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罗兰小语 - 散文卷:老人与猫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4年前,我访问美国,在纽约小住的时候,曾在报上读到一段小小的新闻。报导一位孤独的老人,带着一只猫住旅馆,遭到拒绝。旅馆规定,不能带动物,而这位老人坚持非带着这只猫不可,双方相持不下。结果只好找了警察,把这位老人和他的猫请了出去。
  这则小小的新闻,没有提到这位老人究竟到了何处去投宿。但在我这把参观养老院列入了重要日程的东方访客心中,却留下深刻的印象,对那老人的凄惶晚景十分悲悯与同情。心里想:“这真是现代人生最精简的写照,是绝佳的小说题材。”
  回到台湾,匆匆写了十几万字的“访美散记”就又卷入了日常生活的忙碌之中,把这动心的题材却是忘了。
  不料,最近忽然看到了在台北上演的一部以《老人与猫》为题的电影,而故事内容正是叙述一个孤独的老人和与他相依为命的猫,故事的背景也正是纽约。心上不禁大为惊喜——一定是那新闻也打动了美国作者,给了他写这部剧本的灵感。可见“人同此心”。
  电影中的老人与猫,凄凉感十分深浓,但这凄凉,却是凄凉在骨子里。老人本身并没有一滴眼泪或一声叹息,连灰颓感都没有。真是上乘的写法。
  故事的大意是:这老人的住处,为了政府要建“豪华的候车亭”,而被无情地拆除了。老人在无法抗拒之下,接受了大儿子的邀请,去和他们全家同住,儿媳也很乐意诚心相待。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加以人与人间天然的隔膜,使得双方最初的善意与城心都在小小的误会之下受伤、老人为了不给儿子“增加心情上的负担而迁出,去投奔女儿”。但是,在现代潮流冲击下的女儿,却又是没有家的,父女见了面,像朋友一样,谈天则可,却无法留住。于是,他去投奔另一个儿子。那另一个儿子也一样地爱他的父亲,欢迎他的父亲。但最后,他却终于无法再掩饰自己的潦倒,而在慈父面前失声痛哭。倒是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坚强而镇定,反过来安慰儿子,给了他1000元,以解困境。

  现代人的人生尤其是。
  这是一场无止境的奔赴。
  它不允许你老去。
  即使你老了,你也得维持精神上的年轻。
  即使精神上再也不年轻了,你也得在衣着上年轻——穿得有精神一些。
  养老院是一个sadplace,能不去,最好是不去。儿女们不是不想尽孝,是这样的社会形态,使他们力不从心。
  老年人不是不需要儿女的孝心,是这样的社会形态,使他们不愿成为儿女的负担。
  人们追求生命力的充分发挥,人们做到了。——但是,这样的人生,没有歇脚处。
  它是无止境的奔赴与攀登,无权回头。
  人们要求自由与独立,人们做到。——没有人应该成为任何人的负担。但也因此,自由与独立的同义字就是彻底的“孤独”。
  感情只是萍水相逢时的一次挥手。
  人不是不想相爱与相依,只是注定都要在聚首之时就要准备离去。
  接着是这寂寞的老人偶然动念,去访久已失去联络的旧日情人。

  旧日情人是位曾经红过的舞蹈家,现在已经住进了养老院。
  老人按图索骥,找到了风韵犹存而心神却已丧失的情人。两人对坐谈话,但已不能沟通。女的只把他当一个普通的社会工作者,希望他寄书来,以填充无尽的空虚岁月—
  —“我的书早都看完了。”却一点也不识识他。旧情也就无从叙了。在他要起身离去之前,女的却问他“还喜欢不喜欢跳舞?”于是两个人相拥缓缓起舞,在养老院那寂寞空虚的大厅里,两个已经并不认识的恋人,缓缓踱着舞步。女的忽然把头埋向老人的胸前,那依恋、安慰、悲伤、失落……所有的倾诉都在其中,而她并没有认识他,他也不再希望她认识他。人生的凄凉与孤单,到此也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这部电影结尾时,老人的猫也死了。葬猫的时候,有一首歌在伴奏。老人飘泊到陌生的乡村去重执教鞭,周围尽是素昧平生的人们,没有感情的交换。镜头拉开处,是一望无边的海与海滩。老人穿着鲜艳的红色衬衫,跑向一个在堆沙子的小女孩,蹲下来,和她一起堆沙。
  人生大概也就是如此无奈的了。
  中国传统大家族所赖以维系的,是一个“忍”字。
  “忍”是用一生的约束换取一生的法定照顾。
  现代人认为这不值得。
  于是,用一生的孤独抵消了一生的约束。
  人,总是要了这边就失去了那边。
  似乎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绝对有利无弊的。
  那么,取舍之间,也就在于个人的衡量了。

  婚姻与独身?
  家庭与事业?
  以至于人生是否该追求一些什么?
  你没有办法肯定那一边是绝对有乐无苦,有利无弊的。也许,你只能说:
  “人间每一点滴乐趣的取得,都必须有相当的支付。”
  在客观环境允许之下,有人愿意支付事业去换取家庭。有人相反。
  有人愿意支付老年的安全来换取一生的任性。有人相反。
  有人愿意支付金钱物质,去换取精神性灵,有人相反。
  有人愿意支付客观的正常,去换取主观的适意。有人相反。
  但有时,社会形态替你选择了该付出的。渺小的你,无力作主动的取舍,在这种情形之下,你也只好明智一点,就不要迟疑地取得那可以取得的吧!
  《老人与猫》故事中的凄惶晚年,是社会形态铸定了人们该付出的。那么,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受约束的生涯,就是你该取得的了!你就不要迟疑,也不要推却吧!
  否则,你就只有付出而没有收获了。
  《老人与猫》冲的老人,在证实了自己的孤独之后,毅然走向更陌生也更无约束的环境。
  亲情,友情与爱情,既然无从把握,那就索性不去把握吧!
  那老人的玫瑰红色的、质料极好的衬衫,和健步如飞的活力,告诉你,他接受了这“有物质安慰,无精神支援,孑然一身,奋斗到底”的人生。
  也告诉你——他接受了没有人间情谊可以倚靠的凄凉冷淡的人生。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小波《寻找无双》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塌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