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蓝色特快上的秘密 - 第十七章清白的绅士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您到过利维埃拉吗,乔治?”波洛在翌日清晨问他的仆人。
  乔治是个典型的英国人,从面部表情无法看出他的内心活动。
  “是的,先生。两年前,那时我在洛德-爱德华-弗兰普顿那里做事。”
  “可是现在,”主人小声说,“现在你是在赫库勒-波洛这里做事了,多么快的进步啊!”
  仆人有点不知所措,不知怎么回答他的话为好。
  过了片刻他问道:
  “给您拿来那件蓝上衣吗?先生,今天有点凉。”
  “上面有一个小污点。”波洛回答道,“星期二我在里茨吃饭时滴上了一点油迹。”
  “污点不在上面了,先生。”乔治回答道,“我已经把它洗掉了,衣服也熨平了。”
  “我对你非常满意,乔治。”
  “谢谢,先生。”
  停了一会儿波洛若有所思地说道:“乔治,假如你出身于一个上流社会阶层,就象你原来的主人洛德-爱德华-弗兰普顿那样,而自己却穷得没有一个先令,可是后来却娶了一个有钱的妻子!而你妻子又要同你离婚而且振振有词。那你将如何呢?”
  “那么,我一定想办法从她的财产中捞一部分。”乔治回答说。
  “用和平的手段,还是用武力解决?”
  “请原谅,先生。”乔治有点受扫曲似的说,“一个贵族决不会采取与本阶级不相称的手段的。”
  “你相信是这样吗,乔治?我有点不太相信这一点。但也许你是对的。”
  响起了敲门声。仆人出去了一下,带回了一封信。这是警察局长科写来的:“我们正在审讯罗歇伯爵。侦察官请您务必出席。”
  “快给我上衣,乔治,我马上要走。”
  一刻钟之后波洛已经到了侦察官的办公室。
  “我们得到一些令人失望的消息。”警察局长通知说,“一切迹象表明,伯爵是在凶杀案发生的前一天到达尼扎的。”
  “如果这消息属实,那么,先生们,一切就要从头开始了。”波洛回答道。
  卡雷热干咳了一声。
  “对于这个‘不在现场’要小心从事,”他宣布了一下。他的话音还未落,就走进一个高个子、黑头发的男人,西装革履,模样看来坦然而自信。人们只要想一想,伯爵的父亲曾在南特城(法国北部的一个城市。译注)当过一名贩买粮食的小商人,就会认为,他的这种极为高贵的架势,简直是对威严的一种侮辱。可是每当他以这副神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又会坚定的相信,他确实具有贵族的血统。
  “我来了,先生们!”伯爵显出很高傲的样子说道,“请允许我问一下,你们为什么要找我谈话?”
  “请您先坐下。”侦察官很有礼貌地说。“是关于凯特林女士死亡的事。”
  “凯特林女士死了?我简直不懂。”
  “我知道,您同这位女士很要好。”
  “当然,我同她关系很好!可是,这与本案有什么联系?”
  他把单片眼镜举到鼻梁上环顾一下屋里的人们。他的目光慢悠悠地转向波洛,而波洛正在天真地打量着他,仿佛正在向这位绅士献殷勤。

  “看来您还不知道,”卡雷热慢条斯理地说道,“凯特林女士也经被暗杀了。”
  “被暗杀了?真是太可怕了!”
  他所表现的那种对突发事件的感觉和由此产生的内心的痛苦相当逼真。或者说,他真的不知道?
  “凯特林女士在火车通过巴黎和里昂之间时被人勒死了。”卡雷热继续说,“她的首饰也被盗走。”
  “真惨!”伯爵不知所措地说道。
  “在女士的手提包里,”侦察官说,“我们找到一封您写给她的信。您同女士似乎安排过一次约会。”
  伯爵耸了一下肩膀,打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
  “阴谋会导演出一切。”他回答道。“如果您们绝对保密,或者只限于在座的几位知道,我就承认有个约会。”
  “您同她谈妥在巴黎会面,然后一起到这里来,是吗?”卡雷热问道。
  “这是我们原来说妥的事情,但是按照女士的愿望,计划改变了。我要在耶尔同她会面。”
  “本月十四号您没有同她在里昂站会面?”
  “相反,我在十四号这天早晨就到达尼扎了。您所说的那种会面是相本不可能的。”
  “当然,当然,”卡雷热说。“为了使事实更加全面,希望您能告诉我们,十四号的晚上和夜间您在哪里?”
  伯爵考虑了一会儿。
  “我在蒙特卡洛用的晚饭,然后去巴黎咖啡馆。从那里出来后,我就到了体育俱乐部。在那我赢了几千法郎。”说着他做了一个手势。“大约半夜一点左右我回到了家。”
  “请原谅,先生,您是怎样回家的?”
  “乘我的双座汽车。”
  “是一个人吗?”
  “是的。”
  “您能找出证人吗?”
  “当然,我可以把当天晚上相见的朋友都找来作证。但我是一个人吃的晚饭。”
  “是您的仆人给您开的别墅的门吗?”
  “我自己有钥匙。”
  “噢!”侦察官惊叹道。
  他叫了一声,门开了,走进一个记录员。
  “让女仆进来。”卡雷热说。
  艾达洛-马松走了进来。
  “请您凭良心讲,小姐,这位先生是否就是到过死者包厢的那个人。”
  女仆仔细端详了伯爵一阵子。当这种调查方式使这位绅士感到难堪之前,波洛就已经走到了他的面前。
  “先生,我不能确切地说。”马松回答道。“可能是他,也可能不是他。先生们,你们可不要忘了,当时那个人是背朝着我的。但是,我认为就是他。”
  “您能不能保证是他?”
  “不,我不能保证。”
  “您在您主人的住处见过这位先生吗?”
  马松摇摇头。
  “谢谢,已经足够了。”侦察官严厉的说道。看来有点失望。
  “请等一下,”波洛说,“我还想向女士问几个问题,如果您允许的话。”
  “当然,波洛先生,那当然。”
  “车票是怎么办理的,小姐?”
  “车票?”
  “是的。是您拿着从伦敦到尼扎的车票,还是您的主人拿着?”
  “卧车票是主人拿着,其它的都在我这里。”

  “后来,怎么样?”
  “我把车票给了法国列车的乘务员,先生,乘务员说不用把车票给他。我不应该这样做吗,先生?”
  “不,不,您做得完全。”
  科和侦察官都很惊奇的看着波洛。
  马松小姐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然后她向侦察官点了一下头,离开了房间,波洛在纸条上写了一些什么,把纸条递给了卡雷热。卡雷热读完纸条之后,脸上浮现出开良的神色。
  “怎么,先生们?”伯爵看着大家说:“你们还想长时间地留我在这里吗?”
  “决不,”卡雷热善意地赶忙解释说。“您已经全部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因为有一封您给死去的女士写的信,当然我们就有必要问您一些情况。”
  伯爵站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便走出办公室。
  “好,一切就绪。”卡雷热说。“波洛先生,您完全正确,最好是让他觉得我们对他没有怀疑。我们派两三个人日夜不停地盯着他,同时我们将‘不在现场’仔细调查一下。看来是要担点风险。”
  “可能是这样。”波洛深思着说。
  “我准备在今天上午把凯特林先生叫来。”侦察官继续说,“虽然我觉得并没有那么多的问题要问他。可是有很多的疑团……”
  “什么疑团?”
  “就是,”侦察官咳嗽了一声,“首先是同凯特林先生一起旅行的那个女士,他俩分住在两个饭店,这真有点奇怪。”
  “看来有点过于小心,是吗?”波洛问道。“我也是这样认为。”
  侦察官给了记录员一个信号,接着德里克-凯特林就进了屋。
  “您好,先生!”德里克回答道。“是您让我到这里来?有什么事吗?”
  “请坐先生。”
  德里克把帽子和手杖放在桌子上,然后坐下。
  “情况怎样?”他有些不耐烦地问道。
  “我们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情况。”卡雷热小心地说道。
  “有意思。”德里克满不在意地说,“您让我来难道是为了通知我这些吗?”
  “我们想,先生,关于案子的进展情况,理所当然地应该同您保持联系。”侦察官严肃地说。
  “即使没有什么进展,也要保持这种联系?”
  “除此之外我还想问您几个问题。”
  “那您就问吧!”
  “您能保证说,您在火车里既没有同您夫人谈过话又没有见过她?”
  “我已经回答过个问题。”
  “您应该尽量地保持耐心和克制。”
  德里克猜疑地凝视着他。
  “我——从——来——不——知——道——她——在——火——车——上。”他用一种过于清晰的腔调说话,就象人们对孩子和遇钝的人讲话一样。
  “不过这是您的说法!”卡雷热低声说道。
  德里克摸着下巴。
  “您还想得到什么呢?卡雷热先生,您知道现在我是怎样想的?”
  “那您是怎样想的?”
  “我认为人们过高地估计了法国警察。在‘蓝色特快’上竟会发生这样一桩案子,这是引人瞩目的,而法国警察方面对这一盗窃谋杀案却束手无策,那就更令人瞩目了。”

  “我们会抓到凶手的,请先生不用担心。”
  “据我所知,凯特林女士并没有留下遗嘱。”波洛突然用一种很不和谐的语调插话。
  “我也认为,她没有留下遗嘱,”凯特林说,“怎么?”
  “如果您能继承她的遗产,那是一笔不小的财产。”波洛说。“一笔不小的财产。”
  虽然他的目光没有同时转向德里克,但也发现了他那脸上顿时泛出了红晕。
  “您这是什么意思?您是什么人?”
  波洛现在不是看天花板,而是死盯着前面的这个年青人。
  “我叫赫库勒-波洛。”他回答说,“某些人认为,我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侦探。您能担保,在火车上您既没有同您夫人见面,又没有同她谈过话?”
  “您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难道您竟会无耻地认为,我会谋杀自己的妻子?”德里克突然大笑起来。“可是,我为什么要激动呢?这一切都是那么可笑!我要杀死她的话,又何必把她的首饰偷去呢?”
  “是这样,”波洛压低声音慢慢悠悠地说,“您看,我根本就没有这样想过。”
  “再没有比这次盗窃谋杀案更为明显的了,”德里克-凯特林说,“我那可怜的露丝!那颗该死的宝石断送了你的性命。我相信,由于这块宝石,肯定原来就有过一次谋杀。”
  波洛猛然地从坐椅上站了起来。他的目光豁然开朗,闪烁着蓝色,宛如一只兴奋的猫。
  “还有一个问题,凯特林先生。您能不能把您同您妻子最全一次见面的时间告诉我们?”
  “请略等一等!”德里克思考了一下,“应该是……三个星期之前。准确的日期恐怕很难记起了。”
  “您不必去回忆了。”波洛无所谓地说道。
  “还有问题吗?”德里克不耐烦地说道。
  德里克看着卡雷热。卡雷热却在看着波洛的反应,一直到波洛轻轻摇了摇头,他才说道:
  “没有了,凯特林先生,我不会再耽误您的时间了。再见,先生。”
  “再见。”凯特林轻声回答后出了门。
  凯特林刚一出门,波洛就严肃地问道:
  “请告诉我,您是什么时候同凯特林先生谈起过宝石的事?”
  “我从来没有同他谈过此事。”卡雷热说,“只是昨天我才从冯-阿尔丁先生那里得知有一块宝石。”
  “是的,但在伯爵的信中已经提起过此事。”
  “您想想,我怎么好对死者的丈夫提起那封信呢。”侦察官说道。他感到有点委曲,因为别人竟会怀疑他这样不审慎。
  波洛一再鞠躬,然后用拳头猛击了一下桌子。
  “他是怎么知道有宝石的呢?”他悄声地问。“女士自己不会同他谈,因为他们已经有几个星期没有见面了。冯-阿尔丁先生亲自和他谈这个事,那更不可能。报界也没有对这块宝石进行过任何的报道。”
  他站起身来,拿起手杖。
  “不,”他低声说,“关于宝石的事有人对他进行过详尽的报告。奇怪,真奇怪!”
或许您还会喜欢: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谋杀启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1除星期天外,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乔尼?巴特总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奇平克里格霍恩村子里绕上一圈,牙缝里还一个劲地大声吹着口哨,把每家从位于高街的文具店老板托特曼先生处订的晨报扔给各户——不论是豪宅还是陋居,要不就从房门的投信口把报纸塞进去。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0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