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命案目睹记 - 第20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电话里,克瑞达克的声音听起来明明是不相信的腔调。
  “阿佛列?”他说,“阿佛列吗?”
  培根督察把电话筒转动一下说:“你没料到吧?”
  “是的,的确没料到。其实,我刚刚判断他是凶手。”
  “我听说他让那个车站剪票员认出来,看样子对他很不利。是的,看情形我们仿佛已经找到凶手了。”
  “可是,”克瑞达克断然地说,“我们错了。”
  然后有片刻沉默,后来克瑞达克问:
  “有一个护士在那里照管,她怎么会出错了?”
  “也不能怪她。爱斯伯罗小姐很疲累了,进去睡一下。那个护士有五个病人要照顾:老先生、爱玛、塞缀克、哈乐德、和阿佛列。她不可能同时样样顾到。当时的情形似乎是克瑞肯索普老先生开始非常夸张地表现出大惊小怪的样子,他说他要死了,她进去把他安抚一番,然后再回来。她拿些有葡萄糖的茶给阿佛列喝。他喝了,就是这样。”
  “又是有砒霜?”
  “似乎是这样。当然,也可能是毒性复发。但是坤坡不以为然,詹森也和他一样的意见。”
  “我想,”克瑞达克不敢肯定地说,“那下毒的人本来是打算害死阿佛列的吧?”
  培根的声音听起来很感兴趣似的,“你的意思是阿佛列的死对任何人都没一点好处,而那老头子的死可以使大家都得到利益吗?我想那也许是个错误,有人也许以为那杯茶本来是打算给老头子喝的。”
  “他们能确定那毒药就是这样下的吗?”
  “不,他们当然不能确定。那个护士是个好护士。她把那些新奇的茶具统统都洗了——茶杯、茶匙、茶壶——样样都洗了。不过,那似乎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你的意思是?”克瑞达克思索着说,“病人当中有一个病得不象其他几个那样厉害,他看到机会到了,便在茶杯里下了毒。”
  “好啦,不会再出什么更奇怪的事了。”培根督察面色凝重的说,“现在除了爱斯伯罗小姐之外那里有两个护士照料着。而且,我还派了两个警察在那里,你要过来吗?”
  “我会尽快赶到。”
  露西-爱斯伯罗由大厅另一边走过来迎克瑞达克督察。她的脸苍白,拉得长长的。
  “你吃了不少苦头了。”克瑞达克说。
  “我好象做了一个很长、很可怕的恶梦,”露西说,“昨天晚上我实在觉得他们都要死了。”
  “关于这咖哩鸡——”
  “是咖哩鸡有毒吗?”
  “是的,里面很巧妙的加了砒霜,完全是谋害亲夫的鲍嘉(Borgia)的手法。”
  “假若那是实在的,”露西说,“那一定是——必然是——他们家里的一个人。”
  “没有其他的可能吗?”
  “是的,你知道吗?我开始做那该死的咖哩鸡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在六点以后,因为克瑞肯索普先生特别要我做咖哩鸡。因此我不得不新开一罐咖哩粉。所以,那咖哩粉可能有人动过手脚了,我想咖哩可以盖住毒药的味道吧?”
  “砒霜是没有味的。”克瑞达克心不在焉地说,“现在——我们要考虑机会的问题。他们当中谁会有机会在咖哩鸡正在烧的时候从中动了手脚?”
  露西考虑一下。
  “事实上,”她说,“当我在餐厅摆桌子的时候,任何人都可能偷偷走进厨房。”
  “哦。当时谁在家里?克瑞肯索普老先生、爱玛、塞缀克——”
  “哈乐德和阿佛列,他们是那天下午由伦敦来的。啊,还有布莱恩——布莱恩-伊斯特利。但是,他在开饭之前离开了,他得到布瑞汉顿去会一个人。”

  克瑞达克思索着说,“这和老先生圣诞期间的病有关联。坤坡猜想那是砒霜中毒,昨天晚上他们似乎都病得同样厉害吗?”
  露西考虑一下说,“我想克瑞肯索普老先生似乎最厉害。坤坡医师象发狂一样的拚命设法救治,他是一个很好的医师,塞缀克最大惊小怪了。当然,身体健壮的人都是如此。”
  “爱玛呢?”
  “她病得也很厉害。”
  “我真不明白,怎么会是阿佛列?”克瑞达克说。
  “我知道,”露西说,“那是打算毒死阿佛列的。”
  “奇怪,我也不明白怎么会是他。”
  “无论如何,这似乎是毫无意义的。”
  “但愿我能够发现这一切都有什么动机?”克瑞达克说,“这似乎都连接不上,我们姑且假定,那石棺里被人勒死的女人是爱德蒙-克瑞肯索普的遗孀。现在这件事已经可以相当明白地证实了,那么,这件事与有人蓄意毒死阿佛列那件事必定有关联。都在这里,就在这个家庭里面某一个地方。即使是说他们当中有一个人疯了,也不能帮助我们说明。”
  “实在不能。”露西也以为这样。
  “那么,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克瑞达克警告她,“记住,这别庄里有一个下毒的人。楼上你那些病人,有一个并不象他装得那样病得那么厉害。”
  克瑞达克离开以后,露西慢慢地再到楼上去。当她走过克瑞肯索普先生房间时,一个专横的声音在叫她,由于病,那声音变得有些微弱。
  “女孩子!女孩子!是你吗?到这里来!”
  露西走进房间。克瑞肯索普正躺床上,枕头垫得高高的。露西想,就一个病人而言,他显得特别精神饱满。
  “这房子里尽是该死的护士,”克瑞肯索普先生抱怨地说,“匆匆忙忙跑来跑去,显得了不起的样子,只是替我量体温,不给我我想吃的东西。这一切必定要花钱,告诉爱玛打发她们走吧,你照顾我不是很好吗?”
  “每个人都病了,克瑞肯索普先生。”露西说,“你要知道,我不能每个人都照顾到呀。”
  “蘑菇,”克瑞肯索普先生说,“该死的东西!蘑菇!那就是昨天晚上我们喝的汤,那是你烧的。”他谴责地接着说。
  “那些蘑菇没问题呀,克瑞肯索普先生。”
  “我不是在怪你,女孩子。我不是在怪你,这样的事以前也有过。里面有一个该死的霉菌就糟了,谁也不知道。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女孩,你不会故意那样做的,爱玛现在怎么样了?”
  “今天下午觉得好些。”
  “啊,还有哈乐德呢?”
  “他也好一点。”
  “听说阿佛列完蛋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们不应该告诉你那个,克瑞肯索普先生。”
  克瑞肯索普先生哈哈大笑,声音很高,是一种觉得很有趣的、象马嘶一样的声音。“我会听到的,”他说,“他们是不可能瞒住老人家的,他们想瞒我。原来,阿佛列死了,是不是?他再也不能象寄生虫似的依赖着我生活,而且也得不到我的一点钱了。他们都在等我死,你知道吧,尤其是阿佛列。现在他死了,我反而觉得这是开了一个大玩笑。”
  “你这样说实在不够宽厚,克瑞肯索普先生。”露西严厉地说。
  克瑞肯索普先生又哈哈大笑。“我会比他们活得都长。”他得意洋洋地说,“你走着瞧吧!你走着瞧吧!”
  露西回到她的房里,把她的字典取出来,查一个名词:唐提〔tontine——唐提养老保险制,系意大利银行家唐提(LorenzoTonti,1630?-1695)首创之保险制,由一组参加保险者共享一笔或多笔保险金。其中若有一人死亡,由其余生存者分享,直至最后一人——译者注〕。她把字典合上思索着,同时凝视着前方。

  “不明白你为什么要来找我。”莫瑞斯医师说,很不高兴。
  “因为你同克瑞肯索普一家人认识很久了。”克瑞达克督察说。
  “是的,是的,克瑞肯索普家的人我都认识。我记得老约西亚-克瑞肯索普。他是一个很难对付的人——不过非常精明,赚了很多钱。”他那年老的身子在椅子上换换姿态,浓密的眉毛下面的眼睛窥视着克瑞达克督察。“原来你一直在听那个年轻的傻瓜坤坡的说法。”他说,“这些年轻热心的医生!脑筋里尽是新的想法。他以为有人要毒死路德-克瑞肯索普!乱讲!夸张!当然,他曾经有过胃病发作,我为他诊治过。并不常发,没有什么特别的现象。”
  “坤坡医师,”克瑞达克说,“他好象以为有的。”
  “一个医生老在想是不行的,我要是看到砒霜中毒的现象,我还是认得出的。”
  “有很多著名的医师没有注意到这种现象。”克瑞达克指出,于是,他就由记忆中举出例子,“譬如格林巴罗的案子,瑞尼太太,查理-李兹,还有在魏斯伯瑞那一家的三口人,都已被埋葬了,而生前为他们诊治的医师根本没注意到他们有中毒的征象,那些医师都是名誉很好的。”
  “好啦,好啦,”莫瑞斯医师说,“你方才那样说就是认为我可能看错了。不过,我想我没有看错。”他停顿一下,然后说,“如果是有人下毒,坤坡以为是谁干的?”
  “他不知道,”克瑞达克说,“他很担心,你是知道的,”他接着说,“这里面毕竟牵涉到很多钱呢。”
  “是的,是的,我知道。那是等路德-克瑞肯索普死后他们可以得到的,而且他们很迫切地需要那些钱。那是确实的。这并不说明他们非害死那个老头子。”
  “并不是必然的结果。”克瑞达克同意他的话。
  “无论如何,”莫瑞斯医师说,“我的原则是:没有适当的原因,我是不会瞎怀疑的,要有适当的原因。”他重复说,“我得承认,你刚刚说的话,使我感到有些震惊。有人大规模地使用砒霜,这是很明显的,但是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来找我。也许当初我应该把路德-克瑞肯索普的胃病发作看得更严重些。但是,到现在已经过了很久了。”
  克瑞达克承认如此,“我真正需要的,”他说,“是多知道一点克瑞肯索普这一家人的情形,他们有没有奇怪的神经紧张的现象?有没有任何一种性情乖僻的现象?”
  那浓密眉毛下面的眼睛机警地望着他。“是的,我可以看出你是往那个方面想。唔,老约西亚的心智是够健全的。他的身体健壮,非常理智。他的妻子是神经过敏的,有患忧郁症的倾向,生长在一个近亲通婚的家庭。她在约西亚出世不久就去世了。你知道吗?我觉得路德由她那里继承了一种——这个——情绪不稳定的个性。他年轻的时候很平庸。但是,他同他的父亲始终不和。你如果同他谈过话,你就会注意到他对他自己的儿子非常厌恶。他的女儿,他却很喜欢。爱玛和爱弟——死去的那个——他都喜欢。”
  “他为什么这样不喜欢他的儿子?”克瑞达克问。
  “要查出其中原因,你得去请教一个新派的精神病医师。我只能说,他自己感觉到并没有充分发挥一个男子的才能。而且他对自己的经济地位非常怨恨,他有一笔收入,但是无权处理他的资金。他如果有权剥夺儿子的继承权,也许就不会这样讨厌他们。因为他在那一方面丝毫无权,所以他就有一种羞辱感。”

  “他一想到活得比他们更久就很高兴,就是为此。”克瑞达克督察说。
  “可能,我想,这也是他吝啬的根本原因。他大概已经积蓄了相当大的一笔款子。当然,这大部分都是在所得税爬到令人头晕的高峰以前。”
  克瑞达克忽然灵机一动,新想到一件事。“我想他也许立过遗嘱把他的积蓄遗赠给一个人吧?这个他总能办得到吧?”
  “啊,是的,不过天晓得他会留给谁,也许是爱玛。但是,我想不会。她会分到老祖父的遗产,也许留给亚历山大,他的外孙。”
  “他喜欢他,是不是?”克瑞达克说。
  “是的,当然,他是他女儿的儿子,不是他儿子的,那也许是不同的。而且他对爱弟的丈夫布莱恩-伊斯特利也很喜欢,当然我对布莱恩的情形知道得不多。我已经有一段时候没同他们家任何一个人见面了。但是,我觉得在战后他都没有找到安定的工作,他具备一个人在战时需要的特质勇气、冲劲,和‘未来的事不去管它’的态度。但是,我想他这个人很不稳定,他也许会成为一个流浪汉。”
  “据你所知道的来说,在年轻的那一代当中没有人特别乖僻吧?”
  “塞缀克是一种古怪型的人,是一个天生的叛徒。我不能说他是完全正常的。但是,你也许会说,谁是正常的呢?哈乐德的思想是相当正统的,但是,并不是我称为一个容易相处的人。他这人是一种冷心肠,只注意抓机会的人。阿佛列有一种罪犯的特质,他是个坏东西,始终都是这样。我看到他从教会当局放在前厅的捐献箱里偷钱。啊,现在人已经死了,我想就不该再说他的坏话。”
  “还有,”克瑞达克犹豫一下,“爱玛-克瑞肯索普呢?”
  “好女孩子。镇静,我们总是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她有她自己的计划,她自己的想法,但是,她总是藏在心里。她的个性比你由她的态度和外表上可以想象到的更强。”
  “我想,你认识爱德蒙——他那个在法国阵亡的儿子吧?”
  “是的,我认为他是那些兄弟当中最好的,心地善良,愉快,一个好孩子。”
  “你有没有听说刚刚在他阵亡之前,他准备和一个法国女孩子结婚,或者已经结婚?”
  莫瑞斯医师皱着眉想想,“我仿佛记得有那么一回事。”他说,“但是那是许久以前的事。”
  “在战争期间,一个很早的阶段,是不是?”
  “是的。啊,他要是没有死,娶了一个外国妻子,就会后悔终生。”
  “他很可能已经那样做了。”克瑞达克说。
  他用几句话简短地说明最近发生的事。
  “我记得在报上看到一个石棺里发现女尸的消息,原来是在洛塞津别庄。”
  “而且,我们有理由可以相信那个女人就是爱德蒙-克瑞肯索普的遗孀。”
  “啊,啊,那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这不象真实生活中的事,更象小说里的情节。但是,谁想害死那可怜的女人——我是说,那件事怎么会和洛塞津别庄砒霜中毒这件事有关系?”
  “不出两种可能。”克瑞达克说,“但是都很牵强,有人也许很贪婪,想独吞约西亚-克瑞肯索普的财产。”
  “他要是这样才是傻瓜呢,”莫瑞斯医师说,“结果不过是要付这财产收益的最高所得税。”
或许您还会喜欢: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牙医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吃早饭的时候,莫利先生的心情绝称不上极佳。他抱怨熏肉的味道不好,不明白咖啡为什么非要给弄得象泥浆似的,而他对面包的评价是每一片都比上一片更难以下咽。莫利先生个头不高,却有一副给人决断感的颚和好斗感的下巴。他姐姐身材高大,颇有女手榴弹兵的气度,她料理着他的生活。她若有所思地看着弟弟,问他洗澡水是不是又该冷了。莫利先生勉强回答了一声没冷。 [点击阅读]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狗年月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你讲。不,您讲!要不,就由你讲吧。也许该由演员开始?难道该由稻草人,由所有这些稀里糊涂的稻草人开始?要不,就是我们想等着,等到这八颗行星在宝瓶座中聚集在一块儿?请您开始吧!当时,到底还是您的狗叫了。可是在我的狗叫之前,您的狗已经叫了,而且是狗咬狗。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