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魔鬼搭讪学 - 29 搭讪时如何表现幽默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29搭讪时如何表现幽默
  搭讪时如果能表现一些幽默,往往会有起死回生或者锦上添花的效果,但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既对搭讪者自身有一定要求同时也依赖于被搭者的响应。比如,把钱钟书跟杨丽娟搁一起估计就是白搭。
  所以这里分析的只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幽默,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就行。
  回顾自己在搭讪时曾经冒出的一些幽默,我发现有一个共性,就是全部都是大实话。比如《最机智的一次搭讪》,我的那句开场白就是我在冬天的切身体会。北风呼啸的街头,我一个人走路经常冻得直打哆嗦,但只要目标一出现,我脑子里一想着该搭讪了,周身立马热血沸腾。这个印象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不把它说出来呢,说出来也不会得罪谁呀,于是就有了那个桥段。
  同样,“我看你不像坏人”也是扪心自问后的感慨。通常搭讪犯在要电话时都习惯说“我不是坏人”,但我仔细想想,“我他妈的怎么不是坏人呢,我是坏人,虽然不很坏,但也绝不是好人,至少不是老好人、大好人。”所以我觉得跟姑娘说“我不是坏人”首先没创意,其次是假话。反之,“我看你不像坏人”,这倒真的是我向她搭讪的一个原因。设想如果她是蛇蝎之心的话,就算再漂亮我也不敢过去呀。

  我们的文化不提倡当面讨论对方人品,所以一般大家都在背后议论别人,而在当面全都是无条件的肯定。“我看你不像坏人”这句话由于包皮含了质疑成分,所以会被习惯性地阻挡在大脑思维之外。但是,搭讪是一种特殊的社交,有时候它是可以违反一些规矩的,所以只要没对对方具体不敬的言行,我觉得都可以考虑。而且恰恰由于这种表达隐含着小小的叛逆色彩,有时还会拉近你跟她的心理距离。
  所以我喜欢没事就倾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把它们变成具体的语言,然后再衡量衡量这些话到底会得罪谁伤害谁?如果没有明确的受害者,我就加工润色一下说出来。这样既能给对方带来一些小小的快乐,也让彼此有更多实质性的交流。
  而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的交谈所表达的信息并不是完全指向对方的,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在表明自己在环境中的合理性,这就是传统教育所谓的“得体”或者“顾大局、识大体”,讲的都是个人的言行首先要符合环境的要求。但往往这种意识过于强化就会造成思维和语言的单调贫乏,人不再具有鲜明的个性,变成一颗闪闪发光的螺丝钉。

  作为一种宣泄,东方人的幽默往往都是无厘头式的,形象些说就是用一些莫名其妙的面具来暂时替换一下自己的那个沉重的社会面具。但我习惯的缓解方式是摘下那个面具,让真实的自己在空气中暴露几分钟,分寸把握得当就会是另一种幽默,理性并且诚恳。
  记得有一次跟朋友参加一个聚会,席间让他介绍一个mm,朋友那天喝大了,张嘴就说:“这是我的哥们╳.╳,他可是个泡妞高手,女朋友的数目是我的10倍。”我当时白了他一眼,对女孩说:“别听他吹牛,他女朋友哪儿有那么多。”(正常人也许会说“我女朋友哪儿有那么多”)这就是我的习惯:主动炫耀自己女朋友多是庸俗的,但情况找上门来,咱就一丝不苟地承认。
  在西方社会,性和政治一直都是幽默的主题,原因就是这两个领域可去触及的禁忌太多了。我一直很欣赏的就是西式幽默的逻辑性,换成任何一种语言你都能体会到有趣,因为它挑战的是规矩和习俗,反映的却是人性和理性。
  再举一个最近经常看到的例子:要电话时对方不给,搭讪犯戏言:“不要担心会骚扰你,每天我最多只打20个。”

  可以说这是一个标准的无厘头式幽默,好玩的地方在于它的莫名其妙。前提是如果mm已经对你有一定好感,那么这样可以放松一下气氛;但如果mm还在审视你的阶段,这么开玩笑几乎等于承认自己是个神经病。
  所以,作为理性的搭讪犯仔细去想想,你真的会每天给她打20个电话吗?显然是不会的;但如果说“每天我最多只打1个”好像又乏味了点儿,所以不如在合理的方向上继续去夸张。不妨可以这样说“每天我最多只打0.5个电话。”——这样的回答,既有幽默效果,同时还表现了自己懂礼貌有涵养的一面。
  俗话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作为新时代的搭讪犯,死记桥段不如理解了精髓之后自己去创造,毕竟灌装材料总是有保质期的。而一个精彩的原创幽默,既能愉悦别人,又能表达自己,这才是搭讪最美好的瞬间。但是,往往许多本来可能有的幽默还在萌芽状态就被头脑中的框框给否定了,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多去面对真实的自我,才能发掘出更多的有趣事物。
或许您还会喜欢:
鬼医傻后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2
摘要:第001章夜半惊魂晚霞似血,笼罩了整个天际。苍穹一片暖色,晚云轻拂而过,好似层层翻滚的浪海,无穷无尽的变幻。翻卷如云的宫墙,层层迭迭的瓦檐,精致的亭台楼阁,山石排列有序,奇花异草数不胜数,轻风吹过,到处是馥郁诱人的香气。雕梁画栋的殿阁中,微微敞开的窗户,暮色的青白光芒笼罩着宽大空荡的宫殿,显得苍凉而凄惨。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九型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号性格:完美型自白:我觉得凡事都应该有规有矩,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标准;我理性正直、做事有原则、有条理、有效率、事事力求完美,但别人说我过于挑剔、吹毛求疵。性格特点:(1)对错黑白分明,没有灰色地带,原则必须遵守和坚持,不可以协商,经常认为自己掌握真理;(2)高标准、高要求、认真、原则多,自己出错则会自责、内疚、愤怒;(3)自律,也严于律人,对人也对己,别人出错会进行指正, [点击阅读]
云中歌2
作者:佚名
章节:125 人气:2
摘要:云歌被宦官拖放到一旁。拖动的人动作粗鲁,触动了伤口,她痛极反清醒了几分。隐约听到一个人吩咐准备马匹用具,设法不露痕迹地把她押送到地牢,拿什么口供。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大火,她眼前的整个世界都是红灿灿的。在纷乱模糊的人影中,她看到一抹影子,疏离地站在一片火红的世界中。四周滚烫纷扰,他却冷淡安静。 [点击阅读]
人类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前言汉斯及威廉:当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那位引导我爱上书籍和图画的舅舅,答应带我做一次永难忘怀的探险——他要我跟他一起上到鹿特丹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去。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教堂司事拿着一把足以与圣彼得的钥匙相媲美的大钥匙,给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的神秘大门。“等你们下楼出来时”他说,“拉拉铃就行啦。 [点击阅读]
伊索寓言
作者:佚名
章节:454 人气:2
摘要:农夫替牛解下犁套,牵着它去喝水。这时,有只穷凶极恶的饿狼正出来觅食,看见那犁,开始仅仅只舔舔那牛的犁套,觉得有牛肉味,便不知不觉地将脖子慢慢地伸了进去,结果再无法拔出来,只好拉着犁在田里耕起田来。那农夫回来后,看见了它,便说:“啊,可恶的东西!但愿你从今弃恶从善,回来种田吧。”这故事是说,尽管有些恶人做了一点善事,但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 [点击阅读]
塔木德智慧全书
作者:佚名
章节:451 人气:2
摘要: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1)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多少的标志,就其自身而言,是不分贵贱的。在犹太人的赚钱观念中,他们从来就不把蹬三轮、扛麻袋看成是低贱的事,也不认为做老板、经理就高人一等,钱不管在谁身上都一样是钱,它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中就不是钱了。 [点击阅读]
存在与虚无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存在与虚无》这是一部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概论:一、导言:对存在的探索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萨特明确了他对存在思考的起点,提出了存在的两种不能互相还原的存在形式:对意识来说超越的存在和意识本身。萨特的存在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现象。 [点击阅读]
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3 人气:2
摘要: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奥?特》,《不过是个提琴手》,《两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运儿》。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歌剧《乌鸦》,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歌剧《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儿》,《摩尔人的女儿》,《幸福之花》,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梨树上的鸟儿》,《小基尔斯滕》, [点击阅读]
小狗钱钱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变得富有一些,只是我们中的一些人的这一愿望更为强烈;而有些人却假装自己只想在生活的某些领域里变得富有。事实上,大多数人的最终愿望都是让自己更加幸福、更加成功,也想拥有更多的钱。这种愿望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富裕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假如我们有充足的钱,我们就能生活得更有尊严,也能更好地为自己和他人服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