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青年近卫军 - 《青年近卫军》txt——第三十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三十五章
  午后,宪兵站长勃柳克纳和副宪兵站长巴尔德到离克拉斯诺顿大约三十公里的罗文基城的区宪兵队去了。党卫队分队长彼得·芬庞临时调到克拉斯诺顿宪兵站上工作,他知道这两位站长是送审讯材料到区宪兵队去,然后从那边得到如何处置被捕者的命令。但是彼得·芬庞凭他的经验已经知道,将是怎样的命令;他的上级对这一点也知道,因为他们临行之前就吩咐芬庞派党卫队的兵士去封锁公园地区,不准任何人走进公园。而埃德华·鲍尔曼中士手下的一小队宪兵,又被派到公园里去挖一个大坑,如果里面的人一个紧挨一个站着,要能够容得下六十八个人。
  彼得·芬庞知道,他的上级一定要很晚才会回来。因此他派分队副带着兵士们到公园去,自己却留下来待在监狱的门房里。
  最近几个月来,他一直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一分钟的机会可以单独待着,所以他不仅不能从头到脚洗一下,甚至衬衣也不能换,因为他怕脱了衬衣会被人看到他身上带的东西。
  等宪兵站长勃柳克纳和副宪兵站长巴尔德走了,党卫队兵士和宪兵们也到公园里去了,监狱里的一切都安静下来,这时芬庞军士就到监狱厨房里去找厨子,向他要一锅热水和一个盆来洗澡的天人合一之论。阐发子思之学,继承孔子之说,成思孟学,至于冷水,门房口的木桶里总是有的。
  一连热了多日之后,初次刮起冷风,刮得低垂的雨云满天飘散。这是一个-阴-暗的日子,像秋天。这些煤区的整个自然界都显露出它最难看的方面。这个四面受风、满眼都是标准式房屋和煤灰的小城,当然也不例外。门房里光线充足,可以洗澡,但是彼得·芬庞非但不愿意有人猝然闯进来看到他,也不愿意窗外有人看见他,所以他放下窗上的黑纸,开了电灯。
  尽管他从战争开始以来就过惯了他现在过的那种生活,他也闻惯了自己身上的臭味,但是,当他终于能够把衣服脱光,身上毫无负担地光着身子过一会,他仍旧体验到难以形容的快感。他天生就胖,随着年龄的增加,简直变得臃肿不灵,穿上黑制服就要浑身大汗。衬衣几个月没有换,浸透了发酸的汗水,变得又粘又臭,再加上制服的里子褪色*,就变得黑里透黄。
  彼得·芬庞脱掉衬衣,一丝不挂,身上虽然好久没有洗,但是皮肤生来很白,胸口和两条腿上都长着浅色*的鬈毛他人的对象即自在。若我要回到原来的自为状态,就要反过,连背上也有一些。他脱掉衬衣之后,就发现他身上原来还有一条特殊的禁欲带。这甚至不是禁欲带,而是更像旧时兵士佩的长子弹带。这是用橡胶布做的一条长带,上面分为许多小袋,每只小袋上都钉着小钮扣,带子挂过双肩,在胸前十字交叉,又在腰部上面缠了一圈。带子两头用两条肮脏的白丝带拉紧,在腰间打了个活结。这些像子弹夹那么大小的小袋里,大部分都装得鼓鼓的,只有一小部分还空着。
  彼得·芬庞解开腰间的丝带,取下这条带子。这条带子在他身上绑的时间太久,使他的白胖的身上好像生过褥疮似的,留下了颜色*不健康的深色*痕印——背上和胸口是交叉形,腰上面是一道圆箍。彼得·芬庞解下带子,——它的确是非常长,又非常重,——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桌上,马上就开始拚命地搔痒。他用他的又短又粗的手指猛烈地、下死劲地浑身搔着,他搔着胸膛、肚皮、两腿,并且不断设法要搔到脊梁,一会儿越过左肩,一会儿越过右肩,一会儿用右手从肩胛骨下面伸过去,用大拇指搔着,舒服得不住地哼唧和呻吟。
  等他痒得稍微好些,他就小心地解开制服里面的口袋,摸出一只像烟袋的小皮袋,把里面的三十来颗金牙倒在桌上。他本来打算把它们分装到带子上的两三个还没有装满的小袋里去。但是他既然有机会能够单独留在这里,他就禁不住要欣赏一下其他装满了的小袋里的东西。他已经有很久没有看到它们了。于是他仔细地把钮扣一个一个地解开,把小袋里的东西都分别排列在桌上,一堆堆,一迭迭,不多一会已经摊满一桌,的确是洋洋大观!
  这里有世界各国的货币——美元和英国先令、法国法郎和比利时法郎、奥地利克朗、捷克克朗、挪威克朗、罗马尼亚列伊、意大利里拉。它们是按照国家分类的,金币归金币,银币归银币,纸币归纸币,其中居然还有一迭整整齐齐的苏联“蓝票”——票面值一百卢布的钞票,他虽然并不希望从这些钞票得到什么物质利益,但他还是把它们留在身边,因为他的贪婪已经发展为收藏狂了。这里有一堆堆的小件金首饰——戒指、镶宝戒指、别针、胸针——有的镶着宝石,有的没有宝石,另外还有一堆堆的宝石和金牙。
  天花板底下被蝇粪玷污的电灯,射出晦暗的灯光,照着桌上的这些钱币和珠宝。他光着身子、浑身是毛、秃脑袋瓜、戴着浅色*的玳瑁边眼镜,叉开双腿坐在凳子上,欣赏着这些珠宝,偶尔还搔几下痒,情绪兴奋,非常自得其乐。
  这些小玩意和钱币虽然很多,他在摩挲和把玩每一枚钱币和每一件小玩意的时候,还是能讲得出这是他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从什么人身上抢来或是剥下来的,牙齿是从什么人嘴里拔下来的,因为自从他得出结论,他不这样做就是傻瓜的时候起,这就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乐趣,其余的一切不过是生活的表象而已。
  他不仅拔死人的金牙,也从活人嘴里拔。不过他还是宁愿从死人嘴里拔,因为拔起来没有特殊的麻烦。他只要看见一群被捕者当中有人镶金牙,他就发现自己巴望这一套审讯手续赶快结束,可以快些杀死他们。

  这些钱币、金牙和小玩意后面的被杀害、受折磨、被抢劫的男女老幼实在多得不可胜数,所以当他望着这一切的时候,愉快兴奋和自得其乐的感觉里总不免掺杂着某种不安。然而这种不安并非发自他彼得·芬庞本人,而是发自想象中的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一位道地的绅士,他的肥胖的小指上戴着宝石戒指,头上戴着昂贵的浅色*软礼帽,脸刮得精光,道貌岸然,满脸露出对彼得·芬庞不以为然的神气。
  这是一个大富翁,比拥有金银珠宝的彼得·芬庞更为富有。但是此人仍然认为自己有权责备彼得·芬庞,认为他发财致富的方法是卑鄙的。所以彼得·芬庞就跟这位绅士进行着没完没了的、然而是非常亲切的辩论。因为说话的只有彼得·芬庞,他在这场辩论中是站在一个富有生活经验的、实事求是的现代人的立场上,他的立场要高得多,坚定得多。
  “嘿—嘿,”彼得·芬庞说,“归根到底,我决不坚持要终身干这个行当。归根到底,我还是要做一个普通的实业家或是商人,好吧,哪怕开个小铺子也成,但是我总要弄点本钱吧!是的,我很懂得,您对您自己和对我是怎么想的。您是这么想的:‘我是个绅士,我所有的企业都是公开的,每个人都看得见我收入的来源;我有家庭,有孩子;我的外表整洁,衣冠楚楚,对人有礼貌,我没有做过不可告人的事;如果跟我谈话的女性*站着,我也站着;我阅读书报,我加入两个慈善团体,我在战时捐过巨款给医院添置设备;我爱好音乐,喜欢花草树木,喜欢海上的月色*。可是彼得·芬庞却谋财害命。他甚至毫不厌恶地去拔人家嘴里的金牙,他还把这一切藏在身上,免得被人看见。他只好几个月不洗澡,身上臭气熏人,因此我有权责备他。’……嘿—嘿,对不起,我最亲爱和最尊敬的朋友!您别忘了我已经四十五岁,我做过水手,我到过世界各国,世界上发生的事,哪一桩我没见过!……您是否知道我这个常常远渡重洋的水手不止一次有机会看到的情景:在南非、印度或是印度支那,每年都有上百万的人可说是饿死在最可敬的公众的面前。不过,何必说得那么远呢!甚至在战前繁荣的幸福年代,您也可以看到,几乎在世界各国的首都,都有许多街区住着失业的人,他们当着最可敬的公众的面死去,有时甚至死在古教堂的门口。要说他们是存心跟自己过不去而找死吧,叫人是很难同意的!谁不知道,有些最可敬的人,道地的绅士,只要对他们自己有利的时候,就肆无忌惮地把成百万身强力壮的男女工人从他们的企业里赶出去。这些男女由于不甘心屈服于自己的处境,每年都大批大批地被关在监狱里受罪,或是干脆就在街上和广场上被杀死,而且是完全合法的,靠着军警的帮助!……我给您举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我还可以多举一些,每年在地球上用这些方法杀害的人上百万,其中不单有健康的男子,而且还有孩子、妇女和老人,老实说,杀害他们就是为了增添您的财富。关于战争,我就不用提了!在战争时期为了增加您的财富,在最短期间进行特大规模的屠杀。我最亲爱和最可敬的朋友!我们何必躲躲闪闪?我们可以开诚布公地说:如果我们要别人替我们干活,那我们每年就得用这种或那种方法把他们杀掉相当的数量!我使您讨厌,无非是因为我是站在所谓绞肉机的底座,我是这个行当的粗工,我的工作性*质使我不能洗澡,身上发出臭味。但是您一定会同意,就是您永远少不了像我这样的人,越往后,您就越需要我。我跟您血肉相连,我是您的化身,如果把您翻过面来,让人家看看您的真面目,其实您跟我完全一样。时机到了,我也会洗个澡,变得非常干净,也许,就成为一个小铺子的老板,您在我的铺子里可以买到上等香肠……”
  彼得·芬庞跟想象中那个脸上刮得精光、道貌岸然、裤子烫得笔挺的绅士进行的就是这种原则性*的辩论。这一次,也像往常一样,彼得·芬庞在战胜了绅士之后,心里高兴到极点。他把一堆堆的钱币和珍宝藏进原来的小口袋,仔细扣上钮扣,然后才开始洗澡。他舒服得直打响鼻,尖叫着,把肥皂水泼了一地,但是这完全不用他操心,兵士们会来擦掉的。
  他并没有洗得十分干净,不过总算使身上轻松一下。他又缠上这条带子,把它在腰里系好,穿上干净内衣,把脏的藏起来,再穿上黑制服。然后他掀开黑纸的一角,朝窗外望了一望,监狱的院子里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已经变成本能的经验提醒他,长官马上要回来了。他走到院子里,在门房旁边站了一会,让眼睛习惯黑暗,但是仍旧无法习惯。冷风把沉重的乌云吹过城市和整个顿涅茨草原的上空;乌云也看不见,但是它们好像在互相追赶,它们的潮润的、毛茸茸的边缘互相擦碰,似乎发出沙沙的声音。这时彼得·芬庞听到低低的摩托声愈来愈近,还看到汽车的遮掉半边的前灯的两个光点,汽车经过以前是区执行委员会、现在是德国人的区农业指挥部的大厦旁边,从山上开下来;灯光使大厦的一边侧厅隐约从黑暗中显现出来。长官从区宪兵队回来了。彼得·芬庞穿过院子,从后门走进监狱,守门的宪兵认出是分队长来了,向他行了个持枪礼。
  牢房里的人们,也听到汽车压低了摩托声开到监狱跟前。整天笼罩着监狱的那种异样的寂静,马上就被走廊里的脚步声、钥匙开锁声、砰砰的关门声、各个牢房里发出的嘈杂声以及远远那间牢房里那个婴孩的熟悉的令人心酸的啼哭声打破了。这啼哭声突然提高,变成刺耳的凄厉的嚎叫声,——

  那婴孩鼓起最后的力气拚命地叫嚷,他已经声嘶力竭了。
  舒尔迦和瓦尔柯听到牢房里渐渐逼近的乱哄哄的声音和一个婴孩的啼哭声。有时他们觉得,他们听到一个女人的声音在热烈地说着什么,一会儿提高嗓门,一会儿恳求,后来好像也哭了。接着锁孔里的钥匙响了一下,宪兵们从带婴孩的女人的牢房里出来,走进了隔壁的牢房,那里马上就吵闹起来。但是即使在这时候,透过这种吵闹声,似乎也可以听到那个女人哄孩子的非常凄凉而温柔的声音,以及那孩子仿佛在给自己催眠似的、渐渐微弱的声音:
  “啊……啊……啊……啊……啊……啊……”
  宪兵们走进了瓦尔柯和舒尔迦隔壁的牢房,他们俩才明白,为什么宪兵们走到哪里,哪里的牢房里就发出吵闹的声音:原来宪兵们在把被监禁者的手都绑起来。
  他们最后的时刻到了。
  隔壁牢房里人很多,宪兵们在那边搞了好一会。最后他们出来了,锁上了牢房,但并不马上到瓦尔柯和舒尔迦这边来。他们站在走廊里,匆匆地交换一下意见,后来走廊里有人跑出大门口。安静了一会儿,只听见宪兵们在叽咕。后来走廊里响起几个人走近牢房的脚步声,有人说着德语表示满意,接着,芬庞军士带着几个宪兵用电筒朝牢房里照了一照,走了进来;他们都握着手|枪准备着,门口还有五六名兵士。显然,宪兵们怕这两个人会像往常一样跟他们动武。但是舒尔迦和瓦尔柯对他们甚至没有嘲笑;他们的精神已经远远地离开这个尘世的忙碌。他们安静地让宪兵们反绑了手,后来芬庞用手比划着,要他们坐下来把他们的脚绑上,他们就让宪兵们在他们的脚脖上绑上绳子,这样他们只能迈着小步,而不能逃走。
  后来他们又被单独留下来,他们又默默地在牢房里坐了一会,等德国人把所有被监禁的人都绑上。
  现在走廊里响起了迅速而有规律的脚步声;脚步声越来越响,后来充满了整个走廊。兵士们先是原地踏步,后来按照口令立定,又把枪靠到脚边,把皮靴碰得啪的一响,来了个转身。牢房的门都砰砰地响起来,他们开始把被监禁的人们带到走廊里。
  舒尔迦和瓦尔柯在黑暗中待得实在太久,走廊里天花板下的电灯光虽然十分晦暗,他们仍然不禁眯起了眼睛。后来他们就开始打量身旁的人和队列里比较远的、在走廊两头的人们。
  跟他们隔开一个人,是一个高大的中年汉子,那人光着脚,衬衣上全是血污,也像他们一样,脚上绑着绳子。瓦尔柯和舒尔迦认出了那人是彼得罗夫,不禁都倒退了一步。彼得罗夫被打得遍体鳞伤,衬衣粘在肉上,像粘在一大片伤口上那样,而且已经干了,——大概,每动一下都会使这个强壮的人疼痛难忍。他的一边面颊被刀子或是刺刀直戳到骨头,伤口已经溃烂。彼得罗夫认出了他们,对他们低下了头。
  但是,在走廊远远的尽头,在监狱出口处的情景,却使瓦尔柯和舒尔迦由于怜悯和愤怒而发抖;几乎所有被监禁的人们也都带着痛苦、恐怖和惊异的表情望着那边。那边站着一个年轻妇人,脸色*虽然疲惫不堪,但是表情坚强有力。她穿着深红色*衣服,手里抱着一个婴孩。她的抱着婴孩的胳膊和婴孩的身体被绳索捆绑着,好像孩子是紧紧地永久被粘连在母亲身上。婴孩还不满一岁,长着稀稀的、后脑上略微鬈曲的金发,柔软的小头靠在母亲肩上,眼睛闭着,但是他没有死,他睡着了。
  舒尔迦突然想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泪水从眼睛里涌出来。他怕被宪兵们和自己人看见他的眼泪,会对他舒尔迦乱加猜测,所以当芬庞军士终于点完被监禁者的人数,让两排兵士在两旁把他们押到院子里去的时候,他感到高兴了。
  夜色*是这样的黑,人们并排站着彼此都看不见。他们四个人一排,排成一队,被团团围着带出了大门;电筒时前时后、时而又在两旁亮起来,照亮着道路和被监禁者的队伍;他们就这样沿着大街被带上坡去。冷风以同样的强度单调地刮过城市上空,用潮湿的气流围绕着他们。乌云低低地在头顶上奔驰,仿佛可以用手摸到它们,还可以听到它们的潮润的沙沙声。人们贪婪地用嘴吞咽着空气。队伍缓慢地、肃静无声地走着。走在前面的芬庞军士有时回过头来,打开挂在胳臂上的大电筒照射着队伍,那时从黑暗中就重又现出身上绑着婴孩的妇人的身形,她走在第一排边上,风把她的深红色*衣服的下摆吹向一边。
  舒尔迦和瓦尔柯并排走着,他们的肩膀互相碰撞。舒尔迦的眼睛里已经没有泪水。瓦尔柯和舒尔迦愈往前走,他们头脑里一切个人的东西,甚至那最重要的最宝贵的东西,那直到最后一分钟还隐隐使他们十分激动和焦灼而使他们不愿死去的东西,也就离他们愈远。庄严肃穆的气氛展翅覆盖着他们。一种难以名状的清澄的宁静降临到他们的心头。于是他们迎风前进,在这些低低压在头顶、沙沙作声的乌云底下,默默地迎着他们的死亡从容走去。
  队伍在公园大门口站住。芬庞军士从制服里面的口袋里掏出一张公文,他、宪兵站的埃德华·鲍尔曼中士和指挥守卫公园的党卫队兵士的分队副,都用电筒照着,先后仔细读了这张公文。
  然后中士用电筒的闪动的亮光照着,把队伍的人数重点了一遍。

  公园的大门缓慢地、带着吱吱的响声打开了。队伍改为两人一排,被带领着沿列宁俱乐部和高尔基学校中间的林荫大道走进去。以前直属克拉斯诺顿煤业联合公司的各个联合企业的管理处,现在就设在学校里。他们刚走过校舍旁边,芬庞军士和鲍尔曼中士就折进了旁边的小道。队伍也跟着他们转了弯。
  风吹弯了树木,树叶都被吹向一边。树叶战栗着,互相碰撞着,它们的不肯缄默的、嘈杂而又单调的响声充满了周围黑暗的空间。
  他们被带到公园的荒凉的尽头,甚至在晴朗的日子那儿也是足迹罕到的地方,再过去就是一片荒地,上面孤零零地耸立着德国“警察学校”的砖砌大厦。在这儿四面有树木的长方形空地正中央,挖了一个长坑。人们还没有看见这个坑,就闻到一股挖出来的湿土的气味。
  队伍被分为两股,带到坑的两面,瓦尔柯和舒尔迦也被拆散了。人们碰在翻挖出来的土堆上,都跌跌撞撞,但是他们马上被枪托打得站起来。
  突然间,几十支电筒照亮了这个漆黑的长坑,照亮了它两旁的土堆,照亮了人们饱受折磨的脸,也照亮了把林中空地密密包围起来的德国兵士的寒光闪闪的刺刀。所有站在坑边的人们,都看到披着黑橡胶布斗篷的宪兵站长勃柳克纳和副宪兵站长巴尔德,站在坑尽头处的树下。在他们后面,靠边一点,站着身穿灰色*衣服、肥胖臃肿、眼睛鼓出、脸色*紫红的瓦西里·斯塔庆柯市长。
  宪兵站长勃柳克纳做了个手势。芬庞军士就把挂在胳膊上的电筒高举在头顶上,用他那嘶哑的村妇般的嗓音轻声下了个命令。兵士们向前跨了一步,用刺刀把人们推向坑边。人们踉踉跄跄地走着,脚不断陷在泥土里,默默爬上了土堆。只听见兵士们的喘息声和风吹树叶的飒飒声。
  舒尔迦在他被绑的双腿所容许的限度之内,费力地迈步走上土堆。他在电筒的闪光中看见人们怎样被抛到坑里;他们有的跳下去,有的倒下去,有的一声不响,有的发出抗议的或是悲痛的呼声。
  宪兵站长勃柳克纳和副宪兵站长巴尔德站在树下动也不动,斯塔庆柯却拚命向被抛进坑里去的人们深深鞠躬——他喝醉了。
  这时舒尔迦又看见了那个穿深红色*衣服的妇人和绑在她身上的婴孩;孩子什么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他只感到母亲身上的温暖,仍旧把头搁在她的肩上睡着。她怕把孩子惊醒,两只手又没法动,只好坐到土堆上,用腿移动着,自己滑到坑里去。舒尔迦后来再没有看见她了。
  “同志们!”舒尔迦用沙哑有力的声音说道,他的声音盖过了一切的声响。“我的好样的同志们!光荣归于你们,人们会永远纪念你们!伟大的……”
  一把刺刀从背后戳进他的肋骨中间。舒尔迦鼓起全身巨大的力量不让自己倒下去,而是跳进坑去,他的声音又从坑里震响起来:
  “伟大的、给人民指示正确道路的共|产|党万岁!”
  “消灭敌人!”瓦尔柯在舒尔迦身边威严地高呼道,命运注定他们在坟墓里又站在一起。
  坑里塞满了人,连身子都不能转动。最后的精神紧张的一瞬到来了:每人都准备好接受一颗铅|弹。但是给他们准备的并不是这样的死。泥土像雪崩似的纷纷撒到他们的头上、肩上、衬衫领上、嘴里和眼睛里。于是大家明白了,是要把他们活埋。
  舒尔迦提高嗓子唱起来: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瓦尔柯的低沉的嗓音跟他唱起来。越来越多的声音,先是近处的,后来是愈来愈远的声音,都和他们的声音汇合起来了,《国际歌》的歌声像缓缓的浪涛从地下腾向黑暗的、乌云密布的天空。
  在这黑暗可怕的时刻,“木头街”上一所小房子的门悄悄地打开了,玛丽雅·安德烈耶芙娜·鲍尔茨和华丽雅,还有一个身材不高的人,一齐走下台阶,那人衣服穿得很多,背着背包,拿着手杖。
  玛丽雅·安德烈耶芙娜和华丽雅一边一个拉着那人的手,沿着街道向草原走去。她们的衣服不住被风刮起。
  走了几步那人停下了。
  “黑得很,你还是回去吧,”他几乎是用耳语说。
  玛丽雅·安德烈耶芙娜拥抱着他,他们就这样站了一会。
  “再见了,亲爱的玛丽雅。”他说了就无可奈何地挥了挥手。
  于是玛丽雅·安德烈耶芙娜就留下了,而他们父女二人,就手搀着手继续前进。华丽雅要陪着父亲走到天明。以后,不管他的视力多么差,他也得独自设法走到斯大林诺城,到了那边他打算躲在妻子的亲戚家里。
  有好一会工夫,玛丽雅·安德烈耶芙娜还能听到他们的脚步声,后来连脚步声也听不见了。寒冷的、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包围着她,但是玛丽雅·安德烈耶芙娜的心里却更为黑暗。全部生活——工作、家庭、梦想、爱情、孩子——这一切都瓦解了,崩溃了,前面是一片空虚。
  她站在那里,无力挪动;风呼啸着,吹得她的衣服乱卷;
  可以听到低悬在头上的乌云发出轻轻的沙沙声。
  突然间,她觉得,她神经错乱了……她凝神听了一会……不,这不是她的幻觉,她又听到了这个声音……有人在唱歌!在唱《国际歌》……不能肯定这歌声来自何方。这歌声和风的怒号声以及乌云的沙沙声交织在一块,随着这些音响一起飘扬到整个黑暗的世界。
  玛丽雅·安德烈耶芙娜的心似乎停止了跳动,她浑身颤抖起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猜火车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4
摘要:欧文·威尔士,苏格兰著名作家,曾凭借《猜火车》一书被称为“药物时代的桂冠诗人”。这本书因为真实描绘苏格兰地区的下层人民生活而成名,其在1996年改编成电影,更是成为经典。一九五八年出生于爱丁堡雷斯市,他是个广受赞誉的苏格兰小说家,《猜火车》是他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作品。 [点击阅读]
恶意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事件之章野野口修的笔记一事情发生在四月十六日、星期二。那天下午三点半我从家里出发,前往日高邦彦的住处。日高家距离我住的地方仅隔一站电车的路程,到达车站改搭巴士,再走上一小段路的时间,大约二十分钟到了。平常就算没什么事,我也常到日高家走走,不过那天却是有特别的事要办。这么说好了,要是错过那天,我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点击阅读]
苏菲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话说我对哲学产生兴趣是在研一时的自然辩证法课堂上。那是位颇为娘娘腔的老教授,本行研究人脑和意识,业余时间教授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史。不像其他政治课老师只晓得照本宣科,这老头有相当牛逼的学术基础,从古希腊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讲到近现代一系列科学危机,一贯而至,娓娓道来,一面精彩轻松的讲解着各种科学定律,一面逐步揭开科学背后的思辨踪影;当然作为一位老右愤, [点击阅读]
午夜凶铃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19月5日晚上10点49分横滨数栋14层公寓和三溪园住宅区的北端紧紧相邻,这些新建的公寓已经有很多人入住。每一栋公寓有将近100户住家,算是人口相当密集了。但是,公寓里的住户们不相往来,彼此也不认识,只有在夜里窗子透出灯光时,才让人意识到这里有人居住。在南边,工厂的照明灯投射在漆黑的海面上,静静地拉出一道长影。工厂的外墙上交缠着无数管线,令人联想到人体内错综复杂的血管。 [点击阅读]
幻夜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昏暗的工厂里,机床的黑影排成一排。那样子让雅也想到夜晚的墓地。不过,老爸要进入的坟墓并没有如此气派。黑影们看上去就像失去了主人的忠实奴仆。它们也许正和雅也怀着同样的心情,静静地迎接这个夜晚。雅也把盛着酒的茶碗送到嘴边。茶碗的边缘有个小缺口,正好碰在嘴唇上。喝干后,他叹了口气。旁边伸过一个酒瓶,把酒倒入他的空茶碗里。“以后在各方面都会有困难,但不要气馁,加把劲儿吧。“舅舅俊郎说。 [点击阅读]
五十度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67 人气:2
摘要:E L James is a TV executive, wife, and mother of two, based in West London. Since early childhood, she dreamt of writing stories that readers would fall in love with, but put those dreams on hold to focus on her family and her career. She finally plucked up the courage to put pen to paper with her first novel, Fifty Shades of Grey. [点击阅读]
血火大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绿林恶魔1没有风,天黑以后,气温还未降下来。空气的湿度很大,蚊子叮咬着人粘糊糊的肌肤。在巴西偏僻内地长大的日本姑娘水野直子,已经习惯了蚊子和毒虫,对蚊虫的毒素已产生了免疫力,即使受到它们叮咬也没什么反应。如果对它们神经过敏的话,在这里简直无法生活。一阵巨大的声音把直子惊醒。她从粗糙的木床上坐起时,那声音变成了狂吼和怒号。 [点击阅读]
源氏物语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日本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在歧视女性*的传统大行其道的同时,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偏又出自一位女性*之手,《源氏物语》全书,仅百万字,涉及三代历时七十余年,书中人物有四百多位。 [点击阅读]
龙纹身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这事每年都会发生,几乎成了惯例,而今天是他八十二岁生日。当花照例送达时,他拆开包皮装纸,拿起话筒打电话给退休后便搬到达拉纳省锡利扬湖的侦查警司莫瑞尔。他们不只同年,还是同日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说是一种讽刺。这位老警官正端着咖啡,坐等电话。“东西到了。”“今年是什么花?”“不知道是哪一种,我得去问人。是白色的。”“没有信吧,我猜。”“只有花。框也和去年一样,自己做的。”“邮戳呢?”“斯德哥尔摩。 [点击阅读]
双城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