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尼罗河上的惨案 - 第十三章(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三章(4)
  “没有。”
  “你十分确定贝尔弗小姐根本没有离开过大厅吗?”
  范索普马上回答道:“一定没有。贝尔弗小姐、罗布森小姐和我都没有离开过大厅。”
  “好,也就是说,贝尔弗小姐在——呃,十二点二十分以前不可能打死多伊尔夫人。罗布森小姐,请你去把鲍尔斯小姐找来。在那段时间里,贝尔弗小姐是不是单独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呢?”
  “不是的,范索普先生和她在一起。”
  “好!目前为止,贝尔弗小姐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她不在肇事现场。下一个我们要会见的是鲍尔斯小姐。但在去叫她之前,有一两个问题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你说多伊尔先生很焦急,表示不能让贝尔弗小姐一个人留在那儿,你认为是不是他害怕她会进一步采取某种轻率的行动?”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范索普说。
  “他是担心她会去伤害多伊尔夫人?”
  “不,”范索普摇摇头说,“我认为他没这么想,我想他担心的是她可能——呃,对她自己采取轻率的行动。”
  “自杀吗?”
  “是的,你知道,她好像头脑完全清醒了,而且对她自己所做的事感到很难过。她非常后悔,一直在说,她最好死了算了。”
  科妮莉娅胆怯地说道:“我觉得他为她而感到十分不安。他说话温柔极了。他说,这都是他的错,是他辜负了她。他——他真的很好。”

  赫尔克里·波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现在,谈谈手枪的问题,”他继续说道,“手枪怎么样了?”
  “她扔掉了。”科妮莉娅说。
  “后来呢?”
  范索普叙述了他怎样回去找枪,但没能找着的经过。
  “啊!”波洛说,“现在我们开始有点眉目了。我想请你们描述精确一些,把当时发生的情况详详细细地全部告诉我。”
  “贝尔弗小姐让手枪掉在地板上,然后又用脚把它踢开了。”
  “她有点恨它。”科妮莉娅解释道,“我知道她当时的心情。”
  “你说,枪滑进了一把长椅底下。现在,仔细想想,贝尔弗小姐离开大厅之前没有拿走那支枪吧?”
  范索普和科妮莉娅都证实了这一点。
  “更准确一点,你们知道,我希望百分之百准确。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贝尔弗小姐离开大厅时,枪还在长椅下。既然贝尔弗小姐不是一个人,而是有范索普先生、罗布森小姐或鲍尔斯小姐在陪着她,那么,她就没有机会在离开大厅前取回手枪。范索普先生,当你回来找枪时,是几点?”
  “必定在十二点半以前。”

  “从你和贝斯纳医生把多伊尔先生扶出大厅,到你回来找枪,这中间有多长时间?”
  “可能是五分钟,也可能再长一些。”
  “那么就是说,在那五分钟里,有人把那支枪从长椅底下那个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拿走了。这个人既然不是贝尔弗小姐,那么又是谁呢?看来,很可能拿走枪的人就是杀害多伊尔夫人的凶手。我们还可以假定那个人偷听或者偷看到了刚刚发生的一切。”
  “我不明白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范索普反驳道。
  “因为,”赫尔克里·波洛说,“你刚才告诉我们,手枪掉在椅子底下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所以,偶然被发现的可能性是几乎不存在的;拿走枪的人是个知道枪在哪儿的人,因此,这个人一定在出事现场帮过忙。”
  范索普摇了摇头:“在枪响以前,我在甲板上没见到任何人。”
  “哦?不过,你是从右边的门出来的。”
  “是的,是在我房间这边的门。”
  “那么,如果有人从左边的门透过窗子往里看的话,你就看不见了吧!”
  “是的。”范索普承认道。
  “除了那个努比亚侍者外,还有谁听到了枪声?”
  “据我知道,没别人了。”范索普继续说道,“你看,这里的窗子都是关着的,因为傍晚时史凯勒小姐感到风大,连旋转门也是关着的。我猜根本听不到枪声,因为枪声听起来不过像瓶塞跳出来一样。”

  雷斯说:“据我了解,好像没有人听到第二声枪响——也就是打死多伊尔夫人的那一枪。”
  “我们等一下再讨论那件事。”波洛说。“现在,我们还是谈谈贝尔弗小姐吧。我们得和鲍尔斯小姐谈谈,但是首先,在你们离开以前,”他示意范索普和科妮莉娅不要走。“你们先把你们自己的情况谈谈,免得以后再叫你们来。先生,你先说……你的全名?”
  “詹姆斯·雷克达尔·范索普。”
  “地址?”
  “北安普敦郡,唐宁顿市的格拉斯莫尔大楼。”
  “你的职业?”
  “我是个律师。”
  “为什么到这个国家来?”
  回答停顿了一下,这位没有表情的范索普先生似乎吃了一惊。后来,他几乎是含含糊糊地说出了几个字:“呃——来玩的。”
  “噢,”波洛说道,“你来度假的,是不是?”
  “嗯——是的。”
  “很好,范索普先生,你能不能谈谈,昨晚事情发生以后,你自己做了些什么?”
  “我直接睡觉去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小老鼠斯图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向北,再向北,直到永远——译者序“我希望从现在起一直向北走,直到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在路上也可能遇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修理工说。“是的,我知道,”斯图亚特回答。——《小老鼠斯图亚特》不管朝什么方向走行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该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结束。斯图亚特是这样想的,怀特是这样想的。我也是。不过,行路可能是枯燥的,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行路也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点击阅读]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小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卢贡——马卡尔家族》应当是由20部小说组成。1896年此套系列小说的总体计划业已确定,我极其严格地遵守了这一计划。到了该写《小酒店》的时候,我亦如写作其他几部小说一样①完成了创作;按既定的方案,我丝毫也未停顿。这件事也赋予我力量,因为我正向确定的目标迈进。①《小酒店》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前六部小说在此之前均已如期发表。 [点击阅读]
小银和我
作者:佚名
章节:142 人气:0
摘要:——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严文井许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有一头小毛驴,名叫小银。它像个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调皮。它喜欢美,甚至还会唱几支简短的咏叹调。它有自己的语言,足以充分表达它的喜悦、欢乐、沮丧或者失望。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气。世界上从此缺少了它的声音,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一样。这件事说起来真有些叫人忧伤,因此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为它写了一百多首诗。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 [点击阅读]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