(批,在四川话里指B或逼)。我抓住他的腕子说了一句“我撇断它”。他吃疼,但边开还边说拉我太亏了,最近规费又涨了。我很想投诉他,后来想算了。到家门口时,表上是六十多块,我给他一百。不是因为我装大度,因为听到他在手机里跟他女人说,今天回不了家吃饭,今天还没拉够规费。后来他告诉我,他是一个下岗工人......下车时,我俩互相道歉,我说我不该冲动。他说他不想开出租了,既危险又挣不到什么钱,他想开一个面馆子,这样可以经常跟家人在一起。

  屁民和屁民之间常会在回家的路上掐架,只言不合,恶从胆边生。可这不是屁民的错,是管屁民的人的错,是规费奇高的出租车公司和让警察拦了警戒线回家的领导的错。至少,我可先行回家,那个司机还得在路上再飞一会,希望他回家的时候,能把好一些的心情带回家。
  我们其实都很爱这个国,可这个国到底爱不爱我们?你到不了帝都,又回不了家乡,很多时候,你觉得已无处是家乡,你永远在路上。
  26/01/2011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最后一名女知青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也许这是天命。写完这部小说我就病了,不能说是因为写这部长篇病的,更不能说就积劳而成疾。但这短短的二十几万字是我这一生身体好坏的一个分水岭。此之前,我写小说一天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曾经让同行们咂舌。此之后,因为腰椎病我再也不能坐在桌前写一篇小说,甚至连稍长的一封信也不能坐下写了。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
林徽因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认得这透明体,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消沉,慈净——那一天一闪冷焰,一叶无声的坠地,仅证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点击阅读]
林海雪原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晚秋的拂晓,白霜蒙地,寒气砭骨,干冷干冷。军号悠扬,划过长空,冲破黎明的寂静。练兵场上,哨声、口令声、步伐声、劈刺的杀声,响成一片,雄壮嘹亮,杂而不乱,十分庄严威武。团参谋长少剑波,军容整洁,腰间的橙色皮带上,佩一支玲珑的枪,更显锝这位二十二岁的青年军官精悍俏爽,健美英俊。彵快步向一营练兵场走去。 [点击阅读]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水知道答案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从我开始拍摄水结晶,以全新的方法与水相识、相知至今,转眼便已8年。在此之前,我一直用波动测定法进行与水相关的研究。当我知道水还有结晶这种独特的"容颜"之后,才发现,水实际上还有着它的风情万种,甚至还通过它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我在研究中看见,与自来水相比,各种各样的天然水结晶可谓美丽至极;水听到了好听的音乐时所呈现的结晶,更是美不胜收。 [点击阅读]
江南三部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1 人气:2
摘要: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