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伦敦桥 - 第26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欢迎来到程序繁多、办事方法古怪的联邦政府。这是最近我对它的评价,每当我走进胡佛大厦的时候,我就会这样告诫自己。这话形容近几天的工作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总统的最新指示下,遵照既定的规程开展工作。对“野狼”的回应会分成两大部分:“调查部分”和“后果处理部分”。联邦调查局负责调查;而联邦应急管理局则负责后果处理。
  这种分工非常巧妙和有序,但却没有实效。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美国最重要的两大城市都受到了威胁——一是纽约,一是华盛顿——国内应急支援队已经接到部署任务,我们在胡佛大厦的五楼会议室里见到了他们。这让我觉得自己被置身于危机处理中心之外;但我的工作决不无聊。
  上午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威胁评估。在三个小镇发生爆炸案后,我们已经开始认真地对待“恐怖分子”。这场讨论是由新上任的小罗伯特?坎培尔?麦克伊尔韦恩副局长牵头的。局长最近说服他放弃了在加州的退休生活,因为他的工作干得非常出色。我们就假警报的可能性进行了一些讨论,因为在过去几年里出现过很多起假警报的事件。但他们都认为这回不是假警报。麦克伊尔韦恩对此很肯定,我们大多数人也是如此。
  第二个话题是后果处理,所以主持这一议程的是联邦应急管理局。他们应对华盛顿或纽约发生大爆炸、或是两大城市同时发生爆炸时的急救能力遭到了质疑。紧急撤离所带来的危险是一个主要问题,因为公众将会争先恐后地急着撤离这两座大城市,尤其是纽约市,而这会造成数千人的伤亡。
  上午的讨论虽然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但却非常直白,因为这是我参与过的最让人惊恐的一次讨论,而一旦发生爆炸,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午饭持续了30分钟——对那些还有胃口的人来说。大家稍事休息片刻,打了几个电话,然后又开始了嫌疑犯评估。
  策划者是谁?是“野狼”吗?那个俄罗斯暴徒?有没有可能是其他组织?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最初的嫌疑犯名单非常长,但很快就被削减得只剩下“基地”组织、黎巴嫩真主党、埃及伊斯兰圣战组织,还有可能是雇佣团体或与恐怖组织进行合作的自由团体。
  最后,讨论转入了“行动阶段”,他们建议由联邦调查局担当先锋。针对美国境内的几名嫌疑犯的机动或固定监视已经启动,针对欧洲和中东恐怖分子的行动也不例外。我们已经启动了一项庞大的调查计划,这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所有这些都违反了“野狼”向我们下达的明确指令。
  当天晚些时候,我还在查阅有关谢弗在美国和欧洲时的最新资料。欧洲?我想到了。这次行动会不会都是从那边开始的?也许是谢弗居住过多年的英国?也许是俄罗斯?或者是美国境内的某个俄罗斯裔社区?
  我还查阅了一些谢弗在非洲当皮条客时的资料。
  突然,我有了发现。
  他最近回到英国时曾经易过容:他是坐着轮椅去的。很明显,他还坐着那张轮椅游遍了伦敦。他知不知道我们已掌握这些情况,这很值得怀疑。
  这是一条线索,我立即把它加进系统中,并标注这是一条重要线索。
  没准“鼬鼠”在华盛顿会故伎重演。
  也许我们已经比他提前了一步,而不是落后两步。
  在那条标注上我终于将时间标为夜晚。至少我希望白天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
或许您还会喜欢:
偶发空缺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0
摘要:6.11若发生如下三种情况之一,即认为偶发空缺出现:(1)地方议员未在规定时间内声明接受职位;(2)议会收到其辞职报告;(3)其死亡当天……——查尔斯·阿诺德-贝克《地方议会管理条例》,第七版星期天巴里·菲尔布拉泽不想出门吃晚饭。整个周末他都头痛欲裂,当地报纸约稿的截稿期马上就要到了,得拼命写完。 [点击阅读]
偷影子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莎士比亚爱情里最需要的,是想象力。每个人必须用尽全力和全部的想象力来形塑对方,并丝毫不向现实低头。那么,当双方的幻想相遇……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象了。——罗曼·加里(RomainGary)我害怕黑夜,害怕夜影中不请自来的形影,它们在帏幔的褶皱里、在卧室的壁纸上舞动,再随时间消散。但只要我一回忆童年,它们便会再度现身,可怕又充满威胁性。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生于英国汉普郡,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的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活泼风趣的文字著称。有6个兄弟和一个姐姐,家境尚可。她的父亲乔治·奥斯汀(GeorgeAusten,1731年—1805年)是一名牧师,母亲名卡桑德拉(1739年—1827年)。 [点击阅读]
儿子与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0
摘要: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杰出的英国小说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劳伦斯于1885年9月11日诞生在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矿区一个矿工家庭。做矿工的父亲因贫困而粗暴、酗酒,与当过教师的母亲感情日渐冷淡。母亲对儿子的畸型的爱,使劳伦斯长期依赖母亲而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性爱能力。直到1910年11月,母亲病逝后,劳伦斯才挣扎着走出畸形母爱的怪圈。 [点击阅读]
元旦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她过去很坏……一向如此,他们常常在第五大道旅馆见面。”我母亲这么说,好像那一越轨的情景增加了她所提起的那对男女的罪过。她斜挎着眼镜,看着手里的编织活,声音厚重得嘶嘶作响,好像要烤焦她毫不倦怠的手指间编织的雪白童毯一样。(我母亲是一个典型的乐善好施的人,然而说出的话却尖酸刻薄,一点也不慈善。 [点击阅读]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自从那次涉谷四叶大厦现场演唱会结束之后,已经过了三个月。在这几个月中,事件的余波依旧冲击着莉莉周。 [点击阅读]
其他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印]戈斯这一时期②,诗人一开始便尝试一种新的样式——散文诗。虽然泰戈尔的大部分翻译作品都采用了散文诗这种形式,然而这些作品的孟加拉文原著,显然都是些出色的韵文。那么,诗人到底为什么动手写起了散文诗呢?人们自然会以为,采用散文诗写作与“散文”③《吉檀迦利》的成功(指英译本)有关,诗人自己也赞同这种观点(《再次集》导言)。 [点击阅读]
冒险史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一歇洛克-福尔摩斯始终称呼她为那位女人。我很少听见他提到她时用过别的称呼。在他的心目中,她才貌超群,其他女人无不黯然失色。这倒并不是说他对艾琳-艾德勒有什么近乎爱情的感情。因为对于他那强调理性、严谨刻板和令人钦佩、冷静沉着的头脑来说,一切情感,特别是爱情这种情感,都是格格不入的。我认为,他简直是世界上一架用于推理和观察的最完美无瑕的机器。但是作为情人,他却会把自己置于错误的地位。 [点击阅读]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赫尔曼·布罗德翻了个身,睁开一只眼睛。他睡得稀里糊涂,拿不准自己是在美国,在齐甫凯夫还是在德国难民营里。他甚至想象自己正躲在利普斯克的草料棚里。有时,这几处地方在他心里混在一起。他知道自己是在布鲁克林,可是他能听到纳粹分子的哈喝声。他们用刺刀乱捅,想把他吓出来,他拚命往草料棚深处钻。刺刀尖都碰到了他的脑袋。需要有个果断的动作才能完全清醒过来。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1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既然野人①已经死了,”眼看周围的树林逐渐黯淡,盖瑞不禁催促,“咱们回头吧。”“死人吓着你了吗?”威玛·罗伊斯爵士带着轻浅的笑意问。盖瑞并未中激将之计,年过五十的他也算得上是个老人,这辈子看过太多贵族子弟来来去去。“死了就是死了,”他说,“咱们何必追寻死人。”“你能确定他们真死了?”罗伊斯轻声问,“证据何在?”“威尔看到了,”盖瑞道,“我相信他说的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