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命案目睹记 - 第8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温邦先生一走进书房,他那精明的老眼睛就有些惊愕地由培根督察转移到他背后那个人身上。前者他已经见过了;后者是一个金发碧眼,样子很漂亮的人。
  培根督察执行介绍的任务。
  “这位是伦敦警察厅新成立的刑事部克瑞达克刑事督察。”他说。
  “新成立的刑事部——嗯。”温邦先生吃了一惊,这样说。德摩克-克瑞达克态度和悦,从容地开始谈话。
  “温邦先生,我们现在应邀从事调查这个案子。因为你是代表克瑞肯索普家的,我们应当告诉你一些机密的消息。”只是披露实情的极小一部分就夸耀已经真象大白,这种本领谁也比不上克瑞达克这个年轻督察。
  “我相信,培根督察会同意的,”他加了一句,同时瞧瞧他的同事。
  培根督察十分郑重地表示同意,而且丝毫没表现出仿佛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样子。
  “事情是这样的。”克瑞达克说,“由我们现有的资料中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死去的那个女人不是这一带的人,实际上她是由伦敦到这里来的,而且是由国外来的。她很可能是个法国人,不过我们不敢十分确定。”
  温邦先生显得吃惊的样子。
  “真的,”他说,“真的?”
  “情形既然如此,”培根督察解释,“郡警察局长就觉得还是请伦敦警察厅刑事部调查这个案子比较适当。”
  “我只希望,”温邦先生说,“这个案子很快就会侦破。你们一定会了解,这件事使他们举家不安。他们虽然与这案子没有丝毫牵连,可是——”
  他犹豫片刻,但是克瑞达克督察很快地补上这个空当儿。
  “在你们这个别庄上发现一个遇害的女人,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我极表同感。但是,我想同这家里每一个人谈谈话——”
  “我实在不明白——”
  “不明白他们会有什么话对我说吗?也许不会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但是,谁敢说呢?我想,先生,我可以由你这方面得到大部分的资料:关于这个房子,和这一家人的资料。”
  “这和一个外国来的不知姓名的年轻女人遇害有什么关系?”
  “相反的,那正是重要的一点。”克瑞达克说,“她为什么会到这里来?她以前同这一家有什么关系吗?譬如说,她曾经在这里当过女仆吗?譬如说,一位贵妇人的贴身使女?或者,她是到这里和以前在这里居住的人相会吗?”
  温邦先生冷冷地说,洛塞津别庄自从约西亚-克瑞肯索普于一八八四年建造之后,一直是他们这一家人住的。
  “这件事实的本身就很有趣。”克瑞达克说,“你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家族的历史简略的介绍一下?”
  温邦先生耸耸肩。
  “可以讲的并不多。约西亚-克瑞肯索普是一个食品杂货制造商,专门制造味美的甜饼干、调味品、泡菜等等食品杂货。他发了财,后来建造这所房子。路德-克瑞肯索普是他的长子,现在就住在这里。”
  “其他几个儿子呢?”
  “另外一个儿子,亨利,在一九一一年死于车祸。”
  “现在住在这里的克瑞肯索普先生没想到把这所房子卖掉吗?”
  “根据他父亲遗嘱里所定的条件,”那个律师冷冷地说,“他不能卖。”
  “也许你可以跟我讲讲遗嘱的内容吧?”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那个?”
  克瑞达克督察笑了。
  “因为假若我需要这个资料,我可以自己到伦敦莎美西故宫的登记所查到。”
  温邦先生无可奈何地苦笑一下。
  “不错,督察。我方才只是表示抗议,认为你所要的资料与这件事毫无关系。至于约西亚-克瑞肯索普的遗嘱,其中并无一点秘密。他把那笔相当大的财产留给银行保管,利息付给他的儿子路德直到他死为止。路德死后,便在路德的子女当中平分。那就是:爱德蒙、塞缀克、哈乐德、阿佛列、爱玛、和伊迪丝。爱德蒙阵亡,伊迪丝四年前去世。因此,路德-克瑞肯索普死后,这笔钱就分给塞缀克-哈乐德,阿佛列、爱玛、和伊迪丝的儿子亚历山大-伊斯特利。”

  “这所房子呢?”
  “给路德-克瑞肯索普的长子或者他的儿子。”
  “爱德蒙-克瑞肯索普结婚没有?”
  “没有。”
  “那么,这个产业就要传给——?”
  “他的次子——塞缀克。”
  “路德-克瑞肯索普先生本人无权处理吗?”
  “是的。”
  “他的父亲不喜欢他,”克瑞达克督察精明地说,“我想,这是很不寻常的事,你说是不是?”
  “你想得一点不错,”温邦先生说,“老约西亚因为他的长子对他们家的买卖不感兴趣——也可以说对任何买卖都不感兴趣——所以很失望。路德把他的时间都消耗在旅行和搜集艺术品上。老约西亚对那一类的事很不同情,所以,他就把他的钱托付保管,留给下一代的子孙。”
  “但是,同时,底下一代的几个人除了本身赚的,以及他们父亲按时给他们的钱以外,没有收入。并且,他们的父亲有相当多的资本,但是无权处理。”
  “一点不错,但是,这与一个不知名的外国女人的命案有何关系,我实在想象不出!”
  “这似乎和那个命案没什么关系,”克瑞达克督察立刻表示同意。“我只是想证实一切事实。”
  温邦先生机警地瞧瞧他,然后,似乎对他仔细观察的结果表示满意,便站起身来。
  “我现在想回伦敦了,”他说,“除非你还有其他的事要我告诉你。”
  他望望克瑞达克,又望望培根。
  “没有了,先生,谢谢你。”
  大厅外面忽然传来很响亮的锣声,那是开饭的信号。
  “啊,”温邦先生说,“我想,那一定是那两个孩子当中的一个在表演他的敲锣本领。”
  克瑞达克督察说话的时候,特别提高嗓门儿,压倒那一阵锣声。
  “我们走吧,让这一家人安安静静的吃午餐吧。但是午餐过后,我和培根督察还要来——大约两点二十五分——和这一家每一个人简单地谈谈。”
  “你以为这个是必要的吗?”
  “这个——”克瑞达克耸耸肩膀说,“这只是碰碰运气,可能有人会记得一件事,会给我们一点线索,或许会认出死尸是谁。不过可能性很小。”
  “我看不会,督察,我看实在不会。但是,我希望你有很好的运气。我刚才已经说过,希望这件令人厌恶的事早点澄清。这样对谁都会比较好些。”
  他摇摇头,慢慢走出去。
  露西由侦讯会上回来以后,直接回到厨房忙着准备午餐,这时候,布莱恩-伊斯特利探进头来。
  “我可以帮忙吗?”他问。“我对于做家事很灵光呢。”
  露西迅速地、稍微用心地瞧瞧他。布莱恩是乘着他那辆小车子直接去参加侦讯的,所以,她还没多少时间估量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所看到的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人物。伊斯特利是一个三十出头,样子很和蔼可亲的年轻人,棕黄色的头发,稍稍忧郁的蓝眼睛,还有,嘴唇上蓄有一撮很大的金黄色的胡子。
  “孩子们还没回来,”他说,同时走进来,坐在厨房桌子的一头。“他们骑脚踏车,大约要再过二十分钟才能到家。”露西笑笑。
  “他们一定什么事都不肯错过。”
  “这不能怪他们。我是说——他们年纪轻轻的,这还是第一次遇到侦讯会,而且就是在这一家发生的事。”

  “伊斯特利先生,请你下来,不要坐在桌上好吗?我要把烤盘放在那里。”
  布莱恩听她的话,跳了下来。
  “啊,那油脂熬得滚热的,你要放什么进去?”
  “约克郡式的牛肉布丁。”
  “味美的约克郡布丁。老式英格兰的烤牛肉。今天的菜单就是这个吗?”
  “对啦。”
  “其实,就是丧礼时吃的烤肉。闻起来很香。”他很欣赏地闻闻。“我这样碎嘴子,你不介意吧?”
  “你要是来帮忙的,那么,我想你还是帮忙好。”她由烤箱里拉出另外一个烤盘。“这里——把里面所有的马铃薯都翻个面,务必使另一面变成金黄色。”
  布莱恩马上照办。
  “我们在参加侦讯的时候,这些东西都在烤箱里烤着吗?假若烤焦了怎么办?”
  “不大可能。烤箱上有节制度数。”
  “是一种电脑,对不对?”
  露西迅速地瞧了他一眼。
  “对啦。现在把烤盘放进烤箱。这里,拿这块布垫着,放在第二层——上面那层我要留着烤约克郡布丁。”
  布莱恩照办,但是,不觉尖叫一声。
  “烫着了吗?”
  “一点点,没关系。烹饪这玩艺儿多危险!”
  “我想你从来不会自己烧东西吃吧?”
  “其实,我会的——而且常常烧。但是,烧的并不是这一类的东西。如果我没忘记看表,我会煮蛋。我会做咸肉煎蛋。我会把牛排放在烤架下面,或者开一罐汤。我的公寓里也有这么一个电动的什么玩艺儿。”
  “你住在伦敦吗?”
  “你如果称为住,对了。”
  他的语调是消沉的。他望着露西把调合好的约克郡布丁原料放进烤盘里。
  “这是很有趣的,”他说,然后叹口气。
  她目前的急务办了之后,便比较注意地瞧瞧他。
  “什么——这个厨房吗?”
  “是的——看到这个厨房就想起我们家的厨房——我小的时候那个厨房。”
  露西突然觉得布莱恩-伊斯特利很奇怪,有些可怜兮兮的样子。再仔细看看他,她就发现到他比她起初想的要年纪大些。他必定快四十了。似乎很难想到他会是亚历山大的父亲。看到他,使她想起在战时她看到过无数的年轻驾驶。那时候她才十四岁,正是最容易受影响的年纪。以后,她逐渐长大,一直到战后。但是,她感觉到布莱恩仿佛没有长大,似乎随着时光的进展,他反而让别人超过了。他底下所说的话就可以证实这个。现在,他又坐到厨房那张桌子上。
  “这是一种很难处的世界,”他说,“你说是不是?我是说,一个人很难确定自己的方向。你知道,我们并没有受过这种训练。”
  露西回想到她由爱玛那里听到的话。
  “你当过战斗机驾驶员,是不是?”她说,“你得过飞行殊勋十字奖章。”
  “那就是那种把你摆错位置的东西。你得了勋章,因此,大家就设法让你过得舒服些。他们给你一个工作,等等。他们实在很大方。但是,他们给你的工作都是白领阶级的工作,坐办公室终日和数目字纠缠不清。对于这种事,我们往往不能胜任愉快。你知道吗,我也有我自己的想法。我也有过一两个计划。但是,找不到人支持,找不到能加入、替我出钱的人。我要是有资本——”
  他默想片刻。
  “你以前不认识伊迪丝,是不是?我是说我的太太。是的,你当然不认识。她生前不象这里所有的人。譬如,她比较年轻。她曾经在空军服务,她总是说她的父亲是一个司刻鲁吉〔Scro-oge——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名著“圣诞颂歌”(AChristmasCarol)中的吝啬鬼——译者注〕一类的人物。你知道吗?他的确是那样的人,对金钱方面小气得很。事实上,他的财产他也带不走,要等他死后分给他的子女。伊迪丝的那一份自然是给亚历山大。不过,他必须到二十一岁才能动那笔钱。”

  “对不起,请你下来。我要把烤箱里的东西拿出来装盘,还要做肉汁。”
  就在这个时候,亚历山大和斯妥达-威斯特,面孔红红的,上气不接下气地回来了。
  “哈罗,布莱恩。”亚历山大很亲切地对他父亲说,“原来你在这里。啊,多棒的牛肉!有约克郡布丁吗?”
  “对啦,有。”
  “我们学校的约克郡布丁糟透了——又湿又软。”
  “躲开,”露西说,“我要做肉汁了。”
  “多做些肉汁嘛。我们可以有满满的两碟吗?”
  “可以。”
  “好哇!”斯妥达-威斯特说。同时,他把字音小心地说准。
  “我不喜欢白白的肉汁。”亚历山大急切地说。
  “不会是白白的。”
  “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厨娘!”亚历山大对他父亲说。
  露西在这一刹那有一个印象,她觉得他们俩扮演相反的脚色。亚历山大说话的神气,好象一个亲切的父亲。
  “我们可以帮忙吗?爱斯伯罗小姐?”斯妥达-威斯特礼貌地问。
  “是的,你们可以帮忙。亚历山大,你去敲锣宣布开饭。杰姆斯,你把这托盘拿到餐厅好吗?还有,伊斯特利先生,你把大肉片拿进去好吗?我来拿马铃薯和约克郡布丁。”
  “一个伦敦警察厅刑事部的人在这里。”亚历山大说,“你以为他会同我们一起吃午餐吗?”
  “那要看你阿姨如何安排。”
  “我想爱玛阿姨是不在乎的。她很好客。但是,我想哈乐德舅舅会不喜欢的。他对这命案感到很不愉快。”亚历山大端住托盘穿过门洞,同时回过头来添了一点消息。“温邦先生现在正和那个伦敦警察厅的人在书房谈话。但是,他不会留下来吃午餐。他说他得回伦敦。来吧,斯妥达。啊,他去打锣了。”
  就在这时候,锣声响了。斯妥达-威斯特是个艺术家。他施展所有的本领敲。于是,底下的谈话声都给遮盖住了。
  布莱恩把大肉片端进来。露西端着蔬菜跟在后面——她又回到厨房去把两个肉汁盛得满满的碟子拿来。
  爱玛匆匆的走下楼的时候,温邦先生正在大厅里站着戴上他的手套。
  “你真的一定不能留下来吃午餐吗?温邦先生?都准备好了。”
  “不啦,我在伦敦有一个重要的约会。火车上有餐车。”
  “谢谢你过来帮忙。”爱玛很感激地说。
  那两个警官由书房出来。
  温邦先生握住爱玛的手。
  “亲爱的,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事。”他说,“这位是伦敦警察厅刑事部的克瑞达克督察。他是特别下来主持调查的。他准备在两点十五分再来。他要了解有助于他调查的一些事实。不过,我已经说过,没什么可以担心的事。”然后,他对克瑞达克瞧瞧。“我可以把你告诉我的话再对克瑞肯索普小姐说一遍吗?”
  “当然啦,先生。”
  “克瑞达克督察刚才对我说,这几乎可以肯定的说不是一个只和本地有关的命案。遇害的女人大概是由伦敦来的,也许是一个外国人。”
  爱玛-克瑞肯索普突然说:“一个外国人。她是法国人吗?”
  温邦先生的那句话分明是为了要安慰她。现在,他略感吃惊。德摩克-克瑞达克的眼睛便迅速地由他那里转移到爱玛的脸上。
  他不明白她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就断定那遇害的女人是法国人,以及她为什么因此而感到不安?
或许您还会喜欢: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0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
名士风流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0
摘要:柳鸣九文学的作用在于向别人展示作家自己所看待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一个人物曾经这样认为:“为什么不动笔创作一部时间与地点明确、而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小说呢?叙述一个当今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忧虑,发现自己的问题,既不去揭示什么,也不去鼓动什么,仅仅作为一个见证。”这个人物这样思忖着。 [点击阅读]
吸血鬼德古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东欧,一四六二年自从她的王子骑马出征后,伊丽莎白王妃每晚都被血腥恐怖的恶梦折磨。每一夜,王妃会尽可能保持清醒;然而等她再也撑不住而合眼睡去后,她很快便会发现自己徘徊在死尸遍野、处处断肢残臂的梦魇中。她又尽力不去看那些伤兵的脸——然而,又一次,她被迫看到其中一人。永远是他那张伤痕累累的囚犯的脸,然后伊丽莎白便在尖叫声中醒来。 [点击阅读]
呼吸秋千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我所有的东西都带在身边。换句话说:属于我的一切都与我如影随行。当时我把所有的家当都带上了。说是我的,其实它们原先并不属于我。它们要么是改装过的,要么是别人的。猪皮行李箱是以前装留声机用的。薄大衣是父亲的。领口镶着丝绒滚边的洋气大衣是祖父的。灯笼裤是埃德温叔叔的。皮绑腿是邻居卡尔普先生的。绿羊毛手套是费妮姑姑的。只有酒红色的真丝围巾和小收纳包皮是我自己的,是前一年圣诞节收到的礼物。 [点击阅读]
呼啸山庄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夏洛蒂和传记作者告诉我们,爱米丽生性*独立、豁达、纯真、刚毅、热情而又内向。她颇有男儿气概,酷爱自己生长其间的荒原,平素在离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为友,从她的诗和一生行为,都可见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而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 [点击阅读]
命案目睹记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在月台上,麦克吉利克蒂太太跟着那个替她担箱子的脚夫气喘吁吁地走着。她这人又矮又胖;那个脚夫很高,从容不迫,大踏步,只顾往前走。不但如此,麦克吉利克蒂太太还有大包小包的东西,非常累赘。那是一整天采购的圣诞礼物。因此,他们两个人的竟走速度是非常悬殊的。那个脚夫在月台尽头转弯的时候,麦克吉利克蒂太太仍在月台上一直往前赶呢。当时第一号月台上的人不挤,本来没什么不对。 [点击阅读]
哑证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埃米莉-阿伦德尔——小绿房子的女主人。威廉明娜-劳森(明尼)——阿伦德尔小姐的随身女侍。贝拉-比格斯——阿伦德尔小姐的外甥女,塔尼奥斯夫人。雅各布-塔尼奥斯医生——贝拉的丈夫。特里萨-阿伦德尔——阿伦德尔小姐的侄女。查尔斯-阿伦德尔——阿伦德尔小姐的侄子。约翰-莱弗顿-阿伦德尔——阿伦德尔小姐的父亲(已去世)。卡罗琳-皮博迪——阿伦德尔小姐的女友。雷克斯-唐纳森医生——特里萨的未婚夫。 [点击阅读]
哭泣的遗骨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初、高中的同班同学——现在长门市市政府下属的社会教育科工作的古川麻里那儿得知了这一消息。麻里在电话里说:“哎,我是昨天在赤崎神社的南条舞蹈节上突然遇到她的,她好像在白谷宾馆上班呢。”关于南条舞蹈的来历,有这么一段典故,据说战国时期,吉川元春将军在伯老的羽衣石城攻打南条元续时,吉川让手下的土兵数十人装扮成跳舞的混进城,顺利击败了南条军。 [点击阅读]
哲理散文(外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0
摘要:○威廉·赫兹里特随着年岁的增多,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时间的宝贵。确实,世上任何别的东西,都没有时间重要。对待时间,我们也变得吝啬起来。我们企图阻挡时间老人的最后的蹒跚脚步,让他在墓穴的边缘多停留片刻。不息的生命长河怎么竟会干涸?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点击阅读]
喧哗与骚动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出生在南方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参加过加拿大皇家空军。复员后,上了一年大学,以后做过各种工作,同时业余从事写作。他最早的两本小说是当时流行的文学潮流影响下的作品,本身没有太多的特点。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