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南回归线 - 《南回归线》读后感——回归难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有时候,因为极偶然的缘故看探到另一个人的内部,感觉奇怪。亨利米勒说:我们是分开的,但不是个别的。可实际上我们的确是个别的,这种东西隐藏得那么深以 至人常常感觉不到,又或者避免触碰。可它仍不时冒出来。像走在大街上突然察觉陌生人的视线流溢,可那人不自知;像夜里突然感到皮肤上一阵发紧,它从每个毛 孔中汩汩往外冒;像你听到那人的声音突然衰弱,那么弱以致任何拥抱都无济于事;像极小的孩子迸发出突如其来的哭;像老人日复一日坐在窗前,不做声也不移 动,你看到有若隐若现的影子将他围绕,就畏惧。
  “我们在一无所有的杯子的空空如也中跳舞。我们属于同一块肉,但是像星星一样分开。”
  于是,亨利米勒最终活成了一颗星球:孤独,孤立,强大。他拥有那么野蛮充沛的力,这股力扯着要使他脱离整个星系。他放任、培育它,从中获得安 慰和勇气——快感倒是其次的东西。它使他感到自己是个人,遗世独立,无惧一切;同时压迫、摧毁他,因为他无法不拖着脆弱不堪一击的肉身。
  也才会长成那样的面貌:衰败、肮脏、下流、起毛边且不修边幅,但仍有耀眼光芒。他凭直觉嗅到世界的某种真相(与其说这种直觉来自青嫩的敏感, 不如说来自黑暗,来自对黑暗的恨与扭曲的崇拜,来自对献身的极度渴望,来自把基督和撒旦和自己等同。),而把唾沫朝世界及自己的脸上吐去。他无惧毁灭和死 亡,于是毁灭和死亡像轰隆的列车将他的肉体碾碎。
  毁弃肉身是成神的一种途径,尽管灵魂往往一同泯灭。亨利米勒的可爱之处在于,他成神的愿望/欲|望如孩童般纯真,可丝毫不望成圣。他粗鄙却不冷 酷,他心肠热,他诚实。他知道一部分的极深处而对另一部分一无所知,却带着生命所赋予的全部的力朝极致里去,不停留,不畏缩,不为谎言所动,不懒惰。是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高贵。
  相比之下多少人在屈服,损毁所有他人最后却对自己流下同情之泪。
  而无论再怎么肮脏,他写过极美的话,纯净一无-阴-影,让人惊异。他描写一个小女孩的爱:
  “在威茜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因为我是我,我既被爱也被恨,而威茜却作出努力来理解我。”她看他时眼中有“光芒和赞美”。
  他写他孩子时杀死另一个小男孩,写某一段急遽的童年,写所有被浓缩感知的损毁,爱与恨,他说:
  “事实上,那整个漫长的夏天就好象亚瑟王传奇中的一段叙事诗。”
  可怜的人,仅仅是不被爱,或被爱得不充分,却因此被成就。
  于是他决定要“作为一座城市而死去”,为的是“重新成为一个人”。他“闭上耳朵、眼睛、嘴巴”,终其一生却仍无法忘怀:曾令无辜的小孩致死,曾被爱。那股爱是那么纯净,以至他不得不放弃了常用的词“窟窿眼儿”而代之以另一个:“花蕾”。
  仅仅因为那一段叙事诗,他最终发现自己“是人类而近乎非人”。
  人要如何才能“转过许多拐角”,而“不作任何回答”?——“把自己里面的东西倒出来”。仅就这点而言,亨利米勒获得了他自己的高度,也就是:“作为一座城市”,或一颗星星。即使那是颗破碎的星。
或许您还会喜欢: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
蝴蝶梦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影片从梦中的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我'回忆往事开始。夜里,我又梦回曼陀丽。面对这堆被焚的中世纪建筑废墟,我又想起很多过去……那是从法国开始的。做为'陪伴'的我随范霍夫太太来到蒙特卡洛。一天,在海边我看到一个在陡崖边徘徊的男子。我以为他要投海,就叫出了声。他向我投来愤怒的一瞥。我知道我想错了,他可真是一个怪人。很巧,他竟同我们住在同一个饭店里。 [点击阅读]
请你帮我杀了她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你知道吗,大夫,你并不是我回来以后看过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我刚回来的时候,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推荐了一位。那人可不怎么样,他假装不知道我是谁,这也太假了——你要不知道我是谁,除非你又聋又瞎。每次我走在路上,转个身,似乎都会有拿着照相机的白痴从路边的灌木丛中跳出来。但在这一切倒霉事情发生之前呢?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温哥华岛,更不用说克莱顿瀑布区了。 [点击阅读]
谋杀启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1除星期天外,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乔尼?巴特总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奇平克里格霍恩村子里绕上一圈,牙缝里还一个劲地大声吹着口哨,把每家从位于高街的文具店老板托特曼先生处订的晨报扔给各户——不论是豪宅还是陋居,要不就从房门的投信口把报纸塞进去。 [点击阅读]
质数的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爱丽丝·德拉·罗卡讨厌滑雪学校。她讨厌在圣诞假期也要一大早七点半就起床,她讨厌在吃早餐时父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同时一条腿在餐桌下面焦躁地抖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她说:“快吃!”她讨厌那条会扎她大腿的羊毛连裤袜,讨厌那双让她手指不能动弹的滑雪手套,讨厌那顶勒住她的面颊、同时又用铁带扣卡住她下巴的头盔,也讨厌那双特别挤脚、让她走起路来像只大猩猩的滑雪靴。“你到底喝不喝这杯奶?”父亲再一次逼问她。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佚名
章节:129 人气:2
摘要:《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阿甘正传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朋友:当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别人会嘲笑你,对你不耐烦,态度恶劣。呐,人家说,要善待不幸的人,可是我告诉你——事实不一定是这样。话虽如此,我并不埋怨,因为我自认生活过得很有意思,可以这么说。我生下来就是个白痴:我的智商将近七十,这个数字跟我的智力相符,他们是这么说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