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妻妾成群 - 《妻妾成群》读后感——女人·性·古井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苏童这个名字本身就很女性*化,在当我只是听说他的名字时,我甚至一度将他视作一位女性*作家。再看他的《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桥边茶 馆》、《南方的堕落》、《樱桃》、《水鬼》……甚至《米》、《武则天》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女性*,或者女性*占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不光作品中的重心 在女性*这一面,他的文字也是缠绕着柔媚晦涩的女人气息。加之苏童本人冷艳张扬的想象力以及飘忽的行文风格更是给他的小说增添了哥特式的神秘感。让人欲罢不 能。
  而苏童文字的“媚力”大半源自他对女性*的独特的洞察。在我的印象中还没有哪一个当代作家能够像苏童这样多和这样精细地写到女性*,这样得心应手和在最深层的潜意识里对女性*进行描写。
  ……颂莲的心里很潮湿,一股陌生的欲|望像风一样灌进身体,她觉得喘不过气来,意识中又出现了梅姗和医生的腿在麻将桌下交缠的画面……她听见空气中有一种物质碎裂的声音。
  你看《妻妾成群》中他对颂莲的心理揣摩是如此的对味,让同为女性*读者的我也不得不汗颜,你不禁要问他为何比女人自身还要了解女人。你完全可以在他的文字中 找到他似乎经历过这种磨砺的证据。看苏童近照,他的脸部轮廓棱角分明(颇有些硬汉的形象),浓眉小眼,嘴角微微的弧线——让我不免有些臆想,这张甚至可以 说是英俊的、易于流露出笑容的、潜藏着细腻和又含着诡谲的洞察力和女性*般的一丝"羞涩"的脸——是否暗示着些什么。有这么一类作家,一生都是为了童年而写 作,苏童就是。他笔下浸透着苏州的隐晦和他忧郁的童年①。关于作者童年的资料太少,但不妨我们做些猜想:也许他的童年是在倾听女人的闺房秘史中度过,也许 他的童年是在过分的母爱关注下度过,也许他的眼前有太多生动却又惨痛的例子。或许什么都不是,但可以肯定的是苏童了解或者试图了解了她们太多的行为举止, 性*格习性*,她们的一颦一笑、内心思想无一不在他的高瞻之中,他的眼前晃动着她们太多的影子,他无法不把笔墨洒向她们。一进入女性*世界,苏童就如鱼得水。他 心目中的女性*世界似乎是恒古不变的,这大大弥补了他生命体验之不足。因此缺乏深厚古典修养的他,居然闭门造车地写出那么多伪历史、伪风俗的妾妇小说,在狭 窄的文学甬道中窥婬*式地窥想女人、压榨女人、拯救女人。是的,“窥婬*”似乎很符合他的风格,因为提到他的作品也不可逃避要谈到“性*欲”。

  ……陈佐千抚摸颂莲粉红的微微发烫的肌肤,摸到无数欲|望的小兔在她皮肤下面跳跃。陈佐千的手渐渐地就狂乱起来,嘴也俯到颂莲的身上。颂莲面色*绯红地侧身躺在长沙发上,听见窗外雨珠迸裂的声音,颂莲双目微闭,呻吟道,主要是下雨了。
  在我看来他的性*描写决不露骨却极能骚动读者的欲|望,就好像他力挽狂澜将癫狂的状况用最大力压下去,所以看似低吟却极有分量。他的冷酷在于无情而生动细腻地 揭示着人性*本原中近乎于“原罪”的丑恶——“性*恶论”。这种跳跃在人性*与意识的末梢上的描写,敏感、细腻、令人毛骨悚然。某种意义上,这篇小说、这种描写 表达了苏童乃至一代青年作家奇怪的历史观,即把“性*”看作历史的根源和动力。
  让我们以颂莲为例,她是读过一年书的女大学生,照理说也应该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并有可能成为一个"新时代女性*",但在父亲因茶厂倒闭而自缢身亡之后,她所表 现出的却是源于人性*之根的弱点,在辍学做工还是嫁给有钱人做小两条道路中她很自然地堕落到了后者。甚至我们不敢把之称为“堕落”,向人的本性*出发也不失为 一种人生选择。一种正确的选择吧。苏童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地打破传统的红色*革命模式回归最原初的叙事模式,当然也是一种突破。可能在他看来小事件的描写更能 打动人心吧。不得不谈到的是苏童常常模糊故事发生的准确年限,有时,你很难判断故事究竟停留在时代的哪一个断层,你只能随作者的指引进入他的结界。苏童很 聪明,他不会把主动权无偿的交给你,而是懂得玩弄你可怜的想象力,支配你、指挥你,也许是傀儡了你——在他亦真亦幻的世界里。

  ……她每次到废井边上总是摆脱不掉梦魇般的幻感。她听见井水在很深的地层翻腾,送上来一些亡灵的语言,她真地听见了,而且感觉到井里泛出冰冷的瘴气,湮没了她的灵魂和肌肤。
  在《妻妾成群》中还有一个很古老的意象:井。似乎从封建社会开始,古井就承载了许多怨恨,而这些怨气又深深集蕴了女性*的身影,也不知是从何时开始,古井 ——女人——怨魂就站在了一条线上。常常听老人讲皇帝后宫里的老井有多少尸骨,常常听闻裹足的女人不愿接近老井的习俗。看来民间也多少有些捕风捉影的依 据。在《妻妾成群》里的那口井,那井内是幽暗且寒冷的,井台上也爬满了青苔。颂莲被这口井纠缠了一辈子,井中的世界对她来说是个黑色*的诱惑,她想将它看清 楚以便使自己不再莫名地恐惧,可是她却永远也不敢靠近,但她也走不出那口井的-阴-影。所以她只好在井边不停地转圈,一边转一边说:我不下去,我不下去。对井 的惧怕是因为颂莲对“乱|伦”的渴望以及对封建伦理观念压制的恐慌吗?这是不是可以看作是苏童对女性*话题的一次比较深入的探讨呢?
  从夏娃开始,女人就只是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而已。在女性*主义的世界里也有一句名言,“在男人书写的历史中,女人始终是绝对的‘他者’(the other)”。那在苏童笔下的女性*世界是“他者”还是“此者”呢?很明显,作者已经不是把女性*放在了中心位置来描述,而是将女性*的视角拓宽,这种关注是 前所未有的。最特殊的是苏童本身作为男性*个体的换位思考是值得深思的。其实,我们不妨反过来想想,虽然其作品的主角几乎都是女性*,但是人物的设置始终是搁 置在以男权为至上利益的社会环境中,所以每个女性*主角所包皮含的隐形线索依然是向男权的膜拜,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群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依然是因为男人而 产生的悲剧。但是当这些冲突被放大乃至变形时,男人以及他身边的女人们也同时被收缩聚焦最终产生了我们的错觉——一种似乎将女人中心化的错觉。所以,简单 的把苏童的作品归结为女性*中心论也是不妥帖的。只能说是在绝对男权的社会中选取了“女人”这一个横截面来诠释它,女性*仅仅是工具而已,恐怕最深层的意图还 是在勾勒男人的权利社会。但是,恰恰如此才获得了难能可贵的视角,女人的一切举动也才变得合情合理。

  第二年春天,陈佐千又娶了第五位太太文竹。文竹初进陈府,经常看见一个女人在紫藤架下枯坐,有时候绕着废井一圈一圈地转,对着井中说话。文竹看她长得清秀 脱俗,干干净净,不太像疯子,问边上的人说,她是谁?人家就告诉她,那是原先的四太太,脑子有毛病了。文竹说,她好奇怪,她跟井说什么话?人家就复述颂莲 的话说,我不跳,我不跳,她说她不跳井。
  颂莲说她不跳井。
  故事又开始轮回。在苏童看来女人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是的,女人•性*•古井的故事同样从未结束过。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中国在梁庄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中国在梁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 [点击阅读]
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这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狗年的一天,使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它的果实把地球折腾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是春天的午夜。一个飞碟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地球,飞碟上的外星人是路过地球,想休息一会儿。“下边是一座苹果园,着陆比较合适。”担任观察的宇宙人对机长说。“同意在苹果园着陆。”机长发令。飞碟缓慢地在那闷果树旁着陆。飞碟舱门打开了,几个宇宙人走出飞碟,在果园里活动筋骨,呼吸空气。 [点击阅读]
经典小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09 人气:2
摘要:目录页■蒋廷松《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6期通俗文学-超短小说一天,我陪乡长到县城找西郭局长办事。到西郭局长家时,他儿子小西郭也在,这小西郭是前不久被西郭局长安排到咱芳塘乡工作的。西郭局长见我们上门,递烟、敬茶、让坐,挺热情。小西郭呢,望着我们便是傻乎乎地笑。我们与西郭局长谈话时,小西郭便小心翼翼地往乡长的脸上“呼呼”地吹气。我想,他大约是在替乡长吹灰尘吧。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厚黑学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最初的厚黑学并不像后来流传的各种版本,也没有所谓的厚黑经和厚黑传习录,而是一篇文言文体的文章,其中不少句式都是套用的儒家经典的句式,由此也可看出李宗吾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基因没有完全消除贻尽。这篇文言文体在李宗吾所有文章为唯一一篇,以后的各种厚黑学著作以及1949年之后坊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厚黑学,均以此为蓝本,兹抄录如下:“吾自读书识字以来,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鬼车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4
摘要:这已经是苗我白近几天第4次在深夜3点钟被楼下的汽车报警器的鸣叫声吵醒了。他怒不可遏。从30岁起,苗我白的夜间睡眠改为一次性的:醒了当夜就再也睡不着,不管几点醒。这个毛病已经困扰苗我白6年。为了能睡一个完整的觉,苗我白每天下午从5点起就停止饮水,以防夜间膀胱骚扰大脑。和苗我白睡在一张床上的,是他的妻子鲍蕊。鲍蕊不是苗我白的原配妻子。苗我白的第一任妻子是崔文然,那是苗我白的至爱。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骚动之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鹰在头顶威严郑重地巡视了两圈,忽然一紧翅尖,以极其轻盈优雅的样子滑上峰顶,飘过黝森森的山林梢头,沉没到湖泊似的深邃清澈的天空中了。谷地上,那只天真灵秀的小布鸽,还在扑楞着翅膀,发出惊惧凄婉的呼救。“真他妈倒霉!”一丛枝叶张扬的山桃树后,跳起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不胜遗憾的目光朝着鹰去的方向望了几望,侧转身子,向旁边的一方草地,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草地极小,处在乱石棘棵之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