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尼罗河上的惨案 - 第七章(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七章(1)
  西蒙·多伊尔和林内特·多伊尔在第二天上午大约十一点钟时,开始了他们的菲利之行。杰奎琳·贝尔弗坐在旅馆露台上,看着他们坐上一艘美丽的帆船出发了。可是她却没看见,有一辆汽车从旅馆的前门开出去了——里面载着行李和一个神情严肃的女仆。汽车向右转,朝谢拉尔的方向开去。
  赫尔克里·波洛决定到旅馆对面的象岛上,去消磨午饭前的两个小时。
  他走到了码头上。有两个男人正踏上旅馆专用的小船,波洛和他们一起上了船。那两个人显然互不相识。年纪比较轻的一个是前天搭火车来的,身材高挑、满头黑发,有着瘦削的脸庞和桀骜的下巴。他身穿一条肮脏不堪的灰色法兰绒裤子和一件高领马球衫,很不适合当天的气候。另一个是矮胖的中年人,一路上用不很流利的英语和波洛攀谈。年轻人没有加入他们,只是面露不悦背对着他们,径自看着敏捷的努比亚非洲东北部,埃及南部和苏丹北部沿尼罗河一带。的船夫们,一边用脚趾把舵,一边用双手操纵帆篷。
  河面上非常平静,一大片平整光滑的黑色岩石在船舷边闪过,和风吹拂着他们的脸庞,象岛很快就到了。波洛跟那位十分健谈的新朋友一上岸就到博物馆去了。中年男子在这时候已经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波洛,并弯腰致意,名片上印着:“吉多·里希提先生,考古学家。”

  为了不至于失礼,波洛也弯腰回礼,并且递上了自己的名片。之后,他们便一起进入博物馆。这位意大利人开始滔滔不绝地述说自己丰富的考古学识,两人还用法语交谈。
  那个穿法兰绒裤的年轻人在博物馆里没精打采地逛着,呵欠连连,后来干脆跑到外头去了。
  随后,波洛和里希提先生也出来了。这位意大利人正兴致勃勃地想去看看当地的古迹。可是波洛忽然看见一把他所熟悉的绿色细纹阳伞,就在前面河边的岩石上,他随即撇开里希提先生,朝那个方向溜走了。
  阿勒顿夫人坐在一块大岩石上,身旁是一册素描本,膝上搁着一本书。
  波洛有礼地脱帽致意,阿勒顿夫人立刻跟他聊起来。
  “早安。”她说,“我看,要赶走这些讨厌的孩子是完全不可能的。”
  一群肤色黝黑的小孩包围着她,一个个都咧开嘴笑着、扮着鬼脸,每隔一会儿就满怀希望地伸出乞求的手,口齿不清地叫着“施舍一点吧”。
  “我还以为他们该对我感到厌倦了呢。”阿勒顿夫人苦恼地说,“他们已经看了我两个多小时了。每次他们渐渐向我围拢过来,我就大叫一声‘滚开’,然后挥舞着我的阳伞,他们就会散开个一两分钟。然后他们又会聚集上来,老盯住我看。他们的眼神叫人厌恶,鼻子也难看。我觉得我并不真正喜欢孩子——除非他们把自己洗干净一点,还要懂得一点基本的规矩。”

  她苦笑了一声。
  波洛义不容辞地替她把孩子驱散,但没有效果。他们去而后回,又渐渐围拢过来。
  “要是埃及这地方能安宁点,我还会更喜欢它。”阿勒顿夫人说,“可是不论你走到哪儿,都不得片刻清静。总是有人缠住你要钱,或者央求你骑驴子、买珍珠、到本地的村落探险,或是去打野鸭什么的。”
  “这确实很煞风景。”波洛也同意。
  他把手帕小心翼翼地摊在岩石上,然后谨慎地坐上去。
  “今天上午你儿子不跟你做伴吗?”他接着说。
  “是啊,蒂姆得在我们离开前寄几封信。你知道,我们要去参观第二大瀑布。”
  “我也要去的。”
  “太令人高兴了。说真的,认识你使我很兴奋。我们在马略卡岛时,那儿有位利奇夫人,她把关于你的种种神奇事迹讲给我们听了。有一次她在游泳时把红宝石戒指弄丢了,还直嚷可惜你不在场,所以戒指没法子找到。”
  “啊,我可不是会潜水的海狮呢!”
  两个人都笑了。
  阿勒顿夫人接着往下说:“今天早上我在窗口看到你跟西蒙·多伊尔先生在旅馆的车道上散步。你觉得他这个人如何?我们对他都非常感兴趣。”

  “哦,真的吗?”
  “是呀。你知道,他跟林内特·里奇维的婚姻,很令人惊讶。大家还以为她会跟温德汉姆结婚,她却突然嫁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
  “你跟她很熟吧,夫人?”
  “不,但我外甥女乔安娜·索伍德是她最好的朋友之一。”
  “啊,对了,我在报上看到过她的名字。”他沉默了一会儿,接着往下说,“名字常常见报的一位年轻女孩,乔安娜·索伍德小姐。”
  “哦,她确实懂得如何宣传自己。”阿勒顿夫人酸酸地说。
  “你不喜欢她,夫人?”
  “那是气话。”阿勒顿夫人有些后悔。“你知道我是个守旧的人,我并不太喜欢她。但是蒂姆跟她是最要好的朋友。”
  “我明白了。”波洛说。
  阿勒顿夫人很快地看了他一眼,换了个话题。
  “到这儿来的年轻人真是太少了!那边那个一头棕发的漂亮女孩,有个叫人吃不消的母亲;她几乎是这地方唯一的年轻女人,我注意到你常跟她说话。那孩子,我对她挺感兴趣。”
  “为什么呢,夫人?”
或许您还会喜欢: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
学生街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从收音机里缓缓流淌出的路唐纳森的演奏,作为此时在场两人心情的BGM明显有些不合适。光平盘腿坐在原地,伸手关掉了收音机。六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立刻被沉默所支配。广美的表情比平时更严肃,她把日本茶倒进两个茶碗里,然后把较大的一个茶碗放到了光平面前。这个茶碗是附近一个寿司店开张的时,抽奖获得的奖品。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廊桥遗梦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廊桥遗梦》向我们描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是一部社会化和本地化思维很强的力作,《廊桥遗梦》之所以让人震惊,大概是它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末代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与圣迪奥家族的那场决战过了一年之后,就在棕榈主日①那一天,唐-多米尼科-克莱里库齐奥为自家的两个婴儿举行洗礼仪式,并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他邀请了美国最显赫的家族头目,还有拉斯维加斯华厦大酒店的业主艾尔弗雷德-格罗内韦尔特,以及在美国开创了庞大的毒品企业的戴维-雷德费洛。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的合伙人。①棕榈主日:指复活节前的礼拜日。 [点击阅读]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