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锦屏记 - 第二百零三章 地藏庵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百零三章 地藏庵
  齐攸不在家中,荀卿染无事,就约了董夫人、方三奶奶、平西城守备蒋夫人、府丞孙夫人几个,一起到地藏庵打醮。
  地藏庵在平西城城西八角井胡同内,是平西城内香火最盛的庵堂。传说这里的住持师太,原来也是世家大族的女儿,因家中父兄获罪,受了株连,流放到此,历尽苦楚,与地藏庵原来的住持师太结缘,便虔心向佛,从此精研佛经,称净宜居士。后来遇到大赦,净宜居士本可以还乡,然而她却早看透世事,不愿再入红尘,索性剃度在地藏庵。老住持去世后,这位净宜师太就接掌了地藏庵。
  荀卿染和几位夫人在佛前上香,请庵内僧尼做了法事,自然也对净宜师太有些好奇,便又到净室,请净宜师太讲经说法。
  净宜师太年纪大约在四十左右,青灰色的僧衣僧帽,面容安详,一双眼更是古井无波。与荀卿染所见,京城中观音庵那位住持师太的长袖善舞不同,净宜师太除却必要的礼节,却是话也不肯多说一句,更没有暗示讨布施的举动。
  “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净宜师太讲的是《华严经》中的觉林菩萨偈。荀卿染仔细聆听,她其实并不能说是信奉佛教,但是对于佛教经典,她还是持尊重的态度。佛学,在她来说与其说是一种信仰,不如说是一门哲学,里面很多智慧值得研究借鉴。
  荀卿染坐在椅子上,抿了口庵内的清茶。董夫人看来是个向佛的,一边听着,一边手中拈动佛珠,频频点头。方三奶奶却和孙夫人小声嘀咕着什么,蒋夫人则是端了茶杯,只喝了一口,却又吐了出来。
  从净室出来,董夫人就和净宜师太说,过两天还要来听讲经,净宜师太也只送到门口,依旧转身回了净室。
  “说是原先屋子里的地都是玉石铺的,如今,却只能喝那样的树叶子,啧啧。”蒋夫人似乎并不常来,对那茶叶颇有意见。
  “出家人,讲究清修便是如此。净宜师太的经讲的极好。”荀卿染道。
  “夫人喜欢听她讲经,却也不用上门来,招她去府上讲就是了。”蒋夫人对荀卿染陪笑道。
  董夫人在旁听了,神色有些不悦。
  “师太是大德,又是那样的出身,总该尊奉些。”
  “这可也说不得的,平西镇是什么地方,那些流放来的,十个个里面倒有八九个原来是威风过的。只是到了这里,那些原来的话就说不得了。管她王孙公子、豪门千金,还不如个体面的仆妇,为了一口气,什么事做不出那。”蒋夫人笑道。

  董夫人故意落后两步,蒋夫人毫无所觉。
  荀卿染只淡淡听着,并未说什么。
  众人出了地藏庵,各自坐了马车回府。
  荀卿染坐在马车中,正在闭目养神,突然听得外面传来音乐声。那乐音如泣如诉、绵绵不绝,让人顿生苍凉高阔之感。
  是马头琴曲,荀卿染睁开眼。
  “这是什么声音,听起来好奇怪。对了,好象进城那天听到过。奶奶,您听是不是?”桔梗侧耳倾听,对荀卿染说道。
  桔梗觉得这乐声奇怪,是因为她从未听过马头琴演奏的音乐。
  乐音越来越近,荀卿染吩咐马车放慢速度。
  她和齐攸进城那天,平西镇大小官员都到城外的十里长亭去迎接。从南城门进城的时候,也曾听到马头琴声。
  这乐音似乎有感动人心的力量,荀卿染闭上眼,静静听着外面传来的乐声。乐音时而婉转悠扬,时而高亢入云,渗透着苍凉的意味,似乎是一个沧桑的、满腹心事的男人在倾诉,又像是秋季北方高远的天空,沉实、阔朗。
  马车走了一会,听重乐音就在耳畔,荀卿染命令停下马车。桔梗略掀起车帘,荀卿染顺着乐音向外望去,就看到了那个低头拉着马头琴的男人。
  以后的很多年,荀卿染只要听到马头琴曲,就会记起这一刻所见到的,略微阴沉的背景下,那高大寂寥的身影。
  那男人坐在街道旁的大石上,一头略微卷曲的黑发,随意披散在肩头,身上穿着的灰黑色的袍子,仔细看去,却是几种不同的兽皮连缀而成的。
  那男人虽然坐着,却也看得出身材异常高大。在空旷的街道上,如他手里马头琴流淌出来的乐音,散发着孤寂苍凉的味道。
  那男人面前放着一只豁了角的大碗,里面有好心人给的两三枚铜钱。他低着头,似乎沉浸在他自己的乐曲中,并不乞讨,有人扔钱进去,也不道谢。
  “是北边的蛮子?”麦芽脱口而出。
  那男人突然抬起头。卷曲的头号发,满脸的胡须,让人看不清他的长相,一双眼睛却仿若鹰隼。
  桔梗飞快地落下帘子。
  荀卿染点点头,看那男人的样子,似乎是有异族血统。
  荀卿染正要吩咐马车启动,又想起那空空的碗,便又吩咐:“打赏。”

  马车缓缓启动,那男人依旧**他的马头琴,似乎并没有听到一块银子落入碗中。
  马车去的远了,那男子才停了演奏,对着马车的方向出了一会神,才伸出一只粗糙的大手捞起碗,里面那块银子,足有四五两。
  “好大方!”男人咧开嘴,露出白森森的牙齿。
  男人站起身,果然身形极为高大。他将银子收入袖中,随手将碗内的铜钱扔给不远处的乞丐,随即迈着大步沿街走去,一会就消失在不知那条小巷内了。
  回到总督府,坐在屋内喝茶时,荀卿染依旧回味着那马头琴曲,即使是她前世,也没听过拉的这样好的。
  宋嬷嬷上前来说话,荀卿染才回过神来。
  “奶奶,方才四爷捎信回来,说是再过一天就回来了。”
  荀卿染忙问,“派哪个回来捎的信,还说了什么,四爷一切都还好?”
  “并未特意派人,是衙门来往的信差顺便捎来句话。四爷一切都好,并没说别的。”
  荀卿染点头表示知道了,“嬷嬷辛苦了。”
  “这是奴才的本份。”宋嬷嬷陪笑道,又在荀卿染面上仔细瞧了瞧,“奶奶,您那,可要找郎中来看看。”
  “嬷嬷也瞧见了?”荀卿染笑,让人取过靶镜来,对着照了照。
  她这两天额头长了两颗痘出来,虽然敷了珍珠粉,可仔细看,还是看得出来。
  荀卿染叹了口气,她正为这件事情烦恼。她的饮食一向清淡,皮肤也没出现过问题,果真还是不太适应平西镇气候吧,过些日子应该会好吧?
  “或许该找郎中来开个方子调理调理。”荀卿染自言自语道。
  “奶奶,这并不是病。年轻的姑娘、奶奶们,好多都有过。大概是因为此地气候不好,奶奶初来乍到,水土不服。奴才老家在广西梧州,倒有个偏方,对这个很有些效验的。”宋嬷嬷道。
  “哦,是什么偏方?”荀卿染放下靶镜,问道。
  “是一味膏方,用鹰嘴龟的龟板合着土茯苓,金银花,几位药材熬成的膏,叫做龟苓膏。奴才老家那里,年轻的姑娘家都爱吃,经常吃这个,不仅能清热解毒,还能美容养颜那。”宋嬷嬷陪笑道。
  原来是龟苓膏,这可是好东西。
  “嬷嬷说的我都想马上就吃了。嬷嬷可记得方子,写了出来,我让人去买来熬制。”

  “奴才家原来也做这个,方才奴才是记得的。”
  宋嬷嬷口述,桔梗在一边将方才记录下来给荀卿染看。
  “这方子是极好的,不过奶奶身子金贵,入口的东西,还是要仔细些。这平西城里,多的是郎中,再请那老道的仔细斟酌斟酌,才敢让奶奶吃。”宋嬷嬷又道。
  “嬷嬷想的极周到。”荀卿染道,就让人拿了方了到城里药铺去采买。
  “……走了几个铺子,正巧济生药铺的坐堂郎中也是广西地方的人,知道这个龟苓膏的方子。说是极妥当的,鹰嘴龟板极少,铺子里现有的都拿来了。掌柜的说,奶奶要用,立刻想法子给奶奶采买。
  荀卿染点头,这龟苓膏是可以预备一些,夏天里,吃了清热解暑,也像宋嬷嬷所说,能润肤养颜。
  那坐堂郎中还写了如何熬制的法子在纸上。
  “奴才以前熬过,就让奴才带着人熬吧。”宋嬷嬷道。
  “那就有劳嬷嬷了。”荀卿染道,吩咐麦芽和宝珠两个,去和宋嬷嬷一起熬制。
  几个时辰后,宋嬷嬷带着麦芽和宝珠进屋来。麦芽手里端着托盘,托盘上用玉碗装的龟苓膏,晶莹剔透的黑色膏体,如同果冻一般。另一个小碗,却是从京城带来的荔枝蜜。
  “奶奶,这膏体味道有些苦,需加蜂蜜吃。”宋嬷嬷陪笑道。
  “就依嬷嬷。”
  荀卿染依言舀了一小勺,放入嘴里。
  味道,口感,都是曾经熟悉的龟苓膏的味道。
  宋嬷嬷见荀卿染喜欢,上前道,“奶奶吃着可还好?这龟苓膏滋阴养颜,奴才老家那些大户人家的奶奶们都极爱吃的,一时都离不得,果然那脸蛋都和鸡蛋一样滑嫩的。麦芽、宝珠两个都是聪明的,已经成为学会了如何熬制。”
  哪个女人不爱美,荀卿染已经吃完了一碗。
  “再拿一碗来。”荀卿染吩咐,就又对着靶镜,特意看了看额头的那两颗痘痘。要在齐攸回来之前,将这两颗痘吃下去。
  “奶奶这样吃,不过两天工夫,一定完好如初。”宋嬷嬷道。
  “嬷嬷又取笑我。”荀卿染被说中心事,笑着嗔道。
  麦芽又端了一碗龟苓膏进来。
  “多亏嬷嬷献了这个方子。”荀卿染道,吩咐桔梗去取了两个尺头出来,“给嬷嬷做两件衣裳吧。”
  宋嬷嬷谢恩,退了出去。
  许嬷嬷从多宝格内转了出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活出全新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分享我灵性成长的体悟二00七年五月,方智出版社发行了我的第一本著作《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晃眼,两年就过去了。这两年间,发生了很多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我在家庭主妇身分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分认同:畅销作家。至目前为止,《遇见未知的自己》在海峡两岸卖出了三十多万本,让很多人跌破眼镜。我也收到无数读者的来信,倾诉他们读书以后的心声,并且表达他们的感谢。而我自己,还是不断地在成长。 [点击阅读]
浪潮之巅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1.百年帝国编者按:当吴军跟我谈起想写这个《浪潮之巅》系列的时候,心中吃了一惊也有很多感动。吃惊是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吴军是谷歌的研究员、是《数学之美》的作者、是一个科学家,很难想象关注学术领域的他对商业领域也有着自己的观察。感动是因为收到第一篇文章,通读下来,感觉这些故事编纂起来出一本书也不为过!但他却投给我们这个“小小”的黑板报。 [点击阅读]
海底两万里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人们一定还记得1866年海上发生的一件离奇的、神秘的、无法解释的怪事。且不说当时哄动沿海居民和世界舆论的各种传闻,这里只说一般航海人员特别激动的心情。欧美的进出口商人、船长和船主、各国的海军官佐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非常注意这件事。这事大体是这样:不久以前,好些大船在海上碰见了一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很长的物体,形状很像纺锤,有时发出磷光,它的体积比鲸鱼大得多,行动起来也比鲸鱼快得多。 [点击阅读]
海底捞你学不会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2009年4月,海底捞案例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上发表后,几个出版社相继约我写一本海底捞的书。可是我对写海底捞的书实在没把握,加之又忙,就一一回绝了。2010年初,我的老朋友《中国企业家》特刊部主任边杰,带着《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辑李岷特地到北大找我。我动心了,给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打电话,要写这本书。张勇很犹豫,他说:“海底捞现在已经名声在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再出一本书,怕吹过了。 [点击阅读]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对爱情的淡定。“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收藏起点点滴滴的心事,留到以后和你慢慢聊。”这是对婚姻的淡定。“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千年修行,千年孤独。 [点击阅读]
潜伏在办公室第一季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作者将职场里的二十三条生存法则一一解读,加入案例和实际分析,完整地诠释职场上的潜规则……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 [点击阅读]
潜伏在办公室第二季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但同样也是如今中国人的职场环境。第二部延续讲故事的风格,主角仍然是王小峰,他将继续遇到各种问题,各种人,那些问题和人熟悉得就像发生在我们周围。 [点击阅读]
潜意识的力量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1《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1)[美]约瑟夫·墨菲著吴忌寒译唤起潜意识的力量吧!你将拥有的是完善的人格平静的心灵持久的幸福无尽的喜悦……引言奇迹随时发生,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我曾周游世界。在此期间,我多次目睹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发生在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我相信,这样的奇迹同样会在你的身上发生,因为它往往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点击阅读]
激励孩子一生的88个励志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0
摘要:第1章走下去,你还有双完美的脚2010年10月10日晚上,中国达人秀总决赛圆满落幕,断臂青年刘伟凭借一曲钢琴合唱《you’rebeautiful》夺得总决赛冠军。1987年出生的他,从小便热爱足球,希望长大能成为一位职业球员。可是,10岁那年,一场噩运突然降临于他身上——因和伙伴们玩捉迷藏而被电击,失去双臂,成为一残疾人,从此足球之梦与他失之交臂。 [点击阅读]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爱丽丝靠着姐姐坐在河岸边很久了,由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她开始感到厌倦,她一次又—次地瞧瞧姐姐正在读的那本书,可是书里没有图画,也没有对话,爱丽丝想:“要是一本书里没有图画和对话,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天热得她非常困,甚至迷糊了,但是爱丽丝还是认真地盘算着,做一只雏菊花环的乐趣,能不能抵得上摘雏菊的麻烦呢?就在这时,突然一只粉红眼睛的白兔,贴着她身边跑过去了。 [点击阅读]