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没拼过的青春,不值一过 - 1.选专业__怀着艺术的梦,干起搬砖的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出生在贵州省的一个小县城。它古老、安静,触目所及是青山绿水,但是因为大人们常常说起大城市的繁华,书上、电视上关于大城市的介绍也很多,我对大城市的生活充满向往。高楼、地铁、立交桥,这些在我的家乡看不见的东西,却常常牵动我年少的心。
  还记得高二寒假,第一次和家人去上海。在陆家嘴鳞次栉比的高楼之间,我默默感受着大都市的气息,那是钢筋混凝土的味道。在近500 米高的环球金融中心顶层俯瞰,整个上海尽收眼底。走出几步,有一条地板透明的“观光天阁”,一开始我还不敢踩上去,生怕摔个粉身碎骨。在导游解说后,我踩了上去。这一步,让来自山区的我感受到现代建筑的伟大,也让我成为建筑设计师的梦想开始萌芽。
  对我而言,梦想一旦产生,便不可阻挡。
  回到贵州,我更加努力地学习,继续着“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日子,直到万千学子闯独木桥的高考结束。
  我了解到土木工程专业是进行建筑设计的专业,而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在全国最强。我揣着艺术的梦,放弃了所有平行志愿的机会,志愿表上只填了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但当时,我自己却一点也不知道,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不一样。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以为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同济大学是一个恬然宁静的书香之地。主干道上伫立的毛主席像,路旁枝叶交错的百年梧桐,图书馆透出的泛黄灯光,路上来来去去的自行车,一切都让我憧憬往后的四载青春。
  但是,入学一个星期,我发现,土木工程和建筑学有天壤之别:建筑是一门艺术,土木工程是一门技术,选择土木工程这一专业,真就是怀着艺术的梦,干起搬砖的活!之前我向往的色彩、外形、光线和布局都不是土木工程的事,钢筋、混凝土、水泥和土体才是我今后朝夕相处的伙伴。
  不得不说,我对土木工程失望透顶,似乎隐隐约约地看到,自己不是拿着画笔在勾勒高楼大厦,而是在挑着混凝土、和着水泥、搬着砖!大一的几门专业基础课更是对我这样的想法推波助澜:土木工程材料老师不停地讲水泥和砂浆,画法几何老师拿着三角板画完平行画垂直,材料力学老师拉断钢筋、压坏混凝土,还要去劈木头……我真的很失望。
  偶尔路过建筑学院,驻足看他们在画板上泼墨,在水池上搭桥,在搭建奇形怪状的房子,在讨论古典、优雅的园林……我真的很羡慕。
  初进大学,生活上的完全独立、学习上的完全自主都让我不适应。没有了父母的约束,没有了老师的监督,我不仅没有找到高中时向往的自由,反而不知道每天该做什么。而在诸多迷茫和困惑中,是否要坚持土木工程这个专业尤其让我头痛。我想过退学,回贵州重新高考,重新选择专业;我想过大一上半学年结束后换专业,转到建筑学院去。总之,我很纠结。

  我给家里打了很多电话,不停地抱怨土木工程多么不好,电话那头,妈妈总是很冷静地安慰我,劝我多适应一段时间,主动融入大学生活。但这都被我误解为妈妈的“维稳”策略,以至于我在电话里无数次向她发火。
  我们最后一次讨论专业问题是在国庆长假,妈妈给出最终回复:“你已经做过一次自认为绝对正确的选择--去同济学土木。现在你觉得这不是你想要的,如果你回来再考一次,你真的能保证不再后悔?如果你拿定主意,那我支持你!去做你想做的吧!”那时,我才明白,原来妈妈没有一次不在意我的苦恼,我向她抱怨的每一句话,她都记在心里。
  妈妈的那番话让我冷静下来,之后的一段时间,我暂时放下了回去高考的念头,我开始思考:现在自己极度焦躁,极度排斥自己的专业,究竟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问题,还是我自己的问题?
  “十一”长假,很多同学都不在学校,我依旧每天去学院看书。长假结束前的那个晚上,在学院的学生科技创新中心,我看见一群同学正忙着粘木条,桌上的模型吸引了我。一问才知道,那是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模型,是师兄师姐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赛的作品。在对大楼进行计算分析后,他们用502 胶水把每一根木条构件连接起来,制作了这个精致的模型。

  看着眼前这个模型,我突然想到:原来高楼大厦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拔地而起的,这个专业竟然如此有趣!
  离开科技创新中心,我走进土木学院的工程案例展示廊,这里陈列着土木学院的教授和校友们所主持的大型工程,有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这样的摩天大楼,有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这样的跨海大桥,也有上海地铁、世博变电站这样的地下建筑。
  原来我一直惊叹的大型建筑都诞生在这里!就在那时,我重新认识了土木工程,明白了这个专业的伟大,也明白了同济土木在工程界的地位,更明白了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将来都可以有一番作为。
  建筑和土木是两条不同的路,换句话说,建筑师在“仰望星空”,而土木工程师在“脚踏实地”,但是土木这一条路绝对不会不精彩!在对土木工程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我满怀憧憬地戴上了土木工程师的“安全帽”,继续同济四年的求学生涯。
或许您还会喜欢:
曾许诺
作者:佚名
章节:90 人气:0
摘要:神农国位于大荒最富饶的中原地区,是大荒中人口最多、物产最富饶的国家。在神农国的西南,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毒虫瘴气、猛兽凶禽横行,道路十分险恶,和外界不通,被视作蛮夷之地。这里居住着九夷族,九夷族的习俗和外面的部族大相径庭,十分野蛮落后,被神族列为最低等的贱民,男子生而为奴,女子生而为婢。 [点击阅读]
曾许诺·殇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0
摘要:白云苍狗,世事无常,悠悠时光看似漫长,不过是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曾经鲜衣怒马的少年,已卧黄土陇中,曾经容颜如花的少女,已是枯骨一堆,那些恩恩怨怨的悲欢离合,都只变成了街角巷尾人们打发闲暇的故事,即使最跌宕起伏的传奇,在一年又一年的时光中,也渐渐失去了色彩,消抿于风中。只有那山坡上的野花烂漫无主,自开自落,自芳自华,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都绚烂缤纷。 [点击阅读]
最后的守护者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艾泽拉斯双月中较大的那一个,今晚首先升起,现在,她正圆圆地挂在夜空,用那银白色的月光照亮着群星。在这片柔和的月光之下,装点着赤脊山脉的群峰。白天,日光给这些山峰抹上粉红的光晕,而到了晚上,他们又变成高大、孤傲的幽灵。山脉的西边山脚下,便是那艾尔文森林,被橡树和缎木所覆盖,从丘陵地带一直延伸到海边。东边,则是广阔的黑色沼泽。一片布满溪流和河道的沼泽山地。那里到处是荒废的居所和潜藏着的危险。 [点击阅读]
最美的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101 人气:0
摘要:多年以后我们终于相逢,眼前的你一如梦中,而我仍是你眼中的陌生人。被麻辣烫的电话吵醒时,正在做春梦。梦里我二八年华,还是豆蔻枝头上的一朵鲜花,那个水灵劲,嫩得拧一下,能滴出水来。我站在操场边看他打篮球,篮球打偏了,滴溜溜地飞到我的脚下。他大步跑着向我冲来。白色的球衣,古铜的肤色。头发梢上的汗珠,随着奔跑,一滴滴飞舞到空中,在金色阳光照射下,每一滴都变成了七彩的宝石,我被那光芒炫得气都喘不过来。 [点击阅读]
木偶奇遇记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作者风采:科洛迪,原名卡尔洛?洛伦齐尼,1826年11月24日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叫科洛迪的小镇。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科洛迪精通法文,曾翻译过法国贝罗的童话,为广大小读者所喜爱。科洛迪一生中,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随笔、评论,然而最著名的要数他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想像力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点击阅读]
果壳中的宇宙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相对论简史霍金爱因斯坦是如何为20世纪两个基本理论,即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基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是位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发现者,1879年诞生于德国的乌尔姆。次年他的全家即迁往慕尼黑。在那里他的父亲赫曼和叔父各自建立了一个小型的不很成功的电器公司。阿尔伯特并非神童,但是宣称他在学校中成绩劣等似乎又言过其实。1894年他的父亲公司倒闭,全家又迁往意大利的米兰。 [点击阅读]
柳林风声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肯尼斯·格雷厄姆(1859~1932)生于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他的童年很不幸,5岁丧母,随后丧父,几兄弟都由亲戚收养。中学毕业后,他没有钱继续读大学,20岁进英格兰银行工作,直到1908年,因在银行里被一疯汉用枪击伤而退休。他喜欢自然和文学,业余研究动物和写作,很早就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作家。 [点击阅读]
格列佛游记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0
摘要: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航程途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在格列佛的帮助下,利立浦特国打败了同样是小人国的“不来夫斯古”帝国,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 [点击阅读]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0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楼兰新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子愿我后生,常为君妻,好丑不相离。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一、朱砂佛印历史上鸿蒙初辟的时期,颟顸、野蛮、酷虐与巫术、卜噬、图腾一起,拥有着不可抵御的权势。有史学家把它比作恶魔,手指粗硬,指节稍稍用力地弯曲便有裂帛一样的声音传出来。许多无妄的生命在它的操纵下陪葬。在长达几千年的蒙昧里,文明被撕裂成片,然而它们学会包容,织成一张网,反过来将野蛮在潜移默化中同化。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