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老处女 - 第09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迪莉娅的火没有封上,她的晨衣放在壁炉旁的一把安乐椅上,烤得暖烘烘的。然而,她既不宽衣,也不就座。跟夏洛蒂的谈话使她深为不安。
  有不长一会儿,她站在地中央,慢慢地环顾四周。房间里什么都没有变,还在做新娘的时候,她就盘算着把这间房子改造得具有现代风格。她的革新的美梦早就统统烟消云散了。某种根深蒂固的淡漠逐渐使她把自己看成第三者,过着为另一个女人安排的生活,一个与走进这间房子时满脑子计划和幻想的生气勃勃的迪莉娅·洛弗尔毫不相干的女人。她知道,这并不是她丈夫的过错。耍一点小小的手腕儿,她就会事事得手,容易得就像她把那个弃儿收罗在自己的卵翼下这件大事一样。自从这次胜利之后,难就难在似乎别的一切都不值得争取了。迪莉娅·罗尔斯顿一瞧见小蒂娜,不知怎么地,她觉得自己的整个生活都失去了中心。使她对别的事都漠不关心了,当然,还得操心自己的丈夫和子女的安乐。在她面前,她看到的只是一个充满义务的未来,而这些义务,她已经高高兴兴、忠心耿耿地尽到了。然而她自己的生活也完了;她感到像个修道院里的尼姑那样超然物外。
  她身上的这种变化太深刻了,不是看不出来的。罗尔斯顿家对可爱的迪莉娅的循规蹈矩洋洋得意。每个默认都被看作一次让步,家法就被它经久不衰的新的证据巩固了。现在,迪莉娅环顾四周时,瞥见了莱昂波尔·罗伯特的平版画,全家的银板照相,青龙木和桃花心木的家具,她明白她在注视着自己的墓壁。
  这种变化发生之日,正是夏洛蒂·洛弗尔蜷缩在那个躺椅上,做出可怕的坦白之时。于是有生以来第一回,迪莉娅怀着一种可怕的得意心情,听到盲目的生命力在脚下摸索、呼号。然而,也正是在那一天,她知道自己已被排斥在这种生命力之外,注定要生活在幻影中间了。生活对她挈然置之,把她遗留在罗尔斯顿家。
  那也好!她自己要尽力而为,要尽量利用罗尔斯顿这一家人。她许的愿刻不容缓,绝对不容反悔;近二十年来,她一直在恪守诺言。就有一次她才是她自己,不是一个罗尔斯顿;就那一次事情办得值得。现在,也许同一种挑战的号角又吹响了;有一瞬间,好像又值得生活了。不是因为克莱门特·斯彭德的缘故——克莱门特若干年前同一个外貌平庸,内心坚定的表妹结了婚。她追他追到罗马,把他死死地关在家庭的小天地里。可怜的克莱门特迫使漂洋过海去观光的所有纽约人哭丧着脸买他的画。不,不是为了克莱门特·斯彭德,也很难说是为了夏洛蒂,甚或为了蒂娜,而是为了她自己的缘故,她自己,迪莉娅·罗尔斯顿的缘故,为了她失去的唯一的美景,她被剥夺去的现实的缘故,她要再一次打破罗尔斯顿的关卡,走向世界。

  寂静的住宅里一声轻轻的响动打乱了她的沉思。她侧耳细听,听见夏洛蒂·洛弗尔的门开了,她的硬撅极的裙子寨寨奉家地朝平台响过去。门下亮光一闪又消失了;夏洛蒂下楼去时走过了迪莉娅的门槛。
  迪莉娅一动不动地继续倾听。也许心细的夏洛蒂下楼看看前门是否上了栓,要不就看看她是否真把火封上了。如果她是为了这事下去的,就会立即听到她的脚步返回的声音。然而,没有脚步的响动;情况逐渐明朗了:夏洛蒂下去是等她的女儿的。为什么?
  迪莉娅的寝室位于住宅正面。她偷偷地走过厚厚的地毯,拉开窗帘,小心翼翼地把里面的窗板折回来。下面是空荡荡的广场,月光如水,树干在新飘落的雪上投下斑斑驳驳的图案。对面的房子在黑暗中沉睡了;没有一个脚步踩碎那洁白的表面,没有一道车辙损坏那难理的街道。头顶上,嵌满星斗的天宇沉浸在月光中。
  格拉默西公园周围的住户中,迪莉娅知道另外只有两家去参加舞会了:皮特勒斯·范德格雷夫夫妇和他们的表亲帕姆里·罗尔斯顿小两口,卢修斯·兰宁夫妇为卢修斯的母亲居丧刚进入第三个年头(这可苦了他们刚满十八岁的女儿凯蒂,她一直要等到二十一岁才能“进入社交场”);马西·明戈特少奶奶正在“盼她的老三”,因此将近一年已不抛头露面了;广场上的其他居民均属未被邀请之列。
  迪莉娅把前额紧贴在窗玻璃上。过不了多久,马车就会从拐角上转过来,沉睡的广场就会回响起马蹄声,娇笑声和年轻人的道别声就会从门口的台阶上传来。然而,夏洛蒂为什么要在楼下的黑暗中等她的女儿呢?
  巴黎钟敲了一点。迪莉娅回到房间里来,拨开火,捡起一条披巾,把身子裹住,又回去守候了。啊,她有多老,竟在此时此刻感到寒冷!寒冷提醒她未来给她安排了些什么:神经痛、关节炎、腰腿不灵、种种疾病。她在月夜守候时从来没有一个恋人的臂膀温暖过她呀……
  广场仍然寂静无声。然而舞会肯定要结束了:最欢乐的舞蹈一过凌晨一点也不会持续多久的。赶车从大学路到格拉默西公园路不长。迪莉娅靠在斜面墙上侧耳静听。

  马蹄声在欧文街响起了,由于地上有雪,声音不够峻亮。皮特勒斯·范德格雷夫家的四轮大马车在对面房子前停住了。范德格雷夫家的几位小姐和她们的哥哥跳出马车,上了门前的台阶。然后,马车继续前行,驶过了几个门,又停住了。帕姆里·罗尔斯顿夫妇被她们的表亲带回家,在自己的门口下了车。下一个绕过拐角的准是送蒂娜回家的约翰·朱尼厄斯的马车。
  镀金钟敲了一点半。迪莉娅直纳闷儿,因为她知道小迪莉娅出于对约翰·朱尼厄斯的工作时间的关心,从来不会在晚会上呆得太晚。毫无疑问,蒂娜把她拖住了!罗尔斯顿太太感到忿忿然了,因为蒂娜逼着她姐姐熬夜,太欠考虑了。然而,这种感情又被一种立即产生的同情浪潮卷走了。“我们必须离开这里,到什么地方去,在普普通通的人中间过普普通通的生活。”如果夏洛蒂要把她的要挟付诸实行——迪莉娅知道她决心未下是难得开口的——也许此时此刻可怜的蒂娜正在跳她最后的一场华尔兹呢。
  又过了一刻钟;随后,正当寒气透过迪莉娅的披肩时,她看见两个人从欧文街拐进了阒无人迹的广场。一个是戴歌剧帽、穿大衣的小伙子。他的胳膊上偎着一个包皮得严严实实、模模糊糊的身影,直到拐角的灯光照到那人身上,迪莉娅才忐忑不安起来。此后,她心里纳闷,她怎么没有立即认出蒂娜的舞步,以及她歪着头仰面注视着听她说话的人的那种姿态呢。
  蒂娜——蒂娜和兰宁·哈尔西,深更半夜从范德格雷夫家的舞会上独自步行回家!迪莉娅首先想到的是出了事:马车也许坏了,要不,她的女儿病了,不得不回家。可是,不对,要是后一种情况,她会把马车再打发回去送蒂娜回家的。如果出了什么事故,年轻人总会赶忙通知罗尔斯顿太太的;没有,在寒气刺骨、光辉灿烂的夜晚,他们像一对情侣在仲夏的林间小道上漫步,蒂娜薄薄的便鞋仿佛踩在雏菊丛中,而不是雪地上。
  迪莉娅像个姑娘似的战栗起来。她长期暗自推测的一个问题刹那间有了答案。像夏洛蒂和克莱门特·斯彭德这样的情人是怎样设法会面的呢?什么荒僻的地方隐藏了他们幽会的欢乐呢?在他们大家所属的又严密又狭小的社会里,在众目睽睽之下,那样的遭遇到底怎么会发生呢?迪莉娅从来不敢向夏洛蒂提出这个问题,有些时候,她简直觉得还是不知道的好,甚至觉得还是不要妄加猜测为妙。可是现在,她一目了然了。夏洛蒂·洛弗尔独自陪她年迈体弱的奶奶住在城里,准是常常跟克莱门特·斯彭德在晚会结束后步行回家的,她准是经常身不由己地和他走进默西街那幢黑灯瞎火的房子,在那里,谁也不会窥探他们的到来,因为只有一个聋天寡地的老太太和几个老天踏地的仆人,他们都在楼上蒙头大睡呢!想到这里,迪莉娅看到了那曾经是他们的月夜森林的幽暗的客厅,那个洛弗尔老太太不再下楼光顾的客厅,客厅里挂着一盏四周蒙住的枝形吊灯,摆着几张帝国牌硬沙发,还有壁炉台的无眼女像柱;她心目中看到有一道月光照在褪了色的地毯的天鹅和花环图案上,在那道寒光中,两个年轻的身子紧紧拥抱着。

  是的:一定是那样的回忆引起了夏洛蒂的疑心,激起了她的恐惧,打发她下楼到黑暗中面对那两个罪犯。迪莉娅想到面对的讽义便不寒而栗了。万一蒂娜知道了呢!当然对蒂娜来说,夏洛蒂仍然是她早就决心要做的那一种人:古板的老处女的形象。迪莉娅能想象出楼下的一幕将会立即多么平静、多么得体地演出:没有大惊小怪,不会横加指责,没有含沙射影,有的只是微笑和对种种借口毫不在意的样子。
  “什么,蒂娜?你跟兰宁走了回来?你这冒失鬼——雪这么湿!啊,我明白了:迪莉娅担心她的小孩,老早就跑了,答应把马车打发回来——却一直不见踪影?好啊,我亲爱的,我祝贺你找到兰宁送你回家……啊,对了——我半夜三更还坐着等,因为要了我的命,我也记不起你是否带门上的钥匙了——难道世上还有这样疯疯癫癫的老姑姑吗?不过,可别跟你妈讲,亲爱的,要不,她会骂我记心太坏,说我呆在楼下挨冻……你肯定自己带了钥匙?啊,兰宁拿着?谢谢你,兰宁;真是太好了!晚安——其实,倒是应当说,早安。”
  迪莉娅默诵着夏洛蒂的独白,到了这里,下面的前门砰地一声关上了,小伙子兰宁·哈尔西慢慢地走过广场。迪莉娅看见他在对面的人行道上站住,抬起头看了看这幢房子的正面,然后依依不舍地转身走了。打发他所用的时间完全不出迪莉娅所料。过了一会儿,她看见门下有亮光闪过,听见夏洛蒂裙子的硬撅撅的窸窣声,便知道母女俩已经到了各自的房间。
  她开始脱衣服,动作缓慢而僵硬,然后熄灭了蜡烛,捂住脸跪在床边。
或许您还会喜欢: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飞鸟集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泰戈尔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birdsofsummercometomywindowtosingandflyaway.andyellowleavesofautumn,whichhavenosongs,flutterandfalltherewithasign.2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1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我睡醒的时候,床的另外半边冷冰冰的。我伸出手想试探一下波丽姆留在被子里的余温,结果只摸到了粗糙的帆布被单,她准是又做了噩梦,爬到妈妈被窝里去了。嗯,准没错。今天是收获节。我用胳膊支起身子,屋子里挺亮,正好看得见他们。小妹妹波丽姆侧身躺着,偎在妈妈怀里,她们的脸紧挨在一块儿。睡着的时候,妈妈看上去要年轻些,脸上尽管还是一样疲倦,可已经不那么憔悴了。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2燃烧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壶中茶水的热气早已散发到冰冷的空气中,可我双手仍紧紧地握着茶壶。我的肌肉因为冷而绷得紧紧的。此时如果有一群野狗来袭击,我肯定来不及爬到树上,就会遭到野狗的撕咬。我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僵硬的四肢,可我却坐着,像顽石一样一动不动。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周围的树丛已隐隐显露出轮廓。我不能和太阳搏斗,只能看着它一点点地把我拖入白昼,而即将到来的这一天是几个月来我一直所惧怕的。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3嘲笑鸟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我低头俯视着自己的鞋子,一层细密的灰尘正缓缓地落在磨旧的皮革上。此时,我正站在原来放着我和妹妹波丽姆的床铺的地方,旁边不远是放饭桌的地方。烟囱已经塌了,烧得焦黑的碎砖头堆成了一堆,靠这个我还勉强能认得出原来房间的位置,不然的话,在这茫茫灰海中,我靠什么来辨认方向?十二区的一切几乎已荡然无存。一个月以前,凯匹特的火焰炸弹摧毁了“夹缝地带”贫苦矿工的房子、镇子里的商店,甚至司法大楼。 [点击阅读]
首相绑架案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正站在波洛房间的窗户旁悠闲地望着下面的大街。“奇怪呀!”我突然脱口而出。“怎么啦,我的朋友?”波洛端坐在他舒适的摇椅里,语调平静地问。“波洛,请推求如下事实!——位年轻女人衣着华贵——头戴时髦的帽子,身穿富丽的裘皮大衣。她正慢慢地走过来。边走边看两旁的房子。二个男子和一个中年女人正盯捎尾随着她,而她一无所知。突然又来了一个男孩在她身后指指点点,打着手势。 [点击阅读]
马丁伊登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那人用弹簧锁钥匙开门走了进去,后面跟着一个年轻人。年轻人笨拙地脱下了便帽。他穿一身粗布衣服,带着海洋的咸味。来到这宽阔的大汀他显然感到拘束,连帽子也不知道怎么处置。正想塞进外衣口袋,那人却接了过去。接得自然,一声不响,那笨拙的青年心里不禁感激,“他明白我,”他心想,“他会帮我到底的。 [点击阅读]
马普尔小姐探案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马普尔小姐的故事——我亲爱的,我想我没告诉过你们——你,雷蒙德,还有你,琼——有关几年前发生的一桩奇特的小案子。不管怎样,我不想让人们觉得我很自负——当然了,我也知道和你们年轻人比起来我根本算不上聪明——雷蒙德会写那些关于令人讨厌的男男女女们的非常现代的书——琼会画那些出众的图画,上面全是一些四四方方的人,身上有的地方非常奇怪地凸了出来——你们都很聪明,我亲爱的, [点击阅读]
骗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骗局》简介:陨石、冰架、空军一号、三角洲部队、性丑闻、政治黑幕……美国悬疑惊悚小说大师丹·布朗凭借高超地想象将这些元素有机的糅合在《骗局》中。整个故事围绕着一起科学大骗局展开,讲述了48小时内美国政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小说以一桩神秘的谋杀案开篇:在人迹罕见的北极圈,加拿大地质学家查尔斯·布罗菲和他的几只北极狗被两个彪形大汉劫持到一架军用直升机上。 [点击阅读]
高尔夫球场的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我知道有这么一则已为人所共知的铁事,它的大意是:一位年轻作家决心要把他的故事的开头写得独具一格、有声有色,想借此引起那些读腻了声色犬马之类文章的编辑们的注意,便写下了如下的句子:“‘该死!’公爵夫人说道。”真怪,我这故事的开头倒也是同一个形式.只不过说这句话的女士不是一位公爵夫人罢了。那是六月初的一天,我在巴黎刚办完了一些事务,正乘着早车回伦敦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