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绿里奇迹 - 第一部 两个死去的女孩 第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突然,天气更热了,我也不能再拖延不去见监狱长穆尔斯了。
  我任冷山看守期间有过三任监狱长,哈尔·穆尔斯是最后一任,也是最好的一任。他平易近人,诚实,直率,甚至缺乏柯蒂斯·安德森的基本才智,但他具备了政治技能,足以在那几年艰难时期维持住自己的位置……他也很正直,经得住诱惑。他不会再提升了,但这样似乎也不错。
  他那时58岁,要不就是59岁,脸上的皱纹很深,像条警犬,大概就是波波·马钱特很熟悉的那种。他满头的白发,双手因为痉挛之类的原因颤抖着,不过他还是很强壮的。前一年,当一个监狱犯拿着一根由板条箱的板条削成的棍子向穆尔斯冲来时,他站在那里,抓住那恶棍的手腕,一把折断他的骨头,发出了干树枝着火后断裂的声音。那恶棍忘了所有的愤慨,跪倒在地上,尖声叫娘。“我不是你娘,”穆尔斯用他很有修养的南方口音说道,“不过我要是的话,我会拎起裙子,用生你出来的家伙朝你撒尿的。”
  我走进他的办公室,他立刻站了起来,我一摆手让他坐回去,然后在他桌子对面坐下,先从他妻子说起……这只有在我们那里,别处你可不会这么做。“你那漂亮妞怎样了?”我就是这么问的,好像梅琳达才十七芳龄,而不是六十二、三岁了。我的关心是真诚的,她是那种我若有缘分自己也会爱上和迎娶的女人,但我并不想故意把他从工作上扯开。
  他深深叹了口气,“不太好,保罗,确实不太好。”
  “头痛更厉害了?”
  “这礼拜只痛了一次,不过是最糟糕的一次,前天她基本上整天躺着,现在她右手乏力的情况更严重了——”他举起自己那只满是肝色斑点的右手,我们两人看着它在记事簿上颤抖了一阵子,接着他又把手放下了。
  我知道,他极其不愿意说出上面这番话,而我宁愿没听见。梅琳达的头疼病是春天开始的,整个夏天医生一直说这是“精神紧张引起的偏头痛”,也许是因为担心哈尔马上要退休。我老婆曾告诉我,偏头痛是年轻人的病,不是老年人常得的,到了梅琳达·穆尔斯的年纪,病情通常会好转,而不是恶化。现在她的手又出现乏力症状,我看这可不像是精神紧张,而像是倒霉的中风。
  “哈维斯特罗姆医生想让她去印迪亚诺拉住院,”穆尔斯说,“做点检查,他的意思是拍X光片,谁知道还有什么,她都怕死了。”他停住了,然后点点头,“说实话,我也很害怕。”
  “是啊,可你都看到她的情况了,”我说,“别再等了,如果真有什么的话,X光能照出来的,没准是他们可以治疗的。”
  “是的,”他应着。过了一会儿,我们的眼神对视了,并停在那里。据我回想,这也是我们这次见面的唯一一次,那是一种袒露而彻底的相互理解,一切尽在不言中。没错,也许就是中风,也可能是恶性脑瘤,如果真是的话,印迪亚诺拉的医生也差不多无能为力了。要知道,这是1932年,当时就算尿路感染之类相对简单的病症,不是用磺胺类药剂让人恶心,就是忍痛熬着。

  “谢谢你这么关心,保罗,现在,让我们谈谈有关珀西·韦特莫尔的事。”
  “今天上午我接到州里的电话,”监狱长平静地说,“电话里很生气,我想你也能想象的,保罗。州长有如此的姻亲关系,他没法不感情用事的,如果你懂我意思的话。他的妻子有个哥哥,哥哥有一个儿子,那人就是珀西·韦特莫尔。昨晚,珀西给他老爸打电话,而珀西的老爸又打给珀西的姑姑,还要我把下面的事情全讲了吗?”
  “不用了,”我说,“珀西告发我,就像学校的孬种告诉老师,说他看见杰克和吉儿在衣帽间里亲嘴。”
  “没错,”穆尔斯应道,“差不多就这码事。”
  “你也知道,德拉克罗瓦进来的时候,在珀西和他之间发生了什么吧?”我问,“珀西还拿着他那该死的胡桃木警棍?”
  “知道,不过——”
  “你也知道他有时候是怎么拿着它在监狱里显摆的,他纯粹为了找乐子。他很卑鄙,又愚蠢。说实话,我都不知道还能忍他多久。”
  我们彼此认识五年了,对于相处得好的人,这时间算长了,尤其是我们的一部分工作是和死亡打交道。我的意思是,他能理解我。倒不是说我会撂挑子不干,大萧条正在监狱外头徘徊,就像危险的罪犯,而且还不受我们掌管,不受牢狱控制。比我更能干的人不是流落街头,就是得逃票乘车。我知道自己算是幸运的,孩子们成年了,还有房贷,那两百磅重的大理石块,两年前也终于不再是胸中块垒。可人总得吃饭,还有老婆要养。而且,只要有能力,我们也习惯了给女儿和女婿寄上个20块钱(即使有时候一时没钱,如果简写信流露出异常的窘迫,我们也设法寄去)。女婿是失业的中学教师,如果这样的情况在那年头还称不上窘迫的话,窘迫这个词也就没啥意思了。因此,人们绝不会放弃像我这样有稳定收入的工作……绝不会铁着心冷冷地放弃的。不过那年秋天可没那么冷,外面的温度不合季节地高,尿路感染在我体内肆虐,把我身体的温度弄得更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哎,有时候,人的拳头就会只听从本能。一旦你对着像珀西·韦特莫尔这种有后台的出了拳头,你就可能会继续揍下去,因为没有退路了。
  “要挺住,”穆尔斯平静地说,“我叫你来就是为了这个。据可靠消息,实际上,今天给我打电话的人告诉我,珀西向布莱亚那边递了申请,而且申请会被接受。”
  “布莱亚,”我应道。即荆棘岭,两个州立医院之一。“这家伙在干吗?巡游州立机构吗?”

  “是份管理工作,薪水更高,只是催催文件,而不是在大暑天整理医院床铺。”他撇着嘴朝我笑笑,“你要晓得,保罗,头儿过来的时候,你要是没把他和范哈伊一起派到配电室的话,你可能早就摆脱他了。”
  有那么一会儿,他的话让我费解,不知他到底在说什么。也许我也不想听懂。
  “我还能把他派到哪里?”我问,“老天,他几乎不知道自己在这里干的是啥!还要让他参与执行队的工作——”我没把话说完,也说不完,头绪乱糟糟的,无从说起。
  “不管怎么说,你最好让他接手德拉克罗瓦的事。如果你想摆脱他,就得这样子。”
  我垮着脸,看着他。过了一会,我终于收起脸说:“你说什么?难道他想亲身经历这个场面,想闻闻别人脑袋烧焦的味道?”
  穆尔斯耸耸肩。一谈起妻子,他的眼神曾是那么的温柔,可现在却如此冷酷。“不管韦特莫尔干还是不干,德拉克罗瓦的脑袋终归要烧的,”他说,“对吧?”
  “对,不过他会搞砸的,事实上,哈尔,他准得搞砸,在三十个左右的见证人面前……在那些专程从路易斯安那赶来的记者面前……”
  “你和布鲁特斯·豪厄尔得保证不让他弄砸了,”穆尔斯说,“如果他还是搞砸了,会被记录在案,就算他州议会的亲戚早不在了,那记录还会存在。你明白吗?”
  我懂。这让我感到恶心,感到担心,但是我懂。
  “他想留到执行柯菲死刑。不过,如果我们幸运的话,他从德拉克罗瓦那里能获得满足。你得确保让他参与这一次。”
  我本来计划好再让珀西呆在配电室,然后让他下隧道,推着安放德拉克罗瓦的滑轮担架,把尸体送到监狱外路对面停着的运尸车那里。但是我想都没再想,就把所有这些计划抛到脑后。我点点头,我有种感觉,觉得这是一场赌博,不过我不在乎。如果这么做能摆脱珀西·韦特莫尔,我连老虎屁股都敢摸。他可以参与处刑,推合上夹钳,朝铁窗望望,告诉范哈伊推到两挡;他还能看着那个小个子法国佬浑身触电,而那电就是他珀西·韦特莫尔从瓶子里放出来的。就让他得到那些恶心的快感吧,如果这就是他所理解的州里对杀人犯的处罚。让他去荆棘岭好了,他会在那里有自己的办公室,还有纳凉的电风扇。如果他姑夫下一次选举失败了,他就会知道,在这个艰难、破旧、酷热的世界里,什么才是工作;他就会明白,在这世上,不是所有的恶棍都会关监狱,有时候连你自己的脑袋也会挨揍,这样更好。
  “行,”我说着站起身,“我会让他参加德拉克罗瓦的处刑的,让他打头阵,同时,我会维持场面。”
  “好,”他说着也站了起来,“另外,你自己的情况怎样了?”他悄悄地指指我下身。
  “好像好点了。”

  “嗯,这样就好。”他目送我到门口,“还有,柯菲怎么样?会惹事吗?”
  “我想不会吧,”我说,“他安静得像只死公鸡,真是古怪,古怪的眼神,不过很安静。总之我们会留心的,不用担心。”
  “当然,你知道他曾干过什么。”
  “那是。”
  他看着我走到了办公室外,老小姐汉娜坐在那里,读着她那本丛林故事,好像自上个冰川世纪结束时,她就在读这本书了。能离开那里我很开心,总之,我觉得好像很轻松就脱身了。毕竟,很高兴能知道还有机会摆脱珀西。
  “代我向梅琳达致以最真切的问候,”我说,“也别再自寻烦恼,很可能最后诊断结果不过是偏头痛而已。”
  “确实,”他说。他心事重重,垂着眼睛,嘴角却露着微笑。两个表情夹杂在一起,可真是惨不忍睹。
  我回到E区,开始了新的一天。有文件要看要写,有地板要拖,有饭要做,还要制定出下周的值勤表,一大堆事情呢。不过大部分时间是等待,在监狱里总是有很多等待,从来没完的时候。等着德拉克罗瓦走绿里,等着威廉·沃顿噘着嘴唇、带着野小子比利的刺青来这里,更重要的是,等着珀西·韦特莫尔走出我的生活。
  德拉克罗瓦的老鼠是上帝带来的神秘物之一。那个夏天之前,我从没在E区见过老鼠,那个秋天之后,我也再没见过老鼠。就是那个秋天,在十月的一个炎热的、电闪雷鸣的晚上,德拉克罗瓦在我们的陪伴下走了,走时的样子令人无法形容,连我都不敢回想。德拉克罗瓦说,是他训练了那只老鼠,让它以汽船威利①的身份在我们中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不过,我认为情况其实恰恰相反。狄恩·斯坦顿也认同我的观点,布鲁托尔也是。老鼠第一次出现时,他们俩都在那里,正如布鲁托尔所说,“那东西早就受过训练,比那位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国佬可聪明多了,那人还自以为是主人呢。”
  狄恩和我在办公室里,正仔细检查着上一年的记录,准备给五次处决的见证人写后续报告,还要为自1929年以来另外六次处决的后续报告写后续报告。我们主要想知道的就是一件事:他们对我们提供的服务是否满意?我知道这听上去很怪异,但这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纳税人,他们是我们的顾客,只不过很特殊。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他(她)愿意在午夜出面观看处决,准会有特殊的、迫切的原因,有特殊的需要,如果处决是一种合适的惩罚,那么它就得让人满意。他们曾有过噩梦,处决的目的就是要向他们展示,让他们明白,噩梦已经过去。也许这么做还真有效,有时候真是这样。
  “嗨!”布鲁托尔从门外喊着,他正在大厅最前头的桌子前,“嗨,你们俩过来!”
  注释:
  ①是当时“米老鼠”的别称。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2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1Q84 BOOK1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nbs;A.今年年初,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入选美国“2005年十大最佳图书”。而后,他又获得了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风头正健的村上春树,前不久在中国出版了新书《东京奇谭集》。 [点击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佚名
章节:94 人气:2
摘要:献给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四节)第一部第一卷一个家庭的历史第一节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点击阅读]
尤物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渡边伸出不隐约的双手捧住她的脸,动作温柔得教她感到难以承受。她是没指望或许该说不敢指望会更贴切一些,他的温柔对待,以及他此刻凝视她的眼神,他把她拉进自己怀里,抱着她好长好长一段时间,什么话也没有说。终于,他开始吻她,整个晚上,因为过度渴望而凝聚成的硬结,此刻开始化解为缓缓的甜蜜,流过她的每一根神经和每一颗细胞,就象一条遗忘的溪流。 [点击阅读]
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点击阅读]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野蒿园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3
摘要:在站台上穿梭着的人们,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年仅二十四岁、体态娇孝显得郁郁寡欢的年轻女入,正在为一个小时后将要和下车的男子偷救而浑身燥热……一傍晚,有泽迪子从紫野的家里赶到新干线的京都车站时,时间是七点十分。虽说快过了四月中旬,白昼日渐延长,但一过七点,毕竟天色昏暗,车站前已开始闪烁着霓虹灯那光怪陆离的灯光。迪子沿左边笔直地穿过站台,在检票口抬头望着列车的时刻表。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