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靠自己去成功 - 第三部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谈时间
  现在是资讯的时代,我们不再能用旧时代“单行道”的思想模式。如果你不能“一时多用”、“一目十行”,甚至利用每个自觉与不自觉的机会学习,是很难成功的。
  事半功倍的人不但能有更高的成就,而且能有加倍的人生啊!
  一心可以二用
  今天下午,我请你帮我上网查一个资料,你当时正翻阅刚收到的杂志,低著头说“好”,但是隔一阵却见你在梳头,我又催,你才去开电脑,还一边咕咕哝哝地怨电脑好慢,得等半天,说妈妈正等著带你出去买衣服。
  这下我就不懂了,你明明要出去,为什么还看那些杂志?你明明梳头的时候不必照镜子,为什么不先开电脑,一边等上网,一边梳头?
  你甚至可以一只手梳头,一只手翻杂志,一边等电脑;三件事可以一起做,你为什么把它们分开呢?
  中国人常说“事半功倍”,意思是用一半的力量,却得到加倍的效果。
  什么人能事半功倍?
  除了少数特别聪明、行动特别快的人,事半功倍的常常是懂得“一时两用”、甚至“一时三用”的人。
  从很早以前,我就发现这种一时三用的好处——
  记得我还在念书的时候,有个女生请我去她家吃午饭。到的时候已经接近十二点了,只见她一边打开龙头放水,一边热油锅,一边切菜。突然一扬手,丢蒜头去锅里爆香,又一边炒菜,一边把手伸得长长的开冰箱拿肉。
  我那时候真是看呆了,天啊!如果换作别人,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恐怕一个头都忙不出来,她居然才半个钟头就端上一桌菜。
  当电视记者之后,我更发觉必须一心两用——
  有时候一边播新闻,一边耳机响,里面是导播的声音,说新闻稿里哪个地方错了,要改;再不然讲哪条新闻要抽下来或临时加上去。
  起初我真不能适应。因为想专门播报,就听不到耳机里的“交代”;一心注意导播的话,又会忘了要播报新闻。后来,看了一部叙述一位美国名主播出头的电影,我才发现,更高明的主播甚至能一边听导播提供的资料,一边不露痕迹地组合成新闻稿,立刻播报出来。
  我也曾经到个朋友家,发现他们家沙发、电视、冰箱、瓶瓶罐罐上都贴个条子,上面用中英文写著电视、冰箱、糖果、饼干……
  原来那是贴给才三岁的儿子看的。他们的理论是学习可以在自然间发生,孩子一边开冰箱拿东西吃,一边看到“冰箱”、“冰淇淋”、“橘子水”、时间久了,自然会记在心里,不用教就会了。
  他们这做法不也是教孩子一时两用吗?
  还有,你看到我书架上有一堆“有声书”,你知道大家都是什么时候听吗?
  据调查,有声书的市场,一半以上是“开车族”和家庭主妇。因为他们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做家事,一边听。
  最近美伊之战,你看到的就更丰富了——
  电视上分割成好几块,右边主播报新闻、主播后面放CNN的影片,左边则是半岛电视台的画面和中译字幕,下面是“走马灯”,右下角边有股票指数。你说怎么看?如果不能一时三用,甚至一时四用,怎么办得到?
  孩子!现在是资讯的时代,我们不再能用旧时代“单行道”的思想模式。据说现代战机的飞行员要同时看几十项资讯,最新的阿帕契式直升机可以同时攻击许多辆坦克。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不能“一时多用”、“一目十行”,甚至利用每个自觉与不自觉的机会学习,是很难成功的。
  正因此,我们从小就容许你一边看电视一边做功课,也鼓励你把功课带到餐馆,一边等上菜一边写作业;当你学音乐之后,更建议你一边听音乐,一边读书、一边上网;最近我更提醒你如果时间实在不够用,可以一边吹头发一边看书,或一边刷牙一边整理书包。
  我甚至跟你说,如果你要下楼去厨房吃东西,又要跟我们说话,还要到客厅找报纸看,就应该先算好路线,试著一边找报纸,一边说话,然后拿著报纸去厨房,坐在厨房一边吃东西一边看报,甚至如果我们也在那儿,就一边跟我们讲话。
  孩子!你会发觉那比你想到一样就下楼一趟,轻松有效得多,而且你可以用省下的时间,做不少别的事或多睡一点觉。
  事半功倍的人不但能有更高的成就,而且能有加倍的人生啊!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货币战争3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0
摘要:当我围绕着美国与欧洲的货币历史展开研究时,一条脉络日益清晰起来,那就是,货币发行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权力之一。对这一关键权力的觊觎和争夺,贯穿了整个欧美近代史。从这一视角去观察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风云变幻,将会得到一种类似X光透视的效果。原来,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利益分配不均,而利益分配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货币发行。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4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0
摘要:2008年9月,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惊醒了人们对永久繁荣的幻梦,全球化浪潮遭遇了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逆流。2009年,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继续维持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似乎在最近三年里出现了显著复苏的迹象。于是,一片“后危机时代”的乐观情绪开始弥漫开来。 [点击阅读]
资本论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0
摘要:我终于把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的第三卷,理论部分的终结,交给读者了。当1885年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卷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当然,某些极为重要的章节是例外。实际上情况也是这样;但我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全书这些最重要的章节会给我造成这么多的困难,同样也没有想到,还有其他一些障碍会如此严重地拖延本书的付排。 [点击阅读]
超越自卑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之—"自卑情结”似乎已经驰名于世了。众多学派的心理学家都采用了这个名词,并且按他们自己的方式付诸于实用。然而,我却不敢断定:他们是否确实了解或正确无误地应用这个名词。例如:告诉病人他正蒙受着自卑情结之害,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做只会加深他的自卑感,而不是让他知道怎样克服它们。我们必须找出他在生活风格中表现的特殊气质,我们必须在他缺少勇气之时鼓励他。 [点击阅读]
趣味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107 人气:0
摘要:经济学是让你赚钱的知识经济学让一些人赚到了钱——那些经济学家们,他们就是靠着把简单的社会现象解释成你听不懂的玄妙术语吃饭。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经济学并非是一门玄奥的学科,它只是对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规律性进行总结与分析,并用来指导我们如何赚钱的知识。如果我们没有赚到钱,那多半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经济学。许多不懂经济学而赚到钱的人,他们的行为与选择必然地与经济规律相互印证,这是毫无疑问的。 [点击阅读]
跑步圣经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前言:一本别开生面的书本书的目的首先是要把你引入一个不同寻常的跑步运动的世界,其次是要改变你的生活。如果你还没有跑步,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使自己变得健康愉快起来,而达到你从来没有想象过你能达到的程度。不管你的身体如何虚弱、肥胖、衰老、难看,也不管你曾经多少次地尝试过其它运动项目而无济于事,本书都能使你变得象上面所说的那样愉快。 [点击阅读]
过的刚好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过的刚好第一部分第一章男人四十(1)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忍忍忍,难难难。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静坐思过观花谢,三省吾身饮清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以自勉。)我天生对舞台就没有恐惧感我是天津人。天津是相声窝子,我是在天津学艺长大的,后来来到北京发展。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序文本书介绍的戒烟法具有如下特征:?即时见效;?无论烟瘾轻重,同样有效;?无痛苦,无戒断症状;?不需要意志力;?不使用冲击疗法;?无需辅助手段或替代品;?不会增加体重;?效果持久稳定。或许你感觉有些紧张,不知道是不是该翻开书页。或许像绝大多数吸烟者一样,只要一想到戒烟,你就会惊惶失措;尽管有一千个戒烟的理由,你却总是迟迟不肯开始。 [点击阅读]
迷航昆仑墟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我住的房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该算是一处“凶宅”。倒不是说这屋里死过人,或者发生过什么凶杀案,而是这周围的一片地区,时常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怪事,比如人员失踪、车祸事故、目击UFO、没有发射源的“幽灵电台”,更有种种没有办法解释的神秘现象。好像是受到了某种诅咒,噩运始终纠缠着这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发生了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在后面我会陆续讲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