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牛奶可乐经济学 - 第 10 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 10 章
  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市场
  为什么通常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聪明呢?
  ·为什么男女初婚年龄延后了?
  ·为什么人们在有了异性朋友之后,更容易找到另一个异性朋友?
  ·为什么人们大多认为含蓄是迷人的品质?
  ·为什么住在农村地区的人比住在城里的人早结婚?
  ·如果真如大家所认为,一夫多妻制对男人有利,而对女人有害,那为什么以男性为主的立法者要禁止它呢?
  ·为什么许多军婚都是 10 年后才离异?
  ·为什么通常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比其他人更聪明呢?
  虽然人际关系主要受情感的影响,但也不能完全跳脱经济逻辑。不妨想想财富和个人吸引力之间的关系。人人都想在有好学校的安全街区拥有住房,可那些低收人的人肯定办不到。所以,若问女性心目中男人最吸引人的特点是什么,收人能力毫无例外总排在前头。对此,经济学家并不吃惊。
  在菲茨杰拉德( F . Scott fizgerald )的 《 了不起的盖茨比 》 一书中,主人公詹姆斯 · 盖茨知道,自己卑微的社会地位配不上向他喜欢的女人戴茜求婚。所以他给自己改名叫杰 · 盖茨比,一心一意要在物质上实现最大限度的成功。
  亚当 · 斯密的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第 3 章),有助于深人阐释盖茨比的追求。这一理论指出,一件工作越叫人不愉快,风险越大,报酬越可观。所以,一些报酬极优厚的工作,最适合的人选,是那些愿惫做缺德事的人。盖茨比发现,要想实现目标,自己不能谨小慎微,缩手畏脚。
  菲茨杰拉德并未描写盖茨比集聚财富的具体细节。但盖茨比的事业,不仅有损道德,而且犯了法,这一点是没有太大疑问的。盖茨比很清楚,要是他给逮住受了罚,梦想就会破灭。但要是他选择不那么冒险的道路,肯定不会发财。
  本章各例利用经济学家的观点,阐明非正式的社交关系市场,也要受支配其他市场行为的供求逻辑所影响。经济学家提出如此看法,并不是说在选择婚姻伴侣时,爱情不算数。其实,菲茨杰拉德本人,尽管素来认为物质在求偶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可也曾对友人说过,不要为了钱而结婚。“跟着钱走,”他建议道,“为了爱结婚。”
  虽说这个星球上的 60 亿人口,每个都互不相同,但人们在评价潜在婚姻伴侣的时候,似乎有若干共同点。这些共同点随文化不同而略有变化,但重合程度惊人。比方说,很多人都喜欢伴侣和气、老实、忠诚、健康、聪明,外表有魅力。女性一般都承认,会被经济上成功的男人所吸引。在问到认为什么样的女性有魅力时,以前男性倒没提过收人能力,可在美国近年来的调查里,他们也开始提了。
  每个人在婚配这一非正式市场上的购买力,取决于该人天生的个人特点。简单说也就是,假设个别加权代表相应个性的相对重要性,那么,不妨以寻婚者所拥有的个性加权平均值来衡量其购买力。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可算出一个介于 1 一 10 的分数,较高的分数,代表较为合意的个性组合。再假设每个寻婚者都遵守“跟愿意要你的最佳人选结婚”的规则,而且,所有人都挑选同类型的配偶,即 10 分的候选者配其他 10 分的候选者, 9 分的配其他的 9 分,以此类推。
  不必说,这样描述人们如何筛选伴侣,实在过分生硬、缺乏感情。但对于一些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求爱行为,它似乎能做一些粗浅的解释。
  为什么男女初婚年龄延后了?(贾斯汀 · 格里姆)
  在 20 世纪60年代,美国男性的初婚年龄是 22 . 8 岁,女性是 20 . 3 岁。但到 2004 年,男性的初婚年龄提高到 27 . 4 岁,女性提高到 25 . 8 岁。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类似增长。 2001 年,澳大利亚男性的初婚年龄是 28 . 7 岁,女性是 26 . 9 岁,而在 70 年代,男性是 23 . 4 岁,女性是 21 . 1 岁。为什么现在人的结婚年龄推迟了呢?
  原因之一是,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接受到更多教育,一个人找到工作所需的教育量也因此提高。比方说吧,一个世纪以前,一个有高中学历的人找一份银行出纳员的工作是十拿九德的,可如今,大多数银行的这类职位都是大学毕业生来干。而且,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成绩和其他学校表现对事业成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对男女双方来说,早结婚的机会成本提高了。比如,结婚早的人很难拿到大学文凭,生了孩子的年轻家长就更难了。此外,从人们希望跟成功者结婚的角度而言,预测对方是否能获得成功所需的信息,不如以前那么容易获得了。
  传统上,早结婚的一大好处是,趁着好人全被别人抢走之前,找个有魅力的伴侣先下手为强。但现在的人们似乎并不像从前那样担心落在别人后头。凭借较高的收入,较高的教育水平,迁居的灵活性也比从前大,人们总能碰到潜在的结婚伴侣。所以,年轻时错失有魅力伴侣的机会成本,不如从前那么高了。
  趁年轻结婚还有一个好处是,能够在自己身体健康强壮,有能力满足抚养下一代的禽求之时,及时生下孩子。但随着健康水平和寿命的普遍提高,这个好处也渐失意义。
  总之,早结婚的成本提高了,收益却减少了。这有助于说明人们初婚年龄提高的原因。
  为什么人们在有了异性朋友之后,更容易找到另一个异性朋友?(赫托尔 · 装多)
  一个年轻小伙子跟一位有魅力的年轻姑娘成了亲密朋友。他们保持着一种非常柏拉图的关系。一天晚上,姑娘邀小伙子去酒吧,说,“今天晚上我要帮你找个伴儿。”两人到了酒吧,姑娘专心致志地打量起在场的其他人来。她一边看,一边亲昵地挽着小伙子的胳膊,充满爱意地看着他,并不时与他耳语。接着姑娘说自己要走了,并跟小伙子说第二天喝咖啡时见。等她一走,其他好几个有魅力的年轻姑娘都跟小伙子搭上了话。小伙子彻底懵了。为什么这些姑娘突然对他表现出这么大的兴趣呢?

  第二天喝咖啡的时候,姑娘对小伙子得到这么多青睐一点也不吃惊,她说,“我早就知道会这样。”
  “光是看一个人的外表,很难判断他到底够不够好,”姑娘解释说。可因为酒吧里其他姑娘明白,有魅力的姑娘一般很受男人欢迎,所以,她,一个有魅力的姑娘,对一个认识的男性给予这么亲密的关注,显然说明,这个男的没问题。
  小伙子把这次的经历看作马太效应的又一例子:“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 马太福音 》 )。
  为什么人们大多认为含蓄是迷人的品质?
  到了适婚年龄的单身男女一般要花相当长时间寻找潜在配偶。他们常去酒吧,参加俱乐部,成为健身房的会员,出席宗教仪式,请求朋友和亲戚多帮忙,甚至出钱寻找相亲服务。但要是表面上吸引人的潜在伴侣对结成关系过度热心,他们大多也会拒绝。为什么人们更偏爱含蓄的潜在伴侣呢?
  已故的著名演员格劳乔 · 马克斯( Groucho Marx )曾说过,他绝不愿意参加任何主动给他会员资格的俱乐部。显然,在个人关系中采取这种姿态,肯定要失效。可马克斯的确说中了点什么。
  如前所述,人们大多寻找的是有同情心、聪明、健康、诚实、情绪稳定、外表有吸引力的伴侣。这些特点中,有一些比较容易观察到,有一些却不然。具备上述所有品质的人,需求量很大,也就不太可能急着寻找伴侣。”而对于知道自己缺乏某些品质的人,情况可就不同了。这种人很可能遭到了多次拒绝,难以压抑自己对成功的渴望。
  于是,适当的含蓄就成了一个迷人的品质。
  为什么住在农村地区的人比住在城里的人早结婚?(马特 · 汉良)
  2000一 2003 年,住在西弗吉尼亚乡村地区的青年,男性初婚年龄平均为 25 . 9 岁,女性为 23 . 9 岁。反之,住在新泽西城市或郊区的青年,男性初婚年龄平均为 28 . 6 岁,女性为 26 . 4 岁。为什么住在农村地区的人早结婚呢?
  结婚早的一大成本是,离婚的可能性更大。所有的夫妇,不论住在农村还是城市,如果愿意在正式结婚之前等得更久一些,越有可能维持长久的婚姻关系。但如我们所知,时整体来说有道理的抉择,不见得总是对个人有利。比如有人碰到了一个特别有魅力的结婚伴侣,他可能会发现,等得太久不见得只有好处,还有风险——一尤其是,万一有其他人出现获得了对方的青睐怎么办?
  虽说天底下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可要是住在大城市里的某个人,错失了跟迷人潜在配偶结婚的机会,总还会碰到大把单身年轻人,并最终找到条件差不多的替代者。
  可人类吸引力的构成基拙,乃是无数的各异特质,要是一个住在乡村环境里的人,错失了一次结成良缘的机会,那么,他很有理由担心,未来找到的次佳人选,不如头一个那么迷人。
  所以,农村地区早婚现象,可以看作是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冲突的又一个例子。从所有人的角度来看,等得久更好,但时个人来说,最有利的策略是好机会一出现就牢牢抓住。
  还有一个与此有关的因素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低,相应的,从事需要花费时间才能取得事业成就的人也就较少。所以,农村地区的人,等久点再结婚(预刚成功所需的信息,一般要在较迟的时候才能获得)的动机并不那么强烈。
  经济学家的人际关系市场模型,不仅能解释求偶惯例,还能解释社会用来规范婚姻关系的法律,以及人们在考虑是否挽留婚姻关系时所做的抉择。
  如果真如大家所认为,一夫多妻侧对男人有利,而对女人有害,那为什么以男性为主的立法者要禁止它呢?
  不少人认为,只要不对别人造成不可接受的伤害,成年人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困难的是,如何界定何谓“不可接受的伤害”。 HBO 电视台的系列剧 《 三栖大丈夫 》 (Big Love),讲述了盐湖城一个一夫多妻家庭的虚构故事,重新挑起了对这个问题的争议。
  芭玻、妮基和玛姬妮,是 《 三栖大丈夫 》里的三个女主人公,选择嫁给成功的商人比尔 · 汉瑞克森,他有能力为这个大家庭提供富裕的生活。社会应该禁止这种安排吗?因为它给别人造成了不可接受的伤害?它伤害了谁呢?怎么伤害的呢?按照经济学家的婚姻伴侣非正式市场模型.这些问题很有一些有趣之处可谈。
  反对一夫多妻制的传统观点认为,它对妇女造成了伤害,尤其是那些被迫进入这种婚姻关系的年轻姑娘。毫无挺问,强迫性婚姻关系,不管是多妻还是一妻,都应当为社会所禁止。但成熟的妇女,自愿选择多妻婚姻关系,说明她们喜欢这种安排。如果说多妻制婚姻对妇女造成了伤害,那么受害者显然是那些喜欢一夫一妻制的女性。
  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些妇女是如何受伤害的。例如,在一夫一妻制度下,芭玻最先选择的是嫁给比尔,比尔也选择姿她。可要是允许一夫多妻,比尔可能不仅想姿芭玻,还想姿妮基和玛娘妮。芭玻不得不在两个不那么合意的结果中做出选择:要么重断寻找支持一夫一妻的伴侣,要么继续保待她不喜欢的多妻婚姻关系。
  对一些妇女来说,允许多妻制婚姻关系,会损失一些诱人的选择。但光凭这一事实,并不能说明多妻制时女性造成了不可接受的伤害。假设多妻制合法,且男女比例相当,有 10 %的男性平均每人有 3 个妻子,而剩下的婚胡仍为一夫一妻制。在满足了一夫多妻的 10 %的男子的情况下,剩下的每 7 名妇女就对应着 9 名男士。在一夫一妻制伴侣的非正式市场上,男性过多,交易条件就变得有利于女性。妻子们用不着再洗那么多尿片,他们的双亲也免掉了支付婚礼费用的苦差。

  对男人来说又是什么情况呢?显然,对一部分男性来说,一夫多妻制是有利的。毕竟,像《三栖大丈夫 》 里比尔 · 汉瑞克森那样的男人还有不少,他们不仅喜欢占有若干妻子,而且也能吸引到若干妻子。
  可那些喜欢一夫一妻制的人怎么办呢?如前所述,允许多妻制婚姻,会让单配偶关系中的男女数量失衡。由于不少合乎条件的女性现在成了别人的囊中物,交易条件时男性变得极端不利。不少男人完全结不上婚。
  总之,供求逻辑证明了传统一夫一妻制的道理所在。如果多妻制真的伤害了谁,那么,受害者也大多是男人,而不是妇女。
  如果我们考虑到男性为了获得稀缺的女性配偶,将对有利位置展开更为激烈的争夺,这个结论就显得更有道理了。女性的供应量持续短缺,男性面对的经济压力将比现在更大,要花更多时间练肌肉;做整容手术的男人会更多;在订婚戒指上的支出必将增加;情人节上至少得送两打玫瑰。然而,不管男人们如何勇猛奋斗,注定结不了婚的男人总数仍然不变。
  不管其他用意如何,禁止多妻制的法律充当了一种限制恶性竟争的协议,以免男人过得太辛苦。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以男性为主的立法者会对此类法令采取支持态度。
  为什么许多军婚都是10年后才离异?(安德香 · 布胡科)
  根据早前一项调查,夫妇离婚率最高的阶段是结婚 3 年前后;结婚 7 年后,离婚率陡降,而且自此之后逐年走低。可按照军方的说法,如果夫妻二人中有一方在军队效力,则其离婚高峰出现在结婚第 11 年。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按照《军婚离异配偶保护法案 》 的规定,倘若军婚离异,则军人的前配偶可从军人的退伍金中获得赔偿。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想到一个说得通的假设。保护法案规定,军婚 10 年后,军人的前伴侣可按一定比例获得军人的退伍金,这笔钱将由国防对务会计服务局直接支付。等到 10 年之后再离婚,军人的前伴侣就能够靠着退伍金获得补偿,用不着再靠军人养活。
  我们观察到,正如人的特征和偏好会影响到人所做的决定,婚姻伴侣非正式市场也有可能受到这些特征模式的影响。
  为什么通常外表害有吸引力的人也比其他人更聪明呢?(金泽哲、乔迪 · 寇瓦)
  研究显示,在别人眼里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往往也被认为更聪明。而且,众所周知,长得乖巧的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也大多比较好。虽说片后一发现的通常解释是,教师存心偏爱,但若对婚姻伴侣非正式市场加以经济学分析,则可看出:长得好看的孩子,或许真的也比较聪明。
  例如,进化心理学家金泽哲( Satoshi Kanazawa )和乔迪 · 寇瓦( Jody Kovar )为以下 4 个命题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证据: ( l )聪明人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的收入; ( 2 )男性大多把外表迷人的女性视作更合意的婚姻伴侣; ( 3 )女性一般把有着较高收入和较高社会地位的男性看作更合意的婚姻伴侣; ( 4 )智力和外表吸引力都是重要的可遗传特征。倘若前 3 个命题为真,那么就可以合乎逻样地推论出:外表相时富有吸引力的女性,大多会配上相时聪明的男性。而如果美貌与智慈可以遗传,那么这种结合的后代,往往在两方面都高于平均值。
  简而言之,从我们对个人关系非正式市场的认识出发,美貌与智慧并存并不是什么毫无道理的假设。
  为什么一个喜欢深色头发女性的男人,比偏爱金发女郎的男人,更容易娶到比较和气、健康、漂亮又聪明的妻子呢?
  都说绅士喜欢金发女郎,不少西方国家所做的调查研究也肯定了这个说法。假设男性可以选择自己更偏好哪种头发顺色的姑娘,那么,他是否有什么说得通的理由偏好深色头发呢?
  这里,每名男性在婚姻伴侣非正式市场上的购买力,等于市场对他特定个性组合所分配的给定值。对于任何男性来说,至少在拉期内,这个值是固定的。经济模型的基本观点是,具有某一给定值的男性,最终会跟有着同样给定值的女性配对。故此, 9 分男人当然希望能娶到 10 分女人,可 10 分女人一般会有更好的选择。 9 分男人娶个 9 分女人的情况是比较现实的。
  可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很多个性组合都能得出 9 分的给定值。对于这类人来说,某项个人特点分值更高,就意味着其他所有特点分值较低。所以,如果金发能给女性的美丽值加分,那么,较之一个 9 分的黑发女郎,一个 9 分的金发女郊往往在其他方面特.点的分值较低。一般来说,除了头发颜色,她可能没那么健康,没那么聪明,没那么和气,没那么漂亮。所以,倘若绅士可以选择,更倾心于深发姑娘是很有道理的做法。
  如果说好看的人比其他人更聪明,又如果说人们总以为金发女郎更好看,那为什么会有取笑金发笨女郎的笑话呢?
  随手在网上一搜,就能找出上千个关于金发笨女郎的笑话,比如:电话铃在凌晨两点响起来,惊醒了正在睡觉的一对夫妇。妻子是个金发女郎,她拿起电话,听了片刻,说,“我怎么知道,那离这儿有两百英里呢!”然后挂断电话。丈夫问,“是谁啊? ' ’妻子说,“不知道。是个女的,她想知道海边天气好不好。”①(原文中.对方问的是,‘ if the coasl isclear" ,这是个而定词组,意思是“危险过去了没有”。显然,丈夫和别的女人有了婚外情,可金发女郎居然没听出来,而是按字面愈思做的理解。一译者注)
  这些笑话给我们摆了一道经济难题。如前所述,有证据显示,男性认为金发女郎比深色头发的女人更好看。还有证据指出,人们认为长得好看的人,平均来说也比较聪明。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关于金发笨女郎的笑话呢?

  别人认为你有多聪明,不仅取决于你天生的智力,还取决于你通过投资教育和训练对智力进行了多少后天培养。而反过来看,一个人对教育的投资量,取决于这种投资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回报(与投资到其他方面相比较)。如果别人确实觉得金发女郎更迷人,那么,天生金发可能创造出了一些无需在教育方面大力投资就能获得的机遇。
  所以,不大聪明的金发女郎比较多,或许并不是她们天生智力比别人差,而在于她们理性地选择了在教育上少做投资。要不,就是深色头发姑娘们嫉妒金发姑娘,一有空就坐在一起编排金发笨姑娘的笑话。
  对于经济学家提出的这种没有人情味的非正式人际关系市场模型,批评者完全有理由表示反对,因为它忽视了不少重要的因素。尽管这一模型有助于解释求爱期的某些模式,但它没有考虑“承诺”这一重要因素在成功婚姻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承诺与物质因素投有什么关系。
  双边关系中承诺的重要性,凡是跟房东打过交道的人恐怕都知道。假设说你刚搬到一个新城市,需要找间公寓。如果你是在洛杉矶或者其他大城市,你不可能亲自去把上千处空房间看个遍。所以,你会对照清单,寻访儿处房子,对房间什么样有个大概的了解——价格范围、设施、位置,以及其他你看重的特点。在看房的过程中,你发现有个房子似乎正合你的心意。你想要搞定这处房子。这种时候,你知道别的地方肯定还有更好的公寓,可你的时间十分宝贵,再看下去经济上不合算,你还得继续生活。
  拿定主意之后,接下来重要的是让房东做出承诺。谁也不想刚橄进来,房东就告诉你还得再等一个月。那时候你可能已经买好了窗帘,在墙上挂好了小摆设,安好了电话和宽带等等。如果被迫离开,不仅这些投资全都要泡汤,你还得重新找地方住。
  你住的时间长,对房东来说也有好处,因为他出租公寓要做许多麻烦事,承担不少额外开销。他要打广告,要给几十个潜在房客看房间——他们哪一个都不如你看上去那么稳定、可靠。
  结果,即便你知道其他地方还有更好的公寓,即便你的房东知道可能还有比你更好的房客,你们俩也有强烈的动机做出承诺,放过那些机会。标准的做法是签订租约——免得你们其中一方反悔,答应其他人更有诱惑力的提议。如果你要搬出去,你还是要支付承租期间的房租。如果房东要你走人,有了租约,你可以拒绝他的要求。
  签订租约所带来的承诺约束力,提高了房客愿意支付的心理价位,拉低了房东愿意接受的心理价位。没有契约式的承诺所提供的安全感,很多宝贵的交易就做不成。租约预先排除了有价值的选项,但这正是签署人希望租约实现的目的。
  在求偶过程中,你面对的是一个本质上相同的承诺问题。你想要找个伴,但不是什么人都行。约会了一段时间之后,你觉得自己大概了解了外面有哪些合适的人——他们的生理特点如何,伦理道德观什么样,有些什么娱乐爱好,有哪些社交和专业技能等等。在见过的人里,你对某一个人尤其有兴趣。你觉得自己撞上了好运,对方对你也有同感。你们俩都想继续发展,开始对你们的关系进行投资。你们想结婚,买栋房子,生儿育女。然而,除非你们两个都希望关系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否则,上述愿望毫无愈义。
  但要是出了什么岔子怎么办?不管你的配偶对理想伴侣的想像如何,你都知道,肯定有别的人比你更接近对方的理想。要是这个人突然出现了怎么办?或者,你们中哪个生了病怎么办?正如房东和房客通过承诺完成了交易,婚姻伴侣预先排除将来可能出现的选项,也会给他们带来好处。
  婚约是试图实现满意承诺的一种方式。然而,我们早就发现,法律婚约并不太适合创造一种能让双方都满意的承诺。即便是古代的残酷律法,也只能强迫人们继续跟配偶保持关系,哪怕他们打心眼里想要离开。可这种婚姻关系,早就背离了双方最初期望实现的目的。
  倘若法律契约能得到爱情的强化,便可实现一种更为安全的承诺。最明显的事实便是,即使出现了更和气、更富有、更迷人的新潜在伴侣,很多婚姻关系也并未受到威胁。和伴侣有着情感依恋的人,并不想追求新的机会,哪怕从纯粹客观的角度来看,新机会更有前途。
  这并不是说,情感承诺万无一失。要是听到妻子今晚准备跟美国当红男明星乔治 · 克鲁尼( Ceorge Clooney )共进晚餐,或者丈夫要跟美国当红女演员斯佳丽 · 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 )去喝上一杯,有谁心里不小小地紧张一下呢?当然,就算是不完美的情感承诺,也能让大多数伴侣在大多数时候免吃飞醋。
  要点在于,这种情感承诺尽管预先排除了潜在的宝贵机会,仍能带来极大的好处。在冷冰冰的理性成本收益方程式中,对配偶进行情感承诺的价值在于,它能提高投资收益。但请注意这其中的奥妙。情感承诺让人们无法清晰地按成本收益来衡最与伴侣的关系,这才是它效果最好的地方。
  有证据显示,在婚姻关系中经常患得患失的人,更容易对婚姻不满;如果心理治疗师试图让人们从成本收益方面思考与配偶的关系,反而会把局面搞得更乱。或许,这样思考个人关系,不符合生物进化给我们的设计。
  ·非正式的社交关系市场,也要受支配其他市场行为的供求逻辑所影响。
  ·每个人在婚配这一非正式市场上的购买力,取决于该人天生的个人特点。
  ·没有契约式的承诺所提供的安全感,很多宝贵的交易就做不成。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小王子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小王子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颗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爱的小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虚荣心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别小行星,开始了遨游太空的旅行。他先后访问了六个行星,各种见闻使他陷入忧伤,他感到大人们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个点灯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个可以作为朋友的人。但点灯人的天地又十分狭小,除了点灯人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个人。 [点击阅读]
少年,你懂的!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序做正版的自己文>桃李情深这本书是我结束2011年高考的夏天开始动手准备的。当时我以超过专业分数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被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技术专业录取,成为亲友眼中的另类。似乎在一部分人眼中,高招完成的并不是按自己“真实志愿”录取。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老师告诉我,在实行考后报志愿的省份中,考生根据往年各大学各专业分数线来填报专业的现象尤其突出。感觉这些人像在商场里用返券一样把分数用到极致。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我把一切告诉你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第一篇:徒手打市场,两年成百万新贵一、撞进报社1994年开春,北京城。我从化工大学即将毕业,满怀希望冲进人才市场,放眼一望,嚯,茫茫然,学子们挤满了招聘现场,却发现满场只招化工专业一人!班里还有百八十人嗷嗷待哺呢,咱专业学问和心气都拼不过他们,得,赶紧转行吧。主意拿定,我踏上了曲折的应聘之路。虽然专业差,没经验等客观条件让咱屡战屡败,但我不胆怯,依旧猛打猛冲。碰巧,一家市场类报社招编辑。 [点击阅读]
春秋我为王
作者:佚名
章节:701 人气:2
摘要:在晋国都城新绛数里之外,耸立着一座夯土墙环绕的坚固小城,此城名为赵氏之宫,乃是晋国六大卿族之一,赵氏的私邑。这儿却还有一个流传更广的名字:下宫!七十多年前那嘲下宫之难”,杀得人头滚滚、血灌井田,赵氏满门被灭,只幸存一个赵氏孤儿。随后赵氏孤儿绝境复起,这座被摧毁的城邑也恢复了些许元气,幸存的隶臣们都感慨这是先祖的恩德泽被。 [点击阅读]
沉香豌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1章陈婉早晨是被隔壁院子打孩子的声音吵醒的。她家住的这爿地块是整个济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色的晚清民国宅子,却早已没有了百多年前的古雅风貌,除了原有的居民,还有部分老房子划给了附近的印染厂作家属区。旧时官绅富户家的宅第现在居住的是济城最下层的民众,一个院子通常有好几家人并居在一起,谁家说话大声些隔壁便能听见,所以此时刘家婶婶巴掌拍在孩子屁股上引来一阵哭嚎的同时,四邻八里的劝解声, [点击阅读]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股市晴雨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以其毫不造作的个人品质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他曾经发表一个理论揭示了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联系。他给出’一系列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经济现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巧合性。由于缺少可信的太阳黑子数据,他出于人的常情和偏好而降低了二百年前那次特别不光彩的商业幻灭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
苏肉难寻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来,介绍一下,我叫苏栩,大家都喊我苏苏,孤儿一个,一个很冷很冷专业的稍微大龄的女硕士生,近来有点花痴倾向。不能怨我,孤儿院的老院长成天在电话中苦口婆心的教导我说:“苏苏啊,你年纪也不小了,老爹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都会背锄禾日当午了,你要抓紧时间,在学校里找一个男朋友,将来一起在北京工作……”老爹的训话都是从我背锄禾日当午开始, [点击阅读]
输赢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引子一位老人带着爱犬行走在乡间小路,看着沿路的风景,突然间,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不知道这条路通往何方,只是茫然地向前走着。走了一段路程,只见前面高耸着大理石的围墙,围墙的中间是流光溢彩的拱门,上面装饰着各种珠宝,门前的道路由金砖铺就。老人兴奋不已,他想自己终于到了天堂。他带着狗走到门前,遇到了看门人。“请问,这里是天堂吗?”老人问道。“是的,先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