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奇特的一生 - 最后一章 感伤和自白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最后一章 感伤和自白
  可以超越自己的可能性……
  以柳比歇夫为例来判断,不仅在紧急的情况下,而且在所有的情况下,人都可以超越通常的可能性来进行工作。
  对于人的潜力,研究得还很不够。
  我考虑这一个问题和考虑自己的一生,这还是第一次。我力求从第三者的立场来考虑自己,把我作为本书作者来考虑,因为这样好象显得轻松一点。
  ……作者深信,人们将来不会理解为什么二十世纪末的人这么不善于生活,这么不善于使用自己的机体,甚至还不如自己的祖先。
  随着对柳比歇夫文档的研究不断深入,作者情不自禁地回顾了自己——结果深信,他几乎以“低于自己”一倍的效率在生活。这是可悲的。但是作者至今还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感到满意。
  其它方面且不谈,在繁忙这一点上,作者这一代人也好,较年轻的几代人也好,都并未顾惜自己。白天上工厂,晚上上大学;他们又是函授生,又是夜校学生,又是校外考生;他们勤勤恳恳、毫无保留地使出自己浑身的劲头。
  但只要作者不带任何情绪对比一下事实,那他就能看得很清楚,柳比歇夫在这同样的五十年中,比作者多读了多少书,多去了多少次剧场,多听了多少场音乐,多写了多少东西,多干了多少事。与此同时,他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要比作者理解得好得多,领悟得深得多。
  在这一意义上,完全可以把卡缪的“生活就是透辟地理解”这句话应用到柳比歇夫身上。
  浏览柳比歇夫的书信、札记,作者明白了,他,就是作者,考虑得多么少,而且还懒于思索。他懂得了,勤勤恳恳地工作、热情地工作,这还不算善于工作。而且明白了,一个好的方法可能比热情更为需要。
  然而作者是不是在别的什么地方用了更多的时间,是不是他娱乐的时间比较多,或者沉湎于嗜癖的时间比较多,或者陶醉于大自然中的时间比较多?
  如果真的这样,倒也罢了!不难证实,我们这部中篇小说的主人公不但睡得多,不开夜车,他还经常从事体育活动,至于领略山河景色那就更别提了。他对生活的乐趣,享受得要比作者多得多。
  因此作者找不到任何“然而”作为借口。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作者打算把一切归结为柳比歇夫的才华和这种才华的优越性。天哪,可并没有赋予才华以额外的时间……这里才华也帮不上忙。可能性最大的倒不如说是时间统计法在这里起了作用。
  小小的时间统计法变成了生活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结果,柳比歇夫的时间多了一倍。这些时间是从哪儿来的。这是个谜。
  作者不由自主地对自己同时间的关系作一番深思。时间都到哪儿去了呢?溜走了——去向不明,作者似乎生活得少于自己的年龄。有能量守恒律,有质量守恒律——为什么就没有时间守恒律呢?为什么时间会无影无踪地从人类生活中不知去向了呢?
  想到这个大自然所疏忽的问题,作者感到,这失踪的时间肯定是在什么地方存在着——作为对我们的谴责。作为我们的罪孽而存在着。
  本书主人公本身完美无缺这一点就是一种谴责。奇怪的是本书主人公在生活中是如此美好,在与人交往中是如此令人愉快,但塑造出来却并不好。他的一生非常合乎道德标准,所以显然有作者没有看透之处。要么没有写出来,要么写得过分了。
  有一个新闻工作者对作者说:
  “事情不会是真样的。看起来,您的主人公是一个只有一种、然而是一种非常炽烈的激情的人。这么说,他就不是一个和谐的人。这就是怪事了:我们希望人全面和谐地发展,然而大家都知道,对于哺育人类的历史,最可爱的却是一生专注于一种激情的人……”
  他深信,“一种、然而是一种炽烈的激情”会排除和谐的发展。激情妨碍人全面发展——这倒是一个令人惬意的处世秘诀。最好没有激情,这样要保险得多。什么都要有一点。似乎一切为人称道的志趣的总和就构成了和谐。似乎真的存在着没有激情的和谐一致的人。
  可能这对某些人很相宜,很符合愿望,但不知为什么作者经常想起我们一些伟大的作家、科学家、艺术家的范例——他们既是学识渊博的人,又是具有炽烈激情的人,有时甚至过了头。
  然而他们的激情不是狂热,而是忘我的热情,是创造性精神不可或缺的热情。

  柳比歇夫既全面发展,又具有他必不可少的、独一无二的激情。两者之间的不相协调并没有妨碍他——他放弃了青年时代立下的禁欲主义的誓言,这是有道理的。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向作者阐明时间的问题。
  柳比歇夫的方法可以节约原有的时间,但不能增加额外的时间。关键甚至也不在量上:柳比歇夫的时间获得了不同的质;并且可以认为他同时间之神建立了某种私人的关系。
  时间的奇特之处早就使作者感到兴趣。例如作者发现,幼小的孩子对时间的流逝感觉很迟钝。人对时间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强烈、逐步敏锐起来,到了老年——有生之年愈少,时间的脚步声就听得愈真。
  作者记起来,有一次飞越大洋会美国,飞机上有一个妇女坐在他身旁织毛衣。毛衣针在她手中叮叮作响,一针一针地织着,这情景使作者愣住了……在洲际时间里流逝着我们祖母们古老的、毫无变化的时间。炉台上昏昏欲睡的小鸡不时吱吱地叫,圣像前点着小油灯,散发着面包的香味,一切都同作者童年时代在科什基诺村时的情景一模一样。但此刻波音喷气式飞机的机翼正掠过亚述尔群岛……作者也记起了战争、坦克的三合安全玻璃、瞄准镜上的十字准星,以及那突然停顿的时间。时间显然同心脏同时停止不动了——射击声寂静了,坦克的马达声中断了,在白热化的战争间歇里,只有坦克瞄准镜上的十字准星在颤动,德寇的自动推进炮在迫近……
  这样,时间有时过得慢一些,有时过得快一数有时它停了下来,呆住不动了。有的时候,特别敏锐地感到时间的步伐,这时,时间飞驰而去,快得只来得及让人惊呼一声,连回顾一下都来不及。不知不觉一天又过去了,人重新又站在镜子面前刮起脸来。而有时,时间却踯躅不前,慢得象粘住了一样,简直叫人难受。它忽然拉长了,几分钟的时间技成一条绝不到头的线。这种种到底白什么来决定的呢?是时间挤得满满的缘故吗?真是这个原因吗?到底什么时候你觉察不到时间的流逝——在有很多工作的时候呢,还是在休息的时候?排满了工作的日子也可以飞驰而去,也可以过得慢慢吞吞,怪得叫你精疲力尽……不,这里的情况千变万化,因此似乎搞不大清楚,时间的速度到底取决于什么,什么在催促它,什么在阻碍它……
  大多数人对时间都持有自己的态度,各不相同,而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对时间的态度格外与众不同。他的时间不是取得成就的时间。他摆脱了赶过别人,夺取第一,超越什么,获得什么……的愿望。他热爱时间,珍惜时间,不是把它当作工具,而是把它看成是进行创造的条件。他对时间十分虔敬,同时又体贴入微,他认为时间对人们如何使用它并不是无所谓的。时间不是个物理概念,不是时针的转动,而好象是个道德概念。在他看来,浪费时间就好比夺走科学研究的时间,就好比滥用和抢走他服务对象的时间。他坚信,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乱用到怄气上,不能乱用到竞争角逐或满足虚荣心上。在他看来,对待时间的态度是个道德问题。
  一个人在什么地方有权使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在什么地方无权滥用。在这方面,柳比歇夫为自己订出了一些道德上的禁令,规定了使用时间的道德限度。
  能干的人和有计划的人使人感到他们是时间的主人。
  对时间的崇拜,愈来愈甚。对时间的崇拜成了精干地抓工作和善于生活的标志。时钟的指针在催促,人们向前飞奔,唯恐落后。人应当熟悉情况,达到时代的水平,与时代相适应。人牺牲自己的自由,把时间当神明来供奉。被支配的不是时间,而是人。时间在发号施令。飞奔的时间疾驰而去……
  时间之神严格地计算着成就:出版了多少著作,作了哪些答辩,获得了什么学位,得到提升了没有,到哪些地方去过……在这意义上,柳比歇夫不依附于时间,也不害怕时间。
  当作者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时,他体验到一种解放的幸福。这样的时间充满了光明和安宁。一天全部的时间都吸取着最重要和最本质的东西,如同绿叶的表层吸收阳光一般。
  考察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作者似乎透过放大镜看到了时间。一分钟走近来了;一分钟紧接着一分钟绵绵不断地流逝,但它不是毫无变化、对一切漠不关心地流逝,它关心人们是否重视它,它尽量延长自己,呈现出凝结块和空洞体。结构有着某种含意,在作者眼前如同出现了思想的溪流,时间变得可以理解了……

  对宇宙时间或世界时间——作者不敢妄加判断;至于人类的时间,他深信人可以学会去感觉的,甚至能听到它潺潺的流逝声。
  时间弯过来,首尾相接,结成一个圆圈,过去的时间追过了现在的时间,如同在阿丽丝漫游的奇境中一样。在作者眼前,不断流过浪费了的、溜走了的时间,流过了白白荒废的、曾经充满了青春活力和希望的年华——这是空虚的、被吮干了的时间的残骸。
  遗憾的是文献性的散文不允许作者提供形形色色幻想性的画面。否则作者想展示我们内部潜在的大量时间,展示被柳比歇夫发现的丰富的时间的宝藏——蕴藏在人们日常生活深处的未被挖掘的时间。
  如果象古希腊人通常所作的那样把时间比作激流,那么柳比歇夫就是这激流中的发电站和联动发电机。在深邃的某处,有一台涡轮机在转动,力求用叶片挡住在我们中间通过的激流。正是在这方面——而且也仅仅在这方面——柳比歇夫具有机械性。
  可以把每一个人当作时间的消费者。他将时间分别用于各种思想、感情和工作。虽然只用了不大的一部分,其余的时间都丢掉了,但大家仍然习以为常地认为时间不够,时间太少。
  柳比歇夫的时间永远是够用的。时间不会不够用——时间不管多少,总够用来做一件事的。柳比歇夫的时间就有这种特征。而且不仅他的时间是这样,他的全部生活福利也是这样:年轻时,柳比歇夫生活条件很优裕,到了老年,他只领很菲薄的一份养老金,但不论什么时候,他始终无意追求大量物质福利,他要的只是必需品,而必需品对池来说永远是够用的,大家都知道,既然够用,就不会嫌少。必需品好就好在它同水、面包、阳光、桌子……一样不会引起烦恼,不会成为累赘,不会惹人讨厌。
  除了事业方面的一切而外,柳比歇夫不但尊重和热爱现在,而且尊重和热爱过去。他强烈地感觉到时间与时间之间的联系,强烈地感觉到契柯夫在短篇小说《大学生》中写得如此精彩的那条看不见的链子。柳比歇夫对每一个学术问题的思想渊源和思想发展都极感兴趣,甚至为之激动不已。他反复思索、重新估价“体验到的~切”。有时,甚至被历史的绳索捆住他的手脚。为什么过去能对柳比歇夫起到如此重大的作用?作者不了解。因此他援引了契诃夫卓越的短篇小说。契诃夫在这个短篇小说中也是没有作任何解释,然而一切都是明明白白的。
  柳比歇夫从自己主要的工作上挤出时间来写了对教师们、对学校、对双亲、对个古尔维奇、K·达维多夫、M·伊萨耶夫……的详尽的回忆录,其中充满了对于过去的衷心感激,可是现在的人们却如此轻易地为了将来而忘记过去。
  作者对柳比歇夫的时间不胜欣赏、羡慕,对此他并不感到羞愧。柳比歇夫的时间如水晶般晶莹、匀称,使人为之惊叹不已。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一眼看透,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丝毫模糊之处,也没有禁区。在我们的时代能这样坦率地度过一生——这是罕见的事。
  作者深信,理智地和人道地同时间打交道的问题已日益成为燃眉之急。这不仅是一个节约时间的技术性问题,这个问题能帮助人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时间同矿藏、森林、湖泊一样,是全民的财产。人们可以合理地利用时间,也可以把它毁掉。打发时间是很容易的:聊天、睡觉、徒劳的等待、追求时髦、喝酒,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迟早我们的学校会给孩子们开一门“时间利用”课。作者坚信,从小就应该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热爱。应该教孩子们怎样珍惜时间,怎样找时间,怎样取得时间。
  最主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汇报使用时间的状况。柳比歇夫自然是个理想的楷模……
  不,作者根本没有被自己的主人公迷住。作者知道他有很多弱点和偏见,他对人文科学的忽视和他对美学所持的傲慢态度实在令人气愤,他对普希金的意见,尤其令人难以忍受。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不满情绪也是如此。一言以蔽之,什么缺点他都有。但任何人,甚至最伟大的人,也不应当从近处去观察,并深入细致地观察池的爱好、习性。谁一旦同柳比歇夫接触过,总是愿意再去找他。作者不仅是根据自己亲身的作会,而且还根据许多人的体会指出这一点的,而有这样体会的人,其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当然,伤心的是如今自己已经是年华虚度,因而已无法利用柳比歇夫的经验了。甚至不值得去计算,到底曾无缘无故白白浪费了多少岁月和多少其它别的东西。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又应当有亡羊补牢的精神:既然任何一段时间都不算短,那就说明同时间建立一种新的相互关系在任何时候也不算晚。不管一个人的残年还剩多少,不管这一念头是在人生哪一个阶段产生的!……甚至可以说,时间剩得愈少,就愈应当更明智地使用时间。
  但就是现在,当如此简单明了地得出了必需的结论之后,作者不知为何还是不愿意改正过来。总觉得这么做没意思。作者似乎有点不知好歹地思索起这么一个问题来:他的主人公能不能算真正的英雄?他的一生能不能算作英勇的一生?他值得人们去仿效么?这一切是否真是这样……
  英雄主义——这是璀璨夺目的闪光——也是无比努力的灿烂光辉。人的行为远远超出一般职责的范围,才能成为英雄。英雄建树功勋的时候,准备为了真理、为了他人、为了祖国牺牲一切,他冒着丧失一切,乃至生命的风险。所有这切,柳比歇夫都不具备。
  ……有的不是夺目的闪光,而是忍耐。是从不放松的自我检查。他日复一日提高对自己要求的标准,毫不容情。但应当说这也是功勋呀。否则什么才算功勋呢!功勋就在一年比一年更加积极努力。他背着自己的十字架,不让自己喘一口气,也不期待荣誉和声望。他只对自己提出要求,而且他对自己提的要求愈多,他对自己的缺陷也就看得愈清楚。这是从容不迫、每日每时建树起来的功勋,也是最难建树的一种功勋。他每天都在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检查。但还有人在怀疑,此处用“功勋”两字是否恰当。既然这么做给人以满足,那还算什么功勋?
  总有这样一些爱怀疑的人。老天哪,虽然并投有适合这种人的肥沃土壤,但这样的人永远不会绝迹。怀疑者提出的问题使作者感到为难,接著作者自己也开始有点怀疑了。作者想,既然这个十字架丝毫没有使柳比歇夫感到沉重,反而使他感到满足,而且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丢掉这个十字架,那这还算什么十字架呢!他为了自己的时间统计法又作出了什么牺牲呢?他什么也没有牺牲掉。他并未由于时间统计法而吃到什么苦头或碰到什么危险。不管他的坚韧不拔,他的勤勤恳恳和他的顽强意志多么有成效,也没有必要推崇备至:这岂非同夸奖小孩子食欲旺盛一样么。
  这么一考虑就必然得出结论:如果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使自己感到幸福的话,那他的作为就不可能算什么功勋。既然不是功勋,那就没有什么值得号召的。至于说到为科学服务,那实际上不是他为科学服务,而是科学为他服务……
  作者并不是马上就懂得,这正是柳比歇夫自己的观点,因而一切就更令人惊奇了。因为要在每日每时的自我克制中感到幸福,需要具备怎样一种精神力量呀!我们虽然从远处观察这一不断升华的精神,但也仍然禁不住产生欣喜和羡慕之感,禁不住对这人类精神的巨大能量深表敬佩。
  柳比歇夫并没有建树丰功伟绩,可他建树的要比功绩的意义更为重大——这就是过得很好的一生。这一生的奇特性、谜和秘密就在于柳比歇夫把一生中的特殊现象看成是自然现象。也许这确实是自然的理性生活?可以说,一个人珍惜每一秒钟,并使每一秒钟都过得很有意义,同时又把这看成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那是最为困难的一件事。他受之于科学的要比他给予科学的多,这一点对他来说,也是自然而然的,但在我们看来却是奇特的,因为他似乎已尽其所能,把一切都献给了科学。
  他的一生中还蕴藏着许多这一类的秘密和奇特的东西;老实说,作者对此并不是都能认清和理解的。比方说,作者就无法从中归纳出若干条建议;虽然小说即将结束,作者仍然不能作出最后的结论,给读者出点什么主意。作者希望读者用不着作者出主意,因为作者自己思绪万千,深切地感谢自己的主人公,正是他使作者对自己一生的发展产生了怀疑。
或许您还会喜欢:
镜·神之右手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这是个空白一片的庭院。纯白的房子,纯白的地面,纯白的摆设,甚至白色的假山,白色的树木,白色的喷泉。一切都是雪白的——那样没有颜色的颜色几乎让空间都不存在。这个深宫重门背后的庭院中没有东南西北,甚至没有天和地,六合宇宙在这里只是一张平展的白纸。水晶沙漏放在棋盘边上,然而里面计时用的白沙、似乎被某种神奇的力量所控制,无法流泻一丝一毫。在这个奇异的空间里,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 [点击阅读]
镜·神寂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目击众神死亡的原野上终将开出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题记一、麾战沧流历九十三年三月一日,叶城之战爆发。在血洗了十大门阀之后,破军终于暂时满足,重新将视线投向了帝都之外。为了击溃以飞廉为首的抵抗力量,夺取对伽蓝城来说至关重要的陪都,打通对外的水底甬道,云焕调集征天军团以半数以上的兵力攻向叶城,从空中包围了这座云荒最繁华的城市。同时,镇野、靖海军团也分别从水路和陆路加以支援。 [点击阅读]
镜·织梦者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白色的别墅、一扇美丽的红色雕花窗……推开窗,窗后是……艾美猛然惊醒。“铛,铛,铛!”醒来的时候,隐约听见楼下客厅里的钟正敲了三下。“唔……三点……该死的……”翻了一个身,迷迷糊糊的嘟哝了一声,她将脸埋在松软的枕头里,继续睡。怎么这几天老是这个时候醒呢?见鬼。半梦半醒中,脑中定格的是梦的最后一个镜头——红色的窗,窗后是什么?想不起来……模模糊糊的,她又想睡着了。 [点击阅读]
镜·龙战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沧流历九十一年六月初三的晚上,一道雪亮的光芒划过了天空。那是一颗白色的流星,大而无芒,仿佛一团飘忽柔和的影子,从西方的广漠上空坠落。一路拖出了长长的轨迹,悄然划过闪着渺茫光芒的宽阔的镜湖,掠过伽蓝白塔顶端的神殿,最后坠落在北方尽头的九嶷山背后。观星台上玑衡下,烛光如海,其中有一支忽然无风自灭。伽蓝白塔神殿的八重门背后,一双眼睛闪烁了一下,旋即黯淡。 [点击阅读]
长相思1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0
摘要:那一日,和以往的上千个日子一模一样。几声鸡鸣后,清水镇上渐渐地有了人语声。回春堂的老木赶早去杀羊的屠户高那里买羊肉。两个小伙计在前面忙碌,准备天大亮后就开门做生意。医师玟小六一手端着碗羊肉汤,一手拿着块饼,蹲在后院的门槛上,稀里哗啦地吃着。隔着青石台阶,是两亩半种着草药的坡地,沿着中间的青石路下去,是一条不宽的河。 [点击阅读]
长相思2诉衷情
作者:佚名
章节:131 人气:0
摘要:神农山位于中原腹地,风景优美,气势雄浑,共有九山两河二十八主峰,北与交通军事要塞泽州相连,南望富饶的燕川平原,东与天然屏障丹河守卫,西是著名的城池轵邑(ZhiYi)。轵邑曾是神农国的王都,在轩辕和神农的战争中受到重创,繁华烟消云散,百姓生活困顿。一百多年前,神农族的小祝融受黄帝委任,成为轵邑城主,掌管中原民生。他说服青丘涂山氏的太夫人,再次把轵邑作为涂山氏生意的中心。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0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雨夜里的星星沙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早晨的阳光总是美好的,一点也不假。和煦的日光散发出柔和的金色,金色的花,金色的草,万物都笼罩在一片朦胧而又柔美的金色之中。空气中弥漫的花香气息充溢着整个旭初高中,清新飘逸。明晓溪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哈!舒服极了。最爱夏天,最爱阳光。可以吃棒棒的冰糕,可以穿凉快的衣服,如果一年四季都可以这样就好了。一个大大的笑容在脸上漾开,她乐此不彼地拍拍手中的书。书呀书呀,你要是能变成冰淇淋就好了。 [点击阅读]
雾都孤儿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0
摘要:小说描写了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人们天性*中的正直和善良,也揭露抨击了当时英国慈善机构的虚伪和治安警察的专横。同时,作品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作者狄更斯(1812-1870),生于英国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海军小职员,10岁时,狄更斯全家被迫迁人债务人监狱,11岁就开始承担繁重的家务。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就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点击阅读]
靠自己去成功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六月二十五号,吃完中饭,我照例躺在沙发上看报,一边用眼角余光注意大门,好迎接放学回家的女儿。但是突然心头一震,今天不用等女儿了,因为前天我已经把她送进离家三百多哩的集中营。那不是真的集中营,而是有六十年历史的“草山(Meadowmount)音乐夏令营”。每年暑假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在那儿接受魔鬼训练;世界顶尖大师伊萨帕曼(ItzhalPerlman)、马友友和林昭亮、简明彦都是那里出来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