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科学怪人 - 第13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现在已经说到我的经历中更感人的部分了。我要告诉你不仅在情感上深深打动了我,并且还让我从过去的我变成现在的我的那些事情。"
  "春天来得真快,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惊喜地发现,以前曾经是那样荒芜凄凉的大地,现在变得百花绽放、郁郁葱葱。到处都是馥郁芬芳、春光无限,实在让我大饱眼福,耳目一新。"
  "有一天,这家人在干活的间歇休息了一阵,老人又弹起了吉他,两个孩子在一边聆听。我看到弗利克斯脸上的悲哀之情无以言表,他还时不时就叹着气。那位老父亲马上停了下来。我从老人的神情来猜测,他好像是在问儿子为什么这样难过。费利克斯装出轻松愉快的口气回答了父亲。正当老人要继续弹奏吉他的时候,有人敲门。"
  "是一位女士,坐在马背上。旁边还有一个作向导的本地人。那位女子穿着深色的长袍,脸上遮着厚厚的黑纱。阿加莎问了她什么,那位客人只是用甜美的嗓音说出了费利克斯的名字作为回答。她的嗓音悦耳动听,不过口音却和我的邻居们都不一样。费利克斯一听到这个声音,急忙跑到那个女子面前。那个女子一看见他,马上就揭开了面纱。于是我看到了一张天使般美丽、俊俏的脸庞。她有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并且编成样子奇怪的辫子。她的双眼黑白分明、温柔似水、顾盼生资。她身材匀称,五官端正、皮肤细嫩,双颊泛着甜美的红晕。"
  "费利克斯一看到她,简直大喜过望,满脸的阴云一扫而空,马上变得喜笑颜开——我简直不能相信他能变得这么高兴——他双眸放光,脸颊因为喜悦而泛起红光,那一刻,我觉得他简直和女客人一样美丽。那位女子似乎百感交集,她拭去眼角的泪水,把手伸向了费利克斯。费利克斯热情地亲吻她的手,而且我还听到他称呼她为‘我的可爱的阿拉伯人‘。那位姑娘好像听不懂他的话,只是莞尔一笑。费利克斯把她扶下马,把她的向导打发走后,领她进了屋。费利克斯和自己的父亲交谈了几句,年轻的女子跪倒在老人跟前,并亲吻老人的手。但是老人却将她扶起,并热情地拥抱她。"
  "我很快发现,虽然那位客人发音清晰,但是却好像在说她自己的一套语言,而且别人既听不懂她说的话,她也听不懂别人的话。他们互相之间打了很多手势,我看得莫名其妙。但是我明白她的出现使整个屋子洋溢着欢乐的情绪,就像阳光驱散清晨的薄雾一样把他们的忧愁一扫而空。费利克斯显得特别高兴,简直嘴都合不拢了,热情地迎接着自己的阿拉伯客人。永远都是温柔甜蜜的阿加莎,亲吻着可爱女客的双手。然后她指指她的哥哥,好像在用手势表明他的哥哥本来一直愁眉苦脸,直到她来了,才笑逐言开的。"

  "他们就这样打着手势,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脸上充满喜悦,但是我却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后来我发现,那位女客人正跟着他们一遍遍地重复着一些词语,她一定是在努力学习他们的语言呢。我灵机一动,马上想到我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跟着他们学习呀。这位女客人在第一次课里大约学到了二十多个生词。其中大部分是以前我已经学会的。但是我还是学会了一些新的词语。"
  "到了晚上,阿加莎和阿拉伯女客人很早就去休息了。当他们分别的时候,费利克斯吻着女客人的手,说道:‘晚安,亲爱的莎菲。‘后来费利克斯一直在老父亲长谈,直到深夜。他们在谈话中不断提到莎菲的名字,我估计他们的话题就是那可爱的女客人。我是多么希望能听懂他们的谈论啊,可是我无论怎么努力,发现也是白搭。"
  "第二天上午,费利克斯外出干活去了。等到阿加莎把日常家务活做完之后,那位阿拉伯女客人坐在老人脚下,拿起老人的吉它,弹了好几首让人神往的优美乐曲,直听得我悲喜交集,热泪盈眶。然后她又展开歌喉,让婉转悠扬的歌声在空中回荡,简直就像树林里的夜莺在歌唱一般。"
  "当她唱完之后,女客人就把吉它递给了阿加莎。阿加莎一开始想推辞,但后来还是弹了一曲简约的小调,并用自己甜美的嗓音应和着,但是风格却和女客人婉转的歌喉不同。那位老人一直听得如醉如痴,然后他说了些什么。阿加莎努力解释给莎菲听。老人看来想表示,客人的演奏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快乐。"
  "时间还是像以前一样静悄悄地流逝,在我的朋友们的生活中发生的惟一的变化是,如今在他们的脸上,喜悦的笑容已经代替了愁苦的面容。莎菲总是那么快乐、活泼。我和她在语言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两个月以后,我已经能够大致听懂我的保护者们的话了。"
  "同时在这段时间里,黑黝黝的大地上已经绿草萋萋,翠绿的河堤上鲜花盛开、五彩缤纷,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在疏影横斜的月夜,星星也在空中闪烁着。太阳越来越暖人,夜晚清风徐徐,沁人心脾。对我来说,在夜间的散步变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享受。但是由于白昼的时间变长,所以我晚上漫步的时间被大大缩短了,而我又不愿意在大白天出动,生怕再次遭到我第一次进入村庄时那样的攻击。"
  "我每天都聚精会神,希望能够早点掌握那门语言。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比那位阿拉伯女客人进步得快。她会的词不多,说起话来断断续续。而我不但可以听懂,而且差不多能够模仿他们说的每句话。"
  "我不但在说话方面大有进步,我也趁着他们教女客人认字的机会学会了如何写字。而这种本领在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神奇、充满乐趣的天地。"

  "费利克斯教莎菲识字用的课本是伏尔泰写的《帝国的废墟》。要不是费利克斯一边念,一边做详细解释的话,我根本听不懂这本书说的是什么。他对莎菲说,他用这本书是因为作品语言雄辩、脉络清晰,是模仿东方作家的笔调写成的。通过这部作品,我对历史有了一点粗略的概念,并对当今世界上存在的几个帝国,有了个大致的了解。这本书给我展示了世界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政府机构,还有宗教信仰。里面谈到了懒散的亚洲人、智慧的希腊人、以及古代罗马人早期的战争、和他们的优秀品质,还有他们此后的堕落,和这个显赫一时的帝国的衰亡。书中还谈到了骑士团、基督教,各国君主等等。我还听到里面诉说了发现美洲大陆的事情。当我和莎菲耳闻那些土著居民悲惨的遭遇的时候,我们都不禁哭泣起来。"
  "这些奇妙的叙述实在让我感触颇多。难道人类真的可以一方面那样的强大、优秀,气宇轩昂,而另一方面又可以那样的卑劣狡诈吗?人类有时候就像集全部罪恶于一身的魔鬼,有时候又像神明一样高尚伟大。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伟大人物,似乎是每个有品行的人所能得到的最高的荣誉。而变成卑劣的小人,就像书上提到的很多例子,看起来是最恶劣的堕落,其下场比瞎眼的鼹鼠和无害的虫豸更悲惨。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想不通,为什么人类忍心杀害自己的同胞,还有究竟为什么要有法律和政府这些东西呢?但是当我听到有关犯罪和和血腥杀戮的详细描述之后,我的疑惑消除了。但是那些事情令我震惊和恶心,我实在不愿再听下去了。"
  "现在他们的每次谈话,都让我耳目一新。费利克斯在给女客人讲解的时候,我都在一旁认真听着。我从中了解到了人类社会各种奇怪的制度。我知道了财产的分配,和贫富悬殊,还听说了等级制度,以及低贱和高贵的血统。"
  "这些事情让我转而想起了我自己。我明白你的同胞们最看重的东西,是纯正高贵的血统和财富的结合。一个人只要凭借其中一个优势,就能受到人们的尊敬;但是如果他两方面都挨不上的话,那么除了极个别例外,他一定会沦为流浪汉或者奴隶,然后注定要为少部分富人浪费一生的精力。那我算什么呢?我对我的创造者,和创造我的过程一无所知,但是我知道自己无亲无故,一贫如洗,身无分文。而且,我还有一张丑陋无比、令人生厌的相貌,甚至我的生理特性和人类也不一样。我的身手比人类更加敏捷,而且能靠非常粗劣的食物维持生存。我可以忍受极度的严寒酷暑,但是对身体却没有什么影响。我的身材也比一般人要高大很多。放眼望去,我从来没有听说、或见过像我一样的人。那么,我真的是个怪物吗?抑或是地球上的污垢,所以谁见到我都要狼狈逃窜,不想和我有任何关系?"

  "我无法向你描述当我的脑子里盘旋着这些想法的时候,我有多么痛苦。我试图抛开这些想法,但是知道的事情越多,就越难过。哎,我真想永远待在原来的那片树林中,除了饥渴和冷暖这些感觉外,对其他一切都无知无觉啊。"
  "知识的特性太奇妙了!它一旦钻进了你的头脑,就会死死缠着你不放,好像粘在岩石上的地皮菜一样。有时候,我真希望把所有的思想和感觉都统统抛开,但是我明白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克服痛苦的感觉,那就是死亡。我虽然不明白死到底是什么,但是我却害怕这种状态。我崇尚美德和美好的情感,喜欢我的邻居们娴静儒雅的风度,和他们善良谦恭的品质。但是我现在却无法和他们交往,只能躲起来偷偷地窥视他们,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我一直想结识他们,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的想法。阿加莎的温言婉语、和美丽的阿拉伯客人动人的微笑都不是冲着我的;老人的和蔼的劝解,和可爱的费利克斯生动有趣的谈话,也不是为了安慰、取悦于我的。我是个多可怜的倒霉蛋啊。"
  "在他们的课上,其他一些内容就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我知道了人类有性别的差异,还有生育、抚养后代的责任。做父亲的会多喜爱自己刚出世的孩子的天真笑容,并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开始牙牙学语的有趣情景,而母亲们会用尽所有的心血和关爱来照料自己的小宝贝。我还明白了年轻人会如何扩大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知识。我还知道兄弟、姐妹和其他各种各样的把人和人联系到一起的关系。"
  "可是,我的朋友和亲人又在哪里呢?没有父亲见过我婴儿时的摸样,也没有慈祥的母亲满含笑容地为我祈祷、祝福。或者就算有过这样的事情,但是我过去所有的生活也是模糊空白的,根本无法分清任何事情。在我最早的记忆开始,我就长得像现在这样高大。我还从没见过有别人长得像我这样的,也没见到任何人自称和我有任何交往和联系。那我究竟算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再次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但是我无法回答,只能痛苦地呻吟。"
  "我马上就会告诉你这些感想后来给我带来了什么影响,但是现在还是先让我回过来说说这一家的事情。他们的故事激起了我的各种感触,我时而敬佩、时而喜悦、时而诧异。但是所有这些感受最后归根结蒂都让我更加热爱、崇敬我的这些保护人了——我这样称呼他们,是因为我太爱他们了,所以我天真的,也是一相情愿、自欺欺人地这样称呼他们。"
或许您还会喜欢:
女人十日谈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十位年轻的女人,为活跃无聊的产房生活,十天内讲述了!”00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初恋、引诱、遗弃、强||奸、复仇、婚外情的荒唐、性*生活的尴尬……在妙趣横生兼带苦涩酸楚的故事背后,则是前苏联社会的fu败、男人灵魂的丑陋、妇女处境的悲惨,以及她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渴望和执着追求……这便是《女人十日谈》向读者展示的画面及其底蕴。 [点击阅读]
死光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中华读书报记者施诺一位当年出版斯蒂芬·金小说的编辑曾预言:“过不了多久,斯蒂芬·金在中国就会像在美国一样普及。”中国出版商认为这位给美国出版商带来巨额利润的畅销书作者也会给中国出版社带来利润,全国有5家出版社先后推出斯蒂芬·金,盗版书商也蜂拥而至,制作粗糙的盗版书在市场迅速露面。然而,令出版商失望的是,斯蒂芬·金并没有给中国出版商带来惊喜。它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没有出现预想中热卖的高xdx潮。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3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天灰灰的,冷得怕人,狗闻不到气味。黑色的大母狗嗅嗅熊的踪迹,缩了回去,夹着尾巴躲进狗群里。这群狗凄惨地蜷缩在河岸边,任凭寒风抽打。风钻过层层羊毛和皮衣,齐特也觉得冷,该死的寒气对人对狗都一样,可他却不得不待在原地。想到这里,他的嘴扭成一团,满脸疖子因恼怒而发红。我本该安安全全留在长城,照料那群臭乌鸦,为伊蒙老师傅生火才对。 [点击阅读]
厄兆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从前,但不是很久以前,有一个恶魔来到了缅因州的小镇罗克堡。他在1970年杀死了一个名叫爱尔玛·弗莱彻特的女服务员;在1971年,一个名叫波琳·图塔克尔的女人和一个叫切瑞尔·穆迪的初中生;1974年,一个叫卡洛尔·杜巴戈的可爱的小女孩;1975年,一个名叫艾塔·林戈得的教师;最后,在同一年的早冬,一个叫玛丽·凯特·汉德拉森的小学生。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年12月26日-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 [点击阅读]
古兰经
作者:佚名
章节:116 人气:2
摘要:《古兰经》概述《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徒认为它是安拉对先知穆罕默德所启示的真实语言,在穆罕默德死后汇集为书。《古兰经》的阿拉伯文在纯洁和优美上都无与伦比,在风格上是达到纯全的地步。为了在斋月诵读,《古兰经》分为30卷,一月中每天读1卷。但是《古兰经》主要划分单位却是长短不等的114章。《法蒂哈》即开端一章是简短的祈祷词,其他各章大致按长短次序排列;第二章最长;最后两三章最短。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