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谋杀启事 - 第十章同胞兄妹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布莱克洛克小姐这一回稍加用心地听他说话。据他所知,她是个敏慧的女人,所以一下子便抓住了话中的弦外之音。
  “的确,”她平静地说道,“这的确改变了事态……谁都没有权利乱动那道门。据我所知,也没有人动过那道门。”
  “您知道这其中的含义,”警督怂恿道,“灯灭的时候,那天晚上这个房间里的任何人都可能从那道门溜出去,跑到鲁迪?谢尔兹的背后朝您开枪。”
  “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
  “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记住,灯灭的时候,人们骚动,叫唤,相互碰撞。接下来惟一看得见的只有手电筒那射得人睁不开眼睛的光。”
  布莱克洛克小姐缓缓问道:“您相信这些人当中的一个——我那些普普通通的好邻居中的一个——溜出去,然后企图谋害我?我?可为什么?看在老天爷的份上,究竟是为什么?”
  “我有一种感觉,布莱克洛克小姐,您肯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可我不知道,警督。我可以向您保证,我不知道。”
  “那么,咱们就来谈谈吧。您过世后谁将得到您的钱?”
  布莱克洛克小姐极不情愿地说:“帕特里克和朱莉姬。我把这房子里的家具和一小笔年金留给邦尼。实际上,我没有多少可留下的。我过去有一些‘德国和意大利的证券.现已分文不值,除去税收和一点点投资回报,我可以向您保证,我不值得谋杀——一年前我把大部分钱都转成了年金。”
  “您仍然还有一些收入,布莱克洛克小姐,而这些钱将由您的侄儿侄女继承。”
  “因此帕特里克和朱莉姬就计划谋害我?我根本不相信。他们并不十分桔据。”
  “这个您确知吗?”
  “不。我想我只是从他们跟我讲的了解到……但我拒绝怀疑他们。有一天我可能值得谋杀,但不是现在。”
  “您说值得谋杀是什么意思,布莱克洛克小姐?”克拉多克警督穷追不舍。
  “简单说,有一天——可能很快了——我可能变成一个非常有钱的女人。”
  “听起来很有趣。您能解释一下吗?”
  “当然可以。您可能不知道,我给兰德尔?戈德勒当了二十多年的秘书,而且关系密切。”
  克拉多克兴趣陡增。兰德尔?戈德勒在金融界赫赫有名。他投机胆大,手段高明,把公众像戏迷捧角般地聚集在其周围,使自己成为一个并非县花一现的名人。如果克拉多克没记错的话,他死于一九三七或一九三八年。
  “我想他生活的时代比您早得多,”布莱克洛克小姐说,“不过您大概听说过他吧。”
  “啊,是的。他是个百万富翁,对吧?”
  “噢,超过百万数倍哩——尽管他的资产有波动。他从来不畏风险,总是把赚到的钱中的大部分又拿去作一些新的投资,从而大获全胜。”
  她说起来绘声绘色,眼睛也因为回忆而大放异彩。
  “总之,他死的时候是个极其富有的人。他没有孩子,所以把全部财产托付给他的妻子,而她死以后又全部托付给我。”
  警督的脑海里激起了一阵波澜。
  巨大的财富降临到忠心耿耿的秘书身上——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
  “在过去十二年左右的岁月里,”布莱克洛克小姐说,眸子里微微闪着光芒,“我有绝好的动机谋杀戈德勒太大——可这对您没有什么帮助,对吧?”
  “戈德勒——请原谅我提这样的问题——戈德勒太太对她丈夫处理财产的方式不感到恼火吗?”
  布莱克洛克小姐表现出了真正的兴趣。
  “您不必这么谨慎。您实际上想了解的是,我是不是兰德尔?戈德勒的情妇?不,我不是。我想兰德尔从来没有对我动过感情上的心思,我对他当然也没有。他爱着落尔,就是他妻子,而且至死不渝。我想他之所以立这样的遗嘱完全是出于感激之情。您瞧,警督,兰德尔在他事业的早期,立足未稳,几乎毁于一旦。当时他所面临的问题只是缺少几千现金。他正干着一笔大买卖,一笔非常令人激动的买卖;跟他一向做的计划一样大胆,可他就缺那么一点儿现金就可以挺过去。我救了他。我自己有点儿钱。我相信兰德尔,所以把手里持有的债券每一个子儿都卖掉并悉数交给他。的确是起死回生,一周后他变成了巨富。
  “这以后,他多少把我当成了小合伙人。啊2那都是一些激动人心的岁月啊。”她叹息道,“我尽情享受。后来我父亲过世了,我惟一的妹妹变成了毫无希望的残疾。我只得全部放弃,回去照料她。兰德尔两年后也过世了。我们联手的时候我挣了不少钱,所以并不指望他留给我什么,可我非常感动,是的,非常自豪地发现,如果蓓尔先我而去——她是那种人人见了都说话不长的脆弱的人儿——我将继承他的全部财产。我想那可怜的人真不知道把财产留给谁。蓓尔很可爱,对此也很乐意。她实在是个很可爱的人儿。

  她住在苏格兰。我有很多年没见她了,只是在圣诞节的时候相互写写信。您瞧,就在战争爆发前夕,我陪我妹妹去了瑞士的一家疗养院。她在那里死于肺结核。”
  她沉默了片刻,然后接着说:“我是一年多以前才回到英格兰的。”
  “您说可能很快您就会变成富人……有多快?”
  “我从照看戈德勒太太的hushi那儿了解到蓓尔快不行了。可能——只有几周的工夫。”
  她悲哀地补充道:“现在钱对我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我的收入已足够我的简单需要。曾几何时,我应该重返商界,在叱咤风云之中去获得乐趣,可现在……噢,算了,人老了。可是,警督,您仍然看出来了,不是吗,如果帕特里克和朱莉姬为了金钱的缘故而想杀害我,他们不会急得耐不住不再等几周的。”
  “是的,布莱克洛克小姐,但如果您先戈德勒太太而去又会怎么样呢?钱会到谁的名下?”
  “您知道,我根本没有认真想过。皮普和艾玛,我想克拉多克怔了怔,布莱克洛克小姐却笑了笑。
  “这听起来很疯狂吧?我相信,如果我先死,钱会转给兰德尔惟一的妹妹索妮姬的合法后代——不管叫什么词儿。
  兰德尔跟他妹妹吵过架。她嫁了个男人,可兰德尔认为这人是个无赖和流氓。”
  “他真是个无赖吗?”
  “噢,我得说,是个不折不扣的无赖。但我相信他肯定是个非常吸引女人的人。他是个希腊人或是罗马尼亚人什么的——当时叫什么来着——斯坦福蒂斯,迪米特里?斯坦福蒂斯。”
  “兰德尔?戈德勒在他妹妹嫁给这个人后便把她从遗嘱里勾掉了?”
  “呢,索妮姬本人是个富婆。兰德尔已经给了她许多钱,尽量避免她丈夫碰她。但我相信,当律师敦促他以防我先死应立继承遗产的人时,他很不情愿地写下了索妮娅的后代,就因为他想不起别的人,而他又不是那种愿意把钱留给慈善事业的人。”
  “而且索妮姬有婚生子女?”
  “对,就是皮普和艾玛。”她大笑道,“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可笑。我只知道索妮姬婚后曾给蓓尔写过一封信,要她转告兰德尔,说她幸福极了。还说她有了一对双胞胎,名叫皮普和艾玛。据我所知,后来她再也没有去过信。不过,当然,蓓尔会告诉您更多的情况。”
  布莱克洛克小姐对答如流,乐不可支。警督却丝毫没有快乐的神情。
  “结论就是,”他说道,“如果那天您遭到杀害,这世界上至少可能有两个人会得到一大笔财产。当您说没有人有盼着您死的动机时,布莱克洛克小姐,您就错了。至少有两个人员有兴趣。这对姐弟有多大?”
  布莱克洛克小姐皱起了眉头。
  “让我想想……一九二二年……不——很难记起来了……我猜想大约二十五六岁吧。”
  她的脸抽搐了一下,“可您不会认为——”
  “我认为有人冲您开枪是有预谋的,是为了杀害您。我认为这同一个人或几个人还会下手。我希望,如果您愿意的话,您要极其极其小心,布莱克洛克小姐。已经策划了一次谋杀,但谋杀未遂。我想很快还会策划另一起谋杀。”
  2菲利帕?海默斯直起背来,把一路秀发从湿漉漉的前额理到后面。她正在清理一块花园。
  “哦,警督?”
  她疑惑地望着他。与此同时,他打量着她,而且较上一次更为仔细。不错,模样饺好,略微泛白的金发,长脸,非常典型的英国人,倔强的下巴和嘴。她身上有一种压抑和紧张感。碧蓝的眼睛,目光稳定,什么也不能告诉你。是那种,他暗付,严守秘密的女孩。
  “总是在您干活的时候来打扰您,海默斯太大,我感到很抱歉。”他说道,“可我不想等到您回去吃午饭的时候。再说,远离小围场,在这儿跟您谈,我认为要自在一点儿。”
  “是吗,警督?”
  她的话音里没有流露出任何情绪与兴趣。但是不是有警惕的调儿——这抑或是他的想象?
  “今天早上有人对我作了一个声明。这个声明与您有关。”
  菲利帕只是略微扬了扬眉毛。
  “您告诉我说,海默斯太大,鲁迪?谢尔兹这个人,您不认识?”
  “不错。”
  “您还说,您看见他死在那儿的时候,那是您第一次看见他。是这样吗?”

  “当然啦。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他。”
  “您有没有,比方说,在小围场的暖房里跟他说过话?”
  “在暖房?”
  他差不多相信自己从她的声音里捕捉到了一点儿恐惧感。
  “对,海默斯太太。”
  “谁说的?”
  “我得知您同这个人,鲁迪?谢尔兹,谈过话。他问您可以藏在哪儿,您回答说会指给他看,还提到六点一刻。抢劫发生的那天晚上谢尔兹从公共汽车站到达这儿的时间就是六点一刻。”
  出现了一阵沉默。然后菲利帕发出了一阵短促的嘲笑,她看上去很乐。
  “我不知道是谁跟您这样说的,”她说道,“至少我可以猜得出。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笨拙的捏造——当然还很恶毒,由于某种原因,米琪恨我胜过她恨别人。”
  “您否认?”
  “这当然不是事实……我这一生从未见过鲁迪?谢尔兹,那天上午我也根本没有走近暖房。我在这儿干活儿。”
  警督和颜悦色地问道:“哪天上午?”
  又有片刻停顿。她眨动着眼睫毛。
  “每一天上午。每天上午我都在这儿。我要一点钟才离开。”
  她嘲弄地附带说道:“听米琪的话可不好。她从来都撒谎。”
  “这就是结果,”与弗莱彻一同走开时克拉多克说道,“两个女人所说的故事大相径庭。我该相信哪一个呢?”
  “说这个外国女孩撤下弥天大谎,每个人都表示同意。”
  弗莱彻说,“同外国人打交道,撒谎总比说实话来得容易,这就是我的经验。她对这个海默斯太大怀恨在心,这一点看来已经很清楚了。”
  “因此,你要是我,你会相信海默斯太太喽?”
  “除非您有理由不这样想,长官。”
  克拉多克实际上也没有这样想,他的脑海里只有那过分沉稳的蓝眼睛和她讲到那天上午时那流畅的词儿。因为就他的记忆而言,他并没有提到暖房谈话是在上午还是下午进行的。
  毕竟,布莱克洛克小姐,或者即便不是布莱克洛克小姐,至少邦纳小姐可能提到过一个年轻的外国人来访,想乞讨点返回瑞士的路费。因此菲利帕?海默斯便可能推测谈话应该是在那天上午进行的。
  但是,克拉多克仍然觉得,在她问“在暖房?”时,她的声音里有一种恐惧的调儿。
  他决定对此不作结论。
  3牧师的花园里令人感到格外惬意。秋季的一般突如奇来的暖流降临到英格兰。克拉多克已不记得小阳春出现的日子到底是在圣马丁节还是圣路加节了,但他觉得那天非常地惬意,也令人全身酥软。他坐在躺椅上,那是精力旺盛的本奇搬给他的,她正要去参加一个母亲聚会。马普尔小姐用一件披风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膝头还搭着一大块布,坐在他身边织毛线。温暖的阳光、花园的静谧以及马普尔小姐的毛线针发出的有节奏的喃喃声,使警督感到昏昏欲睡。然而,与此同时,他的内心深处却有一种噩梦般的感觉。
  这就仿佛是一个熟悉的梦,原本那么安逸,却由于一般危险的暗流不断增长,结果舒心变成了恐怖……他没头没脑地说:“您不该到这里来。”
  片刻间,马普尔小姐的毛线针中断了嘀嘀声。她景泰蓝般的眼睛平静安详,若有所思地凝望着他。
  她说道:‘‘我明白您的意思。您是个很有责任心的孩子。
  不过这儿平安无事。本奇的父亲——他是我们那个教区的牧师,一个优秀的学者;和她母亲——她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妇女——真正的精神力量,都是我的老朋友。因此,只要我来门登罕,一定到这儿来,跟本奇小住一阵,这是世上最自然不过的事儿了。”
  “哦,也许吧,”克拉多克道,“但——但别四处窥探……我有一种感觉,真的,这样做可不安全。”
  马普尔小姐微微一笑。
  “但是恐怕,”她说,“我们这些老太婆总是爱四处窥探的。要是我不这样做,反倒奇怪,反而引人注目。问问住在各地的朋友的情况,聊一聊是否他们还记得某某人?
  是否还记得那位女儿已嫁人的夫人叫什么名字?诸如此类的问题总会有所帮助,不是吗?”
  “有所帮助?”警督傻里傻气地问道。
  “有助于了解谁是否真是自己说的那种人。”马普尔小姐答道。
  她接着说:“因为让您担忧的正是这事儿,难道不是吗?战争开始以来世界就是以这种特定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比如奇平克里格霍恩这个地方,就跟我住的圣玛丽米德非常相像。十五年前人人都了解相互的底细。大宅邱的班特里斯家族,哈特奈尔斯家族,普莱斯?里德利家族,威瑟比斯家族……他们的父母亲、祖父祖母、叔舅姑姨在他们之前就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如果有生人要来居住,往往带着介绍信,要不就跟当地的某人同在一个团里或舰上服过兵役。如果来的是地地道道的陌生人,好家伙,大家都要刨根问底,查个水落石出才会感到心安理得。”

  她缓缓地点头。
  “如今再也不比从前了。每个乡村都挤满了外地来的人,他们没有任何当地的关系,就这么来往下了。大的宅邸被出售,小木屋也易人变样,人们什么证明也没有就径直来了——除了他们自己说的,你对他们的底细一无所知。您看到了,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印度、香港、中国;有原本生活在法国的人,住在意大利的廉价小屋和奇奇怪怪的岛上的人;有赚了小钱足敷退休养老的人。可相互之间谁也不再了解谁。人们可以家里摆着贝拿尔斯①出产的铜器,口里讲的是提份②和乔塔哈滋里②——还可以在家里挂着从陶尔米纳④带回来的画,可谈的却是英国的教堂和图书馆——欣奇克利夫小姐和默加特洛伊德小姐就是这种人。你可能从法国来,或是在东方度过前半生。人们根据别人自己的介绍看待别人。人们除非接到朋友的信,说她跟某人是世交,某人很可爱,否则是不会停下来跟别人打招呼的。”
  而这一点,克拉多克思忖,正是使他感到压抑的。他们只是一张张脸和一个个性格,还都有配给证和身份卡——整整齐齐的身份卡上只有号码,却没有相片或指纹提示。只要不怕麻烦,谁都可以弄到一张适合的身份卡——部分正是这个原因,那种曾经把英国农村社会联系起来的纽带而今已荡然无存。在城镇里不能指望谁了解自己的邻居。在乡村,如今谁也都不了解邻居,尽管可能还以为自己了解由于门锁给上了油,克拉多克知道利蒂希亚?布莱克洛克客厅里有一个乡村邻居,此人并非表面上的那样和蔼友善……他说道:“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查证这些人……”但他心里明白做起来并不容易。印度、香港、中国、法国南部①印度地名。——译注。
  ②原文tiffin,系印度英语.意为‘午餐’。—译注。
  ②原文chotaHazri,系印度英语,意为‘清淡的早餐’。——译注。
  ①意大利西西里岛东部城镇。——译注。
  ……这已不如十五年前那么容易了。他很清楚,有些人用借来的身份卡——从那些因为城里的“意外事故”而淬死的人那里借来——走乡串寨。有些组织收买身份卡,伪造身份卡和配给证,以此行骗的案件已不下百桩。查倒可以查,但得费时间,而他所缺少的正是时间,因为兰德尔?戈德勒的遗孀离断气的日子已屈指可数。
  因此,他焦虑而疲乏,被阳光暖得昏昏欲睡,但还是对马普尔小姐讲了兰德尔?戈德勒和皮普及艾玛。
  “只是两个名字,”他说道,“肯定是绰号:叫这些名字的人可能并不存在,也可能是住在欧洲什么地方的受人尊敬的公民。另一方面,叫这名字的人,可能其中一个,也可能两个都在奇平克里格霍恩。”
  大约二十五岁——谁与这个描述吻合?他大声道出了自己的心思:“她的侄儿侄女——或者是表弟表妹什么的……我想知道她在他们来到她家之前最后一次见他们是什么时候马普尔小姐和蔼地说道:“我来为您了解,行吗?”
  “请听我说,马普尔小姐,别——”
  “这会很简单,警督,您真的用不着担心。而且由我来做也不会引人注目,因为,您瞧,这样就不是正式的了。如果真有什么问题,您不想让他们有防范吧。”
  皮普和艾玛,克拉多克纳闷,皮普和艾玛?他被皮普和艾玛弄得魂牵梦绕。那个迷人而胆大妄为的年轻小伙子和面目姣好却目光冷静的姑娘……他说道:“我将在以后四十八小时更多地了解他们的情况。我要去苏格兰走一趟。
  戈德勒太大如果能开口的话,会提供他们的情况。”
  “我认为这是明智之举。”马普尔小姐迟疑地说,“我希望,”她小声说,“您已经警告过布莱克洛克小姐要当心?”
  “是的,我警告过她。而且我还要留一个人暗地注意这儿的情况。”
  马普尔小姐的目光明白无误地表示,如果危险出在家里,让警察去注意将无济于事,但克拉多克避开了她的眼神。
  “请记住,”克拉多克说道,一面直视着她,“我也警告过你”“我向您保证,警督,”马普尔小姐说,“我会照看我自己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1块8毛7,就这么些钱,其中六毛是一分一分的铜板,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在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硬赖来的,每次闹得脸发臊,深感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实在丢人现眼。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除了扑倒在那破旧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显然别无他途。德拉这样做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 [点击阅读]
歌剧魅影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歌剧魅影作者:卡斯顿·勒鲁引子:这本奇书异著讲述的是作者如何追踪调查,最后终于证实歌剧幽灵并非子虚乌有的经过。歌剧幽灵的确存在,而非如人们长期以来所臆测的只是艺术家的奇想,剧院经理的迷信,或者是芭蕾舞团女演员、她们的老母亲、剧院女工、衣帽间和门房职员这些人凭空捏造的谣传。是的,它也曾有血有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只是个影子而已。 [点击阅读]
此夜绵绵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终了也就是开始”……这句话我常常听见人家说。听起来挺不错的——但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假如有这么一处地方,一个人可以用手指头指下去说道:“那天一切一切都是打从这开始的吗?就在这么个时候,这么个地点,有了这么回事吗?”或许,我的遭遇开始时,在“乔治与孽龙”公司的墙上,见到了那份贴着的出售海报,说要拍卖高贵邸宅“古堡”,列出了面积多少公顷、多少平方米的细目,还有“古堡”极其理想的图片, [点击阅读]
死亡之犬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是从美国报社的通讯记者威廉-皮-瑞安那儿听来的。就在他准备回纽约的前夕,我和他在伦敦一起吃饭,碰巧我告诉了他,次日我要到福尔布里奇去。他抬起头来,尖叫一声:“福尔布里奇?在康沃尔的福尔布里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在康沃尔有一个福尔布里奇了。人们总觉得福尔布里奇在汉普郡。所以瑞安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是的,”我说道,“你也知道那个地方?”他仅仅回答说,他讨厌那个地方。 [点击阅读]
死亡区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约翰·史密斯大学毕业时,已经完全忘记了1953年1月那天他在冰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的事。实际上,他高中毕业时已不太记得那件事了。而他的母亲和父亲则根本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那天,他们在杜尔海姆一个结冰的水塘上溜冰,大一点的男孩们用两个土豆筐做球门,在打曲棍球,小一些的孩子则很笨拙可笑地在水塘边缘溜冰,水塘角落处有两个橡胶轮胎在呼呼地烧着,冒出黑烟,几个家长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孩子,那时还没有摩托雪车,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
死亡终局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年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底比斯,时间和地点对这个故事来说都是附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无妨,但是由于这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灵感是来自纽约市立艺术馆埃及探险队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在勒克瑟对岸的一个石墓里所发现,并由巴帝斯坎.顾恩教授翻译发表在艺术馆公报上的埃及第十一王朝的两、三封信,所以我还是以这种方式写出。 [点击阅读]
死亡绿皮书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碍…”美也子不知不觉地小声叫了起来(这本书,好像在哪里见过!)。这是专门陈列古典文学、学术专著之类的书架。进书店的时候,虽说多少带有一线期待,可是会有这样心如雀跃的感觉,却是万万没有想到。美也子每次出门旅行的时候,都要去当地的书店逛逛。地方上的书店,几乎全部都只卖新版的书刊杂志和图书。 [点击阅读]
死亡草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不解之谜。”雷蒙德-韦思特吐出一圈烟云,用一种自我欣赏,不紧不慢的腔调重复道:“不解之谜呀。”他很满意地环顾着四周。这房子已经有些年头了,屋顶的房梁已经变黑。房间里陈设着属于那个年代的家具,做工考究。雷蒙德-韦斯特露出了赞许的目光。作为一名作家,他喜欢完美。他在简姑姑的房间里总能找到那种舒适的感觉,因为她把房间布置得很有个性。他一眼望过去,她直直地坐在壁炉边祖父留下来的那把椅子上。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