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卡耐基口才学 - 三 使演讲具体化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著名的英国主教对军队讲话。他们正要前往战壕作战,其中只有少数人了解自己为什么被派往前方作战。可是这位主教却对他们大谈“国际亲善”以及“塞尔维亚在太阳下应有权占一席之地”。他们之中,半数的人连塞尔维亚是城镇还是疾病都不知道。既然如此,他倒不如对精深的“星云学说”发表一篇响亮的颂辞,反正效果是完全一样,不过,在他讲演中,倒没有一个骑兵开溜,宪兵就站在每个出口上,防止他们逃掉。
  我们无意贬抑这位主教,他是不折不扣的学者。在一群宗教人士面前,他很可能声势夺人,功力尽见,但对这些军人却失败了,而且是全军覆没。何故?他不了解他的听众,也显然不知道自己讲演的确实目的,亦不知如何达成它,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使自己的演讲具体化。
  那么,讲演的目的是什么呢?如何使演讲具体化呢?我们就以林肯总统演说生涯里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些吧。
  很少人晓得林肯曾经发明过一种装置并获得专利,这种装置可将搁浅在沙滩或其他阻碍物上的船只吊起。他在自己律师办公室附近的技工店里,制造了这种器械模型。遇着朋友上办公室来瞧模型时,他便不厌其烦地讲解。这种讲解的主要目的,便是说明情况。
  当他在盖茨堡发表不朽的讲演时,当他做第一次和第二次总统就职讲演时,当亨利·柯雷过世,他就其一生发表演讲时,在所有这些场合里,林肯的主要目的都在增强听众的印象,使人信服。
  他对陪审团讲话时,是想赢得有利的决定。在政治讲演里,是想赢得选票。他的目的,在这时便是获得行动。
  林肯在当选总统的两年前,曾准备了一个有关发明的讲演,他的目的是想使人们快乐,至少,那是他原先的目标,可惜没有成功。他想做个通俗演说家,结果在这方面却是挫折连连,有一次在某镇里甚至没有任何人来听。
  可是他在别的演说上却出名地成功,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人类语言中的经典之作。原因何在?主要的是他在这些演说里晓得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并晓得如何使自己的演讲具体化。
  许多讲演者不注意使自己的演讲具体化,未能把自己的目标与讲演对象的目标相配合,以致手忙脚乱,言语拙误,招致失败。
  这里有一个例子,一个美国国会议员曾在纽约马戏场被观众吼叫、发嘘声,迫不得已而离开舞台,因为他很不明智地选择了做说明性的讲演。他告诉听众,美国正在如何备战。
  他的听众可不愿意挨训,他们要的是娱乐以及讲演者本人的真实想法。他们耐心而礼貌地听了他十分钟、十五分钟,希望他的讲演快快结束。可是他不停地讲,喋喋不休,讲个没完。耐心没有了,观众不愿再忍耐了。有人开始嘲讽性地喝彩,其他人接着跟进,一刹那,就有上千人吹起口哨,吼叫起来,但这个讲演者真是愚蠢,麻木到感觉不出观众的心情,仍在闷着头继续往下讲,这下可惹恼了他们,于是一场混战登场。观众的难忍,上升为怒火,他们叫他安静下来。于是,狂烈的抗议声愈来愈大。最后,观众的号吼和愤怒淹没了他的话语,二十尺以外他就无法让人听到了。所以他只有放弃,承认失败,羞辱难当地退下。
  请以他的事例为借鉴,使自己讲演的目的适合听众与场合,使自己的演讲意图和演讲内容具体化。如果他事先斟酌过自己的具体目标是否符合前来参加政治集会的观众的目标,他就不会惨败了。
  是否有方法可以具体我们的演讲目的和材料,使我们有最佳的机会,一挥便击中我们的听众呢?
  一九三○年,卡耐基口才训练班在全国各地开始受到欢迎。由于班级人数庞大,他便对学生的演说采取两分钟的限制。如果讲演者的目标只在欢娱或说明,这个限制对讲演便不造成影响。但是,等课程进展到要鼓励听众采取行动的演说时,就不一样了。若是采用老套,即序言、本文和结论的形式,这是自亚里斯多德以来为众多讲演家所遵循的组织型态,便会使激励听众行动的讲演无法施展。显然,这时就需要一些新而不同的东西,以使学员能有个稳当的方法,在设定的两分钟里得到结果,并获得听众的许可。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卡耐基分别在芝加哥、洛杉矶和纽约举行会议,向所有的老师请教。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是在名牌大学演说系执教的,还有一些人在事业经营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一些人则来自正在快速扩展的广告促销界,卡耐基希望结合这些背景和智慧,想出演说结构的新方法,即一个合理的,能反映时代需要的,合乎心理学和伦理学的方法,以影响听众,让他们采取行动。
  皇天不负苦心人。从这些讨论当中,终于产生了讲演机构的“魔术公式”。他们开始在班上采用它,而且日后一直采用。这个“魔术公式”是什么?其要点就是,一开始讲演,便把你的实例的细节告诉听众,说明你希望传达给听众的具体意念。接着,以详细清晰的言辞说出你的论点。然后,陈述缘由,也就是向听众强调,他们如按你所说的去做,会有什么好处。简而言之,这个“魔术公式”就是要使讲演具体化。
  这个公式非常适合当今快步奏的生活方式。讲演人再不能沉溺于冗长、闲散的序论。听众皆由忙碌的人们组成,他们希望讲演者以直率的语言,一针见血地说出要说的话。他们习惯于消化蒸浓了的新闻报导,使他们不必转弯抹角便能直接获得事实。他们都暴露于麦迪逊街节节进逼的广告环境里,这些广告使用来自招牌、电视、杂志和报纸的一些有力、鲜明的辞语,把自身的信息一古脑儿全部具体倾出。它们字斟句酌,没有半点浪费。利用这个“魔术公式”可以确定必能获得听众注意,并可将焦点对准自己言语中的重点。它能避免罗嗦无趣的开场白,如:“我没有时间把这场讲演准备得很好,”或“你们的主席请我谈论这个题目时,我在想,为何他要挑选我。”听众对道歉或辨解不感兴趣,不论其是真是假。
  他们要的是能导致行动上具体而实在的讲演。
  这个公式对于简短谈话非常理想,因为其中有着某种程度的悬疑。当你在叙述时,听众都为你的故事所吸引,但却要等到两分钟或三分钟的热闹时间接近尾声时,才能晓得你讲演的重点所在。要是希望听众照你的要求去做,这一招更必要了。讲演者若是想要听众为某一原因而慷慨解囊,假如这样开口:“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我来这儿要向各位每人收取五元钱。”包准不管用,众人一定争先恐后夺门而逃。可是,如果讲演者描述自己去探访“儿童医院”的时候所感到的因缺乏经济援助的病例:一个幼童在偏远的医院里,因缺乏经济援助而无法动手术……,他获得听众支持的机会就不知增加多少了。这说明为期望中的行动铺路的,正是故事和实例。
  再看看列兰·史多如何利用具体的事件来使听众行动,以支持联合国儿童救援行动的:

  “我祈祷自己再不必这样做。一个孩子和死亡之间只差一颗花生,还有比这更凄惨的吗?我希望各位永远不必这样做,也不必在事后永远活在这种悲惨记忆里。如果一月里哪一天,在雅典被炸弹炸得千疮百孔的工人区里,你曾听到他们的声音,见到他们的眼睛……,可是,我所留下的一切,只是半磅重的一罐花生而已。成群衣衫褴褛的孩子把我团团围住,疯狂地伸出他们的小手。更有大批的母亲,怀抱婴儿推挤挣抢……,她们把婴儿举向我,只剩下皮包骨头的小手抽搐地伸张着。我尽力使每个花生都发生大的作用。
  在他们疯狂的挤拥之下,我几乎被他们撞倒。举目只见数百只手:乞求的手、绝望的手,全是瘦小得可怜的手。这里分一颗花生,那里分一颗花生,再在这里一颗,再在那里一颗。数以百计的手伸着、请求着,数以百计的眼睛闪出希望的光芒。我无力地站在那里,手中只剩下蓝色的空罐子……,啊呀,我希望这种情形永远不会发生在你身上。”
  这套“魔术公式”也可以运用于写商业书信和对员工及属下作指示。母亲可以用它来激发孩子,而孩子们也会发现借它向父母要求事情很灵验。你会发觉它可在每日的生活当中,使你用它把自己的意念传达给别人。
  即使在广告界,“魔术公式”也是每天都用到的。“伊弗雷迪电池公司”最近在收音机和电视上做了一系列广告,就是根据这套公式设计的。在举例的那一环节,主诗人诉说某人于深夜被困在一辆翻覆的汽车内,在把这个意外绘声绘色地详述以后,全都要求把受害者的故事说完,叙述由伊弗雷迪电池发电的手电筒如何发出光亮,为他带来援助。接着主持人言归正传,点出“重点和缘由”:购买伊弗雷迪电池,你便可以在类似的紧急事故中活命。这说明,“魔术公式”真是很管用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向听众陈述你要他们做或避免做的事情,把自己的意念具体而有效地传达给他们。
  在讲演中,描述曾给你启示的一个经验,应占去大部分的讲演时间。而这些经验,又不需费时苦苦搜寻,因为它们就在你记忆的表面。我们的行为会不时地受到这些经验的引导。把这些富于经验表面的事件具体而逼真地重新勾画起来,便可把它们变成影响别人的基础。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由于人们对字句的反应方式与对真实事件的反应方式极为相同。
  因而,在讲演里举例,务必将自己经验里的某部分重新再造,务使其对听众产生与自己原先感觉相同的作用,使它们让听众觉得有趣、有力。
  怎样使讲演具体化,卡耐基谈了几点经验。
  首先是根据单一的个人经验举例子。这种事件式的例子,若是根据曾对你的生活造成戏剧性冲击力的单一事件而建立,便会格外具有效力。事情的发生或许不超过几秒钟,可是在那短短的一刹那间,你已学到了难忘的一课。有一次,卡耐基训练班上有个人说了一个可怕的经验,是关于他想由翻覆的船边游上岸去的事情。可以相信,每个听众都下定了决心,在面对类似的状况时,要依照这位讲演者的忠告留在倾覆的般边,直到救援到来。还有一个例子,讲演者惨痛的经验是有关一个孩子和一台翻覆的电动剪草机。那个事件鲜明地刻在听众的脑海中,有个听众每遇到孩子们在电动剪草机附近徘徊时,就会自然地提高警觉。有个人把所有装着毒药的瓶子都置放于孩子拿不到的地方。而成这个行动的是一场讲演,其中详述一个母亲发狂地发觉自己的孩子昏迷在浴室里,手中抓着一瓶毒药。一件曾经教导你永远不忘的教训的个人经验,是说服性演说必备的第一要件。利用这种事件,就可以打动听众去行动。因为听众会这样推理,如若你会遭遇到,他们便也可能遭遇到,那么最好是听你的劝告,做你要他们做的事。
  其次是,一开口便举出事例中的一个细节。所以要把举例做为讲演的第一步,原因之一就是要用这种具体化的演讲立即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有些演说者未能一张口便获得注意,多是由于开讲的字句只是些陈腔滥调,或支离破碎的道歉,那是不为听众感兴趣的。
  请记住这一句忠告:就从你的事例中间开始,便能立即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卡耐基提供的一些开场的句子,很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如“一九四二年,我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的病床上”;“昨天早饭时,内人正在倒咖啡……”;“去年七月,当我快速驾车下四十二号公路时……”;“突然我办公室的门打开了,我们的领班查理·范闯了进来”;“我正在湖中央钓鱼,抬头看到一艘马达船正朝我快速开来。”如果再开口讲话,使用的字句便回答了以下各问题之一:何人?何时?何地?何事?或何故?这样你便在使用世上最古老的获取注意力的沟通方式之一。“从前”是个魔术字眼,它打开了孩童式幻想的水闸,采用这样的人情趣味方式,你能一开口说话便捕捉住听众的思想。
  再者,你应当使事例充满切题的细节。细节本身不具有趣味性。到处散置着家具和古董的房间不会好看,一幅图画上满是不相关的的细物,也不能让眼睛在它上头徘徊留恋。同样地,大多的无关紧要的细节也会使得交谈和当众演说成为无聊的耐力试验。在讲演中,应当只选用强调你的讲演重点和缘由的细节。倘若要告诉听众,在长途旅行前,应先检查车辆,那么你的事例中的所有细节,都应该是关于你在旅行前事先检查车辆所发生的事情。假使你谈的是如何观赏风景,或抵达目的地后在何处过夜,就只会掩蔽了重点,分散了注意。
  可是,将切题的细节隐藏于具体而光彩灿烂的言语中,却是至佳方法。可依其发生情况,重造当时情景,使其历历如画般展现于听众面前。只说你从前曾因疏忽而发生意外,是拙劣的、无趣的,很难叫他们小心驾车。可是,把自己惊心动魄的经验绘成字画,使用各式各样的感觉辞藻,必能把这件事刻画在听众的意识里。举例说,这里只是一个学生进行举例的方式,它深切地指出,在冬天冰封的路上应该特别小心。
  “一九四九年,就在圣诞节前的一天早上,我在印第安那州四十一号公路上往北驶,车中有内人和两个孩子。我们沿着一片平滑如镜的冰路缓行了数小时,稍稍触及驾驶盘,便使我的福特车后部滑出老远。时间一小时一小时爬得象汽车一样慢。
  我们来到一处开阔的转弯处。这儿的冰雪已为太阳所融化,所以我就踩上加速器,想弥补失去的时间。其他的车子也一样,大家似乎都一片匆忙,要第一个到达芝加哥。当危险的紧张消退了,孩子们也开始在后座唱起歌来。
  道路突然变为上坡,并进入一处森林地带。当汽车急驰到路顶时,我发现北边的山坡未经阳光照射,就如同一条光滑的冰河,但太迟了。我瞥见在我们前面的两辆汽车猛烈地倾向一侧,接着我们便打滑冲了出去。我们飞过路面,完全失去控制,然后落在雪地里,一直跟在我们后面的那辆车子,也滑了出来,冲向我们汽车的侧面,撞上车门,落了我们一身碎玻璃。”

  这个事例的丰富细节使听众很容易将自己投射于故事中。总之,你的目的是要听众看到你原先所看到的,听到你原先所听到的,感觉你原先所感觉到的。唯一可能达到这种效果的方法,就是采用丰富的具体细节。
  另外,还应注意叙述时务必使自己经验于教训再现于听众,使听众产生有具体收获的感觉。
  讲演者应当使自己的描述的经验再现出来,这是讲演与它的姊妹业“表演”相近的地方。所有的大演说家都会有一种戏剧感,然而,这并非一种稀罕的、只能在雄辩家身上找到的特质。孩童们大多有这种丰富的戏剧感,我们所认识的许多人都有天赋的戏剧感,富于面部表情,善于模仿或做手势,它至少是这种无价的戏剧能力的一部分。我们多数人都有某种这样的技巧,只要稍加努力和练习,便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重叙事件时,在其中加入愈多的动作和激奋的情感,就愈能对听众造成印象。讲演不论细节多么入微,讲演者若不能以再创造的灼热感情来讲叙,终是软弱无力。你要描述一场大火吗?把消防队员与火焰搏斗时群众之间感受到的强烈、焦灼、激奋、紧张的感觉描绘给听众。你要陈述自己在水中做最后挣扎而惊恐万状的情景吗?就让听众感受到自己生命里那些可怕时刻里的绝望。举例的目的之一,便在使自己的讲演具体化,使听众明了你要他们做的事。
  这样的事例除了可使自己的讲演易于为人记忆,还可使你的讲演更有趣,更具说服力,也更易为人了解。生命所教给你的经验,已为听众重新感知,就某种意义而言,他们必然照你的意思做反应。在举例说明问题之后,应向听众说出你期望他们采取的行动。人们只会去做他们所清楚了解的事情。你必须自问,现在听众已经准备依你的事例而行动了,究竟你确实要他们做什么。把重点象拍电报般写下来,倒是个不坏的主意,设法减少字数,使自己的言辞尽可能清楚、明白。不要说:“帮助我们本地孤儿院的病童吧。”这样太笼统。
  应该这样说:“今晚就签名,下星期天会齐,带领二十五名孩童去野餐。”重要的一点是,请求听众做明显的、,可以看得见的行动,而不要只让他们作心灵的活动,那太含混。举个例子说:“时时想想祖父母吧,”就太笼统而无以行动。要这样说:“本周末就去看看祖父母吧!”再如,“要爱国”应改为“下星期二就请投下你神圣的一票。”
  不论问题是什么,不论是不是为人所争论不休的,讲演者都有责任使自己对重点和请求行动的措辞容易让听众了解。最佳的方法之一是要明确。演说者给予明确的行动指示,比笼统而概略的言辞更能激发听众的行动。至于要点应以否定或肯定的方式来叙述,则应取决于听众的观点。重点是讲演的全部主题所在,因此应有力而信心十足地陈述出来。你现在就要给听众留下最后的印象了,让听众感觉到你请求的诚意吧。你的请求不应有不确定或无信心的语气,激昂的态度应持续到最后一句话。
  最后,你应当向听众提出自己号召他们行动的原因和好处,让听众明了依你的要求去做会有什么报偿。
  这时,应当用一两句话高潮性地将好处说出,然后坐下。
  不过,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你所强调的好处应由所举的事例带出。如果叙述自己买旧车省钱的经验,然后又劝听众买二手的汽车,就应该在缘由中强调,他们买二手货也可享受到经济的好处,切不可偏离事例,如告诉听众有些旧车的样式比最近的汽车好等。
  有时你也许辛苦了半天,结果仍无法把自己的意思解释清楚。这件事你自己明白得很,可是要使听众也一样对它明白,就需做深入的解释。怎么办?试试把它与听众确实了解的事情相比较,说这一件事就象另一件事,说这件陌生的事象听众所熟悉的事。
  月亮有多远?太阳呢?最近的星星呢?科学家们会以一大堆的数字来回答这个问题。可是讲解科学的人和作家都晓得,这不是让普通听众明白的方法。因此他们将数字转化成图画。
  詹姆·金恩斯爵士是著名的数学家,他当然懂得高深的数学,但是他也晓得,自己写作或演说时只须偶尔用上几个数字,便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他在《我们周围的宇宙》一书里这样指出,即使是最近的一颗星(普洛西玛·森多里星),也在250,000亿公里以外。为使这个数字更鲜明些,他又解释说,假如一个人由地球上起飞,以每秒18.6万公里的光速飞行,他将需要四年零三个月才可到达普洛西玛·森多里星。
  他以这种方式来说明太空的广阔浩瀚,而金恩斯在解释拉斯加的大小时可拙笨多了,他说阿拉斯加的面积是59平方公里,人口是6.4万人,他就这样丢下不管了,再不把它的大小显示给听众知道。
  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这对一般人有什么意义呢?显然没用。普通人并不会想到什么平方公里。因为他无法在自己的脑海中构成具体形象。假如这位演说者这样说,阿拉斯加及所属岛屿的海岸线比环绕地球一周的距离还长,而它的面积比下面各州加起来还要稍微大一点,即是维蒙特、新罕布夏、缅因、麻萨诸塞、罗德岛、康乃狄克、纽约、新泽西、宾夕尼亚、迪拉威、马里兰、西维吉尼亚、北卡罗莱纳、南卡罗莱纳、乔治亚、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及田纳西等18个州,岂不是令所有的人对阿拉斯加的面积有一个明确一些的概念吗?
  他说,阿拉斯加人口为六万四千人。可以肯定,十个人中没有一个人能把这项统计数字记住五分钟,甚至连一分钟也记不住。它只会留下一个松懈和不可靠的印象。如果用听众们很熟悉的字眼来叙述这个人口数字,岂不是好得多吗?
  在卡耐基训练班里,有一个人,这样描述公路上多得可怕的车祸:“你现在驾车横越全国,从纽约往洛杉矶,假想见到的不是路标,而是棺木直立于土中,其中各装着一名去年公路大屠杀的受害者,当你驱车疾驰,一路上你的车子每隔五秒钟就得经过一个这样阴森恐怖的标示,因为自全国这头至那头,他们是每公里竖立十二个!”
  以后每次乘坐车辆,车行不远,这幅景象便会以惊人的真切回忆到每个听众的脑海中。
  从今以后,你可以把这项原则应用在你的演说中,如果你要描述大金字塔,首先告诉你的听众,它有四百五十一尺高,然后用他们每天看到的某种建筑物作比较,让听众了解它究竟有多高,告诉他们,大金字塔的底座面积可以覆盖多少条街道。不要只说有多么多么的大,或是几万桶的什么,你还要同时说明,这么多的液体可以装满多少间你当时作为演讲会场的房间。

  如果你从事某种技术性的专业工作,例如律师、医生、工程师,或是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当你向本行以外的人谈话时,要加倍小心地用普通的辞句来解释清楚,同时也有必要说一些细节。
  为什么要加倍小心?因为是由于专业责任的关系。卡耐基说,他已经听过几百场因为上面这项原因而失败的演说,而且失败得很惨。演说者显然完全不明,一般听众对他们的特殊行业普遍缺乏适应知识的了解,结果如何呢?演讲者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高谈阔论,用他们经验中常用的词句。这些词句对他们自然有相当的意义,但对于外行的听众来说,却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就象大雨之后,爱荷华和堪萨斯新耕的泥土流入密西西比河,造成河水浑浊不清一样。
  象这样的演讲者应该怎么办呢?他应该读一读前任印第安那州参议员毕佛里吉的下述建议:
  “最好的方法,是从听众中挑选出一个看来聪明的人作为对象,然后努力使那人对你的演讲发生兴趣。但只有以通俗易懂的词句叙述,就是把你的演讲目标集中于有父作伴的某个小男孩或小女孩身上。
  “然后,你在心里对自己说,或者,如果你喜欢的话,你也可以大声对你的听众说出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加以说明,使得那个小孩子能够了解并记住你所谈论的问题,所作的解释,而且在会后,还能够把你所说过的话告诉旁人。”
  不论做何种解说,总以由简到繁为佳。比如,你想对一群家庭主妇解释为什么冰箱必须除霜。如果这样开始便错了:
  “冷冻的原理乃是根据蒸发器自冰箱内部吸收热气而来。
  当热被吸出来之时,伴随的湿气附着在蒸发器上,结起厚厚的一层,造成蒸发器绝热的现象,因而需要频频发动马达,以补偿逐渐增厚的霜层所形成的绝热。”
  现在看看,假如讲演者从主妇们熟悉的地方入手,就会令人易懂得多:
  “各位知道肉类在冰箱里的哪个部位,各位也晓得霜如何聚结在冰冻器上。霜一天天地愈结愈厚,最后冰冻器就不得不除箱,以保持冰箱运转良好。各位应可明白,冰冻器四周的霜就象你躺在床上时覆盖着你的毯子,或象墙与墙之间隔热的石棉。现在,霜结得愈厚,冰冻器就愈难自冰箱其余部分吸出热气,而保持着冰箱的冰冷。冰箱马达因而需要开动得更频繁、更长久,以保持箱内的冷度。但是在冰箱里装个自动除霜器,霜便永无机会结厚,而马达转动的次数和时间也能减少。”
  关于这个问题,亚里士多德曾有忠言:“思维如智者,说如常人。”如果必须使用专业术语,等到已向听众解释过后再用,这样便能使人懂得讲演的主旨,而你一用再用的关键词尤须如此。
  如果你想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应该生动地描绘你所说的要点,把你的想法具体化。著名的美国全国收银公司总裁特森,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他在《系统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简要说明了他向他的工人及销售人员演讲时所用的方法:
  “我认为,一个人不能期望单凭言语,让人了解他的想法,或是得到和掌握住别人的对他的注意力。另外还需要一些戏剧性的补充。最好是补充图片,以图片表现出对和错的两面。
  图表比语言文字更具说服力,而图片又比图表更具说明力。对某一主题最理想的表现方法,就是将每部分配以图片,而文字与语言只是用来与它们配合。我很早就发现,在和人们打交道时,一张图片胜过我所能说的任何话。
  我经常聘请画家跟我到各个店里走走,悄悄地把店里不妥当的作法素描下来,然后再根据这些素描画成图画。我把所有的人员召集来,向他们显示他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当然,并不是每一种讲题或场合都适合展示图画,但只要能够,我们就该使用它们,因为它们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激起听众的兴趣,而且通常能使我们的意思表达得更加清楚。
  若是采用图表,务必令其够大,可以使人看得清楚。而且千万别把这样一件好事做过了头。一长串的图表常常也是令人感觉无聊的。利用展示物时,请依以下建议,保证必能获得听众的注意:展示物应不使听众见到,直至要用时再出示。使用的展示物应该够大,使最后一排都看得见,当然听众若看不见展示物,便不能发挥展示物的作用了。在讲话的当儿,绝不让展示物在听众间传阅,干嘛要自找对手竞争?展示一样东西时,要把它举到听众者见得着的地方。记住,一项能打动听众的展示物,强胜十样打不动人的东西,若是技术上可行,示范一下。讲话时莫瞪着展示品,你是要与听众沟通,不是要和展示物沟通。展示物使用完毕,应尽可能收起,不教听众再看见。如果展示物适于做“神秘处理”,则将它放在一张桌上,你讲演时就把它置于身边,并把它盖上。当讲话时,多提它几次,这样会引发好奇心,不过却别说它是什么。然后,当你揭开覆盖之时,你早已引发了好奇、悬疑和真正的兴趣。
  用视觉材料来增进演说明晰的策略,已愈来愈显重要了。
  这对使讲演具体化很有好处。
  培养谈判实力,还可以通过对一些具体的操作性事务的训练来完成。有一位射箭运动员参加一次射箭比赛,一路过关斩将,到最后只剩下一位对手了。最后这位对手的最后一射并不理想,使他只需射到5环以上就可荣获冠军。
  这是关键性的一箭,射中5环以上,他便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不能,他便只有屈居亚军了,而这种可能是极小极小的,对于他这么一个从千军万马中厮杀过来的神箭手来说,怎么可能连5环都达不到呢。
  似乎已经胜券在握了。
  当时,所有的观众都睁大了双眼,死死地注视着他,所有的照像机、摄影机都对准了他,气氛自然紧张起来,简直可以听到人们紧张的呼吸声。射手的心慌乱起来,他为这种气氛所威慑,他的心理负担超出了他本身所具有的承受力。
  箭射出了。然而事情出人意料,竟然连标靶都没沾到。
  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5环,这在平时的话,他随手一射都能够达到的啊……
  这便向我们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增强定力,以确保技能的正常发挥?
  在重大的谈判当中,谈判者尤其是一些初涉谈判领域的人,往往会被凝重的气氛和压力逼得心慌意乱,六神无主。本可以发挥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主导权轻而易举地落到了对方手中。谈判结果对这种人来说只能是失败。
  事实上,不存在任何一种能治好胆怯症的灵丹妙药,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自我训练,使自己具有对付各种变化的能力。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又不得不旧话重提,那就是必须尽量做好谈判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具有健康稳定的心理,必须对谈判有可能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做假想的练习。
  所谓假想练习,就是针对谈判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作实况的模拟,找出应付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办法。
或许您还会喜欢:
恋奴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代序惊叹号元湘认识楼姑娘对我来说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那就是——一连串的惊叹号。第一个惊叹号是:讲话速度。相信她的忠实读友宝宝们都知道,咱们楼姑娘所写的作品都是属于那种深情款款;柔情似水又缠绵排恻型的,有时候哭湿一张面纸不够还要抱一整盒面纸哭才过瘾……想像中,这位作者姑娘应该长得是弱质娉婷, [点击阅读]
恶魔之魂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黑龙耐萨里奥开始了一个全新而有大胆的尝试:他要收集所有龙族的精华,在他那黑暗密室了做出了一个毫不起眼却有拥有强大法力的金色圆环——龙之灵魂。与此同时,被年轻的德鲁伊玛法里奥用古老的法术击毙的暗夜精灵参事哈维斯在他的主子萨格拉斯强大法术下再生了,只是他改变了容颜,变得像一头四蹄兽,他已经变成了拥有更强邪恶法术的萨特。 [点击阅读]
悠情似雨浓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一章大清年间傲风堡偏厅。内首席端坐着一名老者,由外观看来,约已年届七旬,虽两鬓斑白,威严肃穆的神情却在无形中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感,犀利睿智的眼眸不但并无垂老之色,精锐中反而带着一股天生的权威气势,令人不由得心生敬畏。一旁卓然而立的男子抿紧了薄唇,英挺卓众的容颜散发着与老者相同的慑魄气势,轻拢的眉宇间有着凝然与苦恼。 [点击阅读]
意随君欢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灶房内,炊烟袅袅。一声直可比拟老母鸡的尖嗓拔地而起──“我说妳们这几个死丫头,动作还不快点,少爷正等着呢!要怠慢了客人,妳们一个个皮就给老娘绷紧一点!”角落里,一名年轻俏美的女子悄悄吐了下舌,在心底咕哝:妳要是少用那种活似母鸡杀没断喉的恐怖噪音来荼毒我们可怜的耳朵,相信所有人的动作都会快上许多。“那个谁,妳给我过来!”一片寂静,所有人的视线全落在她身上。 [点击阅读]
愿者请上钩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楼雨晴《愿者请上钩》童话的最初“呜……鼓咕、鼓咕……”自从小小爬虫类进化为灵长类,逐渐懂廉耻后,这样的画面三天两头就得上演一回。“你给我站住,臭小鬼!”下一秒,大脚丫踏入门槛,小毛球也同时扑进敞开的柔软胸怀——安全达阵,精准零误差。“呀。 [点击阅读]
憨夫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第1章(1)盛夏里,燠热暑气逼人,忙了一整日,金乌仍迟迟不肯西坠。陆想云一进了村子,便放慢步调走在田间小路上,与擦身而过的邻里亲友打招呼,这自幼生长的一草一木、每一张脸孔,都让她熟悉、并且喜爱。回到家,心也就踏实了。过了这道木桥,再拐个弯,那放眼望去的一片果园,养大了她家三姊妹,不远处高挂的“陆”府门匾,就是她的家。眼看木桥在望,前方蹲了个人,既不过桥也不离开,就蹲在那儿,一动也不动。 [点击阅读]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序: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凌志军“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点击阅读]
我不是教你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打听人机的人,易招人怨。泄漏天机的人,易遭天遣。好个知心朋友"可是我菜都买好了……好吧!谢谢……再……"小英的"再见"还没说完,对方挂了电话。许久,许久,她呆坐着,电话还在手里,发出呜、呜的声响,在这个已经空了的办公室里,显得有点刺耳。"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一双手伸过来,帮她挂上了电话,抬头,是新来的唐小姐。"没什么事。"她扯了扯嘴角:"你怎么还没走?""急什么?有什么事等我回家办?家又不像个家。 [点击阅读]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法齐娅·库菲是阿富汗第一位女议长,也是著名的妇女儿童权利激进主义分子。目前,她是2014年阿富汗大选的主要候选人之一,曾接受过英国广播公司、《时代》杂志、《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加拿大《环球邮报》等多家世界知名媒体的采访。2009年,库菲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被授予“全球青年领袖”殊荣。 [点击阅读]
我用一生去寻找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0
摘要:有一句话叫做“真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就进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社会是很多人际关系的总和,你必须了解他人,与人谋事,而不是无目的地拉人闲谈,这样才能不虚度光阴,完成“社会实践”。你一定会与某些人达成关系,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必有关系是你无法回避的命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