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苦行记 - 第五十六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五十六章
  到旧金山去——东部和西部的风景——地球上最热的地方——夏天与冬天
  我们轰隆隆地驶过平原和山谷,爬上高耸入云的内华达山脉,鸟瞰披着夏装的加利福尼亚。说到这里,我得顺便提一下,加利福尼亚的所有的景色都需从远处欣赏才能看到它的妙处。群山巍峨壮丽,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但必须从远处看,才能使粗犷变为柔媚,使简单的色调变得更为丰富多彩;观看加利福尼亚的森林也最好远望,因为植物品种少得可怜,树木主要是一种单调的科目——红木,松树,云杉,冷杉——这样,从近处看,它们的硬扎扎的枝条姿态相同,叫人厌烦,都向下伸出去,反反复复地向人们要求“嘘!—一别做声!——你们会打扰人的!”再走近些,就会闻到阵阵刺鼻的松油气味,听到枝叶没完没了的叹息和哀怨。你无声无息地走过一片苍黄斑驳的树皮和枯萎的松针铺成的地毯,会觉得自己象个没有脚步声的飘忽不定的精灵。你会讨厌那一片片无边无际的松针,渴求实在的,成形的树叶;你会寻找青苔和草地,想在上面躺一会儿,但根本找不到,因为没有树皮的地方就是裸露的粘土和污泥,它们是幽思和洁净的衣着的大敌。加利福尼亚的草原也有不少象样的,但常常还是得从远处眺望,因为,尽管草高叶大,但它们自满地傲然挺立,互不理睬地远远分离,其间难看地点缀着荒芜的沙土。
  我知道的最奇怪的事情就是听说从“联邦”来的游客们迷上了那可爱的“鲜花常开的加利福尼亚”。他们也的确总是陷入那种迷恋。不过,老加利福尼亚人对这里的黄沙覆盖的“青翠的原野”和靠不住的夏季植物仍然记忆犹新,他们看到把东部风光打扮成人间天堂的那种繁花似锦,青葱翠绿,享用不尽的清新空气,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会不禁目瞪口呆,心中充满钦慕。如果那些游客了解到这些的时候,也许他们就不会那么迷恋了。一个沉醉于阴郁暗淡的加利福尼亚风光的人,看见了新英格兰的片片草原,枫树,橡树,以及用夏日的浓荫掩映着教堂的窗户的榆树,还有秋日那乳白色的阳光普照下的森林,思想上是会感到有点新奇,——事实上,一定会是这样,但那真太可怜了。气候没有变化的地方绝不可能很美。热带就不美,不管你对它们浪费多少感情。它们初看起来还美,但是单一的气候就把它们的魅力慢慢破坏殆尽。变化才是自然女神创造奇迹的女仆。四季分明的地方绝不会缺乏美景,也绝不会单调乏味令人生厌。每一个季节——看到它的发生,它的稳步而和谐的发展和它达到绝顶的风韵——都会产生一个充满欢乐,兴趣盎然的世界——你刚要厌倦她的时候,它就过去了,根本的变化又来了,它的系列的更替带来了新的魅力,新的壮观。我认为,对于与自然息息相关的人来说,每个季节,在它来临的时候,都是最可爱的。

  旧金山是个真正迷人的城市,最适宜居住,从适当的距离看过去,端庄而秀丽,但走进去看,你会发现建筑物大多是老式的,许多街道都是残缺破败,烟熏火燎,面目丑陋的木头房屋,伸出城外的荒芜的沙丘突出得太过分。就是它那温和的气候有时也是从书上读起来比亲身经历更舒服些,因为美丽而晴朗的天空会慢慢地令人生厌,当你盼望已久的雨终于来到时,它又赖着不走了。甚至就是那有趣的地震也最好从远——
  但是,也有不同的看法。
  旧金山的气候温和,极为稳定。温度计一年到头总是指着华氏七十度。气温差不多丝毫不变。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睡觉都只盖一两床薄毯子就是了,根本用不着蚊帐。没有人穿夏装。你总穿黑色细布衣服——要是你有的话—一八月和一月都是一样。一个月不会比另一个月冷,也不会热。你不会穿大衣,也用不着摇扇子。总的来说,这种气候是你能期望的最舒服的气候,无疑是世界上最稳定的气候了。夏季多风,不过要是你乐意的话,可以到奥克兰去——离城三到五英里,那里没有风。旧金山十九年中只下过两次雪,只残留在极远的地方使孩子们吃惊,让他们迷惑不解:那羽毛似的东西是什么呀!

  一年有整整八个月,天空晴朗无云,没有一滴雨。但是另外那四个月来到的时候,你就得去偷一把伞了,因为你需要。雨不是只下一天,而是几乎片刻不停地下一百二十天。要是你想去串门,去做礼拜或是去看戏,你绝不会先看看天,估计是不是要下雨——你会看看日历。冬天就下雨,夏天就不下,这你无可奈何。你用不着避雷针,因为这儿从来不打雷,从不闪电。你在六到八个月的每天晚上听够了那淅浙沥沥凄凉而单调的霪雨声后,心里会希望它来一声迅雷,划过那沉闷的天空,奔腾,轰鸣,使万物复苏——你会希望被囚禁的闪电劈开那沉闷的苍穹,用眩目的光芒把它照亮,哪怕是一瞬间也好。你愿付出一切代价想再一次听听那久违的雷声,看着闪电击人。整个夏天,当你忍受了差不多四个多月的耀眼无情的阳光的折磨之后,你简直就要跪下来乞求下雨——降雹——落雪——雷鸣电闪——什么都行,只要能打破这单调——要是办不到的话,你会盼望来场地震,地震的机会有的是。
  旧金山建筑在一片沙丘上,不过这是一片富绕的沙丘。上面长满了繁多的植物。“联邦”的人们在花盆和温室里精心培养的各种奇花异卉,都在这儿露天的沙堆上终年争芳斗艳。有水百合,形形色色的天竺葵,西番莲,蔷蔽——它们的名目我还说不出十分之一。我只知道,当纽约人忍受着一堆堆,一片片的大雪时,一堆堆,一片片的鲜花却象沉重的负担一样压在加利福尼亚人身上,要是他们放手不管,任其自由生长的话。我听说那里还有一种百花中最罕见,最奇妙的花,西班牙人叫做“Espiritusanto”——也叫圣灵花——原来我还以为只有在中美——到巴拿马海峡才有。它的花萼上有一个最精巧、维妙维肖的小鸽子,象雪一样洁白。西班牙人对它崇敬到了迷信的地步。有人把它的花蕾浸在乙醚中带到了美国,还有把球茎带来的,但是到了美国后,一切使它开花的努力都失败了。

  我在本书前面的一章中曾讲过加利福尼亚的莫诺那漫漫的冬日,这里,我又讲了旧金山的永恒的春天。现在,我们再往前一直走一百英里,就见到了萨克拉门托那永久的夏日。在旧金山,你永远也别想见到夏装和蚊子——但在萨克拉门托,就看得到了。情况并不一定永久不变,不过十二年中也许有一百四十三个月是这样。那里鲜花常开,读者很容易相信——人们倍受煎熬,挥汗如雨,骂声连天,从早上,中午,直到晚上,倾其全力拚命挥扇。这里太热了,但是如果你到尤玛堡去,你会发现那里更热。尤玛堡也许是地球上最热的地方。无论什么时候,在荫凉处,温度计一直指着华氏一百二十度——除了上升的时候。那是个美国军事驻地,那里的人们完全习惯了酷热,没有酷热他们还难受。有个传说(是约翰·费尼克斯讲的),说是有一次,那里有个非常、非常捣蛋的士兵死了,自然就到了那最热的墓地的一角,——第二天,他打电报回来要他的毯子。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是没有疑问的——可能没有疑问。我见过那个士兵过去住的地方。萨克拉门托永远是火辣辣的夏日,在早上八、九点钟你可以采摘玫瑰,吃草毒,冰淇琳,穿白色亚麻布衬衫,喘气,冒汗,然后乘坐列车,中午时分穿上皮大衣,套上滑雪板,在高出峡谷七千英尺的封冻的多纳湖上那十五英尺厚的雪堆中滑雪,要不,也可在冰峰高达海拔一万英尺的崇山的阴影中滑冰。这就是你经历到的变迁!在西半球,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吗?我们有些人曾经乘坐列车在那附近的海拔七千英尺的太平洋铁路的湾道上穿过雪墙奔驰过,象鸟儿一样地俯瞰萨克拉门托峡谷那不死的夏日,它那丰饶的原野,那羽毛般的树叶,那银色的溪流,一切都在它那迷人的气氛中,美妙的雾霭里憩息,从这样的远处看去,一切都无限地柔和,出神入化——透过这些冰封雪冻的禁门和悬岩峭壁朦胧地、微妙地掠一眼那块仙境,它就更加迷人,更加动人心弦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1块8毛7,就这么些钱,其中六毛是一分一分的铜板,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在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硬赖来的,每次闹得脸发臊,深感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实在丢人现眼。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除了扑倒在那破旧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显然别无他途。德拉这样做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 [点击阅读]
歌剧魅影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歌剧魅影作者:卡斯顿·勒鲁引子:这本奇书异著讲述的是作者如何追踪调查,最后终于证实歌剧幽灵并非子虚乌有的经过。歌剧幽灵的确存在,而非如人们长期以来所臆测的只是艺术家的奇想,剧院经理的迷信,或者是芭蕾舞团女演员、她们的老母亲、剧院女工、衣帽间和门房职员这些人凭空捏造的谣传。是的,它也曾有血有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只是个影子而已。 [点击阅读]
此夜绵绵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终了也就是开始”……这句话我常常听见人家说。听起来挺不错的——但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假如有这么一处地方,一个人可以用手指头指下去说道:“那天一切一切都是打从这开始的吗?就在这么个时候,这么个地点,有了这么回事吗?”或许,我的遭遇开始时,在“乔治与孽龙”公司的墙上,见到了那份贴着的出售海报,说要拍卖高贵邸宅“古堡”,列出了面积多少公顷、多少平方米的细目,还有“古堡”极其理想的图片, [点击阅读]
死亡之犬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是从美国报社的通讯记者威廉-皮-瑞安那儿听来的。就在他准备回纽约的前夕,我和他在伦敦一起吃饭,碰巧我告诉了他,次日我要到福尔布里奇去。他抬起头来,尖叫一声:“福尔布里奇?在康沃尔的福尔布里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在康沃尔有一个福尔布里奇了。人们总觉得福尔布里奇在汉普郡。所以瑞安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是的,”我说道,“你也知道那个地方?”他仅仅回答说,他讨厌那个地方。 [点击阅读]
死亡区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约翰·史密斯大学毕业时,已经完全忘记了1953年1月那天他在冰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的事。实际上,他高中毕业时已不太记得那件事了。而他的母亲和父亲则根本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那天,他们在杜尔海姆一个结冰的水塘上溜冰,大一点的男孩们用两个土豆筐做球门,在打曲棍球,小一些的孩子则很笨拙可笑地在水塘边缘溜冰,水塘角落处有两个橡胶轮胎在呼呼地烧着,冒出黑烟,几个家长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孩子,那时还没有摩托雪车,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
死亡终局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年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底比斯,时间和地点对这个故事来说都是附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无妨,但是由于这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灵感是来自纽约市立艺术馆埃及探险队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在勒克瑟对岸的一个石墓里所发现,并由巴帝斯坎.顾恩教授翻译发表在艺术馆公报上的埃及第十一王朝的两、三封信,所以我还是以这种方式写出。 [点击阅读]
死亡绿皮书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碍…”美也子不知不觉地小声叫了起来(这本书,好像在哪里见过!)。这是专门陈列古典文学、学术专著之类的书架。进书店的时候,虽说多少带有一线期待,可是会有这样心如雀跃的感觉,却是万万没有想到。美也子每次出门旅行的时候,都要去当地的书店逛逛。地方上的书店,几乎全部都只卖新版的书刊杂志和图书。 [点击阅读]
死亡草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不解之谜。”雷蒙德-韦思特吐出一圈烟云,用一种自我欣赏,不紧不慢的腔调重复道:“不解之谜呀。”他很满意地环顾着四周。这房子已经有些年头了,屋顶的房梁已经变黑。房间里陈设着属于那个年代的家具,做工考究。雷蒙德-韦斯特露出了赞许的目光。作为一名作家,他喜欢完美。他在简姑姑的房间里总能找到那种舒适的感觉,因为她把房间布置得很有个性。他一眼望过去,她直直地坐在壁炉边祖父留下来的那把椅子上。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