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苦行记 - 第十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二章
  一支摩门教徒移民队——落矶山区的中心——纯碱——自然冰窑——一位身兼数职的居民——看见了“常年积雪”——南关——分道扬镳的水流——不可靠的信差——故友重逢——摔了西瓜——下山——荒凉的景象——黑夜中迷路——不必要的劝告——美国军队和印第安人——惨不忍睹的景象——又消除了一个误会——在天使中间
  离开吃早饭那个驿站不远,我们赶上了一个有三十三架马车的摩门教移民队,几十个衣着粗陋,表情忧郁的男男女女和他们的孩子们,赶着稀稀拉拉的牛群,疲劳地向前移动着脚步。他们已经这样日复一日地步行了漫长的八个星期,行程七百九十八英里,我们的马车八天零三个小时就可完成!他们个个灰尘扑扑,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显得那样疲惫不堪!
  早饭后,我们在马河里洗了个澡,真是一次难得的享受,(在以前)这是条清澈湍急的小河。我们的马车一直在飞奔,很少长时间停留使我们得到这种享受。每二十四小时换十到十二次马——确切地说,是换骡子,六匹骡子,每次几乎都是在四分钟内便换好了。这是个热闹的场面。我们的马车每到一站,六匹上了套的骡子便生龙活虎一般从马厩里跑出来,几乎在一眨眼的功夫,原来的已经卸下,新来的已经套好,我们又开车了。
  下午,我们经过了“甜水河”,“独峻峰”,“鬼门关”和“魔鬼峡”。后两个地方重峦迭嶂,是原始洪荒景象的完好样品,充满了奇趣。这时,我们已经来到落矶山区的中心了。我们还路过了“碱湖”(或叫“苏打湖”)。车夫告诉我们,大盐湖城的摩门人常来这里拉碱。我们突然明白了,我们的旅程已经非常遥远。他说,前几天,他们在地上(湖是干的)铲起纯碱,装了满满两车。不花一文钱就得到了两大车碱,弄到盐湖城就能卖到二十五美分一磅。
  晚上,我们路过了一个最有名的奇景。关于这一奇景,近一、两天来我们听得很多,心痒痒地想看一看。可以把它叫做自然冰窖。这时正是八月天气,白天酷热难当,然而在一个驿站上,人们在山边的一片砾石下面,扒开六英寸覆盖着的泥土,便可以弄到纯净的冰块——冻得结结实实的,坚硬而透明,如水晶一样!
  黎明时分,我们又动身了。不久,我们坐在打开的窗帘边,过着早晨的烟瘾,凝视着初升的太阳的第一缕霞光,它扫过群峰,映红一块块岩石,一座座山峰,给它们镀上金边,犹如那不可见的造物主正在检阅他的那些身着灰色军服的老兵,他们也微笑着向统帅致敬,这时,我们看到了“南关城”。客栈老板、邮政局长、铁匠、市长、警察、城防司令、第一公民和财政部长出来热情地欢迎我们,我们也向他问好。他告诉我们一些印第安人的消息,一些落矶山的消息,我们回赠了些平原上的新闻。然后,他又回到他那孤独的宫殿。我们继续在群峰林立、云雾缭绕的山道上攀登。南关城有四座木屋,其中一座还没有完工,拥有那些官衔和职务的先生是当地十位公民的首脑。设想一下吧,客栈老板、邮政局长、铁匠、市长、警察、城防司令、第一公民和财政部长,那么多个头衔竟被塞进一张人皮里,集一切大权于一身。白米士说,他是“一把八面威风的亚伦枪”。他还说,如果他作为一个邮政局长或铁匠,或者邮政局长兼铁匠而死去,人们还可以忍受,但如果他身兼数职而死去,对公众将是一个可怕的损失。
  在南关城前面两英里处,我们第一次见到了那种神秘的奇迹——盛夏中的雪堆。所有没到过西部的小伙子都听说过这一奇景,也完全相信,尽管如此,当他们亲眼见了,还肯定会惊得目瞪口呆。我们钻进云霄之中,随时都看到经年被积雪复盖着的顶峰,景色着实壮观,在书本里,经年积雪并不是稀罕的东西。但是,当我真的见到皑皑白雪在远处雄伟壮丽的山峰上闪闪发光,当我意识到,这是在酷暑的八月,天气热得什么都不敢沾身,我把外衣已经收起的时候,我也完全看呆了,就好象以前从来未听说过八月雪似的。的确,“眼见为实”。许多人活了老大年纪,以为自己相信某种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可靠的事物,当自己面对这些事物时也绝不会有所怀疑,尽管如此,他会发现,他以前并不是真正相信,只不过自以为相信罢了。

  不一会儿,群峰映入眼帘,闪亮的积雪象长长的利爪抓住它们。山腰上的背荫处,稀稀落落地散布着一片片的雪块,看起来比女人用的手帕还小,但实际上比“广场”还大。
  这时,我们终于进入了著名的南关,在大千世界之上快活地飞奔。我们跨上了巨大的落矶山脉的绝顶。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朝它攀登。不停地攀登。在我们的四周,在一万,一万二,甚至一万三千英尺的高处,自然的君主们正在召集会议——这些巍巍然的老翁们在晨曦中还得屈尊去朝拜华盛顿山。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空中高度,下面是在大地上蠕动的人们,每当绕过遮挡视线的悬岩,似乎我们便能够尽情地眺望,注视这整个巨大的地球了,它那山川、海洋和大陆都融为一体,在神秘的夏日雾霭中伸展开去。
  总的说来,南关象一条峡谷而不象一座云中吊桥——但在有个地方,却极象座吊桥。在那里,一两座紫色的大山巍然耸立在我们两边,使我们觉得,在那极深的下面还有平原和山谷,如果我们能够走到边上,就会看见的。这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苏丹们的头巾是翻滚的云块。云块不时撕裂开来,一朵朵的散乱地向四面八方飘去,后面拖着大片的影子;倾刻又抓住档道的山峰,停留下来,将其缠裹住,然后又撕裂开来,放开紫色的山峰,就象刚才放开那峦峰起伏、披着新雪的紫色大山一个样。这些吓人的云块飘过时,黑压压地掠过观者的头顶,败絮般的云丝扑面而来,使人不由得脉管紧缩。在我提到的一个地方,你可以在你脚下看到许多缩小了的山峦,山谷向下延伸,直接远处溟蒙的平原,平原上横贯的细线就是道路,一簇族的羽毛就是树木。这是一幅沉睡在阳光下的美丽图画。但是,即将来临的风暴皱着眉头,拖着一道黑影偷偷袭了上来,使它的画面越来越昏暗;这时,尽管你站立的高处正是烈日凌空,没有一丝阴云,但你却能看到风暴向下扑去,干条火蛇在岩石上跳跃,铺天盖地的大雨向峡谷中倾泻;你会听到隆隆雷声,霹雳轰鸣。我们观赏到的这种景象许多人并不陌生,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个奇观。
  我们轻快地向前疾驰。不久,在绝顶上,(尽管车行半个小时左右,我们一直觉得是奔驰在顶峰上,都一般高低),我们看到一条清泉。泉水从两个泉眼里涌出,分别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流去。押车说,我们面前的那条小溪刚刚踏上旅途,向西奔往加利福尼亚湾和太平洋,它要流过几百甚至几千英里的不毛之地。他还告诉我们,另外一条小溪正在离开雪峰中的老家,向东开始了一条同样的旅程——我们知道,即使我们把这条不起眼的小溪忘了掉,在许多年后,它依然会湍湍不息地奔下山坡,穿过深涧峡谷,从黄石河中流过。它会潺潺地注入那宽阔的密苏里河,横越那无人知晓的平原、沙漠和人迹罕至的荒野,在树根、沉船和沙滩间留下一长串朝圣者的艰难足迹。它将汇入密西西比河,拍击圣路易港,继续奔腾向前,流过浅滩、沙洲和礁石重重的河道,掠过水深流急密林夹岸的河曲,在树木葱笼的小岛间那迷人的小道和秘密的水巷中穿行。然后,它又经过一连串的河湾,这里的两岸已不是遮天蔽日的森林,而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蔗田,途经新奥尔良,又流过一连串弯弯曲曲的河道——最后,经过长达两个月的黑夜与白天,历尽旅途中的辛劳、兴奋、欢乐和艰险,经受住了干旱、抽灌以及蒸发的严重损失,它越过墨西哥湾,在热带海洋那宽阔的胸怀里躺下来,再也不回头把那些雪峰看上一眼,或对它们怀念。

  我在一张纸上给家乡的朋友写了几句心里话,投进水流里。可是上面没有贴邮票,它在某个地方给扣下来了。
  在山顶上,我们赶上了一个移民队,许多车马,许多疲倦的男女;还有许多丑陋的牛羊。我认出,这支远征队的头领,一个满身灰尘的骑手,就是约翰——。世界之大,人口之多,可偏偏在离家乡数千里之遥的落矶山巅上碰见他,这个我最不想见的人。我们曾是多年的同窗好友。但有一次,我的孩子气的恶作剧破坏了这种友谊,再也没有恢复过。是这么回事:我过去常去拜访一位编辑,他住在临街的三楼上一个房间里,有一天他给我一个西瓜,我正准备大吃一顿,这时,我偶而往窗外一望,看见约翰正站在下面,一个无法抑制的欲望涌上心头,想把西瓜扣在他头上,跟着,我就这样做了。结果我损失惨重。西瓜糟沓了,约翰又绝不肯原谅我,从此我们不再来往,后来就你东我西了。但在这种情况下我却又见到了他。
  我们俩同时认出了对方,手热情地握在一起。好象我们之间从来没有冷淡过一样,谁也不再提及那些嫌隙,一切都被埋葬。在远离家乡的荒凉的山岗上见到一个熟悉的面孔,这个简单的事实就足以使我们忘却一切,只有愉快的回忆。在诚挚的“再见”和“上帝保佑你”声中,我们又分手了。
  花了许多难熬的小时才登上那漫长的落矶山岭,现在,开始下山了,峰回路转,我们以轻快的速度向山下驰去。
  我们把白雪皑皑的温得河山和尤因塔山甩在身后,向前飞奔,一路上壮丽的景色目不暇接,偶尔也穿过一堆堆牛骡的白骨——这是以前大迁移的纪念碑——到处是东倒西歪的桌子和小堆小堆的石头。车夫说,这些东西表明,它们是更珍贵的遗骸的安息之乡,是最凄凉的墓地!是郊狼和渡鸦的家园——荒凉和不毛的别名。在潮湿,漆黑的夜晚,这些骷髅发出惨淡可怖的光芒,犹如点点微弱的月光照耀着昏暗的沙漠。这是枯骨发出的磷光,尽管有科学的解释,人们遇到这种鬼火,知道它是来自一块骨头,仍禁不住毛骨悚然。
  夜半,开始下雨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事——的确,我什么也没看见,因为太黑了。我们紧紧地拉上窗帘,还用布条塞好缝隙,但雨水还是从二十处流进车箱。没有可躲避的地方。如果挪动脚避开一股漏下来的水,身子就得让雨水浇。如果动动身子,在别的地方又会遇到一股。如果你从水淋淋的毯子里钻出来坐起,肯定会有一股水正浇在你的后脑勺上。同时,马车在满是沟壑的路上摸索前进,车夫面前的能见度不超过一英寸,也找不到路,暴风雨那样无情地打来,马匹也无法控制。风雨的势头刚过,押车就提着灯跳下去找路,刚下车就掉进了一个十四英尺的陷坑里,手里的灯象一颗流星一样也跟着滚了进去。一摸到底,他就疯狂地叫道:
  “别过来!”
  车夫正盯住他掉下去的那块危险的地方,听了这话。他以被冒犯了的口气答道:“你当我是个该死的傻瓜?”
  押车用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才找到了道路——这说明我们瞎摸了多远,也说明我们冒了多大的危险。他顺着我们的车辙往回走,有两处摸到了危险的边缘。我一直很庆幸那晚上没有丢掉性命,这没啥特别的原因,但我总是很庆幸。

  第十天早上,我们渡过了格林河——一条美丽、宽阔、清澈的小河。车开下去,河水刚刚淹过我们的邮包皮床,我们就在河里等着,直到又套上了几匹马,将我们拖上陡峭的河岸。河水凉爽舒适,我们身上本来就找不到一块干的地方,河水也无从把我们的衣服再打湿了。
  在格林河站,我们吃了早饭——热甜饼,新鲜的羚羊肉和咖啡——这是我们在合众国的大盐湖城之间吃的唯一的一顿可口的饭,一顿真正满意的饭。想到以前那三十顿单调倒胃的饭菜,这顿简单的早餐,在岁月流逝这么多年以后,仍象一座发射塔一样高高地耸立在我们记忆之中!
  下午五点,我们到了布莱基堡,离南关一百七十英里,离圣约瑟夫一千零二十五英里。往前再走五十二英里,在回声谷口,我们赶上了弗洛伊德营的六十名美国士兵。在前一天,他们向三、四百个印第安人开了火,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聚在一起是图谋不轨。在接着的战斗中,他们抓住了四个印第安人,把其余的人追赶了四英里,但一个也没伤着。这看起来说的是实话。我们打算下车去与这六十名大兵同路,但想到印第安人有四百之众,我们决定还是往前走,去与印第安人搭伴。
  回声谷有二十英里长,它象一条又长、又窄、又平顺的街道,微微向前倾斜,两边夹着高耸陡峭的粗砾岩墙,许多地方有四百英尺高,上面有平台,好象中世纪的城堡。这是山区最完善的道路,车夫说,他要“让马儿随便走”,他果然那样做了。如果现在呼啸穿过这里的太平洋直快列车比我们当年的马车跑得更快的话,我倒会羡慕那些旅客的欢畅。我们真象是收起车轮在飞翔。邮包皮飞起来,停在空中,又在动荡中落下来!我可不爱吹牛,我说的是真情实况。
  然而,时间去得很快。下午四点钟我们爬上大山之巅,离盐湖城还有十五英里,这时,大地沐浴在落日的余辉之中,一张群峰构成的巨幅风景画突然映入我们的眼帘。我们是从一架绚丽的彩虹下面远眺这绝妙的景色!甚至连车夫也勒住马匹注目凝视!
  约半小时或一小时后,我们换了马,和一个摩门教的“毁灭天使”一起吃晚饭。我现在知道了,“毁灭天使”是罗马教庭派遣出来专司送不讨人喜爱的公民去长眠的后期圣徒。这些摩门教毁灭天使和他们的血腥可怕的勾当,我已听说过一些。我还没走进这个人的房子,浑身已经在发抖了。我真为听到的那些离奇的传闻感到遗憾,他只不过是个暴躁、庸俗、好斗的老流氓而已。他大概杀人不眨眼,很对魔鬼的口味,但是,你听说过这种没有尊严的天使吗?你能容忍这种穿肮脏衬裤、不系裤带的天使吗?你能尊敬一个象海盗一样放声狂笑、狂妄自大的天使吗?
  还有些恶棍在场——他们是这家伙的同伴。有一个绅士模样的人——希伯·C·肯波尔的儿子,高个子,好身材,三十岁左右。许多邋遢女人端着咖啡壶、面包皮盘还有晚餐用的其它食具,急急忙忙,跑来跑去。据说,他们是这位天使的妻子——至少也是他的妻子的一部分。他们当然是他的妻子,如果是雇来的“帮工”,他们就不会让这位天使火气冲天,骂来骂去。
  这就是我们对西部“奇风异俗”的第一次经历,并不令人满意。但我们并没有花多少时间去作考察,而是继续前行,去到那位后期圣徒之家,先知的堡垒,美国唯一绝对君主的首都——大盐湖城。夜暮降临时,我们在“盐湖之家”旅馆住下来,打开了行李。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夜城2·天使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圣犹大教堂是夜城唯一的教堂,我只有在生意需要的时候才会去。这间教堂距离到处都有敬神场所的上帝之街很远,独自耸立在一个极为安静的角落里,远离夜城一切华丽亮眼的霓虹。这是间不打广告的教堂,一间毫不在意路过的人们愿不愿意进入的教堂。它只是默默地待在原地,以防任何不时之需。圣犹大教堂以迷途圣人之名而建,是一幢非常非常古老的建筑,甚至可能比基督教本身还要古老。 [点击阅读]
夜城3·夜莺的叹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夜城里任何形式的能量都有,不过想要在这里成为电力供货商的话,不但需要稳定的能量,还得要不受外界干扰才行。不管怎样,夜城中形形色色的霓虹灯光总是得要有电才能运作。身为一座大城市中的小城市,夜城拥有许多能量来源,包皮括某些不合法甚至不自然的能量,比方说活人血祭、囚禁神祇、折磨理智,甚至是吸收了能量力场的小型黑洞。还有一些十分浩瀚恐怖、诡异奇特的能量来源,以人类心智无法承受的方式运作。 [点击阅读]
夜城5·错过的旅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夜城老是给人一种时间不够的感觉。你可以在这里买到所有东西,但就是买不到时间。由于我有许多事情要办,又有许多敌人在身后追赶,所以只好急急忙忙地穿梭在夜城的街道之间。我很惊讶地发现来来往往的人潮都跟我保持一种比平常还要遥远的距离,看来若非我母亲的身分已经流传开来,就是大家都听说了当权者公开悬赏我的项上人头。为了避免卷入无妄之灾,于是众人纷纷及早走避。 [点击阅读]
夜城6·毒蛇的利齿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伦敦中心附近藏有一个可怕的秘密,有如毒蛇缠绕在其中:夜城。一个黑暗堕落的地方,一个大城市中的小城市,一个太阳从未照耀也永远不会照耀的所在。你可以在夜城中找到诸神、怪物,以及来自地底深处的灵体,如果他们没有先找上门来的话。欢愉与恐惧永远都在打折,不但价格低廉,也不会在橱柜中陈列太久。我是个在夜城出生的人,而打从三十几年前出生的那天开始,就不断有人想要置我于死地。我名叫约翰·泰勒,职业是私家侦探。 [点击阅读]
夜城7·地狱债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夜城,黑暗而又神秘的领域,位于伦敦市内。不论是诸神与怪物,还是人类与生灵,都会为了许多私密的理由来到这个病态的魔法境地,追求其他地方无法提供的梦想与梦魇。这里的一切都有标价,商品不会太过陈旧。想要召唤恶魔或是跟天使做爱?出卖自己的灵魂,或是别人的灵魂?想将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或是纯粹只是变得大不相同?夜城随时敞开双臂,面带微笑地等着满足你的需求。 [点击阅读]
夜行观览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观览车,意指“摩天轮”。兴建期间,附近高级公寓发生惊人命案这群斜坡上的住户,都衷心期待摩天轮落成后,明天会更加闪耀……01晚上七点四十分——事情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呢?远藤真弓眼前的少女名叫彩花,这名字是她取的。少女一面高声嘶喊,一面挥手把书桌上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全扫落到地上。不对,手机、大头贴小册之类她喜欢的东西部避开了。 [点击阅读]
夜访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代序姜秋霞安妮·赖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她1941年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1961年与诗人斯坦·赖斯结为伉俪,1964年获旧金山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她在成名之前做过多种工作:女招待、厨师、引座员等等,经历十分丰富,为她的写作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点击阅读]
大师与玛格丽特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暮春的莫斯科。这一天,太阳已经平西,却还热得出奇。此时,牧首①湖畔出现了两个男人。身材矮小的那个穿一身浅灰色夏季西装,膘肥体壮,光着秃头,手里郑重其事地托着顶相当昂贵的礼帽,脸刮得精光,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得出奇的角质黑框眼镜。另一个很年轻,宽肩膀,棕黄头发乱蓬蓬的,脑后歪戴一顶方格鸭舌帽,上身着方格布料翻领牛仔衫,下身是条皱巴巴的自西眼裤,脚上穿一双黑色平底鞋。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0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大西洋案件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珍-玻波小姐坐在窗前瞧着前面,好久以来她已不再欣赏这片原是茂密的花园。但是什么也没去做。雷库克的藉口总头头是道,不是天气太干燥,就是太潮湿,或是泥土泡了水。雷库克自己栽花种菜的原则很简单,泡几杯浓浓的甜茶做为提神用,秋天来时扫落叶,夏天时种植他喜爱的鼠尾草和紫苑花。凭良心说,他喜爱他的主人,也迁就他们的喜好,对于蔬菜他知道得很清楚,什么是上好的香薄荷或是甘蓝菜绝不会弄错。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