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 第二章(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男孩又开始读他的书,却不再能专心了。他又紧张又沮丧,因为他知道老人说的是对的。于是他走去面包皮店买了一条土司,同时犹豫着要不要告诉那个面包皮师傅关于老人提到他的事。
  有时事情还是顺其自然好了,他忖道,并决定还是不说为妙。如果他说了,面包皮师傅可能就要花上三天时间去思考是否要放弃这一切——这一切他已经越来越习惯的生活。男孩不愿造成面包皮师傅的困惑。所以他开始在这个城市中四处晃荡,并发现有一间小房子的窗口正在贩售前往非洲的船票。他知道金字塔就在非洲。
  “需要什么吗?”窗口后的男人问。“等明天再说吧!”男孩说着走开。只要卖掉一头羊,他就有钱到海峡的另一岸。这念头吓住了他。
  “又是一个作白日梦的,”售票员看着男孩走开,对他的助手说,“他根本没钱旅行。”
  当他站在票窗口前,男孩想起他的羊群,决定应该回去做个牧羊人。这两年内他已经学会了做个牧羊人该具备的种种技巧:他会剃羊毛、会照顾怀孕的母羊,也有能力保护羊群不受野狼侵害。他知道安达鲁西亚上所有的肥美草地,也明白每一头羊的合理售价。
  他决定尽可能绕最远的路回去朋友的牛舍。当他经过城堡的时候,临时起意,沿着石造斜坡爬上城墙的最顶端。从城墙的顶端,他可以眺见非洲。曾有人告诉他,摩尔人就是从那儿来的,然后侵占了整个西班牙。

  从他所站的地方,他几乎能鸟瞰整个城市,包皮括他和老人谈话的那个广场。
  诅咒那一刻让我遇见了他,男孩想。他本来只是进城来找个人帮他解梦而已,可是那个吉普赛女人和老人却不管他是个牧羊人。他们都不明白,牧羊人就该跟他的牲畜在一起。他了解每一头羊的每一件事:哪一头羊跛脚、哪一头羊两个月以后要生小羊,还有哪一头羊最懒惰。他懂得怎么帮它们剃毛、怎么宰杀它们。万一他决定离开它们,这些羊铁定会完蛋。
  起风了。他知道这种风,当地人称它黎凡特风,因为当年摩尔人就是乘着这种风,从地中海东岸的黎凡特来的。
  黎凡特风越吹越强。我正在这里,在我的羊群和我的宝藏之间,男孩想道。他必须在他已经习惯的东西和他想要拥有的东西之间作抉择。还有那个商人女儿。不过,她不像羊群那么重要,因为她并不依赖他过活,也许她根本不记得他了。他很确定,对她来说他出现的那天和平常的日子没什么两样。对她来说,每一天都是一样的,而日子之所以会相同,是因为人们不能珍惜每天发生的事。
  我离开了我父母,我母亲,还有我的城镇。他们逐渐习惯了没有我,我也习惯了没有他们。总有一天我的羊儿们也会习惯没有我在身边,男孩想。

  从他此刻坐着的地方,可以观察着广场。人们川流不息进出面包皮店。一对年轻的情侣正坐在他和老人曾坐过的板凳上接吻着。
  “那个面包皮师傅……”他对自己说,却没再想下去。
  黎凡特风持续增强中,他可以感觉风正拍打着他的脸。这风曾带来了摩尔人,也吹来了沙漠和罩着面纱的女人的味道。风中混合著汗水和男人的梦想,那些男人曾经离开家园,迎向未知、黄金、冒险——还有金字塔。
  男孩嫉妒起这风的自由自在,同时看见了自己也可以拥有相同的自由无羁。没有什么可以阻绊他,除了他自己。羊群、商人女儿、安达鲁西亚的草原,都不过是他迈向命运终点的一步罢了!
  隔天中午,男孩和老人碰面。他交给老人六头羊。
  “我很惊讶,”男孩说,“我的朋友竟然立刻就买下其他的羊。他说他一直梦想要当个牧羊人,那实在是个好兆头。”
  “事情总是如此,”老人说,“这叫做心想事成。当你第一次玩牌,总是会嬴。新手的好运道。”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希望去完成你的天命,它让你先尝点甜头。”
  老人开始检验羊群,发现了那只跛脚的羊。男孩解释说,不必太在意它的跛腿,因为它是羊群中最聪明的一只,而且它生产最多的羊毛。

  “宝藏在哪里?”他问。
  “在埃及,靠近金字塔的地方。”男孩呆住了。那个吉普赛女人也说过同样的事,却未向他收费。
  “你必须遵从预兆,才能发现宝藏。神已经为每个人铺好了路,你只需要去解读他留给你的预兆。”
  在男孩能回答之前,一只蝴蝶出现,拍翅飞进男孩和老人之间。男孩想起有一次他祖母说的,蝴蝶是好个兆头,就像蟋蟀、就像蜥蜴,和四瓣醡酱草。
  “没错,”老人说,好似他可以读出男孩心里的想法,“就像你祖母教你的,这些都是好兆头。”
  老人解开斗篷,男孩被眼前所见的东西吓了一跳。老人在斗篷下穿一件用厚金片做成的盔甲,上面缀满各种珍贵的宝石。男孩回想起前一天看见的强烈光芒。
  他果然是个国王!他一定是用伪装来避开盗贼。
  “这两个给你。”老人说,从盔甲上取下原先缀在盔甲中央的一颗白色石头,和一颗黑色石头。“它们叫做乌陵和土明。黑色石头表示‘是’,而白色石头表示‘否’。当你不会解读预兆时,它们会帮助你。记住,只问关键性的问题。”
  “但你还是尽可能自己想办法作决定。宝藏就在金字塔;这点你早就知道了,不过我还是德收下六头羊作为代价,因为是我帮助你下定决心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死者引导我们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醒来,寻求着一种热切的“期待”的感觉,摸索着噩梦残破的意识。一如咽下一口要以烧着你五脏六腑的威士忌,这种“期待”的感觉热辣辣的。我心中忐忑,摸索着,企望它能切实重返体内。然而这种摸索却永远都是徒劳枉然。手指已没了气力,我只好将它们并拢起来。分明觉出自己全身的骨肉都已分离。迎着光亮,我的意识畏葸不前,这种感觉也正转化成一种钝痛。 [点击阅读]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三幕悲剧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萨特思韦特先生坐在鸦巢屋的露台上,看着屋主查尔斯-卡特赖特爵士从海边爬上小路。鸦巢屋是一座漂亮的现代平房,木质结构不到一半,没有三角墙,没有三流建筑师爱不释手的多佘累赘的设计。这是一幢简洁而坚固的白色建筑物。它看起来比实际的体积小得多.真是不可貌相。这房子的名声要归功于它的位置-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鲁茅斯海港。 [点击阅读]
不分手的理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喧闹的大街拐弯之后,刹那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黑暗中一排路灯伫立在街头。放眼望去,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寒空中绽放着鲜红色的光芒。速见修平往前欠身,嘱咐计程车司机行驶至红绿灯时左转。这一带是世田谷的新兴社区,近年来开始兴建,大量的超级市场和公寓,修平目前住的房子也是三年前才盖好的。住宅用地有高度的限制,修平住的公寓只有三层楼,他本身住在二楼。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