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二十六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
  113度——博士的反省——无望的寻找——氢氧喷嘴熄灭了——122度——沙漠冥想——夜间漫步——孤独——昏厥——乔的计划——再缓期一天
  昨天一整天,“维多利亚号”飞了不到10英里的路。但是,为了维持气球的悬浮,却消耗掉了162立方尺的气体。
  星期六早上,博士发出了出发的信号。
  “氢氧喷嘴只能烧6个小时了。”他告诉大家,“如果6个小时内我们还找不到水井或泉水的话,只有上帝才知道我们会怎么样了。”
  “主人,今天早上没多少风呀!”乔说,“不过,也许等一会儿,风会大起来。”看到弗格森那掩饰不住的忧郁神情,他又补充道。
  希望又落空了!空中死一般的寂静,一点风也没有。在热带海洋中,这种寂静会把船死死地滞留住,使它无法航行。天气热得越来越让人无法忍受了,挂在帐篷里的温度计显示温度已高达华氏113度(45摄氏度)。
  乔和肯尼迪并排躺着闭目养神。他们拼命想睡上一觉,就是迷糊一阵也是好的,只要能不去想眼前的处境就行。这种迫不得已的安闲更使他们度日如年。一个人无法用工作或具体事物来摆脱自己的心事时,是最值得同情的。可是现在,没有任何事可以做,也没有任何事值得去试,总之,什么事也没有。既然无法改善处境,只能安于听命了。
  他们开始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干渴的痛苦。白酒根本不能平息这种对水的迫切需要,相反,倒使得口更渴了。非洲土人把白酒称为“老虎奶”,的确是恰如其分。剩下的水几乎不到2品脱,每个人都眼巴巴地盯着这一点宝贵的水,但是,谁也不肯用它来湿湿嘴唇。在一个无垠的沙漠里,2品脱水该有多重要啊!
  这时,弗格森博士已陷入深深的反省中。他暗暗问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够慎重;这几天,为了使气球悬浮在空中,白白分解了不少水;当初要是把这些水留下来不是更好些吗?当然,他们是行了一点路,可是,即使飞得再远一点,又有什么用呢?既然这一带缺水,在这个纬度,少行进60英里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终于起风了,在那儿和在这儿还不是一样?如果刮东风的话,这儿的风可能还小些呢!但是,在希望的驱使下,弗格森仍想前进!不过这样的话,这2加仑水就要白费了。要知道,这些水足够在这片沙漠维持9天的时间,而且这9天中很可能发生一些大的变化啊!因此,或许应该留住这些水,有必要上升时就扔掉些压载物;不过以后下降时,就得白白损失一些气球里的氢气了。气球里的气可就是气球的血液,气球的生命啊!这些想法在他的头脑中绕来绕去。他低着头用双手捂着头,整整几个小时没有抬起来。

  “不行,必须作最后一搏!”将近10点钟时,他下定决心似的自言自语道,“就这一次了,应该试试,看能不能找到一股气流带我们离开这儿!就拿我们最后一点储备水冒冒险吧!”
  在两位同伴打盹的时候,弗格森加热了气球里氢气的温度。气球在气体膨胀的作用下,渐渐变圆,最后在正午阳光的直射下笔直向上升去。博士从100尺的高度一直找到5000尺的高空,然而,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空中一丝风也没有,气球一点儿没有前进,仍然停留在起飞点的上空。整个空中仿佛死一般的寂静。
  最后,供给分解的水终于用光了。由于断气,燃烧嘴熄灭了,本生电池也停止了工作,“维多利亚号”渐渐瘪了下来,缓缓地落在升起前吊篮原先压过的沙面上,位置一点都没变。
  天已是中午时分,博士测出他们所在的方位是东经19度35分,北纬6度51分,距乍得湖500英里左右,距非洲西海岸400多英里。
  在气球接触地面的时候,肯尼迪和乔从昏沉沉的麻木中摆脱出来。
  “我们不走了吗?”苏格兰人问。
  “是的,必须停下来。”塞缪尔-弗格森语气严肃地说。
  同伴们立即明白了他这句话的意思。由于一路上地势越来越低,现在的地面高度与海拔高度相同,因此气球不需要氢气膨胀,刚好保持平衡,处在绝对静止状态中。
  吊篮内,旅行家们的重量被相同重量的沙子所代替,他们全都下到了地面上。大家心事重重,不愿开口,一连几个小时,谁也没说一句话。乔为大家准备了饼干和干肉饼作晚餐,每人勉强吃了一点,最后各自喝了一口热水,就草草结束了这顿沉闷的饭。
  夜间,没有人值班,但谁也睡不着,天气又闷又热。第二天只剩下半品脱水了,博士把这点水留了起来,3人决定不到万不得已不用它。
  “我透不过气了。”过了不大会儿,乔就叫了起来,“比刚才热多了!我说呢,难怪这么热。”他看了看温度计说,温度计显示为华氏140度(60摄氏度)!
  “沙子热得烫死人,就像刚出炉似的。”猎人附和道,“这个天和着了火差不多,连块云彩也没有,真要让人发疯了!”
  “我们别绝望。”博士安慰道,“在这个纬度,这么热一阵子后,难免要来场暴风雨,而且说来就来,快得很。尽管天空静得让人难受,要不了一个小时,可能就会变化很大。”
  “算了吧,弗格森,如果变天,总得有点兆头吧!”肯尼迪反驳道。

  “不错!”博士答道,“我觉得气压表有点下降了。”
  “鬼才相信你的话呢!弗格森,我们就像断了翅膀的鸟,算是被钉牢在这个鬼地方了。”
  “不过,亲爱的肯尼迪,还是有些不同,我们的翅膀仍然完好无损。我还指望着它再为我们服务呢。”
  “唉!风呀,风!”乔喊道,“只有风才能带我们找到小河或水井。有了风,我们就什么也不缺了。我们吃的东西足够,只要有了水,我们再等上它一个月也没问题!唉!干渴的确能要人的命!”
  口干舌燥,再加上这片眼睛躲也躲不开,看也看不完的沙漠,3人感到心烦意乱。一望无垠的沙漠,没有起伏,没有沙丘,连一块能让人看上一眼的石头也没有。这平荒大漠让人沮丧,甚至使人产生一种被称为“沙漠病”的不适症。湛蓝天空和茫茫黄沙显得死一般沉寂,令人感到无名的恐惧。在这火烧一般的空气中,整个大地如同一盘焰焰火炉,上面的热气看起来微微抖动。望着这片深远的宁静,人人心灰意冷,看不到任何希望能使这种状况得到改变,因为“无边”也就意味着“永久”。
  3位旅行家在这种干燥高温的天气下,因干渴缺水,精神开始有点迷乱,眼前时不时地产生了幻觉。他们的双眼瞪得溜圆,目光也变得呆滞无神。
  夜幕降临时,博士决定快步走走,以此来克制这种令人不安的情绪。他打算用几个小时走遍附近的这块沙地,不是想找什么,只是想活动活动。
  “来吧,”他招呼道,“相信我好了,这会对你们有好处。”
  “不行了,我一步也走不动了。”肯尼迪回答说。
  “我还是睡觉的好。”乔说。
  “可是,朋友们,不管是睡觉还是休息,对你们都非常有害。你们应该动起来摆脱麻木状态。喂,来吧。”
  然而,博士的建议没有得到任何响应。于是,他只好在夜晚满天星斗的闪烁下,独自一人走了。一开始,他走起来很艰难,步子踉踉跄跄,就像是一个身体衰弱,或不习惯走路的人一样,但是,他很快就认识到这种锻炼对他的身体健康很有益。他往西走了好几英里。正当精神已经振作起来时,突然,他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眼前发黑,双腿发软。这块广阔的僻野顿时使他产生一种无名的恐惧。弗格森觉得自己仿佛是几何学中的一个点,一个无穷大的圆的中心。换句话说,什么也不是!“维多利亚号”完全消失在了黑暗中。弗格森-弗格森博士,这位总是那么镇定自若,勇敢无畏的旅行家,竟被一种无法克服的恐惧心理攫住了!他想掉头回去,然而,腿怎么也迈不动;他大声呼唤,但甚至没有招来一点回响。他的声音如同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空间里。弗格森终于支持不住了,他孤零零地躺在这片寂静无声的沙漠中失去了知觉。

  午夜时分,弗格森博士在忠实的乔的怀抱中恢复了知觉。原来,乔见主人久久未归,十分担心,就顺着博士在沙面上留下的清晰脚印找了过来,结果,发现了昏迷过去的主人。
  “主人,您怎么了?”乔焦急地问。
  “没什么,亲爱的乔,不过是一时的虚弱罢了。”
  “的确,先生,不会有什么事的。”乔安慰道,“您能站起来吗?您靠着我,咱们回‘维多利亚号’去。”
  博士倚着乔的胳膊,踏上刚才来时的路。
  “先生,您这样做可不大谨慎,不能这么冒险。”说完,他又笑着开了句玩笑:“您可能会遭抢的。好了,先生,咱们认真谈谈吧。”
  “你说吧,我听着。”
  “咱们一定得想出个办法。情况明摆着,再这样下去拖不了几天的。到那时,如果风还不来,我们就没命了。”
  博士没回答。
  “这样吧!现在需要有个人出来为大家的命运作出牺牲。很显然,这就是我。”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计划?”
  “我的计划很简单:带点儿吃的东西。一直往前走,最后总会到某个地方,这点毫无疑问。我不在的时候,如果老天爷帮忙,送来了顺风,你们也不必等我,只管飞走好了。至于我嘛,如果能走到一个村庄,我就用您给我写下的几个阿拉伯字来应付。到那时,要么我带人来救你们,要么就是把命丢在那儿了。您认为我的计划怎么样?”
  “你这是发疯,乔。不过,你这种勇敢精神值得赞赏。你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你不能离开我们。”
  “先生,不管怎么说,总得做点什么呀。我这个计划对你们没有一点损害。我再给您说一遍,你们用不着等我的,除非万不得已,风一直不来。相信我好了,我会成功的!”
  “不行,乔!不行!我们不能分离!那样做只会让我们苦上加苦。事情该怎么样是不可避免的,命中注定以后又将是另一种样子,所以,我们还是耐心等待吧。”
  “好吧,先生。不过,我要预先告诉您,我再给您一天的时间,我不想多等。今天是星期天,确切地说是星期一了,因为已经是凌晨1点。如果星期二我们走不成,我就要去碰碰运气了,我是铁了心要这么做的。”
  博士听后没有回答。很快,他们回到了吊篮。博士挨着肯尼迪躺了下来,肯尼迪也许没睡着,但他闭着眼,静静地躺着,一声不吭。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2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廊桥遗梦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廊桥遗梦》向我们描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是一部社会化和本地化思维很强的力作,《廊桥遗梦》之所以让人震惊,大概是它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 [点击阅读]
彗星来临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决定亲自写《彗星来临》这个故事,充其量只是反映我自己的生活,以及与我关系密切的一两个人的生活。其主要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娱。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一个贫苦的青年时,我就想写一本书。默默无闻地写点什么及梦想有一天成为一名作家常常是我从不幸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方法。我怀着羡慕和交流情感的心情阅读于幸福之中,这样做仍可以使人得到休闲,获得机会,并且部分地实现那些本来没有希望实现的梦想。 [点击阅读]
彼得·卡门青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生命之初有神话。一如伟大的神曾经在印度人、希腊人和日耳曼人的心灵中进行创作并寻求表现那样,他如今又日复一日地在每个儿童的心灵中进行创作。那时候,我家乡的高山、湖泊、溪流都叫些什么名字,我还一无所知。但是,我看到了红日之下平湖似镜,碧绿的湖面交织着丝丝银光,环抱着湖泊的崇山峻岭层层迭迭,高远处的山缝间是白雪皑皑的凹口和细小的瀑布,山脚下是倾斜的、稀疏的草场, [点击阅读]
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