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你在高原 - 人的杂志 第三章 雨梁 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4
  我和雨子沿着那条青砖铺地的小巷往前走,心里有一种隐隐的冲动。雨子告诉,从这里到梁先生那儿不用乘车,一直走下去就成——大约四百多米之外就可以看到一个广场,广场那儿有个雕塑。“对,有个铜雕。”我小声重复了一遍。雨子说:从铜雕那儿再往右拐,可以见到一些很旧的平房。就在那个地方,梁先生过去有五十多间房子,后来都被政府没收了。前几年落实政策还给他十五间,可是这十五间房子差不多都被住户占着,梁先生总不能把他们都赶走啊,而且一家老少挤得紧。我问梁先生家里还有什么人?雨子说只有一个女儿在身边,以前还有一个儿子,但很多年都不来往了,也有的说是死在了外地。“梁先生现在自己住着五间平房,本来是个挺好的四合院,可惜很早以前被什么人搞掉了两个耳房。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小院了。”
  这样说着就到了广场。又见铜雕……向右拐,进了一条曲折的巷子:又是不起眼的逼仄的小门,又是那些青砖铺地的残破巷子。雨子伸手敲门,敲了几下用手一推,门就开了。
  他告诉我:只要晚上八点钟以前,这个门总是开着的。
  进了门立刻让我有一种惊喜,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的小院:长满了竹子,油旺旺的。与整个城市无所不在的喧嚣相比,这个院落那么幽静。竹林下边有一条鹅卵石铺成的窄径,十分精致。看上去这个地方似可隐居。我们踏着竹子掩映的卵石小道走过,脚步放得很轻很慢。小院虽不大,但也足有一百五十多个平米,这在一座拥挤的城市里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我发现竹子绕过了陈旧的五间瓦房两边的院墙,并没有连在山墙上,因为房子两边还有宽宽的通道,其间也长满了竹子,而且绕到屋后的竹子更旺。房子不高,进门时险些跌了一跤:原来屋里比外边要低上很多,进门有两个往下的台阶。室内乌黑乌黑,光线特别暗。老式房子本来窗户就小,加上挂了厚厚的布帘,差不多就像黑夜一样了。后窗是个一尺见方的小洞,而且开得很高。屋内什么也看不见,静寂非常,没有一点活气。
  雨子轻轻咳了一声,说一句:“梁先生。”
  话音刚落,那边有人叭地开了灯。我马上看到一个落地台灯下显出的圆圆光晕,那儿映出一个很大的沙发,沙发里蜷曲着一个瘦瘦的老人,头上戴了一顶黑色毛线织帽。他的年纪真的很大了。老人手边是一个拐杖,他用力地拄着拐杖,但并不想站起,只是把身子从沙发里挺直。一边走过来一个女人,头发花白,五十多岁,见了雨子点点头。雨子小声告诉:这就是他的女儿。我向她问好。

  我们走到沙发旁。雨子作了介绍。我伸出去握老人的手时,老人却把手往回一收,抱拳,轻轻地在雪白的胡子下动了动。我被礼让在他身边的一个破旧藤椅上坐了。
  我发现老人穿着很不讲究,灰布衣服上满是灰迹和干结的饭粒之类。老人不说话,浑浊的眼睛看着雨子,好像旁边再也没有别人。雨子怕我尴尬,就几次把我介绍给他。老人点点头,可眼睛总是固执地去看雨子。这时我就趁机打量起房间来了。我觉得这间屋子可真是乱得可以,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过如果仔细些看就会发现:这里确实有点与众不同。屋里有两把古琴,一把古筝,古筝就放在旁边的一个躺柜上。我想起了一个话题,问梁先生经常弹琴吗?老人摇头:“没。”雨子说:“梁先生琴弹得好。我曾经听先生弹古琴。”梁先生像没有听到似的,浑浊发灰的眼睛一直看着雨子。我明白了,老人非常喜欢这个年轻的朋友。
  灰暗的灯光照着一本很旧的线装书。我把脸贴上去也看不明白是一本什么书。再旁边,整整一面墙上是一套古版书,看了看,是半部二十四史,木刻本。老人刚翻过的那本书下,铺了一块很旧的蜡染花布。看得出老人特别喜欢这本书。
  雨子这时又一次对梁先生介绍我:“他是一位读书人,学地质的,也喜欢古籍。”
  梁先生“噢”了一声,点点头。我发现他闭上了眼睛。雨子又说,“他很崇拜您,几次想来看望您。”
  梁先生一声不吭,把身子贴到沙发上,仰着,闭着眼。他好像特别疲倦的样子。
  雨子小声对我说:“我们随便看看吧,我们自己看看。”
  我们在屋里走着,眼睛渐渐适应了这儿的光线。屋里摆的器具都非常古老,而且都蒙着一层淡淡的灰尘。我走近了那架古琴和古筝,发现它们乌黑乌黑,上面好像还有一层荧光。这时我又看见了墙上挂的几幅古画:它们倒是特别洁净。同样干净的,就是老人那一尘不染的书籍了。雨子贴近我耳边告诉:“我把万磊的画拿给他看过。这是万磊求我做的,他说梁先生说好才算好呢……我拿了几幅原作和几幅照片。梁先生看了,说:‘这个人学八大,有灵气,你呀,让他读读宋史。’我就把这个话告诉万磊了。万磊听了半晌不做声,后来只说:‘了得。’接上万磊一个劲地研读宋史。不过他从来没敢提出见梁先生,他知道老人不喜欢跟生人见面……”

  我想与老人交谈几句,特别想谈谈那本经他整理的残著,但我不敢。如果再次来到这儿,说不定我会把那本秘籍的原件携来的。我内心里非常矛盾。眼前的情景使我难以张口。
  他的女儿就在旁边,一会儿给我们添一点水。我觉得老人可能是太疲倦了……她告诉:梁先生现在精神很好,头脑清晰,心脏、血压都没问题,只不过膝盖不太好了,走路费力却坚持不坐轮椅,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有时她想扶他出来晒晒太阳、到院子里活动一下,都很难。
  我们又待了一小会儿,雨子提醒我们该告辞了。走出屋子,好像还不甘心似的,我们在小院里徘徊了好一会儿。我想看老人的竹子。雨子说:原来这五十多间房子每一栋都特别好,都是祖上留下的。老人刚搬到这里时他来过,记得当时议论起过去的建筑,梁先生讲过这样一句——他用拐杖指着四合院:“中国的建筑是养人的……”
  我想,跟梁先生接触多了,雨子也深奥起来。他就建筑又说了不少,指出城里好多古建筑都被破坏了,这一点让梁先生特别气愤。他说那些说了算的人什么都不懂。梁先生说他从来没有遇到这么蛮横、粗野的人,“粗俗,粗俗”,梁先生总是用拐杖捣着地讲。他不出来做事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些找他做事的人没有文化,“梁先生从来不屑于跟没文化的人打交道,说那样‘没有好结果’,‘不会有好结果’的……”

  就这样我们离开了。出门时他女儿来送客,在明亮的光线下我终于看清了:她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脸上有很多皱纹,神色却那么平静。她客气地跟我们道别……雨子说她是梁先生惟一的女儿,没有结婚:先是跟梁先生的一个学生谈过,后来那个学生病死了,她就没有出嫁,一辈子伺候梁先生了。梁先生的老伴死得也早……这样谈着、走着,天色渐渐暗下来。因为正好要路过雨子的家,他就请我进去坐一会儿。我有点渴,这才记起在梁先生家里滴水未进。
  刚踏入院门,屋里就有个响亮的声音在喊什么,进到里间,我一眼就认出她是雨子的爱人滨。她比照片上要胖、要成熟,用一句现成的词儿形容:雍容华贵。这一瞬间,仿佛整个屋子都被她照亮了。她大大方方地伸出手,笑着:“我早听雨子讲过了,可惜那一天我回来晚了,没能见上您。”接上她又说,她前几天和雨子曾一块儿到阳子那儿去,还到吴敏开的那个店里去——他们原以为顺便会碰上我呢,真是的,这么久了才见到……“他们总是说你,真的。我们老听人谈论你,今天才算认识……”
  我不由得问:“你们常常看到吴敏吗?”
  “嗯,雨子去得勤。”她微笑着看雨子。
  我觉得她话里并没有包皮含特别的意思,而且目光甜甜的,只那么看了一眼自己的丈夫。她接着又说:
  “吴敏多可爱呀,我和雨子都喜欢她。我们几次邀她到这儿玩。她还是来了,我们真高兴!她是我和雨子最好的朋友。我们喜欢她,应该说比‘喜欢’还进一步,我们有点爱她了。吴敏长得真好,她比吕擎漂亮多了,清清爽爽的一个姑娘——你们喜欢吴敏吗?”
  滨询问的目光看着我。我点点头。我在心里想:“喜欢”、“爱”,在他们那儿是个什么概念?它们有多少不同呢?我有点后悔也有点庆幸:我想总算没有对雨子提到吴敏的事情——面对这样的一对夫妇,我心里多少有些释然了。天哪,谢天谢地,我这之前没有对雨子谈一些莽撞无礼的话。
  我想早一点离开这儿,就尽快告别了他们。
或许您还会喜欢: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