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你在高原 - 无边的游荡 第一章 无边的游荡 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2
  入夜了,又一次在野外搭起帐篷,燃一堆篝火。虽然没有多少风,我却闻到了浓烈的山野气息。这气味中有山草的香味。白天我很少看到开放的野花——时间尚早,这个季节只有迎春花能够开放,可也没看到迎春。似乎闻到了越来越浓的花香。就是这气味让我不能安歇。我忍不住从篝火旁走开,在可爱的白沙地上徜徉。
  弯月一冒出那个山口就放出了夺目的光彩。我的心不由得一阵感激。这样的夜晚让人想起了很久以前,想起少年时代在南部大山奔波的那些月夜。那时天上有一轮神奇的月亮,地上有一个流浪的少年。谁也不知道这个少年此刻有多么绝望悲凉。走啊走啊,在月亮地里踏着一层银光一口气走上十里二十里。那时候没有帐篷,只想寻一个避风之地。如果遇到一个好人家,或者是一个能够收留孤儿的大草垛子,就是莫大的幸福……一切都在眼前了:月亮、山,还有一阵阵的莽野气息。几条鱼在水中蹦跳,发出叮咚声。一个很大的野物在远处黑漆漆的绦柳棵里活动了一下,似乎还碰下了什么滚石。
  哗啦啦的碎石声让我警觉起来。这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动物,它起码有狼那么大,反正绝不是一只野兔。它笨拙得像头熊,当然这个地方不可能有熊。我没有吱声,只在离篝火十几米远的地方蹲下,小心地观察。我发现绦柳棵在月光下摇动——那是一只好奇的动物,我不愿去惊扰。它一动不动了。这样一直停了有半个多小时,大概它已经倦怠了,干脆就在柳棵那儿歇息了。
  不知为什么,这个夜晚我总也睡不着。后来找出了一本书。闪跳的篝火使我阅读起来很吃力。这个夜晚,山口的月亮像水洗过一样,像我小时候在茅屋旁的大李子树上看到的月亮一模一样。外祖母头上的银发在眼前闪耀。春天刚刚来临,海岸上的风就吹湿了那铺上一层白沙的雪岗。中午的太阳把沙子晒热,上面奔跑着一些喜气洋洋的小蜥蜴……
  正这时又有了奇怪的响动——那个潜在柳棵下的动物开始活动了。我手遮眼睛,避开篝火刺眼的光芒。我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影子!
  我不由得紧张了一会儿。那是一个人!还好,他的旁边再没有出现其他影子。他正慢慢腾腾,左顾右盼,向着篝火这边走来。我看得清楚,他背上有个小小的包皮裹。“流浪汉!”我心里叫了一声。

  他离篝火二十多米远的地方站住了。大概他在盘算过来还是退去。
  我迎着他喊了一声,“过来吧伙计,过来烤烤火”。
  他马上加快步子向这边走来。近了,我可以看得更清了。这人的个子和我差不多,但还要瘦,总之是一个瘦瘦的高个子。不太好看的是那两撇黄胡须。五十岁左右,满脸皱纹,一双眼睛又细又长,不停地眨动。我不喜欢这双眼睛。他的头发脱去了很多,头顶心还有一撮相当集中的白毛。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流浪汉,是旅途相遇。
  他笑了笑,眨着小眼睛,在火堆旁抄着衣袖坐下。
  “冷啊,冷啊!”他叹着。
  我问他吃过饭没有,他摇摇头。我重新熬起粥来。水开了,我到旁边的柳棵那儿采了一点柳芽投进去,又撒了一点盐。这是我最喜欢喝的一种野菜咸粥。米饭的气味一飘出来就让人愉悦。流浪汉伸了伸舌头。
  我说:“快了,就要熟了。”
  他用力抄了抄手。
  喝过粥,他开始活跃一些了,站起来伸伸懒腰,跺跺脚,又瞅瞅我的帐篷。我想问他是不是一个人,我只想证明自己的判断:对方是不是一个典型的流浪汉。比如说他怎样具体地解决自己的日常生活问题——讨要,打工,还是……一个丢失了同伴和亲人的男人?不管怎么说,一个五十来岁的孤零零的男人在大地上流浪,总让人有点异样的感觉。说不上是怜悯还是惋惜,反正这种人对我而言,更能触及灵敏的神经。好像我跟这一类人有一种奇怪的血缘似的。
  我问得很谨慎,因为我知道他们大多不喜欢被人询问……他的回答证明了我的判断,真的是一个人奔走,有时就打打工,偶尔也免不了要乞讨,比如说现在……他说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到东西了。
  “全怨这座鬼山!”他往后瞥了一眼。他的意思是翻过整整一座山也没有找到人家,耽误了吃东西。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到人烟稠密的地方,那里混生活容易多了,为什么要翻这座大山呢?后来我才明白,他大约是迷了路。这个夜晚当他下了山口看到一堆火时,马上吃了一惊。开始他还以为到了村边,后来看清了火光映照下的这片水湾,看清了只我一个人,就大着胆子奔过来了。

  我又问:“有没有老婆?”
  “从根上就没那东西。”他说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一个人。
  篝火下他的一双眼睛发出棕红色。我不知该相信他多少才好,也不愿再问。这个夜晚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该睡觉了。我在帐篷里已经铺好了那个睡袋,可又不忍心让他一个人睡在帐篷外边。小小的帐篷挤上我们俩实在是够仄巴了,而且他身上还有一股奇怪的气味。不过这些我都能忍受。我招呼他一声,他兴奋得一拍手钻进来,接着告诉我:每个夜晚他都是猫在山旯旮里,拱在一些草垛里,“那个恣呀!”
  我把一件大衣盖在他身上。
  后来不知怎么就睡着了。
  醒来时身边空空的。我知道这些流浪汉可没有那么多讲究,他们往往连招呼也不打一声就走的。我伸一下腰走出来。这儿的早晨可真够冷的。篝火全部熄灭了,只剩下一堆灰烬。旁边好像少了点什么,仔细看了看,天哪,我的小锅子没有了。我到帐篷里看看,大衣也没有了。这个家伙偷走了御寒的大衣和炊具,这可怎么办!我又摸了摸身上,发现兜里装的一点钱也没了。这家伙到底是什么时候跑掉的我搞不清——这些年不知遇到了多少流浪汉,但极少遇到这样的家伙。背信弃义,没有一点儿良心。我急火火收好帐篷。我想追上那个家伙,可又没法判断他沿哪个方向走掉。我想了想:他如果想迅速甩开我,那就不可能翻前面的山头,而只能顺着这条河谷的左岸往前跑,只有这条路才能快些跑脱。
  我沿着左岸跑起来。我身上的什么东西给撩拨起来,恼得很,只觉得掌根发痒。
  我踏上了一个山坡。顺着河岸往前看,前边真的有一个闪闪跳跳的人影,那就是他。原来这个家伙也是黎明时分醒来的。我不愿惊动他,只让树棵掩护着往前,下了山坡才拿出全身的劲儿往前。我是舍不得那件炊具,它是我旅途上最重要的一件器具呢,因为起码要有东西烧水做粥。奇怪的是他并不急跑——而我相信他最后是发现了我。这样直到我离他越来越近了,他才勉强奔跑几步。在山风的吹拂下,他头上仅有的一点毛发给吹乱了。他只不回头。我离他有一百多米的时候,他开始啊啊喊叫起来,一边叫一边往山坡爬去。他以为自己爬山的本领比我强,他错了。他那细长个子匍匐下来,手扶着突出的岩石,很笨拙。他肯定跑不掉了。

  我终于揪掉了他身上披着的大衣:一个袖子穿在里面,另一边还奇怪地缠在身上。他那个狼狈样子让人发笑又让人恼恨。我喝了一声,他就回头做个鬼脸。我还没笑出来,他竟然搬起一块石头砸下来——我如果躲闪得慢了,它就不是砸在背囊上,而是砸在我的头上!
  多么凶狠的家伙!我扭住了胳膊把他扯翻,他却猝不及防地在我下巴那儿踢了一下。由于他的两手抓着光石使不上劲儿,所以踢得还不重;如果这一下被他踢牢了,我的下巴颏准被踢烂。这是个多凶的主儿。他揪我的头发,似乎想把我的脸抓破。我不得不用拐肘撞他的肋部和胸部。最后他终于让我制伏了,喘息着,开始求饶,一边把身上的包皮裹摔给我,“在里面,都在里面……”
  我解开来寻找那个被烟熏黑了的小钢锅。被偷走的那一点钱也装在锅里。
  “老总啊,饶了我吧!我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
  他偷了东西还说不是故意的。我觉得这个流浪汉真是邪怪而又残忍。
  “我这人哪,见了东西手就发痒——我管不住我的手!它迎着你的小锅伸过去,伸过去,一把抓住,就再也放不开了。”
  我的心软了。看着这个瘦成了一把骨头的流浪汉,忍不住还是把那点钱给了他。后来我想了想,把那件大衣也扔给了他。我想如果不是自己把他呼唤到帐篷里,也许就不会有这场遭遇了……
  我说:“滚吧。这个小锅子可不能给你,我一路上还要用它煮粥。”
  因为刚才跑得太急,身上的汗被山风一吹,冻得发抖。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走了一会儿回头看去,见那个汉子在那儿使劲跺脚,见我回头,就没好声地吆喝。他吆喝了什么?我停住脚步,只想弄清他在喊什么。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在那儿骂我。我给了他钱,给了他仅有的一件大衣,他还在骂我!这家伙骂得越来越难听,他在喊:
  “你是个白眼狼!不得好死!快回去看看吧,你老婆丢了……”
  我不再理睬。可是我的一颗心突然沉下来了,越来越沉,而且发疼。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