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蓝色特快上的秘密 - 第三十四章再乘“蓝色特快”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载着百万富翁的火车,象一只喘着粗气的大爬虫,向前奔驰。冯-阿尔丁、奈顿和波洛都坐在车厢里,各人想各人的心事。奈顿同冯-阿尔丁住在两个内部相通的包厢,正如露丝-凯特林及其女仆原来乘车时坐过的那样。波洛的包厢在车厢的另一头。
  旅行又勾起了冯-阿尔丁痛苦的回忆。波洛和奈顿有时交谈两句,不去打扰百万富翁。
  火车到了巴黎北站,然后缓慢地绕着巴黎行驶。当火车到达里昂站时,波洛突然兴奋起来。
  现在冯-阿尔丁意识到,波洛建议再乘这次车,以便把那次犯罪事件再重演一下。这位侦探扮演着全部的角色。他一会儿在自己的包厢内扮演来回忙碌的女仆;一会儿又扮演露丝-凯特林,设想着她见到自己丈夫时那种惊慌失措的神情;一会儿又扮演德里克-凯特林,想象着当他知道妻子也乘同一次车的情景。他探索着每一种有另外一个人藏在别的包厢里的可能性。
  突然间,他的脑子里出现了一个新想法。他一把抓住冯-阿尔丁的手。
  “哦,我的天啊,我还没有想到,我们应该在巴黎中断旅行,快,快下车。”
  他抓起身旁的旅行袋,立即跳下了火车。另外两个人也以最快的速度跟着下了车。有人在车站月台的栏杆旁挡住了他们,因为他们把车票忘在乘务员的手里了,可惜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一点。波洛连忙向铁路上的官员们发出了一连串的声明和解释,但官员们无动于衷。
  “别折腾了!”冯-阿尔丁再也忍耐不住了。“我的上帝,干脆补一张从加来到巴黎的车票吧,别让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打扰了您的计划!尽管直到现在为止我还弄不清楚您到底有什么计划。”

  可是,波洛口若悬河似的讲话突然停下来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好象一尊石雕像。他那刚刚还比划着各种手势的胳膊,停在半空不动了。
  “我简直是一头驴。”他说。“上帝,我简直是晕了头。快点,先生们,我们还要继续我们的旅行。如果幸运的话,火车可能还没有开动。”
  他们立即上了车。当奈顿在他们三个当中最后一个摇摇晃晃地刚一上车,就发出了开车的信号,火车开动了。
  乘务员对这三位乘客的行动只好默默地摇头。看来他们已经习惯了这几位乘客的古怪行径。
  他们又坐在车厢里了。当冯-阿尔丁同奈顿在一起的时候,他说道:“简直是一次可笑的围猎!这个人简直是晕了头。有时候他显得很能干,可是他现在的表现活象是个受惊的家兔。”
  波洛回到自己的包厢后心境不佳,百万富翁的指责很不适当。看来,他正竭力克制住自己的一个想法。
  三位旅客在餐车上用完晚餐之后,波洛建议大家在冯-阿尔丁的包厢里坐着过夜。
  百万富翁迷惑不解地看着波洛。
  “您到底想干什么?您是不是在愚弄我们,波洛先生?”
  “我?”波洛天真无邪地说道。“决不会。”
  冯-阿尔丁不吱声了,但是他非常不满意。他们告诉乘务员,不要为他们铺床了。为此在乘务员的手里塞了很可观的一笔小费。乘务员由此而得到的印象是:这是一批古怪的旅客。
  三个人又都坐在那里。波洛显得有些神经质,难以安静,最后他向秘书说道:
  “奈顿少校,您那包厢的门锁上了吗?我是说通向走廊的那扇门是不是锁上了?”
  “是的,我随手就关上了。”

  “保证关上了吗?”
  “如果您愿意,我可以再去看看。”
  “不,不,您不要去了。我自己去吧。”
  过一会儿,他点着头回来了。
  “对,您说得对。请原谅我的神经质。”
  他关上包厢之间的门又坐在那个角落里。
  几个小时过去了。三个人都坐在那里打着瞌睡。可能有史以来,欧洲的这列高级卧车上还从来没有人象这三位乘客这样地过夜。波洛不时地看着自己的手表,打着瞌睡,一会又挪动一下坐位,想舒服地合一下眼。有一次,他猛地站起,打开连接包厢的门,向隔壁的包厢里看了一眼,摇了摇头又坐下了。
  “您是干什么?”奈顿压低了嗓门说。“您是不是等着会发生什么事?”
  “我有点神经质!”波洛承认道。“我觉得好象坐在针毡上,一点小动静就会使我手足无措。”
  奈顿打了个呵欠。
  “真是一次该死的、讨厌的旅行,”他嘟哝着说。“当然,您本人可能已经体会到这次旅行的乐趣了,波洛先生。”
  说完,他又坐到自己的角落里,同冯-阿尔丁一样缩成一团,合眼打盹。当波洛第十四次看表的时候,轻轻地拍了一下百万富翁的肩膀。
  “干什么?”
  “过一两分钟我们就要到里昂了。”
  “我的天啊!”在暗淡的灯光下冯-阿尔丁的面色显得格外苍白。“差不多就是在这个时候,我那可怜的露丝被人杀害了。”
  他凝视着前方,咬着上嘴唇,以免呻吟出来。使他的生活黯然失色的这幕悲剧,又一次强有力地、突然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火车发出刹车的声音,速度也放慢了。已经到了里昂城站。冯-阿尔丁打开窗子。

  “按照您的假设来看,如果德里克不是凶手的话,那么那个陌生的男人是从这里下车的吗?”他问道。
  使他感到惊奇的是,波洛却摇了摇头。“不是,”他深思地说道,“下车的不是一个男人,而是一个女人。”
  奈顿惊醒了。
  “是个女的?”冯-阿尔丁大叫起来。
  “对,是个女的!您可能还记得,冯-阿尔丁先生,格蕾小姐曾提到过,说这时有一位先生戴着帽子,穿着大衣到月台上来回散步。我的看法是,这个人是个女的。”
  “那么她是谁呢?”
  冯-阿尔丁现出大谬不然的神色。可是,波洛却斩钉截铁地说道:
  “她的名字……或是,最好还是称她多年以来已经出了名字,吉蒂-基德。而您,冯-阿尔丁先生,知道她的另外一个名字,艾达-马松。”
  奈顿跳了起来,大叫一声:“什么?”
  波洛立即转过身来。
  “对,我还差一点忘了。”他从衣袋里飞快地掏出一件东西,并把它伸向奈顿面前。
  “请您从您自己的烟盒里抽一支烟吸。当您在巴黎的环城铁路跳上车的时候,您把烟盒丢了,这可是您的疏忽。”
  奈顿不知所措地看着他,猛然间他做了一个飞快的动作,就在这时波洛抓住了他的胳膊,高举在空中。“请您还是别这样。”他和善地说道,“通向隔壁包厢的门是开着的,我那些警察局的朋友们都藏在里面,每个人的枪口都对准您。当我们在巴黎下车的时候,我打开了隔壁包厢通往走廊的门,那时我的朋友们便走进了包厢。可能您还不知道,法国警察局找您找已经得够苦的了,奈顿少校,或者我们最好这样称呼您:‘侯爵先生’。”
或许您还会喜欢:
阿甘正传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朋友:当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别人会嘲笑你,对你不耐烦,态度恶劣。呐,人家说,要善待不幸的人,可是我告诉你——事实不一定是这样。话虽如此,我并不埋怨,因为我自认生活过得很有意思,可以这么说。我生下来就是个白痴:我的智商将近七十,这个数字跟我的智力相符,他们是这么说的。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0
摘要:正文第1节:春天(1)春天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这围脖真好看哪。 [点击阅读]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