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你在高原 - 张炜你在高原审稿六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作为稿件的终审,我终于读完了这长长的十部。对我来说,这也许是本人阅读和审稿史上最为漫长的一次。掩卷思之,心潮久久不能平静。当我试着梳理繁漫的思绪时,发现至少有六个感叹沉淀在心底,以至于不得不一吐为快,并以此与其他同好者分享。
  一是它深沉的思想和强大的道德勇气。在消费主义肆行无忌、娱乐至上的潮流不可遏止的今天,一切艺术的创造者皆无处可遁,他们身不由己,其中的大多数将被这个潮流裹挟,被它有形无形地牵引和役使。商业主义的综合压力,迫使艺术创造者不安,躁动惶恐,被市场挟迫或说服,纷纷改变自己的初衷,从此离开了曾经持守的思索与追问。然而,张炜的《你在高原》却奇迹般地挣脱了这种无所不在的、地磁吸力一样的强大惯性,能够在长达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以如此巨大的篇幅沉湎于历史、自然、人性、传说、哲学、宗教的诸般追索之中,展开了一场深沉浩大的跋涉。作家以更为超越的视角、更能包皮容的气度、更加恢弘的胸襟,对历史和现实作出一次次深沉的叩问。如果没有强大的道德勇气和理想支撑,这种叩问是不可想象的。物质主义时代,有些人是以低俗的炫示为荣,以追究和思考为耻的。反衬之下,就愈加凸显了《你在高原》的精神品质,使其别具光彩。
  二是它强烈而真实的现场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虚拟的时代。人们普遍地从网络、声像等传媒中获取信息,流连忘返在虚拟的世界里;艺术创造更是从形式到内容徘徊于这样的空间,在虚拟和梦幻中滑行和漫游,并形成感受和知识,作为自己判断和想象的依据。我们打开印刷品,会发现不着边际的呓语触目皆是。而《你在高原》却是这样地不同,它第一次甩开阔步,实勘大地,足踏高山荒原、江河林川,穿行在田间垄舍车水人流之中,极为具体地面对了生活局部。在这场艰苦而又漫长的跋涉中,别开生面地把人们的视线从幻相交错的斗室、光怪陆离的虚拟空间牵引而出,落到一个真实具体、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里。这与其说是一种策略性选择,一种表达方式的改变,还不如说是一种强悍的生命气魄和敢于担当的力量,使作家从头至尾贯彻了一种大地精神。它每一章节的根据都来源于生活实在,而不是因袭于现成的文字和闪烁的图标。这样做的结果是大不相同的:作品中,山川河流乃至一草一木都有了活的生命,作家得以从土壤与地质的肌理入手展示生命的千姿百态,揭示诸种奥秘,让人感受了一种久违的气概和手笔。

  三是它百科全书般的容量和质地。纵观中国当代文坛,还没有一部著作能像《你在高原》这样大面积地、深入腠理地追索和记录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一个东方大国在整整一百年中的艰难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讲,《你在高原》成为一座当之无愧的巨型历史浮雕。从上个世纪之初至今,隐秘的细部与不可忽略的个体,思潮激变风云际会,都历历在目。这是过来人的粒粒珍存,新生代的回望之窗。也许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鲜有一种艺术可以发挥这种凸现和刻记的功能:一个民族长达百年的苦难与救赎的伟大记忆,一部精心镌刻的民族史诗,堪称为时代的备忘录和百科全书。书中或纵笔彰显,或深藏含蕴;时而浓墨重绘,时而淡然止声。它以四五百万字的巨制,将中国的百年历史给予了最为充分的表达。

  四是它描绘的令人震惊的众生相。即便作为一部巨幅历史和生活画卷,它的规模比起质地而言,其意义仍然是退居次位的。正因为《你在高原》艺术上的精湛与思想的深邃,才使其绵长的文字具备了超越的意义。它与一般系列长卷作品有一个质的区别,即在于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躯干。正如作家在序中所说:十部书虽然每部可以相对独立,却跳动着“同一颗心脏,有着同一副神经网络和血脉循环系统”。在这个世界中活跃着形形色色的人物,知识分子、实业家、政治人物、流浪汉、市民与乡党、边地异人,其数量多达几百个。宁伽、梅子、吕挚、宁周义、宁珂、曲綪、阿萍、庄周、武早、林蕖、小白、象兰、四哥、罗玲、肖潇、毛玉、太史、瓷眼、三先生等等,这些使人心动难忘的角色可以开出一串长长的名单。书中特别以浓墨绘制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枢纽式”人物――他们的基因图谱,或许是认识中国当下与未来的钥匙。
  五是它艺术探索的难度与勇气。作为一次高难度的、复杂的文学实践,《你在高原》可以说集中了十九世纪至今中外主要的文学试验和探索成果,第一次囊括了西方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运动以来的技法,更深得中国古典文学的气韵,其大开大合气势磅礴的构筑,每每令人惊叹。全书至少包皮含了几百个精妙的细节、几十个性格迥异的人物,无数的重大场景和历史传奇,这种交织演绎的难度可想而知。那旷阔的格局与缜密严谨的细部,几近两极状态,却能够形成深层的和谐与完美。语言之精致细腻,运思之绵密邈远,都是作家以往创作所未能抵达的。在网络时代的书写呈现斑驳破败、文学阅读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时候,辨析和维护真正的文学语言,确立书写的标准和高度,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了。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在高原》纯正严谨的文学语言,更显示出它弥足珍贵的贡献:依仗对语言的苛求和抵达的高度,使之成为一部精美之书,一份诞生在世纪之初的沉重的精神礼物。在艺术制作极为商业化娱乐化、浮躁急就几近常态的情势之下,作家的大匠之心令人敬重。

  六是它和作家其他作品形成的奇妙关系。坦言之,《你在高原》对于一般人的阅读习惯极具挑战性,这不仅有阅读者的文学修养、生活阅历、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差异,同时也存在阅读时间是否充裕等条件的问题。好在张炜之前出版的两本书《芳心似火》和《在半岛上游走》,为这部大书作了极好的诠释和导读。《芳心似火》以散文的方式浓缩了《你在高原》的精神内核: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片面的物质财富积累是有限的,甚至是危险的,而精神文明的积累相对物质积累,具有更加恒久的意义和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芳心似火》可称为《你在高原》的导语。《在半岛上游走》以散文和文论的形式,不仅宣示了作家的文学立场,而且真实描述了作家本人在创作《你在高原》时的某些场景和状态,这对于深入解读这部巨著颇有帮助。我想,有了这样两本小册子的帮助,解读《你在高原》会更加容易,也不失为一种捷径。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
孤独六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写过一篇小说叫「因為孤独的缘故」,后来成為一本小说集的书名。2002年联合文学举办一个活动,以「孤独」為主题,邀我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情慾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和暴力孤独。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无可奈何的佔有。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
智齿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躲闪,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我是一颗智齿,梁功辰的智齿。从你的牙齿中缝往两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一样,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