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妻妾成群 - 《妻妾成群》读后感——妻妾成群还是流氓成性,苏童还是王朔,这是上个时代的话题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980-2000这二十年,以我这狭隘的鼠目寸光来看,作品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颇有水准的即苏童,王朔。虽然苏童已经渐渐淡出群妖瞩目的中国大陆文坛,王朔却依然孜孜不倦的在各个领域指手画脚。
  当我开始对文学浅尝辄止的时候,我很感谢海图的松入风书店,因为正是在那里,我第一次买了苏童的妻妾成群和王朔的自选集。就当作是一次美丽的巧合,而正是这次巧合让我体验了一次华丽而又真实的文学洗礼。
  王朔与苏童,如果看照片的话,其实长相差不太多,都属于五大三粗的黄种汉子。细看的话,王朔貌似坚定的眼神中其实我感觉夹杂了很多的孤独,苏童确实在满眼的孤独中隐约闪现着点点坚定。我总是不自觉地将此二人作种种的比较。
  1。小说风格上,王朔是典型的山药弹派写实主义而苏童确实80年代的奢华幻想主义。《空中小姐》问世了,我们就知道朔爷前一阵子又交了一个空 姐女朋友。王朔的小说写的都是五谷杂粮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正像是个合格的巧妇,能把各种生活素材通过煎炒烹炸等各种方式变成最可口的菜肴,即使不可口, 也绝对是天下最诚实的厨子,炒给你最掏心窝子的养生菜。其实这样的评价还是我个人比较偏向王朔,因为看他的书给我一种吃饭的感觉,囫囵下去感觉自己满腹人 生经纶。
  而苏童却不同,苏童也是巧妇,却是一种千载难逢的能为无米之炊的巧妇。苏童写妻妾成群的时候总不会超过25岁吧,按现在大学男生的平均心智水 平来看,苏童属于绝对早熟派+超级幻想派。一个20出头的男青年,未婚,无业,居然能够在如此物欲干涸的社会中幻想出一个华丽的妻妾成群的故事。未婚的他 把一个繁杂的大家庭中,女人的心思,勾心斗角,弄堂中的辗转,精神顶层的崩溃,描绘得如此淋漓尽致。让我一个远在北京的青年人如此深切的体会南方潮湿又-阴- 暗的一面。而苏童却也总是站在女性*的角度讲故事,故事讲得如何姑且不说,讲出来,让你无法相信他tmd的居然是一个雄性*。
  2。商业效果。其实商业效果上,王朔和苏童可以说是不相上下。苏童的《妻妾成群》被谋子改变成了中国的商标《大红灯笼高高挂》,也光复了乔家 大院,带动了山西的旅游业,还有《红粉》,《我的帝王生涯》等等,都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王朔在这方面就更是佳绩不断,最著名的应该算是《阳光灿烂的日 子》和《甲方乙方》,这也我最喜欢的俩内地片,至今还深刻记得《甲方乙方》里葛优那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还有当年红极一时《海马歌舞厅》《爱你没商 量》《编辑部的故事》等等,如果说我为王朔多邀点功呢,他还是《渴望》和《我爱我家》的监制。他的娱乐效益就不用过多罗列了,反正越是这几年,王朔这两个 字越是有卖点。仅王朔和王菲二人,我看就完全可以简直可以撑起中国文艺半边天了。
  3。文化背景。王朔就不用多说了,北京大院文化。这个已经被叶京拍成了一个如同电影一般的电视剧。如果看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再看《动物凶 猛》,我相信你就一定会理解《太阳照常升起》里的黄秋生为什么要摸女人屁股了,那个时代简直干什么都可以打着真理的旗号。而北京,给了王朔一个环境,一种 写作方式。这不仅仅是嗝儿屁着凉大海棠一个方言而已,那是一种懒散而傲慢的生活方式,带着八旗遗风的老北京所奉行的行事方式。我个人也是比较喜欢这种作 派。而苏童,苏州人氏,行文中即可看出其浓重的江南色*彩,而且此种江南色*彩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那一幅绿意盎然全然不同,苏童笔下的江南 基本上属于这首诗的后半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大体上与林俊杰唱出来的江南一个感觉……带有一股浓重的-阴-气,像是终日笼罩在幽怨女人的 厌世情怀中。可能这种情怀并不伟大,而他的笔力确实入木三分。如果你想知道女人变态之前,变态之中及变态之后的生理及心理变化,我相信没有比苏童的小说更 合适的了。故事不是发生在潮湿闷热的弄堂里,就是在那种高压笼罩的家族庭院中。总之,苏童笔下的人物总是生活在真正的水深火热中……被环境烤着,被自己熬 着。和王朔书中那些个不可一世的纨绔子弟相比,苏童书中的女性*颇有一些安妮宝贝祖师爷的感觉。人们常说,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官小,到了上海才知道自己钱 少,要我说,看了苏童的书才知道安妮宝贝不知道该怎么闷骚才好。
  写得有点多。总结并展望一下。很多年来,苏童除了稀稀拉拉的还会出一些书,但很难再产生如《妻妾成群》时代的震动了。毕竟在这个铁凝当道的社 会中,他既不愿像王朔一样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也无法像作协的作家们一样板起人文主义的面孔蛰居象牙塔顶,写一些所谓有格调有深意的作品,那苏童就 必然将在我的视线中渐行渐远了……
  对此,我无比的难过。曾经有两个如此真诚的作家,用他们最炙热的心窝子涌出了这么多领我无法忘怀的情感,让我一个无法远行的孩子能在家中体验 妻妾成群的感觉,体验我自己的帝王生涯,让我在每次抓起白花花的米的时候都想到苏童笔下那个变态的人物,这都是小说曾经留给我最美好的东西。所以说我同意 王朔的观点,没写过长篇的人不要舔着脸说自己是作家,只有长篇这种熬人的体力活儿才能看出一个作家的实力。幻想型也好,山药蛋派也好,那个真诚的年代已经 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现在在书店,小说已经不再是热点了……
  苏童和王朔也不再是这个时代文学的主题了。如果说王朔还在我们的视线中的话,有多少关注是在文学上呢……那些好作家的激*情年龄已经过去了,剩下的就是一个尴尬的拐点
  而我就是这个拐点下一个没有信仰的小人,还拧把着非要铭记上个世纪的最华丽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和最亲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妻妾成群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第1节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仆人们以为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个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女学生。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 [点击阅读]
孤独六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我写过一篇小说叫「因為孤独的缘故」,后来成為一本小说集的书名。2002年联合文学举办一个活动,以「孤独」為主题,邀我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情慾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和暴力孤独。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无可奈何的佔有。 [点击阅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作者:张小娴
章节:70 人气:0
摘要:一九八六年,我们保中女子中学的排球队一行八人,由教练老文康率领,到泰国集训。我在芭提雅第一次看到面包皮树,树高三十多公尺,会开出雄花和雌花。雌花的形状象一颗圆形的钮扣,它会渐渐长大,最后长成像人头一样的大小,外表粗糙,里面塞满了像生面包皮一样的果肉。将这种果实烤来吃,味道跟烤面包皮非常相似。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我是一个既想要面包皮,也想要爱情的女人。八六年,我读中七。 [点击阅读]
思无邪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法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三百”中,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右。在安易如自己的眼中,也许她是慧质兰心的小妖女俏黄蓉吧。不过在我眼里,她恰似何足道眼中的郭襄。一位可以令狷介狂生忘乎所以的远远水中小岛上的温柔少女;一位短剑青驴独行天下博古通今的红颜知己;一位既会使美绝丽绝的“小园艺菊”,又会使霸气十足的“恶犬挡路”的精灵古怪的万事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